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路径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多样的就业岗位,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时依旧存在着目标不明确、项目落地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大路径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欢迎大家分享。
五大路径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强化政策扩大就业。
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有针对性地向有关企业和项目推荐高校毕业生。开展“10+3”产业人才需求专项调查,制定人才引进目标规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经济一线建功立业。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用工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启动困难大学生就业援助工程,做到“动态消零”。
二、实施项目引导就业。
围绕优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通过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各级机关。重点实施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基层补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程等基层服务项目,加大政策扶持激励力度,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服务。
三、搞活市场调节就业。
紧扣“10+3”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快人才市场公共网络信息建设,形成面向社会、辐射全国、资源共享的就业和人才公共信息平台,采取“网络+现场+媒体”招聘方式,发布权威就业岗位信息,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架设桥梁。
四、提升能力促进就业。
加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培训,年内新建40家就业见习基地,吸纳300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开展见习实践活动。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统一制作德州市生源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证,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咨询等相关政策服务。积极与15所职业院校和61家公共实训基地联合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活动,使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能力等级证书,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五、优化服务稳定就业。
9—10月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和“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重点建立未就业毕业生求职或失业实名登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各县市区将分别开展一次大型公益招聘活动,同步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与介绍、创业咨询与扶持等服务。
五大路径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
1、实施能力提升计划
① 建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选聘技术技能专家、创业成功者、风险投资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组成创业导师,对创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帮助。到2025年,全区建成50人以上的创业导师队伍。
②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依托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品牌,落实大学生创业培训政策,推行“互联网+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新型培训模式,按需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2、实施平台提质计划
① 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开放共享。统筹全区创业载体资源,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20个以上青年人才免费创业工位。
② 组织推荐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储备有竞争能力的项目,落实参赛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③ 积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工作。大力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共享平台,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创新创业政策、市场发展趋势和产品需求等,准确获得市场动向和需求等信息。
3、实施服务增效计划
① 改进创新创业服务方式。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登记服务。加快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联办,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小微企业存活率。
② 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政策。加强政府支持引导,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可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减少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毕业2年内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3年以下、带动就业3人以上并按规定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予8000元/户的一次性创业补助。
4、实施项目扶持计划
① 加大创业项目扶持力度。实施“渝创渝新”创业启航计划,每年择优推荐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参加评选,享受最高10万元的资金补助。
② 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且符合规定条件的,在3年(36个月)内按一定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③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金融服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及贴息政策,将高校毕业生个人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20万元,对10万元以下贷款、获得区县级以上荣誉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免除反担保要求;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300万元;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申报审核流程,提高贷款便利性,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④ 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完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社会公益基金、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多元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
5、实施成果转化承接计划
① 建立完善成果转化承接机制。关注“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对接“政产学研金介用”全要素一体化服务平台,定期参加成果发布会,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与行业产业对接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双创成果在区内行业企业推广应用。
② 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支持行业企业面向大学生发布企业需求清单,引导大学生精准创新创业。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向大学生发布技术创新需求。
③ 促进大赛项目落地转化。优化大赛项目落地服务体系,汇集政府、企业、社会资源,加强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市级以上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后续跟踪引进,促进大赛优秀项目落地武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zhichangdongtai/7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