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有关端午节及风俗习惯的诗句(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或词句)

有关端午节及风俗习惯的诗句(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或词句)



有关端午节及风俗习惯的诗句【一】

1 .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2 .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3 .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4 .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5 . 《蝶恋花》【作者】:晏殊

6 . 炉香卷穗灯生晕。

7 . 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8 .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唐·白居易《除夜》

9 .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0 .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有关端午节及风俗习惯的诗句【二】

1 .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 . 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3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4 .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5 . 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端午》

6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7 .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8 . 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9 .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10 .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有关端午节及风俗习惯的诗句【三】

1 .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2 .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3 . 清乾隆二十九年(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4 .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南宋·文天祥《除夜》

5 .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与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远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6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 .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8 .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9 . 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10 .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有关端午节及风俗习惯的诗句【四】

1 .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2 .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3 .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4 .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5 .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6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陆游《示儿》

7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8 . 作者:李隆基

9 . 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10 .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