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业 > 职业规划

什么是志愿何为职愿?

什么是志愿何为职愿?



什么是志愿何为职愿?

  志愿?什么志愿?高考志愿。职愿?何谓职愿?职业志愿。

  一句老话说得好,要从娃娃抓起。的确,在今天这个忙碌纷扰的时代,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要提前近5年。换句话说,如果你即将大学毕业,还没想好明天你的饭碗是什么,那大半你就毕业等同于失业了。最好的情况应该是,聪明的现代人一出生就琢磨自己的职业生涯(当然这不大可能),退而求其次,最晚也得在你高中时代好好思考这个问题。而那张高考志愿表也就成了一张职业志愿表了。

  有感于此,笔者与著名教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合著的《高考头等事———有的放矢填志愿》一书,就将着眼点与着手点放在如何将高考志愿填报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在一起,帮助广大有志考生填好“人生第一表”。

  两种误区

  思考如何寻找工作,寻找什么样的工作,绝不该是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考虑的问题。

  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从我们的学生时代就开始的———越早越好的学生时代。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很多人认为进了大学之后才能明确自己的方向。事实证明,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只有明了自身的发展方向,才会进入适合的大学与相关的专业进行学习,从而能更好地踏上社会求职谋生。而那些直到大学毕业或大学最后一年再开始思考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真的太晚了。

  当下的整体社会氛围以及繁重的升学压力,往往导致在学生及家长中出现以下两种误区。

  第一种是,只看重热门的专业。认为只要在大学里修读这类专业,毕业后就能平步青云,赚得盆满钵满。其实这是种“短视”的想法,通常的情况都是天未邃人愿。等到毕业之时,发现热门专业已“热度”不再,或是竞争对手太多,面临僧多粥少的窘境。就好比现在大家都时兴去海滩渡假,你也兴冲冲地赶去。可一到那里,发现海滩上人满为患,看不到海水且不说,就连海滩上的沙子也难得踩到几粒。

  第二种误区是,不顾其它,只管先进大学再说。这种情况在那些心系名校的考生中比较常见。所谓求学,只是一个 志愿和分数妥协下的结果。读什么专业既与兴趣无涉,也与未来无关。然而,一到了毕业,才恍然发觉自己进退失据,不辨南北。

  要避免上述的误区,最好在你的高中时代就尽最大的可能想想自己十年、二十年后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那样的人所工作的模式。

  三种标准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立志”。其实,志向不是那么容易确立的。只有那些很早就清楚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未来发展路向的人,才适合确立志向。志向,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前哨,严肃而又难以随人事时世的消长而改变。

  因此,高考志愿的意义不只是填下你想进入什么样的'学校与专业,更重要的是进而确立未来职业生涯的走向。

  最重要的有三个标准:兴趣,能力,资源。

  找寻一个人的职业,就像找寻一个心爱的人。我常常建议考生,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真正希望成为的,什么样的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我们的热情,并进而值得为之投注下一个十年的心血。

  在我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母亲曾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选择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就像选一个你不喜欢吃的食物,味道会好吗?”

  是的,既然我们对自己的口味都如此认真,那又怎能不对自己的将来执著些呢?

  可是,有兴趣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又是一回事。

  世界上的很多事,要想最终做得好,都关涉到个人的禀赋与才能。当你知道自己并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时,那就请你尽快止步。执著是重要的,但不考量自身的能力而盲目的执著则是不可取的。

  如果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比做一次远行,当你发现自己脚力不济的时候,建议你停下来,好好想想还有没有走下去的必要。人生很多时候都需要变通,适时的变通会给你一份意外的收获。学会取舍,也是一项现代人重要的生存技能。

  有些人往往说,自己既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也缺乏特别强的能力,那时又该如何选择呢?我的建议是,仔细盘算一下自己的资源库。自己拥有哪些条件?自己的家庭背景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学习整合资源,普通人也能做得到。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做出最有理有利的选择,就是一种明智的策略行为。

  只要考较好这三种重要标准,你的高考志愿就很可能是一份出色的职业意愿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zhiyeguihua/12561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