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2 .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3 . 芙蓉杨柳乱秋烟。
4 .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5 .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6 . 唐·孟浩然
7 . 一春不识西湖面。——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8 . 明·王瀛
9 .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10 . 元·赵子昂
1 . 山外青山楼外楼,
2 . 映日荷花别样红
3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4 . 唐·刘禹锡
5 . <西湖留别>
6 .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7 .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8 . 《南屏晚钟》
9 .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10 . 三潭在湖的中心,从这里举目远眺,南北两峰已裹在云层里,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隐没在浓绿里,偶尔露出影子似的飞檐。
1 . 【唐】白居易
2 . 重叠春山接郡城。
3 .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4 . [明]钟禧
5 . 《杭州回舫》
6 . [明]董斯张
7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8 . 细细想来,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太洱海;若论山,双峰不及雁荡,更不及黄山。
9 .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10 .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周德清《【中吕】满庭芳_看岳王传披》
1 .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2 .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3 .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4 . 清·田庶
5 . 二更水鸟不知宿,
6 . (柳永)
7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9 .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10 .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 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
3 .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4 . 还向望湖亭上飞
5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6 . 唐·李绅
7 . 明·董斯张
8 . <西湖杂诗>
9 . 西湖柳枝词
10 . <苏堤春晓>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uzi/18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