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 .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3 .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4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6 .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7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8 . 大巧若拙——老子
9 .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10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 .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 .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历史人物,/
6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8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9 .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10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 .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4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5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6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8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9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 .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 . 勇于敢则***,勇于不敢则活。
3 .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5 .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着《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6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7 .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8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9 . 治人事天,莫若啬。
10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3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5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7 .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8 .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0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5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6 .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0 . 清净则天下正——老子
1 .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 .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4 . 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戮的人。喜欢***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5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7 .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8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9 .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0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2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 .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5 .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 .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7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8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9 .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10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1 .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2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 .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5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6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8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9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0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35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