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7 .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 .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9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1 .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3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 . 《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6 .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 .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8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9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0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5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7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8 .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 .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 .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着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章,前章为上篇道经,第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2 .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 .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历史人物,/
5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8 .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9 .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0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29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