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3 .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5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6 .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7 .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8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9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10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1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2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 .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4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 .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6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7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8 .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9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2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 .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5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 .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7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8 .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9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1 . 希言自然。
2 .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3 .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4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5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7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8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9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10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 .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3 .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6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7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8 . 名不正,则言不顺。
9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0 . 为无为,则无不治。
1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 .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 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戮的人。喜欢***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7 .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9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0 .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35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