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测评,在发展中规范
一连串的数据不得不让国内人才测评业深思。
据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人才测评最终的选择在决策领域运用频率为83%;在提升领域运用频率为76%;在职业发展领域运用频率为67%;在职业咨询领域运用频率为66%;在成功计划领域运用频率为47%;在最初的应聘筛选运用频率为42%;在人员安置咨询领域运用频率为30%。
人才测评业从1996年深圳成立的“企业高级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发展至今,在我国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如今,人才测评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如何?记者拨通的权威人士李峰博士的电话。
世界500强青睐本土测评
李峰是上海人才有限公司测评事业部的总经理,国内第一个本土AC(评鉴中心)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在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后,他称有“好消息”要告诉记者。
李峰的好消息是,在经过了去年年底的市场推广后,不仅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就连世界500强的几家公司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有一些已在洽谈中。这一点远远超出了他们预先的期望值。
至于这几家500强的公司到底是谁,出于保守客房商业秘密的原则,李峰不便相告,但是这些中国公司对本土AC技术的青睐是勿庸置疑的。其实,AC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已发展得相当完善。
这些大公司为何会舍彼求此?
解释是,这些公司在中国发展,越来越注重公司的本土化建设,特别是对人的管理上。国内以前没有专业的高级人才测评技术,这些公司无奈之下才使用国外的技术,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出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尽管这些技术很先进,但实际效果并不好。现在国内有了这项技术,他们自然不愿放过。
AC技术的新发展
技术总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AC技术也不例外。尽管AC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其发展更新的速度一点也不慢。
以往运用AC技术做一次测评,由于运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以及进行情景模拟,往往要花费1到3天的时间,不仅费用较高,更耗时。记者从上海人才的评鉴中心了解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手段进行测评的技术正在完善中。
据悉,运用了互联网和多媒体手段的测评,测评人员就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路途上,坐在办公室就可进行远程测评,声形并茂,效果一点不比现场测评差。
超越了空间限制的测评方法,使得人才测评更快捷、更便利。但是,李峰也表示,对于这些新的技术,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测评行业借鸡生蛋
尽管国内的测评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从现阶段来说,真正接受测评的公司主要局限在外资与合资公司。本土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对人才测评的认同度不是很高,导致测评业的市场推广举步维艰。而专业的测评公司,由于受公司自己实力的限制,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如何寻求良好的载体,迅速切入市场,是测评业发展的关键。
有专家认为,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向专业化、细分化发展。目前国内的ERP方案,并不能在所有的领域做到既专又精,在人才测评方面,借处于专业的测评公司,不仅能让其提供的E化方案得到更专业的模块,而且能让其节省精力,做出更好的产品。
其实,人才测评行业这种借鸡生蛋的销售方式,已为绝大多数的测评公司所认可,人力资源产业内部的强强联合已越来越普遍。
行业规范亟待建立
虽然国内测评业发展时间不长,但由于竞争的激烈,已是“乱”相尽显。从30元一项的性格测试到数千元的高级测评,从单纯的卖测评软件到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人才测评行业急切呼唤行业规范的建立。
由企业规范向社会规则的转换,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对于一些新兴的行业来说,尤其如此。
业内人士称,由于人才测评是新兴产业,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实力的、没实力的都一起上,已经导致了目前国内测评业水平和效果良莠不齐。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三种测评软件是企业应当慎重选择的,一是国外软件的简单汉化版,这种软件因没有中国的常模,虽然在技术上较先进,但是实际意义不大;二是国内的一些软件公司,为了卖软件而开发的测评产品。这些大多不具备专业知识,而且不能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三是部分心理学专家自行研制的测评软件,虽然这些软件在专业知识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因为软件的研发者对企业管理本身就缺乏足够的知识,因而实际运用的效果并不好。
由于目前市场上测评软件、测评公司鱼龙混杂,导致众多的企业在选择测评公司时,不知从何下手。对此,记者也是颇有体会,常会接到企业打来的电话咨询沪上哪几家测评公司实力较强,信誉较好,他们总有无从选择、心惊胆战之感。
不少测评人士称,测评行业的规范,必须经历一个市场淘汰的过程,实力较强的公司会被社会逐步认可,由此形成行业游戏规则,来保证整个测评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