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 .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3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4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5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7 .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8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9 .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1 .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2 .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3 .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4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 .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 .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7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 . 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9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0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3 .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4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5 .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6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7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8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9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0 . 养由矫矢。兽与于林。蒲芦萦缴。神感飞禽。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躭道。安有幽深。
1 .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3 .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4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5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 . 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7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8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9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0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 .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3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 .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5 .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7 .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8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9 .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10 .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语·卷上》
1 .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3 .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 .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5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6 .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7 .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8 .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9 .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10 .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87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