1、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2、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4、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5、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6、水止以静,而后存之。一生一。二静至静,天道无常。至今为。
7、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8、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9、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10、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11、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1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13、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14、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酒;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酒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酒小人于其间哉!
15、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
16、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17、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8、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
19、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20、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21、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2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得意。
23、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24、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
25、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26、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2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能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恶徒者,天下未之有也。
28、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9、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3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31、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聂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32、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3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34、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是谓诚忘。
35、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36、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37、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译文:小的袋子不能拿来装大东西,短的绳子不能用来提深井的水。
38、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9、以管窥天,以锥刺地。
4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41、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42、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行待,往世不行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43、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44、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45、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shuoshuo/4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