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9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清晨,本就应是在家里悠闲自在的吃一顿早饭的时间,可注重高效的上班族们急急忙忙地飞奔单位;而学生们也正争分夺秒的赶向学校,每时每刻都在为那最终的一场考试准备着,做不完的练习,写不完的作业。我们被高压和快节奏的生活压迫得喘但是气来,从早上被闹钟吵醒,匆匆忙忙奔向学校,备课、讲课、改作业,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累得筋疲力尽。美妙的音乐、泛着墨香的书本、一路的风景从没有时间,也没有情绪去欣赏。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吗?
也许,我们就应偶尔抽出那么几分钟,去体会一番什么叫真正的生活。翻开于丹的《趣品人生》,就仿佛变成了深山隐士,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俗人的市侩,有的只是无限的宁静与雅致。一字一句,将人的灵魂领入了最纯粹的自然之中,带着我们感受古文化中的生活之趣。捧起这本《趣品人生》感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滋味。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以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拍。
我们感叹生活的琐碎和无趣,感叹幸福在这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我们自我把寻找快乐的潜力给丢了,丢给了繁杂的生活、丢给了忙碌的时间、丢给了世俗的名利。我们所有的悠闲和情趣丢弃的无影无踪。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看似无好处的事情来进行调剂,人生苦短,生存的好处不光在于奋斗和拼搏,还在于懂得欣赏擦肩而过的美丽和随处可见的淡然。正如书中的介绍:“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下理想和职责,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我。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我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我,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人能够憧憬未来,能够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此刻,如书中《序》里所说,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为当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意境。虽然由于自身的底子薄,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能够多学习,取长补短,将能做的会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发挥。
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但是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么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对牛弹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将自己三年来对幸福生活的最新体悟辑录于《于丹感悟生活》一书中,并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都想快起来,快一点成功,快一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事实往往会相反:你越是着急,事情越是做不好。——要允许自己慢慢来,才能重新上路。
慢下来,需要把“心”松下来。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武士,路过一间弓箭坊,看到橱窗里有一张很耀眼的弓,绷得紧紧的,弦上架着一支箭,从木质到雕花,一切都符合他理想中的完美之弓。武士立刻冲进店里,对老板说:“我要买橱窗里的那张弓。”老板说:“抱歉!橱窗里的那张弓是样品,不卖,能卖的都在墙上挂着呢,你去挑吧!”武士四周看了一圈,发现墙上的弓都不漂亮,松松垮垮的。他对老板说:“我多付你一些钱,请一定将那张样品弓卖给我!”老板笑着说:“你知道什么是样品吗?样品不过是摆个漂亮样子,它二十四小时都绷着,看似有力,其实早已没有韧性了。你觉得这样的弓还能使吗?真正能用的弓,都是松弛的。松弛是一种函养的状态,能让弓弦保持着柔韧。”
当今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心何尝不像一张拉满的弓,时刻准备着射箭?富士康的连续跳楼事件,就是超负荷、高压力下的结果。我们需要端正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创造机会去看看风景,让心松下来。
慢下来,需要把“境”顺下来。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面临逆境。我们是被逆境压倒还是在逆境中成长?胡萝卜生的时候鲜鲜亮亮、有款有型,可在沸水煮上一段时间,就成了烂糊糊的一摊胡萝卜泥。而一把干茶叶,投入沸水之前,形状最难看,分量也最轻,而在沸水的煎熬下,那些干燥的、皱巴巴的叶子,变得滋润、丰美、舒展了。同时,也将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浓香的茶汤。逆境,也是上天的一种馈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使人成长。
慢下来,就犹如攀登高峰时的“歇脚”,不但能远眺山下的风景,更为攀登更高处储备了力量。
慢下来,并不意味着放弃目标,或者对所有事情慵懒以对,它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更是一个积蓄的过程。
慢下来,更能激发对生命的热爱。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苦短,何不慢下脚步去感受亲情、欣赏风景,何不换一种生活方式,多一点意趣、一点闲情,用心去感受生命,热爱生活。
慢下来,更能体现自我的真性情。运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自身的修养。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厚道一点;做事坦荡、刚正不阿,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慢下来,更要激发勇气和活力。量子基金的发起人索罗斯办公室墙上有一句名言“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在生命的飞腾和超越中,迷茫时有发生,我们要激发勇气,去敢于冒险,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相信无论什么结果,经过理性的思考后的抉择,都是内心的成长与力量。
慢下来,然后更勇敢的前进吧。
清晨,本应该是在家里悠闲自在的吃一顿早饭的时间,可注重高效的上班族们急急忙忙地飞奔单位;而学生们也正争分夺秒的赶向学校,每时每刻都在为那最终的一场考试准备着,做不完的练习,写不完的作业。我们被高压和快节奏的生活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从早上被闹钟吵醒,匆匆忙忙奔向学校,备课、讲课、改作业,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累得筋疲力尽。美妙的音乐、泛着墨香的书本、一路的风景从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欣赏。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吗?
