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道德经》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4 .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5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7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8 .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0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 .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 .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5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6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9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0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 .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 . 《道德经》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 . 治人事天,莫若啬。
5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 .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8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9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6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7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8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9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0 . 豫呵其若冬涉水。
1 .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 .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3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 .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 .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7 .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8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9 .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0 .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4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6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7 .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8 .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0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1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 .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5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 .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8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9 .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0 .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1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 .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3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 .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 . 《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7 .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8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9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0 .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29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