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评的几点忠告
职业测评包括许多功能,企业需要它,各种组织需要它,个人也需要它。它能服务于人力资源规划,为招聘、安置、考核、晋升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个人择业的参考,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的基础。通过职业测评,无疑可以实现组织和个人“双赢”的目的。以下是关于测评的几点忠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你是独一无二的
从结构思维的角度来看,不管哪种测评工具,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进行分类,每一种类别只是进行概括性的描述,以展示这个类别的人共有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同一种类别的人都是一样的。在同一种类别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每个个体还是唯一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分为男人和女人,不可能每个男人都一样吧。
2、测评的时候不要去预想结果
这是很多“聪明”人经常干的事儿,特别是那些对性格测评工具有一定了解的人,他们往往能预估某一道题目大致是测是什么,结果做出来的结果并不是自己本来的样子,对自己和对组织都没有什么好处。
3、测评结果只是个参考
不要把测评结果认定为你人生的判定书。你应该把它看做是一条线索,利用这条线索,你可以更好的发挥你的天赋、优势等。
4、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逻辑缜密(MBTI中T偏好,或DISC中的C)就好?情感丰富(MBTI中的F偏好,或DISC中的I)就不好?当然不是了,所以,一般性格测评的结果都是使用正面的词汇来描述,无所谓好坏,只是个特点而已。
5、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测一测
不要局限于一次测评,有时你可能受到情绪、环境等影响,结果会有比较大的偏差,现在大多数测评工具会有很多相似的分类标准,都可以试一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自己的性格特点,然后进行综合评估。
6、找有经验的施测师咨询
你不可能靠一纸测评决定你的职业生涯,对于测评结果的客观解读很关键,如果你不想自己去研究各种性格模型,你可以找有经验的施测师进行咨询。但是如果有施测师告诉你因为你是INTJ(内倾/直觉/思考/判断)所以你注定是个高管,那他(她)十有八九在瞎说。
“我到底适合不适合啊?”
这是职业咨询中出现最多的问题。一旦谈到适合,就必然离不开“性格”(或人格)。这也是为何性格测评能在各种媒体上大行其道的原因。每个人期待发现自己的性格,借此找到匹配的工作、事业、爱情、婚姻。
在第二章也提到了性格,性格是当面对各种状况时每个人采取的最自然的心理变化和应对方式。这似乎成为“不适合”某工作的很好理由:“我为何不能做销售,因为性格内向”,“我为何老迟到,因为就不是能按计划执行的性格”。性格也就成为所谓职业咨询里边最爱被人问及的话题:“老师,你能帮我分析一下性格,看看我到底适合哪类工作吗?”也伴随而生各种测评题目,用来测试自己的性格。除了“科学”的测评之外,诸如星座看性格之类的玩法也甚嚣尘上。
这背后同样有几个误区:
● 误区一:性格是遗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打从娘胎出来就具备。
遗传只是性格成因的一部分。
人格的成因主要包括四方面:遗传、社会文化塑造、成长小环境(就是家庭、学校、小伙伴)塑造和个人主观意图。 先说遗传,遗传到底决定了多少比例的性格,过去的研究认为是40%左右,但是这个研究很快被更多科学研究所质疑。而最新的研究则发现:生物遗传因素只有在适宜的家庭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举个例子,一个孩子会表现出急躁的遗传性格,但是如果他所在的家庭由此就认为他很急躁并加以强化,以暴制暴,就让其性格遗传基因得以显现,以后这孩子往往会十分暴躁。反之,如果他所在的家庭认为孩子的急躁只是正常的反应而非特质,并采用更多的爱、理解和积极调整来对待孩子,那这个性格遗传基因就不会被显现,以至于孩子在一生中都不被贴上急躁的标签。我们出 生前已经种下某个种子,但是总是不给它浇水,一辈子也长不出性格的果子来。
在人生的头20年,因为个人主观的意识尚未成型,社会文化及成长小环境也会成为性格形成的因素。由此你就会知道,为何成长在过于挑剔和严厉的家庭及学校里的孩子都比较内向,为何艺术家的孩子也多比较“二”,为何学理工科的学生都比较“理性”,为何广东人都比较“务实”。这些往往都是社会文化和成长小环境塑造而成。“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就是人们对自己的塑造。各位是否听过这个真实的段子:一哥们儿一直以为自己是白羊座,于是就一直认真地按照白羊座的性格努力活着:外向、热情、性急等。结果今年他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星座是山羊座而不是白羊座……也就是传说中内敛、沉稳、慢热的摩羯座……然后他正处于一片茫然与纠结中。
当一个人刻意地把自己塑造成“白羊座”的性格:外向、热情、性急,那随着岁月的持续,即便其基因里留着沉稳的种子,社会文化宣扬的是内敛的文化,但因为他自己的刻意塑造,他也可能真的就成为外向、热情、性急的“白羊座”。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借助测评测试出来的个性或性格,并非遗传而来的天生基因。而是这多种因素经过整合,并在测评那一刻呈现出来的样子。
● 误区二:测评是发现性格的.好工具。通过测评,能发现自己之前从未发现的特质。“哇噻,我竟然是这样的人!”
