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业 > 职业规划

求职是最好的职业生涯教育

求职是最好的职业生涯教育



求职是最好的职业生涯教育

  前面讲了左右职业发展的趋势,但对同学来说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首先“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几乎是每家单位网申和面试的必答题。其次是真的想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

  有同学问“该向面试官如实交代自己的未来规划还是要刻意讨好,面试什么职位就说自己很喜欢该职位”?这是一个普遍遇到但又很难处理的问题,回答的关键在于合情又合理。面试其实和相亲差不多。相亲的时候你总不能对别人说,其实我喜欢的是小芳,可是小芳不要我,只好随便找一个填补寂寞,正好有朋友介绍你了。表现非常热情是不是会好点呢?《非诚勿扰》里舒淇问葛优相不相信一见钟情,葛优说“我对你就挺钟情的”,舒淇信了吗?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恰到好处”,你不能说自己对这个工作一点兴趣也没有,但也不能夸张到指天发誓说“非君莫属”(如果真的没有这份感情的话)。至于怎样才是“恰到好处”只能靠自己去悟。很多同学是希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例如列出五种情况,每种情况对应一个答案,只要把答案背熟就能顺利通关。找工作不能奢望吃“快餐”就能解决问题,快餐的作用只是填饱肚子,但雇主是从全方面考量应聘者,所以求职需要“营养均衡”。面试不只是口试,应对之间透露的是一个人思想的秘密、行为习惯、精气神。找工作就是漫漫的唐僧取西经之路,如果感受到了平生前所未有的的压力和挫折感,征途才刚起步,如果对职业之路感到迷惘,证明你已开始思考了。

  一时三刻不会有答案,找工作就是最好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第一课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有位学新闻的同学应聘英语教育机构的策划职位,复试内容是根据公司的.产品做一个市场推广文案,她以为只要文笔好就行,写到深层次后才发觉自己欠缺实在太多,比如广告营销方面的知识,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等等。公司的老总告诉她策划的重点是要强调可操作性,文案再优美,操作性不强就会导致产品卖不出去。复试自然没有通过,不过她也觉得自己赚到了,她对图书策划很有兴趣,这次面试对她很有启发,做策划要对行业有相当的了解才能去把握它的制高点,她决定对图书出版行业做一个深入的研究报告。

  几年前我找工作,先是在一个广告公司实习一个月,在一个月里订阅了市面上所有广告相关杂志,了解广告行业发展、内部分工等等。后来应聘一个报业集团的经营部,准备面试期间(大概两个星期)天天泡图书馆看相关的文章,连博士论文都看。虽然最终的工作与广告、传媒没有太大关系,但是“职业研究”的方法一直用到现在。参加工作第一年全年听了大大小小公司的宣讲会五六十场,比毕业生还虔诚,听完还和公司的hr做访谈,写访谈报告。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句话很长,意思是想干大事就要先干一堆吧喇吧喇的事情做基础,做这些吧喇吧喇的事情又有一连串的吧喇吧喇的方法,这些方法归溯到最后就是“格物”。所谓格物就是仔细推敲事物的规律。有人说我不想干大事,就不需要格物了。这样的想法不太对,治国平天下是国家社会的大事,养家糊口安身立命是家庭个人的大事,还是得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就把求职最基本的方法讲完了——通过研究对职业的了解就会很透彻,了解透彻才能对职业产生巨大的兴趣,一心追求该职业目标的实现。所以“欲求其职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职””。

  格物致知其实讲的经验积累,认为经验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发现规律,所以明朝理学家提倡“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求职不也是“今日求一职,明日又求一职”?投简历的目标也应该是分阶段的,第一阶段是积累找工作的经验,第二个阶段是强迫自己对目标职位进行高强度学习,第三阶段才是获得理想职位。这和传统的求职思路有大不同。一般人认为,投简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该份工作,而这里强调的是在求职最初阶段,可以把投简历的目的设定为了解职业和领域。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许职业目标只是触手可及的事情。

  求职的学习最先从成为“知道分子”开始。网上有人提出找工作时行业分析的散步法则:第一步,至少收集不少于三十万字的行业、重点企业的有效资料,在电脑中进行资料分析、分类、汇总。第二步,参考同类行业书籍,确定写作提纲,确定文章结构和逻辑方向,同时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第三步,将三十万字资料浓缩成十至十五万字,写成一本符合出版行文格式要求的行业报告。

  更高一层的境界是装作成为“专家”。专家的特征是可以就一个话题发表长篇大论,也能够只用一句话进行归纳。想像一下,如果你将要作为一个专家做一场关于目标职位(行业)的公开演讲,写下你要演讲的主题以及写一篇两万字的演讲稿吧。很难很夸张是不是?那就对了。成功?你真的才刚上路呢!

  

  当然以上这种方法更合适有一定职业目标设想的同学。如果对职业没有太明确的想法,不是人人都有恒心和耐力收集三十万的资料,甚至三万都收不到。人生就是这样分流的,能够收集三十万资料的人,也许不出五年他年薪就超过三十万,连三万都收集不到的人,他的年薪很难突破三万。

  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方向,死磕就好,从三十万字的资料收集开始。如果还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最好放宽求职的视界。选择求职目标就像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如果这个圆很小,会失去圆外的机会,如果圆很大,则可能使精力过于分散。现时同学们选择求职目标的问题要么过于分散,没有把这个圆画起来,要么把这个圆画得过细,甚至只是几个小点。

  职位和行业目标的设定有两条普遍法则。第一条普遍法则叫自由联想。拿一张纸写下你想做的工作或者行业。不管对与错,在你脑海中出现的都是合理的,然后找到这些写在纸上的工作之间的关系,它能告诉你一些平时忽略了的东西。第二条普遍法则是专业对应的四大通路专业技术开发、应用和支持通路;相关行业和产品销售通路;相关行业内公司的行政支持通路;专业相关的教育、传媒和出版等文教类通路。

  目标求职设定地域上要打破以城市为界的思维局限,学习“一天往返交通圈” 法则。本地求职以学校所在城市为中心,以火车或者长途客车交通工具为准,一天往返的区域内的招聘机会都应该纳入视野。现代经济并非以独立的城市,而是以“ 经济圈”作为基本单位,例如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塘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等等。同一个经济圈内的城市在产业结构、政策制度、薪水报酬等方面比较接近。而且企业对“一天往返交通圈”内的高校亦有较高的认同度。从应聘成本和求职成功率等方面都非常合适。如果异地求职则应以落脚城市为中心划定“一天往返交通圈”范围,当中最重要考虑是工作机会、应聘成本和面试便利的综合平衡。一天往返交通圈范围虽然增加了交通成本,但同时大大增加了应聘机会。企业一般只会提前两三天通知面试,如果太远范围则很可能错过面试机会或者增加参加面试的成本。

  如果你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就找最好的工作。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工作最好,就找所有你能找的工作。寻找职业方向或者建立长远的职业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有句广告词说“停止空想,马上行动”。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要遵循一个603010法则。把60%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一年之内的任务上,把30%的精力放在五年内的能力和职业发展构想上,用10%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人生的命题。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