也许,我们应该偶尔抽出那么几分钟,去体会一番什么叫真正的生活。翻开于丹的《趣品人生》,就仿佛变成了深山隐士,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俗人的市侩,有的只是无限的宁静与雅致。一字一句,将人的灵魂领入了最纯粹的自然之中,带着我们感受古文化中的生活之趣。捧起这本《趣品人生》感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滋味。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以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拍。
我们感叹生活的琐碎和无趣,感叹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我们自己把寻找快乐的能力给丢了,丢给了繁杂的生活、丢给了忙碌的时间、丢给了世俗的名利。我们所有的悠闲和情趣丢弃的无影无踪。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来进行调剂,人生苦短,生存的意义不光在于奋斗和拼搏,还在于懂得欣赏擦肩而过的美丽和随处可见的淡然。正如书中的介绍:“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如书中《序》里所说,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为当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意境。虽然由于自身的底子薄,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可以多学习,取长补短,将能做的会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发挥。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于丹说:“生活,就像是茶,一杯刚刚沏好茶,只是有的人会把这茶品出是极品的铁观音,有的人则会品出是很普通的大碗茶而已!”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
书中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兵押送一个重犯,犯人是个和尚,一直小心翼翼,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要做三件事,一是检查包裹在不在,前路很遥远,要是没有了包裹里的银子,可能,他会和这个犯人一起曝尸荒野;二是检查自己好不好,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如果自己的身体有异样,一定要看大夫,不然,不但无法完成任务,可能还要把自己的命搭上;三是检查和尚在不在,有没有逃跑,很简单,要是和尚跑了,他还是得死,因为办事不力!在长长地路途中,他与这个和尚,每天畅谈,每天讲述自己的经历,而和尚也讲他自己的过往,就这样,日复一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一样的。渐渐地,他对和尚的防备之心也不那么的强了!一天,恰值中秋,和尚说,你把我解开,我去买点酒,咱两喝点,毕竟是团圆节嘛!他,就解开了!不一会,和尚带着好酒好菜回来了,两个人喝得大罪,只是,一个人是真的醉了,一个人是假的醉了,当然,真的醉的是那个兵,假的是和尚。这是他处心积虑很久的逃跑计划!他把兵的头发剃了,剃成了和尚的样子,然后,把自己的袈裟给兵换上,自己跑了……第二天,兵醒了,发现和尚不见了,就开始找和尚,找了许久,也没有找见,然后,一摸自己的头发,发现,自己就是和尚,一看自己的衣服,他说:“原来,和尚在,那么我也在”,随手抓起包裹,包裹也在。只是,为什么觉得缺了点什么?他想着,出了门上了路,一路上,他都在想,为什么三样东西都在,却还觉得缺了点什么?
