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修为
这些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部分同学毕业就失业;甚至在社会上重新流行“读书无用论”、“学习致贫论”;职场中很多高智商高学历,但无高成就的人;如此种种这些现象,逼使我们做出检讨和反思:现在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职场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人才出了什么问题?
人力资源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让人力资源价值得到实现?过去我们对智力因素强调得很多,这些年来我们对非智力因素也有了高度的重视。但是无论重视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都还是一种静态的观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必须在工作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发挥。如果借用中国古代的一个说法,那就是实现人生价值要靠“修为”。
在中国古代,总是把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强调知行合一。从文字组合上我们可以看出:‘修’和‘为’二字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词汇。简单地说,你个人修养有多大,你就有可能有多大的作为。中央电视台这些年有个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倍受大家欢迎。这句话吸收了中国传统知识,心胸的大小要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事业舞台的大小与个人心胸成正比。
中国古人自张载明确提出,知识可以分两类:一种叫德性之知,一种叫见闻之知,并且一直都把德性之知放在首位,这两种知识相辅相成,统一于人的认识实践和身心修养过程中。现代社会我们对见闻之知强调的比较多,德性之知强调得比较少,在某种程度是一种倒退。现在把德行纯粹视为一种修养,一种伦理道德的层次,忽视知识道德的不可分,而且我们评价人的知识水平,也主要是一些受智力等因素影响的指标,很少考虑道德层面的内容。
更为需要我们反省的是,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时,现在大多数用外在的、物化的指标,比如社会上流行:“五子登科”(时下的新版:妻子、孩子、房子、票子、车子;旧官僚的“五子登科”:说话卖官子,开会摆架子,玩乐有点子,做事没法子,每天混日子;留学生的“五子登科”:戴博士的帽子,开名牌的车子,挣花花的银子,买豪华的房子,生大胖的儿子;基督徒的“五子登科”:温和善良的君子,奋勇向前的卒子,择善固执的傻子,认真勤奋的尖子,悔改回头的浪子;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大员到收复地区先抢:金子、银子、房子、车子、女子),来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孩子等等,这全都是用外在指标在进行考察、评价,而很少考虑到他要有这些外在的成功的所谓的标准必须要有内在的支持。
中国古话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出自《大学·经一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意思是说上自皇帝天子,下至普通平民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修身才是根本。
现在我们有些人是在舍本逐末,不注重个人修养,不知德性之知,沉溺于见闻之知,只注意取得那些外在的所谓的成功的标准,要有房子、票子、车子等等,所以很多同志在做自己的人生规划的时候,只做了外在的规划,如:哪一年要一个什么职位,哪一年要买一个车子,哪一年要买个房子,哪一年要有多少收入等等,似乎也是一种很进取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这种忽视根本、追求表象的规划,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甚至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我演讲开始所说的种种问题?很多人表面上看知识储备很丰富,学历文凭也很高,可是一进入职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意做,被人们指为眼高手低。甚至说读书没用。读了书没用,其实不是知识没用,而是缺乏知识发挥作用的支持条件。在我看来,主要是缺乏修为!修为不仅是一种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一种两者结合的实践过程。缺乏修为,就不能使你的知识能力发挥作用;缺乏修为,你的关系和资源也无法发挥作用。
现在社会流行说:文凭是个宝,知识少不了,关系最重要,能力做参考,其实只讲到一半。无论是知识、关系、文凭,还是能力,都需要有一个好的修养,好的精神状态去发挥,才能作为一种成功的要素。所以我今天重点不是谈智力因素,而是重点谈支持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及其修炼的方式,以及它如何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考察和实践。
