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2 .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3 . 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4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 . "回首,几多迷茫,岁月刻满了脸庞,挥手,些许凄凉,相思涌上了心房。——流云"
6 . 人皆可以为尧舜。
7 .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蒯通
8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9 . 高山流水
10 . 舒伯特:音乐瞬间
1 . ——《旧唐书》
2 . 意思:学好像登山一样艰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
3 .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
4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选二)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选三)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选四)比才:小步舞曲
6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7 . 肖邦:雨滴
8 .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9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0 .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1 . 成田为三:海滨之歌
2 . 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
3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4 . 莫扎特:D大调嬉游曲
5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6 . 当仁,不让于师。
7 . 朱子治家格言
8 . 莫扎特:第号钢琴协奏曲舒曼:肖邦
9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0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5 . ——《史记》
6 .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7 . 咏柳贺知章
8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9 .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 . ——《公孙龙子》
2 .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 .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5 . 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
6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7 . ——《荀子》
8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9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0 .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 . 佩兰
2 .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 .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4 . 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
5 .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6 . 格里格:晨曲
7 .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8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9 . 《大学》节选
10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 . 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但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
5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6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7 . 大胡笳
8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 . 福雷:西西里舞曲
10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记》
1 . 鸥鹭忘机
2 .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3 . ——《孟子》
4 . 勃拉姆斯:A大调圆舞曲
5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
6 . 贝多芬:欢乐颂
7 .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8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9 .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出处:《旧唐书》
10 . 国学育魂系列之国学经典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59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