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孟子中关于谦让的名言有(论语孟子名言大全)

孟子中关于谦让的名言有(论语孟子名言大全)



孟子中关于谦让的名言有【一】

1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 .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3 .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4 .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5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6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 . 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最怀忌恨。——斯宾诺莎

9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0 .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中关于谦让的名言有【二】

1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4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 . 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 .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吕坤

7 .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8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9 .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0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中关于谦让的名言有【三】

1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 . 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贝弗里奇

3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 .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 .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6 .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7 . 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好以为自我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锲而不舍的下一句

8 .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9 .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0 .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孟子中关于谦让的名言有【四】

1 .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 . 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富兰克林

4 . 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邓拓

5 . 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斯宾诺莎

7 . 真正以谦虚是最高的美德,也即一切美德之母。丁尼生

8 .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9 . 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黑格尔

10 .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中关于谦让的名言有【五】

1 . 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2 .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3 .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谦虚的格言。——葛洪

4 .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5 .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

6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 .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8 .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9 .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10 .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63609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