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职业生涯规划书(通用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未来的工作还很艰巨,趁现在为自己做一个详细的职业规划吧。那么一份好的职业规划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职校职业生涯规划书(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职业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即对其一生中所担任职务的预期和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对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职业与教育环境进行分析,在充分掌握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对职业生涯目标进行确立,同时在进行职业生涯中的各项重大选择之时,仔细评估当时的机会以及各项资料,从而完成自己的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经同世界接轨,将职业生涯规划引进国内,但是其发展历程在我国时间尚短,仍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仍在困境当中。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困境。
1、主体困境。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字面生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学生自身。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学时听到这一道理之后,我们便会自然而然的自己行动起来,然而,在高职即将毕业之时,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却将职业规划的的工作抛个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父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包含很多方面:生涯规划分析、规划设计以及规划实施,这些工作都是需要学生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进行的。而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就业指导中心和父母只是将生涯的规划方法、规划思路、工具以及课程提供给学生而已。
2、方法困境。
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评估、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咨询以及办理就业手续等。这几项指导方法只能够满足学生的找工作和办手续的短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去不能对其中长期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例如:在高职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如何进行就业压力的调节,如何进行职业心态的调节,如何进行这也生涯路线的设计以及影像职业生涯的关键性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指导方法中所缺少的。不仅如此,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往往是国外的职业生涯指导理论,和我国的高职就业生的就职情况存在很大的区别。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一方面浪费了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力物力,另一方使得高职生一头雾水,得不到任何有效的帮助。
3、专业人才困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一般比较少,但是也有千名以上,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等等。然而,目前国内的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师都是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以及思想政治辅导员老师进行的,这些老师大都不具备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专业技能。
4、服务个性化困境。
虽然同一个班级的高职生学习的课程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成长背景、经历、人知、情感以及风格的不同,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也不应该完全一致。在当前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只有把自己的个性转化成优势,把劣势转化成优势,才能够通过自己的职业技能为自己在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这就需要那些有着丰富的职业测评技术、丰富的咨询经验以及丰富的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员的指导。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因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过多,就业指导中心疲于一一指导,往往采用标准化的手段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出路。
1、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实行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起点应该是:在班级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职业测评、课堂活动、日常谈话这些手段对学生的自我职业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将其同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相结合,找到最符合学生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高等职业院校可以聘用较为专业的职业规划师,通过使用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区别对待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从而为其设计一个符合其自身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
2、将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同学生自助的方式相结合。
在过去,由于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认识不够明确,造成了高职生缺乏独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动力;而由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指导方法的缺乏,造成了学生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采用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同学生自助相结合的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这样的方式可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压力减少,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打最大的发挥。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可以成为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平台,通过专业职业规划人的指导和自己对自身的认识就可以的得到具体的目标和相应的行动策略。
3、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到三年的高职学习中。
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发展方向的规划,会对其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以及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在未来的工作面试中缺乏相应的“内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就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并且贯穿到整个三年的高职学习当中。
首先,入学的第一年可以作为职业生涯的试探期。这段时间里除了正常的学习专业知识之外,可以向学长学姐以及本专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查看就业情况。另一方面在多参加活动,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其次,二年级可以作为职业生涯的定向期。这一时期确定自己在毕业后是进行深造或是就业。在课余时间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从而提高专业技能。
第三,三年级,冲刺期。参加本专业的实习工作,搜集相关公司的信息,与同学讨论就职心得,学习如何进行简历以及求职信的书写等等。