他不知道,自己没有看清的是自己,他只记住了和尚、包裹,却忘记了自己。此时他不是原以为的自己,而是和尚,这样的人是否可笑?可是,这样可笑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是不是有很多,甚至我们都是那样的人,没有看清自己,只记住了自己被别人冠以的称谓,同样也只记住了别人的`称谓,或者有大多数的人只记得住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的名号。太多的唯利是图,太多的利欲熏心,让我们丢失了原本应当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进行系列讲座,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掀起全社会重新亲近、学习经典的热潮,并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人会说,社会变化如此之快,工作负担如此之大,个人责任如此之重,容不得一丝松懈,又如何空出大把时间去悠闲?在于丹看来,茶、酒、琴这些表面看似无用的事,确是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些时间给看似无用之事的特别手段。于丹说,酒,她既讨厌又喜欢。讨厌的是应酬的酒,却也是周围人群中最常见的。这样的酒,往往醉了都不知道酒的滋味。端着为感情为态度为利益而要大口闷下去的好酒,都替那酒可惜,好酒被当作的钥匙。真正好的酒却让她喜欢,那往往是闲来无事或毫无目的之时,亲朋好友间的小酌,没有名头大小排座次,没有利益在酒中,杯中物才润泽了人生。
酒者,就人性情。不少人一生沧桑,跌宕浮沉,都曾伴着一杯酒。同样的酒在不同人的生命中,境界大不相同。有些人能在酒中保持操守,有些人却在酒中蹉跎了生命。李白这样的酒仙,陶渊明这样的酒圣,都是饮者中的上品;刘伶那样的酒痴,阮籍那样的酒瘾,他们在酒中有蹉跎,有放浪形骸,可算是饮者中的中品;但更多的人只能被称之为酒徒、酒贼,甚至酒鬼,他们在酒中失德乱性,甚至丢了江山,此种人就是饮者中的下品。
盛唐诗人王维意气风发未经坎坷时,也曾写下这样一首诗:“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二人马上相逢,脾气相投,栓上马就上楼喝酒去了。酒中相逢的性情,有时即刻就引为知己,肝胆相照。这样的酒宴文化,至今依然沿袭这。常有人说,带你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一起喝酒。可惜的是,今天酒桌上推杯换盏,往往与官场升迁有关,与商场交易相连。新朋旧你相逢聚饮,唏嘘情谊少,资源交换多。表面上看也是欢声笑语,甚至豪气冲天,但有人敬的是职位,有人敬的是投资,真正纯粹的酒却是越喝越少了。唯愿今天的酒桌上,能多一些超乎功利的意气相逢。
遇到好酒,是种缘分;能品好酒,是种意境。所以有种说法,叫“酒至微醺,花看半开”。大家想一想,花朵什么时候最美?应该是将开未开,花瓣已放,花蕊待吐时。此时花朵含着蓬勃生机,未有败相。喝酒也是如此,半醉不醉的微醺中,奔放几欲起舞,感伤几欲泫然,但一切都流露性情之美,而没有失态的粗鄙不堪,这样的时刻才能体会到酒的妙处。所谓节制之美,大约就是七分爽朗三分含蓄的匹配。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一世,也都像眼前的一杯酒,个中滋味,须自己品尝。
我喜欢读书。
读书于我有时是三日不离手,亦或是十日不翻书,所以只能说是“喜欢”,不敢说“志趣”。自识文化积淀不深,十几年来常不知读些什么书好,索性从名著和获奖作品读起。近日得好友推荐,读了《于丹趣品人生》一书,书中美文美图带我纵情山水、静品清茗、欢饮美酒、聆听琴音。让我走进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和闲情雅致的同时感悟了生活的艺术。一点意趣、一点闲情把人们从纷繁世事中引领出来,“且停亭中且停停”,颐养胸襟和心性,趣品人生。
整本书读毕合实,仿佛是欣赏了一首“名诗名句”的串烧,有如一餐由诗、词、歌、赋、寓汇聚而成的经典古文饕餮盛宴。阅读中,我屡屡心生羡慕,于丹如此的美文满腹,信手拈来,深谙古人智慧与情趣,她该是享尽了怎样的快意人生?之后的“茶之味”、“酒之品”、“琴之趣”给了我答案。“生活是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命中涵养而出;情趣也不是在斗室里酝酿出来的,而是在天地间自然滋养而成。情趣的养成,是对生命的唤醒,继而提升个人与宇宙间的通灵与感悟。”