有句古话说“物以稀为贵”(出自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当今时代什么东西最珍贵呢?可能大家想不到,就是以往我们司空见惯、不以为奇的东西,都日渐成为了珍稀品,比如说过去我们天天日用而不察的阳光、空气、水,现在都成为珍稀品了,在城市的人,希望能够晒晒太阳,能够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洁净的水,这都成了一种奢望;同样,在传统社会我们认为做人应该诚实、守信、勤劳、俭朴,等等起码的修养,现在也成了珍稀品,具有极高的价值。
现在由于商业炒作和教育产业化,一些机构宣传鼓吹,从幼儿园开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开始在教各种知识和技能,让孩子成立对付各种考试的机器,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忽视了个人道德修养这堂课。以致于传统社会做人最基本的素养成了当今社会最稀缺资源之一,所以传统上我们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在今天的社会都成了问题。
所谓诚信,就是对自己说的话要负责任,要去兑现履行,要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精神。为什么古人说“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是什么啊?人言为信,有了“信”,人们才有在社会生存的基础,这是中国文字最简单的、望文生义的解释。讲诚信是做人的底线和根本,正因为中国古人有这样一种态度,所以他谨言慎行,不轻易说话表态,一说出来,就一言九鼎,说到做到,这才是“信”。可是我们今天大家去看看,在商业活动中,有些人说是无商不奸,所谓‘奸’,主要是指不守信用;我们的政府官员大话、空话、套话,也就是说这些话都没用,没落实,导致我们这个社会已经缺乏了共同的基础,信用成为了一种珍稀社会资源;勤劳这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坚守了几千年的美德。但是今天,由于媒体鼓吹一夜暴富的神话,年轻人追求不劳而获,好像谁要付出劳动才取得财富就是一个傻子,不劳而获好像是一种本领,所以勤劳在今天也成为一种珍稀资源。
如果今天谁能够在这些方面注意加强修养,占有这些珍稀资源,那你可以获得高贵的地位、赢得更高的价钱。所以人生的修为,主要是中国传统的作为立身之本的因素和今天成为珍稀资源的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和我们的客观目标一点也不冲突。我们要努力去修炼,才可以让我们有做作为。
现在很多人都是盯着的客观目标:房子、票子、车子等等,把自己成为去赚钱的工具,这种现象在马克思看来叫做“劳动的异化”,本来这些物质的东西是为人来服务的,人通过劳动获得这些东西,是让我们生活更便利、更快乐、更幸福。可是当这些物质成为我们的目标时,我们人反而沦为一种工具,成为去赚房子、车子、票子的工具,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的根源。
一些人表面上积累的财富是越来越多,可是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寄托,他的心很累,长期这样下去,人就被异化成赚钱的工具。但是,人是有感情的`,这个过程之中,人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心灵越来越受到挤压,甚至被粉碎,“哀莫大于心死”(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当一个人的感情无所皈依、无所寄托、无所追求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心死了。我们在追求客观目标的时候,要学会如何调适我们内在的情感和品格与之相匹配,让人成为驾驭这些客观目标的主体,而不是沦为实现这些客观目标的工具。所以需要强调个人修为。
老百姓都知道:有多大的本领,做多大的事;你有多大的心胸,可以管理多少人;所以才有了古人说“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因为他修养好、境界高、容量大,所以才能成就大事业。
我们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规划我们的客观目标,获得的这些物质载体,同时更应该知道要规划我们自己内在的修养、道德和品格。如果你的修养、道德、品格没到这一步,就是德浅而位高,力微而负重。道德浅薄还要身居要位,力气微小还要背负重物,古今中外很少有人能够那样获得成功。那么修养呢,我们规划过程中也不是说孤立地简单的规划主体因素,更重要的是把它放到实践的过程中去规划,以实践作为主线,来规划主、客观的合一、匹配。
这里我介绍几条提高自己个人修养的方式,来争取有所作为,供大家参考:
第一条:日行一善,马上行动
这是一种积少成多的模式,诸葛亮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实际上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成功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的坚持下来才取得的,罗马不是一夜建成的,想一步登天是很困难的,所以就靠每日来做一件事,每日都马上行动,长期坚持,最终能取得成效!