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完成,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强专业的指导工作,同时,学生也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以及承担的职业角色发展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是把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赢得自我实现。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追求人生理想的重要手段。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设计和教育的任务。
一、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高职学校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个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高度重视。但是,高职毕业生和在校生在其毕业后所表现出来的在就业方面的问题,表明我们的就业指导还存在明显的缺陷。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意识。高职学生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对就业的困难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他们缺乏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清醒的估计,他们有的妄自菲薄,有的自视清高。常常不知如何面对职业选择和参加招聘活动。导致他们在进行工作选择时存在盲目心理和侥幸心理,缺乏严肃性,在对待所承担的工作方面明显缺少责任感。
2、跳槽现象严重。许多高职学生存在“工作一年以后就跳槽”的心态,不少高职毕业生甚至希望在同一企业工作的时间最好是3个月。 这种毕业生频繁跳槽,而且时间周期越来越短的现象值得关注。究其原因,首先与他们对“参加工作”充满好奇和向往,在临近毕业时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不考虑自己实际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有关。另外,单纯从兴趣出发看待工作,对“工作”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存在对实际工作的规范性、艰苦性要求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心理上准备不足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很快就没有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新鲜感,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有趣,进而开始对日常工作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厌倦的感觉,重新选择工作的念头开始出现并日益强烈,一旦工作中遇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即选择放弃工作单位或具体工作的处理方式。
3、“主动失业”的增多。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表现出“主动失业”的状态。所谓“主动失业”是指达到工作年龄、具备工作能力和条件,却主动放弃工作、赋闲在家的学生。他们很多人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往往有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主要靠父母养活。他们有的对生存的压力缺少实际感受的问题。 有的对如何面对“工作”和“未来”的问题上存在困惑或抵触思想,也有的是由于家长过分溺爱的原因,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在寻求工作方面缺少主动性,仍希望借助家长的帮助获得较好的工作。也有部分人是由于对现有工作性质或职位安排不满,采取暂时放弃工作的态度。
以上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缺乏所致。我们目前提供的指导教育还不是全面的系统的指导,还不是一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实现了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统一的指导教育,还没有真正解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即向学生提供的不是一种整合服务。所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指导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点
根据高职学生就业心态和他们所掌握的技能,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应引导他们充分考虑人、环境、专业与所企望的工作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如何来帮助高职学生规划设计他的职业生涯呢?
1、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事业成功第一要素,也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2、准确进行自我评估。高职学生的一个最大的弱点是不能准确的进行自我评估,要通过对他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评价等等进行的综合评价。使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目标。
3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有关知识。高职学生一定要在大二研读“人力资源”或“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课程或文章书籍,争取对个人事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理论观点有所了解。懂得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避害趋利。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
4、了解社会上的各类职业,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们常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 ”。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要使高职学生认识到应选
择那些能够实现本人事业追求或符合自身事业发展方向要求的工作作为职业,并为自己确定基本的职业目标、划分出大致的职业发展阶段。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的四个匹配,即:性格与职业匹配;兴趣与职业匹配;特长与职业匹配和内外环境与职业匹配。
5、职业目标制订要合理。高职学生在制定目标时往往不顾实际地贪高贪快。教师要使他们认识到职业目标制定要合理,要保证目标适中,不可过高或过低,应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最终实现长远目标。
6、制定行动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确定了职业发展目标后,要求学生要通过一系列行动计划来确保目标实现。同时,考虑到社会环境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会经常发生变化,要让学生认识到对职业生涯设计的评估与修订也很必要。修订的内容可以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和指导的补充。
要做好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除了对学生必要的教育外,还应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1、当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时,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通过实训、实践使他们对职业前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搞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即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广泛的、系统的个性化培训和指导。这是因为:第一,因学生个体背景、特点、发展水平不同,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也各不相同;第二,因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不同,从人格与职业匹配角度讲,其适宜的工作类型各不相同。虽然这是一项及其繁重复杂的工作。但学校仍应主动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3、在学生职业选择后,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当学生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后,心理上会出现很多的变化。有的因顺利签约而对自己评价过高,进而对自己所签单位的环境、发展前景及工作条件、回报等产生疑问;有的则因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而惶恐不安等等。这些心理都使得已签约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后时间来做好工作前的准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就有必要承担起这一工作任务,以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充实的自我,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难度提高。要想从根本上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努力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工作,通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高职学生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大学时间更好地发展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素养,为未来的人生职业生涯奠定一定基础。本文阐述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有关内容。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过程没有和市场较好接轨,很多学生在学习时缺乏积极性。学生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重视大学阶段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把握不够,单纯重视概念,忽视具体操作,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职业的规划和未来人生的发展。