在书中开篇的“推荐序”中,白岩松把“我们,怎么啦?”的问题抛给了每一位读者。“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这里奢侈的“平静”不是说多维世界,而是直指你我的内心。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焦虑与压力与日俱增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你我个人如同微尘,似乎无法逃离以上的困惑。然而智慧的古人却告诉我们:有自己的心灵生活,用自己的心情趣味就可以改变物境。人生长路漫漫,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悠闲是一种趣味,是一种发现内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失烂漫之心,保持着赤子般的天真,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琐细的日子就会熠熠生辉。
感慨于书中的一个比喻:“生活就像一锅滚开的沸水,不会因为垂青哪个人,就变成温泉。你进入社会,都会受这一百摄氏度的煎熬。虽然人不能选择水温,但能够选择自己的生命质地,能够选择与水相遇的方式。”“人生如茶,富于建设性的生命,即使跟残酷的世界相遇,煎熬本身也可以变为成全。”
我喜欢读书,而且必定要读印刷出来的纸墨,因为这样的读书,才能一边嗅着墨香,一边在“唰啦”的纸上翻飞中细品其中深奥,这绝非电子读物可比。我也欣欣然想去品品茶,就从低门槛的飘逸杯、电水壶烧开的自来水开始,浅赏绿茶,粗品乌龙,当然这也终不能品至“茶禅一味”的境界。我只是想让自己用小趣的闲适与这个世界相遇,达观乐天,让心灵“走出去为了寻觅,归来时必定带着妙悟”吧。
认识于丹是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听她讲论语,深入浅出的阐述吸引了我的心灵,从此关注于丹。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的代表,于丹从不同角度以自身的生命感悟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
《于丹趣品人生》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好书,书中于丹从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畅谈生活感悟,将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古人才有的闲情雅致说成了我们找到生活意趣的一种休闲方式。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不妨停下来,一杯清茶,一杯淡酒,闲适间让自己的心灵歇歇脚,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你幸福吗?今天的中国全民都流行问这个问题,我每个人真的可以静下心问问自已。幸福倒底是什么?我们忙着升学、晋职、赚钱……每天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每天忙来忙去,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最后觉得极度空虚。常听到身边的人坐在饭桌上、K房里、电脑前讲“没意思!真无聊!”。是呀,等到我们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发现我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里,相比于成功而言,幸福已经变成了更为奢侈的一件事。
看完于丹这本书给忙碌中的我一些心灵上的指点和借鉴,它提醒我要活的有意义,活的有意趣。悠闲的生活情趣并非要让我们闲掷时光,放弃理想,而是要让我们在目标实现的同时不要迷失了自己。
书中最能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茶篇,我和给本书写序的名嘴白岩松一样,也是临近中年,才知茶的好处。近几年茶情很浓。备了很多茶叶在陋室,特别对功夫茶情有独钟,从选茶、藏茶、泡茶、品茶都颇为喜爱,在茶中体味了太多的宁静与幸福。在此记一下自制“八宝菊茶”的过程:有日突想自已配点菊茶送友人,于是光顾了药房、超市、茶庄,找到了八种材料来包茶,所以自已起名八宝菊茶。贡菊为主料,红枣、山楂、莲子芯、桔梗、花旗参、枸杞、迷迭香、冰糖为配料。此茶有着清热去火、补气、明目、帮助睡眠等功效,相信日饮此茶,对友人日渐疲惫的身心有所益处。菊茶不但口感清甜,而且冲得极漂亮。用玻璃茶壶来冲,可以看到一朵朵盛开的小黄菊,再配上红色、绿色的配料,极有观赏价值。只是不知友人可懂得细心欣赏及体味各中的美丽。
读到此,我相信朋友们一定能明白茶带给我的乐趣与幸福。就象序中写道“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
做为女人,我当然也喜欢着花儿草儿的自然清新,爱着那种绽放的感觉。但条件有限,只能做个阳台上望花守花的种花人。一天忙碌过后,躺在我的懒人沙发上,看着开得艳艳的花儿,品着绵绵的普洱茶,让我颇有入境为仙的感觉,心里美滋滋的。幸福可以这么的简单呀!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51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