我本人每天就坚持做几件做简单的事,我觉得对我个人是明显的,让我感觉到自己很精神抖擞,也很快乐。所以这种规划很简单,方便易行。比如:每天给人一个笑脸,一个问候,能不能做到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个过程之中,每天都在磨砺自己的品性,提高自己的修养。让人知道与人快乐,才能自己快乐。
第二: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在生活中,顺境大家都好过;但是:逆境,就是磨砺人、考察人的时候了;逆境是最好的修养机会,是人生的磨刀石,要积极的正视困难,有了困难,应该高兴说:‘好,有个机会了,锻炼我了’,遇到困难,我们每个人都本难的一种恐惧、忧虑、甚至害怕,这很正常,这时候有这些情绪,我们自己要去洞察,要去战胜自己。有一个便捷的法门去面对困难,那就是以实验的心态去面对:把自己当成人生的试验品,我能不能战胜自己?把面对困难的时候作为一种机会,这就是我提出的自我实验的人生哲学的基础,把自己当成一个实验,所以,成败就不要在乎,关键是你要有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的精神去面对,如果你成功了,很高兴;没有成功,你取得到了经验和认识;也应该很高兴。
第三点:闻过则喜,改过自新
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自《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而且人类社会的历史已经证明,不断试错才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方式,你尝试、做错了,然后改,小平说:‘没关系,你可以改嘛’,这就是一种试错,不断去发现、尝试哪一条道路可能走不通,哪一种可能犯错,然后我们换一种方式,这就叫试错,然后进行纠错,试错和纠错就是人类进化文明史,也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所以如何对待错误是一个人生的一种修养。
如果说你能有一个犯错误的机会,那你应该庆幸,最可怜的人是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有了错误、犯了错误,就如子贡说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的过错就好像日食一样,这过错,人们都看得见它;如果改正了,人们都敬仰他)每个人犯了错误,别人都看得见,心知肚明,不要试图去掩饰,不要去辩解,不要害怕犯错误,更重要的是你要改正错误这种行为,这样别人都会敬仰你,改正错误是一种让自己不断更新、进入一种更高的层次、更高的人生境界的方式。
古往今来,凡是有大成就的人,无不是从失败、错误中走出来的,所以才有“失败是成功之母”一说,但是作为一个聪明人、有修养的人,对待错误,一方面:不要害怕失败;另一方面:珍惜失败和错误,要从中总结原因、总结教训,防止重蹈覆辙,以后少犯错误,所以孔子说“不贰过”(出自《论语》:“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颜回很好学,遇到不顺心,不如意旳事,从不迁怒他人,犯过的错误再不犯第二次)犯了一次错误,没关系,但是同一个问题尽量不要犯第二次,同一个错误老师犯,那就要好好检讨、挖掘,所以要善于改过自新。
第四条:转情为识,转识为智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情感的,当一个人在情感冲动、情绪冲动的时候,表现出一种非理性行为,这时候他的智力再高,也无法发挥作用了。所以,如何学会控制、驾驭人的情绪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很好解决的一门大课题。幸好从上个世纪心理学大发展以来,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驾驭情绪、管理好心理的一些方法和办法。
那我这里介绍一种超越自己、洞察自己、转情为识的模式,当你的情绪冲动时,要学会跳出自己来看自己,洞察自己这种情绪的来源,和对自己身体的影响。这样,你的头脑可能就会慢慢冷静下来,也许需要借助一些物质的载体,比如通过用笔写下来,一点点去梳理,记下自己的感受,分析这种感受产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这样就变成了一种认识,就把非理性因素转化成一种理性因素。
有些人情绪非常敏感,但是只要不情绪化,不泛滥成灾,那么你就有了更多的发现问题先机的可能性,当你的情绪冲动时候,跳出来进行反观、体察、记录下来,进而进行分析,进行归因,进行推演,那么这时候你就有了自己驾驭情绪的工具了。
转情为识和转识为智这门功课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不会做这门功课,其实,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如果你每天有情绪的时候,你记下来,然后你把它分析成按1、2、4……记下去,你的情绪就变成了理性的表达,再进而去一点点回顾自己情绪怎么来的,记下来并把它对象化,其实你的情绪就宣泄出来了,进而可以观察到自己,将人生的认识变成人生的智慧。
第五条:与人为善,化敌为友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社会是由不同类型、不同个性、不同经历、不同认识水平的人组成,也许有的人情绪跟你天然对抗,有的人跟你的认识天然就不同,他会成为你的批判者,有些可能因为利益不同成为你的竞争者。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对待不同意见者、不同利益者?是考验人的品格的。
