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 .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3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 .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5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6 .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7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8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9 . 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0 . 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 .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 .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3 .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4 .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中秋月·凉霄烟霭外》
5 .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6 .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7 . (唐殷尧藩
8 .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9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0 .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1 .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中秋寄远》
2 .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3 .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 .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5 .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 . 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7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8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9 .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0 . 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3 .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 .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5 .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 .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7 .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8 . 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9 .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0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1 .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年月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3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4 .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5 .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6 .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7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9 .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10 . 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1 .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 . 作者:薛能
4 .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5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6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7 . 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8 .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9 . 二说,它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当时宫中有散钱之风。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称,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流通货币,而只是一种特制“压岁钱”。
10 .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44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