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

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



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1

  众所周知,季羡林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这位大师今年也已有96岁高龄了。用饱经风霜来形容季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么多年,走过阳关大道,走过独木小桥,季老的经历也是大起大落:从山野村夫到知识分子再到大学校长后又跌回牛棚最后重登大学校长之位,这样一波三折的人生,令人们感叹,而这位看透世间百态的老人对于人生的看法有如何呢那么我现在以拙劣的笔法,怀着近乎朝圣的心情领大家细细回味季老的散文之美。

  这本书收录了季老在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可谓包罗万象。所以编者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把季老所写的散文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的文章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但是后来我发现有的文章却有重复之嫌,如《希望在你们身上》和《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两篇文章都是勉励人们珍惜光阴的,而且引用了同一首诗,我不禁有些疑问,为什么会有重复的文章呢后来细细品味着其中的奥妙后我才发现,原来很多文章都有共通之处,原因在于其主题相近,然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愿却是截然不同的。围绕相似的主题所写出的文章却从不给人以重复的感觉,而是"篇篇不同,篇篇相通",例子嘛,还是举前面所说的例子,季先生在《希望在你们身上》中引诗的目的是为了勉励青少年,希望在青年人身上,所以把这首诗作为座右铭说给青年们。而《一寸光阴不可轻》却提到了此诗给老人和青年都有教育意义,正由这一点细微的差别分别反映了两篇不同的题目。由此可见,季老所选言语之高明。

  季老的文章确有"语言的魅力",而且对于人生,季老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见解,这大概是因为他丰富且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淡泊一切名利,心如明镜,自然对人生的`意义也就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而当今世人大都是浑浑噩噩,为了口袋里多装点钱,为了衣食无忧,为了能在昔日的友人面前炫耀一番,有谁不是成天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而活,这难道不可悲吗除人生意义之外,季老还对自己有着极客观的评价,实可谓:自知之明过了头。季老看待自己,总认为自己毫无优点可言,如果非要找出一个优点,那就是勤奋。的确,季老的一生都在学习,应了那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勤奋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季老对自己的认识比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不知谦虚了多少,而那些所谓学富五车的文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藏文学于胸中,这与季老的自知之明相差甚远。

  季老的文章虽无华丽得熠熠生辉的语言,但是讲出的却是实在的真理,按季老的话说:因为真理都是通俗易懂的。我年龄虽小,可那些对于人生的看法,对于爱国的想法,对于季老所说的一切真理都持有赞同的意见。而且我对季老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他写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如同在与我们聊天一般。也许这就是季老特有的人格魅力吧。

  我很喜欢季老散文的风格,下面给大家推荐一篇散文并附上我的拙见。散文以《清塘荷韵》为题目,看到这个淡雅的名字,我不禁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历来都会写荷,脍炙人口的《爱莲说》便是最成功的一篇之一,那么季老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呢我引一段话:’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

  一直以为季老总是写些人生哲理类的文章,没想到一个望九之年的老人(写此文时季老是86岁)竟然有如此雅兴写出这般脱俗的文字。

  季老的散文只美太多太多,我无法一一道来,我现已对一位看透人生的大师写的好书品头论足太多,实属大过,那么多说无益,最后我以季老在封底写的一句话作为结尾,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我写的东西,不会有套话,大话,至于真话是否全都讲了出来,那倒不敢说。我只能保证,我讲的全是真话。"

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2

  知道季羡林老先生的名字是最近几年,真正留下印象的是看了他写的一篇文章《漫谈皇帝》,随后就于20xx年10月16日买了他的一本作品集《我的人生感悟》,十分喜爱里面的第三、四部份《寄情》,《旷达》。知道他离开俗世后,就把他的书拿出来又看了一遍。

  看了人家的作品也就算是认识了,说是老师也不为过,当然他未必肯认我这个学生,何况老先生身为牛哄哄之北大之副校长。不过让我跟着他去学吐火罗文之类的,揍死我也不去。

  一个人在老年能够写出那么纯情文章,充满对母亲,对师长,对朋友,对自然的爱,且常常自身为之潸然泪下,他肯定是个有情的人。他也以仁爱之心对待社会,他肯定是个善良之人。

  《清塘荷韵》记述了季老在北大池塘中播撒莲种,最后”荷叶田田,香远益清“的乐事,季老认为自身”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这种以对自然的爱而传,其实真是比不知道多少书,多少学问要有用的多啊。老先生是以此而有所指吗?季老以70岁的年龄忽然悟到丝瓜是有思想的,”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大自然的奇迹正如”丝瓜则心中有数,无言静观他怡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季老是以敬畏之心在写丝瓜,在写自然的神奇。老先生以仁爱之心记述了大自然中的”二月兰“、”夹竹桃“、”马樱花“,是这些不名贵的花温暖着老先生的心,幸福着老先生的心。反观我们自身,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幸福的是不是正是名不见经传的”草本“呢?

  《赋得永久的悔》展现了一位贫家儿子不能陪伴母亲的爱和淡淡离开母亲的哀伤,或许正是这种与母亲在一起的清贫生活,培育了季老”平淡质朴“的本性,也唯有在贫困长大的孩子才能真正体味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情感和无奈。《迈耶一家》不多的暗含了季老的一种别样的“爱情”,但是这种割舍恰恰正是季老的可贵之处,一种男人的但当和一种对家对人的责任,这是风流倜傥之徐志摩老先生不能理解的。季老写了很多怀念师长和朋友的文章。给我印象深刻的《怀念乔木》一篇,真正体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那种友情,也使我们看到了季老淡泊的性格,尽管淡泊需要能力抵掌。季老与自身的孩子没有处理好关系,这不能不说是遗憾和季老的失败之处。也说明了季老“天人合一”思想是有缺失的。

  季老在《牛棚杂记——缘起》中说道:“我恐惧,是因为我怕这些千载难得的经验一旦泯灭,一千万人遭受难言的苦难为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就难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了。想再获得这样的教训恐怕是难之又难了。于是我恐惧。”这既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也是对社会的警示,担心将来还会有人发疯,有人残暴。《牛棚杂记》我没有看过,主要是对于人性之恶的事知道的太多,懒得看了,再说现实有的是,何必回头看呢。季老在文革和“jun。4”的表里如一体现了季老的风骨。季老以善良之心对待社会。

  季老常常讲到爱国,是所谓“爱国没商量”,不免为无良政府利用,这想来也令人难过,这或许正是恩封“国学大师”等之名头的由来。但是季老年青时身处中国风雨交汇外辱内患之际,对国家的情节自然很深,求国家富强更为迫切,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岂不知一国当由全体国民经过一定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全民参与的程序,选择大家能够基本认同的人员组成国家代理人,依法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但愿季老所说的国家是“国破山河在”的山河。

  季老在《八十抒怀》中写道很喜欢陶渊明的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或许正是季老长寿的秘诀。大家对季老的长寿很感兴趣。其实长寿是学不来的,各自的造化而已。

  看季老的书只这一本,自是不能理解季老。从电视中看到过季老,家中放着季老的书,这样的话,就不能说不认识季老。人去了,人之常情念叨几句,是为人情。

  这样尘封他的书,自身也就心安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21405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