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2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
3 . 【译文】(鲁国当政的季康子向孔子问起执政如何让人民服从时)孔子说:“你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也会恭敬起来。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不好的人,他们也就会互相劝勉了。”
4 . d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5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分)
6 . 4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 .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8 .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9 .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10 . X年全国卷:翻译两个句子
1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 .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3 . 实词:(考试说明要求掌握个)
4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5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6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7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8 . 4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9 .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10 . 明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1 .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 . 可以做一做趣味性的组句游戏。
3 . ()今楚地方五千里可,持戟百万。
4 . (熟悉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运用句号问号逗号和感叹号,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5 . (运用指定的符号在文中找到要求的语句。
6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7 . 24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8 .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9 .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 .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 .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 【译文】孔子说:“富裕与贵显,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贫穷和xia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
3 .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置句
4 . 【译文】孔子说:“遇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不敢出面,就是懦弱。”
5 .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分)
6 . ()其李将军之谓也?
7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8 .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9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0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1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2 . 【译文】(孔子的弟子宰予犯了错误)孔子说:“以前我听到别人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别人说的话,不但要听,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3 .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6 . 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7 . ()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8 .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9 . ()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10 .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 .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 .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3 .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4 .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再进行恰当的补充。
5 . 49古之人不余欺也。
6 . 4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 .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8 . 子曰:“……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9 . 宾语在谓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10 . 32项伯***人,臣活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34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