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2 .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 .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4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 .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 .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7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8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9 . 仁则荣,不仁则辱。
10 . 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 .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 .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 .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5 .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6 .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7 .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8 . 名不正,则言不顺。
9 .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0 .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 .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 .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6 . 养心莫善于寡欲。
7 . 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8 . 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9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10 . 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2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 .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 . 其进锐者,其退速。
5 .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 .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8 .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9 .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0 .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 .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 .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4 .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5 .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 .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7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8 . 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9 .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
10 .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89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