性格测评不是用来“发现”的,而是用来“确认”的。
我看到不少人十分相信测评。如果研究性格测评的方式:每个性格测评都是有几十到上百道题目,这些题目描述了各种场景,然后询问你的第一反应。之后,根据每道题的选择结果,程序里做一个统计,就得出你是什么样的。假如这11道题的背后都在看你是内向还是外向,你有6道题的答案是内向得分,5道题答案是外向得分,那计算机显然判断你是内向。
但是假如你过一段时间再做一遍呢?真的很有可能你阴差阳错答成了5道题内向、6道题外向,于是你就鬼使神差变成了外向的。那你就糊涂了,到底哪个是“对”的。
比如这道题:
与很多人在一起是否:a.令你活力倍增,b.常常令你心力交瘁。
在N年以前,我一定会答b,那时候我是一个通信工程师,天天做实验查勘、表格,当时我肯定不喜欢跟很多人在一起。而现在,我经常做培训,跟好多人聊,此时我惊讶地发现,有时候聊着聊着就又发现了新想法和新能量,此时再做这道题,我八成会选a。而如果多几道题相反,那最后的性格测评结果就会相反。一念之差就改变性格了。
而实际上有研究表明:市面上流行的性格测评,50%以上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再次做,其结果都会发生变化。这让性格测评很郁闷。到底测评的目的是干吗的?
性格测评不是拿来“发现”的,而是拿来“确认”的。
好了,假如你做了一个测评,得出了几个结果。它会告诉你,你是外向、冲动、传统、亲和,同时测评报告也会给你一堆解释。你需要做的不是相信这个测评,而是回顾一下你过往的行为和事件,来看看它说的是否跟你的行为相吻合。那些相吻合的,自然是验明正身,确信无疑,这些特质也往往是你喜欢的那些特质。你确信了,就可以给自己开心地贴个“标签”,对于工作、生活、婚姻都有好处。而那些不相吻合,或不太吻合的,往往是那种模棱两可的性格,时而外向热情,时而又内向沉静,既然如此,不如把它们放一边,又何必非要分个你死我活呢?
● 误区三:性格不会变。因此只要知道了自己的性格,就知道自己做什么,然后就可以一辈子做这个了。
我们的性格一直在变化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似乎很有道理。多数性格解读师也会说:往往在遇到人生的重大事件时,性格才会变化。但是,当我追问,那到底什么算重大事件,是否有一个标准时,并没有什么一致性的答案。那所谓的“重大事件”就因人而异了:对于一些人,可能离婚丧偶算是重大事件,性格大变;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没准搬次家、丢个钱包都会成为要命的事件而性格大变了。
在我看来,性格很像一个调音器。我们拿一个人的某一个特质举例,根据测评结果(为了降低对某种性格测评的针对性,我不会指明他做的具体测评类型),他的某个特质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判定,这哥们是有点冲动型人格的。但是,你是否觉得这很像调音器。假如他期待从事项目管理,他认为这份职业更有价值,我们都清楚项目管理是个很追求计划性的工作。于是,他就会刻意训练自己的计划性,每件事都确定目标、制定进度、分解目标、核算成本。这就意味着,他的性格就像游标,刻意地向计划性那边挪动了一小小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完成了多个项目,在这个图上总是向那边挪动一小点。慢慢地,游标就会更居中,甚至更偏向计划性。假如大家回顾一下过去的经历,很多人都会发现,似乎小时候很外向,后来因为高考、大学学习、工作又去了政府机构,让自己反而更内向。这就是性格在变化的结果。
米兰·昆德拉说:“你以为改变是像高楼大厦坍塌那样悲壮吗?其实根本不是。”性格在每个人做出每个小的选择时都做了十分细微的隐性变化,当这种变化积累、持续到一定时间时,我们的性格就真的发生了某种显性的变化。 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性格,比你测出自己是什么性格,更为重要。
当我们执着于自己的性格时,性格反而成为困扰我们行动和成长的枷锁和各种借口:做事拖延,是因为性格;沟通情绪化,是因为性格;不爱学习,也是因为性格;睡觉前不洗脚,还是因为性格。既然是因为性格,就是没法改变的,那也就只好这样了。
在一个讨论分享会上,李女士分享了自己一步步从普通售货员,努力工作、持续学习,逐渐成为某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的过程。当提到用几个词来描述她的人生时,她提到了“可塑性”。
可塑性真的是一个神奇的词,当你相信自己是“可塑”的时,那些加之于身的性格枷锁就自动解开了。当你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塑造成自己想成为的性格时,改变就一点点出现了。
因此,每当咨询者迷茫地拿着模棱两可的测评问卷问我:“你说我到底是偏感性,还是偏理性啊?”我都会给他一个暧昧的眼神:“你希望让自己在哪个位置呢?”如果知道哪个是自己希望的点,不如就像调音师一样,拨动那个性格游标,一点一点地改变,塑造成自己想的性格。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关于职业测评
2.关于职业测评的应用
3.测评:能力测评方法
4. 关于《职业能力测评》系统简介
5.测评问与答
6.关于职业测评的详细解释
7.压力测评
8.关于三大职业测评的介绍
9.职业测评如何测评一个人才
10.测评: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zhiyeceping/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