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测评与专业选择
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验的一个分支,在学术上被广泛认可的心理测验的定义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标准的测量”。如果你真的想借助职业测评达到了解自我的目的,应该选择科学的职业测评。科学的职业测评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经过设计问卷、抽样、统计分析、建立常模等程序编制,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职业指导的开端】
在20世纪之前,职业选择对于多数人来说还不是寻常之事。在过去职业分工过于粗糙,许多人只是自动去继承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从工业革命开始,新兴工业大量出现,使整个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社会出现大量的新兴的职业和工作岗位。
1908年为了帮助青年人梳理这个日渐复杂的职业选择过程,帕森斯老先生在美国波士顿成立了“职业局”,目的在于指导求职者去审视自己的特点,调查当地的就业选择状况,然后选择最佳的就业机会。此举成为我们所知的生涯咨询的开端。
【职业测评的步骤】
1.对自身的兴趣、技能、价值观、目标、背景和资源进行细致的自我评估
2.考察所有的学校学习、业余培训、就业机会和各种职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
3.基于前两个阶段所发掘的信息,仔细推断何为最佳选择。
【国内职业理念的发展的背景】
一方面国内高校从1999年左右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加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市场条件大背景下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能力的要求的变化,造成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培养的浪费;另一方面大量的高学历者对自身综合特质的不了解,盲目的追求名校高学历,对于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以及特质的需要不了解,造成了所学不可用的局面。
从2008年开始,国家加强了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的要求,要求各大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授课。由于我国特殊的人才选拔制度,此种要求根本无法从源头上解决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矛盾。
越来越多的高校工作者意识到,解决所学专业与就业之间的矛盾的源头应该在志愿填报或者更早的时间。所以在志愿填报的过程加入了考生对自身特质了解和对职业的调研了解的内容。由于受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的从业者和家长对测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对于测评使用的误区】
测评的目的是在于对考生的特质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挖掘,以便更好的对专业和职业的选择做出更精准的定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人却错误的使用了此类测评工具。
【误区1】使用测评结果能够定位考生的专业。目前常用的专业定位工具为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此工具目前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测评工具,但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国内目前往往照搬网络或者对照国外的职业模型,换句话说使用测评工具并不能做到完全的人职匹配,适合我国的专业分类又能无限接近考生特质的方法不是定位法,而是排除法。
【误区2】使用职业测量工具并不能完全意义上定位到专业,只能定位到国内专业的一级学科。可以将职业进行划分和归类(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但是具体的岗位对人却有不同的要求。可能不同的职业的不同岗位对人的要求是一样的,另外专业和职业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如果只用兴趣测评工具直接定位专业则显得过于片面。
【点评】使用职业兴趣测评的目的在于查看考生本身的职业兴趣倾向,是无法准确定位考生所适合的专业的, 由于国内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只能通过此类的测评排除掉一些与考生的特质因素不相符的职业,然后再结合考生家庭整体的资源特点以及其他的探索工具通过人工调研、分析的过程才能做出取舍。所以单纯的通过测评的形式给予专业选择的建议是过于片面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专业选择与职业方向的定位的问题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zhiyeceping/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