2.职业目标定位不明确。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目标定位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角度:第一,学生的自我评价太高,过于自信,导致就业目标定位存在问题,如果和实际不相符合,他们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差,导致在工作中会失去信心;第二,很多高职学生自我评价太低,自信心不够,难以发现自身优点,不能激发自身潜能,不利于个人发展。
3.缺乏对自我的合理认知。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在大学期间缺乏对自我的思考,没有对事物的合理认知和考量,心智上存在一定的不成熟。部分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合理,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认知不清晰,没有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每个人的特点存在差异,所以在工作选择上会有一定差异。因此,学生要从个人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定的工作,除此之外,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这样才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
4.职业价值观过于注重利益。个别高职学生的职业目标过于注重利益。特别是一些毕业班的学生,他们的就业观里主要为追求经济效益,选择职业时认为最好的职业是收入高的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问题,从过去的理想主义发展成现在的务实主义思想。对一部分高职学生来说,他们追求职业的经济性,没有关注职业的理想性,过于关注职业选择时的工资水平、职称和住房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选择职业时会出现错误的职业观,不利于选择恰当的职业。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
1.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对高职学生来说,只有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才可以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高职学生的自我正确认知可以利用有效的职业测评工具进行,通过相关的评估工具把个人的职业兴趣加以明确,把个人能力进行深层次量化,分析自身的人格特征。这不仅是学生更好认识自己的正确方式,同时也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对高职学生来说,开展自我探索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正式评估法,另一种是非正式评估法。对正式评估法来说,它是按照标准化的评估技术进行科学评估。它的评估形式主要有两种技术支撑,一种是纸笔答卷,另一种是计算机测评法。对非正式评估法来说,它是通过非结构化的方式寻求相关信息,选择具体的方法时,各个职业规划师必须按照自身经验和水平合理分析评价结果。对非正式测评方法来说,主要有兴趣岛测试法、想象引导方法和生涯传记法等。
2.分析职业世界。分析职业世界时,首先要分析的是职业数量和具体分类,进一步分析职业信息的来源和自己所想要从事的职业发展前景等。对职业信息来说,它不仅包含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还包括工作地点和工资状况等。除此之外,学生要关注的是这一行业所需人才的人格特征,进一步分析行业的雇用前景。除此之外,学生要分析在工作里所获得的满意感,不同行业对个人发展的有利之处和不利之处。对职业信息来说,它的来源主要有书籍和论文等出版物,电影和幻灯片等视听材料,电子资源库和互联网等为主的计算机系统,还有一些在现场考查和访问工作现场等形式的直接考察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兼职和实习获得职业信息。
3.把握职业环境。要想合理分析职业环境,学生必须分析自己理想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状况,它不仅包含社会地位,还包含职业的技术因素和未来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可以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对于职业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体现:首先,分析社会总体环境;其次,分析经济环境;再次,注意分析组织环境;最后,分析职业周围环境。通过对多种环境的共同分析,学生进一步了解理想职业的环境状况。
4.合理评估职业生涯机会。学生要想更好地认识职业世界,对自我有正确认识,不仅要分析外部环境,还要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影响,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的特长,充分考虑到自身能力和性格等内在因素,分析自己是否和职业环境发展相适应,进一步评估职业发展的多种机会。
5.明确自身职业目标。对高职学生来说,其职业生涯规划要有一定的具体性,要有利于更好的操作。学生通过确定的目标实现时间和实现程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目标设置不合理,职业生涯目标问题会有失平衡。高职学生通常会设置很多目标,但在制定过程里要和生活目标有机结合。一个人的人生不仅要在事业上树立目标,还要在健康等方面上设立目标,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学生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6.职业生涯目标执行。确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就要付出一定行动。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说,它需要科学的行动方案以实现自身的提高。具体来看,这种行动方案包括工作层面和训练层面,还包括教育层面和实习层面。高职学生必须依据自身职业目标,把目标划分成小目标,进一步实现目标。具体来看,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职业的探索期,就是大学一年级上学期阶段,这一阶段中主要是为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第二部分是职业定向期,这一阶段指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要针对未来理想职业提高个人素质;第三部分是职业准备期,就是大学二年级,这一阶段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有利于更好就业;第四部分是冲刺阶段,就是大学三年级时期,学生通过最后的冲刺阶段提高就业成功率。
三、总结
对高职学生来说,现在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其必须通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成功率。本文分析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步骤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全国高校如雨后春笋般铺展开来。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的实效性却是有待商榷甚至是不容乐观的。少部分学生不愿思考自己的职业目标,大部分同学有目标,但在制定目标时,学生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目标趋同;目标太高,没有为自己量身定做学业规划;多数学生存在不想或不敢走出校门去了解职业或职业世界,实施计划的行动无力等问题。可见,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的内动力不足,影响其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参与程度是影响其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的核心因素,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性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价值实现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动力,唤醒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是本研究的根本目标指向。
二、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性现状及问题分析
