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 .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7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 .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9 .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0 .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先进》)
1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2 .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 .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5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6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8 .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9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 . 巧言令色,鲜矣仁!
3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 .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 .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7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 .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9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1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 .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章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3 .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4 .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5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6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8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9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 .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3 .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身以成仁。
5 .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6 . 当仁,不让于师。
7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8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0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63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