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意思是:用信来对待别人,天下人都信任你,不用信来对待别人,就连自己的妻子与孩子都不信任你。
2 .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3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4 . 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5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6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
7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8 . 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9 . 非直谅多闻之人,不能得直谅多闻之友。
10 .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 . 出自《弟子规》。
2 .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3 .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4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7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8 .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9 .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0 . 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导人之理。
1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2 .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4 .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5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6 . 意思是:精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真诚。
7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 .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9 .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10 .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1 . 华而不实,耻也。
2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宋-《登飞来峰》
3 .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4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 .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篇》。
6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7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8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9 .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10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 . 出自(明徐被稷《耻言》。
2 . 出自《礼记·中庸》
3 .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4 . 意思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对内对外言语都要真实,不欺骗任何人。
5 .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6 . 出自《国语·晋语》。
7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8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9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0 .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87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