1.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相对于很多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起步于中小学,甚至在幼儿教育期间就开始探索儿童的职业走向的现象,中国显然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提上日程起步较晚的国度。不论是从家庭、社会还是学校的角度来看,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都是极为缺乏的,通俗地说,中国的待业者、准职业人缺少耳濡目染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和环境。这一现实导致中国青年包括高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起码的了解和认知,更缺乏规划意识的培养。高职学生也不例外。规划意识的养成是规划主体性彰显的前提。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匮乏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性的欠缺。
2.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影响其职业规划主体意识。自律、自觉是大学精神在大学生行动上的第一表征,即大学生的本能的行动倾向是自主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当前大学生尤其很多高职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令人堪忧的。大面积的缺课现象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学风建设的一个常态问题。学生惰于学习,对自己走出校门更是处于迷茫与纠结中。对未来的职业走向缺乏理性的思考,对于在校课程学习与职业技能建构之间更缺乏理智的衡量。
简言之,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较难体验到自己作为教育主体的责任感、地位感和尊严感,也难以明白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思路的论证者、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制定者、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的实践者……更难以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职业人生的指导意义,自然就难以建构职业规划的主体意识。
3.缺乏一支能够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意识的师资队伍。职业规划从合理性上讲,越早获得启发对于人们的职业发展越有利。职业生涯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中国职业规划指导的现状折射出的现实问题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任务全部积压在大学教师的身上。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水平还参差不齐,不尽人意。就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教师而言,并未有科班出身这种说法,当然,这不能苛求于历史和现实,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并非一个专业,在中国也尚未成为一个学科。大多数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都属于兼职教师,主要由行政人员兼课。当然,这也有一些较好的经验,比如由学生管理口的教师从事,这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始也找到了逻辑起点。但是,当前学生管理口的教师,并非都有专业的受教育背景,或者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这使得职业生涯规划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甚至很多授课教师连课程的脉络都尚未理清,难以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身以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种现状下,要唤起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自然是不太实际。
4.教育诸要素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地位缺乏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基础。教育诸要素包括教育的双主体教师和学生,也包括教育的管理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等。部分高校引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意识到这一课程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完满性有着重要的助推价值。而更多的高校则是迫于政策的要求,象征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加之教育资源的匮乏,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将课程以讲座和合班大课的形式进行。正如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有许多精辟论述关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论断,()可以借鉴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中。正是教育的诸要素尤其是主导者很难虔诚信服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功能与效果,只为完成上级任务而进行相关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而学习姿态处于相对被动的高职学生,仅仅为了获得学分而坐进教室,同时在网络上拼凑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交给老师交差。当课程的参与者都将职业生涯规划视为一种可以敷衍了事的教学行为时,激发和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简直是天方夜谭。
三、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意识的对策与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在内心动力驱使下,对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所表现出的自由、自主、能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驱力,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
1.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犹未为晚。尽管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起步较晚,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填补了这一历史的空白。其实精心设计的职业生涯课程对学生的感受来说是相当有冲击力的。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自我探索、环境探索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状态非常积极。这一方面源于课程本身的特质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来说有吸引力,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接受了一个新的信息和符号,即他们还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审美疲劳,心智相对成熟的年龄现状也使学生能够对该课程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因此,授课教师要抓住教学对象这一明显的年龄、心理和价值取向特征,以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唤醒。
2.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对高职学生的群体特征扬长避短。有的研究者指出,当前特别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下三个重要观念:一是自我负责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不要指望别人来对你负责;二是切合实际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既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是理想和现实妥协的产物,不要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马上实现时,要学会采取变通的方法;三是终身探索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是过程,不是结果,需要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适应变化,并根据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而高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够乐观,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是高职学生最明显的优势是动手能力强,即实践类课程比较能够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教学对象这样的心理特征和行动倾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尽可能从互动的视角出发。在自我探索过程中,要尽可能调动学生自我好奇的心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到了环境探索部分,教师有必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比如以模拟招聘会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职业角色模拟训练。到了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部分,可以进行生涯规划主题活动,并让学生准备好将演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为本课程的最后一课。学校层面的活动还可以以赛事的形式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涯人物联谊访谈等,条件允许还要建构一个生涯辅导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等等,以一些让学生感觉伸手可及的形式来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
