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2 . 【原文】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3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5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6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8 . 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9 .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0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1 .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2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3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4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5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6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7 .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9 .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0 .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1 .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2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3 .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4 .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5 .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6 .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7 .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8 .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9 .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10 .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 .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 .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 .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 .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8 .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9 .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0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1 . 有教无类
2 .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3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4 . 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5 .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6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7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8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9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10 .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 . 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3 . 勇于敢则***,勇于不敢则活。
4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5 .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7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8 .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9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1 .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2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3 .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4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 . 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6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7 .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8 .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9 .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0 .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35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