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由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可能一言不慎就树了敌,甚至四面树敌,这就把自己陷入人生的困境中,你有再大的本事,没有人愿意和你合作,也没有舞台给你发挥,所以也就不可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现在流行一个说法,说一个人的成功要有五种人,第一要有高人指点,第二要有贵人相助,第三要有小人监督,第四要有坏人磨砺,第五要有本人努力。这五人当中,其中第四点要坏人来磨砺你,其实所谓坏人都是相对的,对你坏,对他的父母、兄弟可能就不坏,所以这是你的敌人,这里我要把他改过来,是敌人,敌人磨砺你,敌人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在西方有句话叫做“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很多人随着利益在转化,我这里提出一种方式是:随着你的修养来转化,当你的心胸能容纳这些的时候,他就不是你的敌人了,他可能是你的同事、甚至是你的朋友,成为你走向成功的有利因素。
有的人主要精力就是天天和别人打架,这大约就是毛主席说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斗的层次其实是在浪费时间甚至是在做无谓牺牲。如果我们提高自己的修养,更加宽容大度,与人为善,把对手的感化和转化,把他们变成我们的朋友、成为我们并肩合作的朋友,或许能做更大的事情。
以上这五条提高个人修为途径,是我个人的体会和认识,并不见得人人适用。也许每个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很多要改变的个性品格,需要大家对照自己每日、每月、每年的工作生活,进行一个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解剖,然后不断地每日、每月、每年进行检查和调整规划。
根据“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的容量、大小决定于构成木桶板最短的那一块,也叫短板效应,这是木桶原理最初的意思,也就是要我们注意在最短的一块去用功,所以我们要经常检查我们的修养、道德品格哪一块是最短的,然后持续用力、进行提高。我觉得这个木桶如果光有边板,没有底板那就更加麻烦了,所以我从木桶原理里总结了一个木桶的“底板效应”。假如一个木桶没有底板,再多的水也盛不下,上面的板都一样长,也没法容水。对于个人修为来说这个底板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做人的底线”。
做人的底线是什么呢?中国古话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就是做人的底线。在进行人生的修养磨砺时,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作为底线,连自己都不愿意的事,为什么要去要求别人,为什么强加于别人呢?这块底板,每个人都要心里有数,要把它夯实,才能使人生有容量。修养要想往更高的层次涨,依靠什么?要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你想站起来,也要让别人站起来,你想达到哪个目标,也要别人达到某个目标。那你的人生修养境界就更高。当你的心胸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实现目标的时候,你的心胸容量就增大啦,你自己的人生舞台就扩展了。这是从木桶原理我们引申一下,对于个人修为的分析。
可能一些在线的朋友知道我提出“残疾人是具有特殊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的理论,这就是扬长避短的方法,在一个人的修与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发现、发掘、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让你的比较优势成为品牌。古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出自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应该作为大家每个人的信念。西方有句俗话: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你的比较优势是永远存在的,就看你是否在合适的条件下发现、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在今天,我们残疾人朋友的特殊比较优势中,我觉得个人修为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因为这些年我在研究残疾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很多朋友告诉我,残疾朋友非常顽强,敢于面对困难和积极的迎难而上,这种品格在今天已经成为珍稀资源,应该让这样的品格成为你的品牌,成为你们的比较优势。通过残疾人就业促进网,我认识的残疾朋友都非常诚实,心地特别纯净,不会去说谎话、假话,这些都是我们天然的比较优势。在这些天然的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有所作为,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岗位上注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把这些非智力因素,人的内在品格提升作为人生目标努力之一,并放到人生的实践过程之中,每日、每月、每年不断的提升,成为一种人生的状态。修养是基础,作为是结果。这样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事业目标,在优秀的品格道德支撑下,实现起来就如水到渠成。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zhiyeguihua/10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