同时,较之普通大学生,高职学生有着更多的定岗实习机会,教育管理学有必要警醒学生在定岗实习中进一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当我们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循序渐进又持续不断的过程,并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和辅导,要追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现状。
3.打造一支能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构成从资源整合和集成的视角来打造,本研究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进行建构:
(1)需要具有职业规划指导资格的咨询师作为深厚的理论支撑;
(2)需要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的学生管理口的教师作为授课主力;
(3)参照教育性教学的原则,让学科教师也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4)需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经验的社会人士的参与,这包括成功创业或就业的前辈(最好是本校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学生将来可能到岗的用人单位的主管领导等。当然,这样一支队伍的打造需要精心的筹划和漫长的打磨。但是,这些背景的教师是最能拨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意识心弦的教育资源。
4.教育诸要素需要赋予职业生涯规划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基础。参与者必须对达成共识的内容赋予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基础,即我们必须心悦诚服地相信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或多或少绝对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至少可以引起学生对职业发展有一个理性思考的效果,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唤醒和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而非只为学分才上课和做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特点
(1)对职业发展认同度高。高职教师是一个高素质阶层,他们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和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注重自身的价值实现和未来发展,他们对新事物、新理论的接受能力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很高的认同。
(2)各阶段发展规划差异性大。在各阶段高职教师生涯规划的重点不一样:适应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上讲台”;发展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稳讲台”;创造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好讲台”。
(3)学科专业发展凸显重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更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专业技能职业化,要求高职教师更关注市场变化,专业技能要同步于现行的技术工艺,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1)自主性有限。多数高职教师反映,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动权有限,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脉络等都不十分了解,个人规划无从下手。即使有了规划,如果得不到学校和政策的支持,发展空间和机会也不多。
(2)处于被动性。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使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很多高职院校重视科研,从政策导向上将职称晋升、津贴待遇等与科研挂钩,使得教师在这方面投入大量时间,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发展、教研教改等,主客观上都阻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使其处于被动状态。
(3)具有偏差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教师为了适应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教学需要,必须承担多学科的教学任务,无法就某一个专业深入钻研,忽视了专业能力的深入发展,使得教师的职业生发展出现偏差。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1)能促进教师专业结构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属性,又有职业教育属性,因此高职教师素质的构成更具复杂性,除了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有实践经验,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潜在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和理想,明确学科专业的优劣势,有效地发挥专长,不断地对专业发展进行纠正和更新。
(2)能帮助教师找准发展方向。一些年轻教师的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有上进心,学习工作热情高。但在面对矛盾和困惑时容易产生消极想法,在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上不会权衡利弊,分不清主次。这就需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规划,教师可以发掘自我的潜能,理清各个阶段重点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方向,可以有计划地下企业锻炼,掌握前沿的工艺技能和实操能力。
(3)能有效地解决高职教师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而产生发展停滞或倒退的现象。解决此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要加强教师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计划。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更加清晰客观地评价自身的性格、兴趣、优势、不足,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使自己能在职业的不同阶段对职业保持新鲜感与活力。
(4)能加速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仅要具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而且必须具备能用于实践的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有较高的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只有通过制订合适的生涯发展规划,才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熟的速度,使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得以持续进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有多种,但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到教师个人的生涯规划上来,还是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发展的方向。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理念,制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不仅有益于教师个体的发展,也有益于学校的内涵建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zhiyeguihua/9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