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详细版」
在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考生进行高考,那么在高考后应该如何进行志愿的填报呢?如何选择更好的专业和院校呢?下面就和YJBYS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志愿录取批次:由于在各省(区市)招生录取的高校较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于是将不同层次的院校分批进行录取,由此形成录取批次。
高考志愿录取批次大致分为:
提前批录取院校:含军队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教育部直属师范本科院校、空军招飞、民航招飞院校和有特殊要求的院校(专业)。
本科第一批: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院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重点高校、经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高校(专业)。
本科第二批:为除本科第一批和第三批之外的普通高校。
本科第三批: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的联办校。
专科第一批:为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专科)和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专科第二批: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高职学院、民办高校、普通高校联办校、成人高校和电大的普通高职(专科)。
优志愿提醒以上批次划分因省(区市)不同,也可能会有一些差别。
一、拉开梯度,冷热搭配,服从调剂,兼顾地域。
“拉开梯度”指的是填报的每批次的学校,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每个学校的专业也最好拉开梯度。
“冷热搭配”是指学校里面的专业既要有热门,也要有冷门,冷热一定要搭配。
“服从调剂”,在专业最后一栏有一个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写上“服从”,以防分数已经够了学校提档线,但是够不着专业的录取线,最后进得了学校的“大门”却进不了专业的“小门”,反而被退档,导致掉档或落榜。
“兼顾地域”,地域性不一样的高校,分数也不一样,整个志愿体系有梯度,录取时风险会大大降低。
二、4个字:冲、稳、保、垫。
在这里我还是提前要强调一下,你的孩子倒底有没有专业的倾向,还是什么专业都无所谓。如果什么专业都无所谓那倒好报了。那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方法来报了。
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根据高考成绩直接对照预测的学校投档线再设上10分左右的级差填报就行了,这四个字特别适用于平行志愿当中几个平行学校的 关 系。五个学校,第一个A学校就可以冲一冲,比如高考分数是620分,就可以报630-640分的学校;B学校可以比A学校稍低一点的,报 620-630分 的学校;C学校就要稳一稳,620分就要报610-620分的学校;D学校适当可以比C学校的水平降一降,可以报比600-610分的 学校;E学校是垫底 的,可以降到报个600分以下的学校,以确保有学上。注意的是专业调剂处一定要选服从,还要看看冲的学校是否承诺服从调剂不退档。
上述的只是一种安排方法,还可以按冲-稳-稳-保-垫,或冲-稳-保-保-垫等。总之是在基本的原则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掌握安排。
不用非要照搬上面的分差,如果报考水平较高,预测的学校提档分比较准确,可以分差小些。反之,分差则大些。比如你预测的某学校的提档线是 620 分,而实际提档线是630分,那么你按“稳”原则报的学校变成了“冲”的学校,如果实际提档线是610分,那么这个学校又成了保的学校。极端情况 下如果这 五所学校的实际提档分你预测的都不准、都超过了你的高考分数,那么你就掉档了。
按上述方法,这样就能被这5所里的1个学校录取。如果录取不了,说明你学的太不到位,报的水平太差了。
目前全国基本都是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志愿的难度降低了很多,高分低就、掉档、落榜的现象越来越少,但并不是没有,过于粗心和轻心还是会留下很多遗憾,所以建议家长早做准备、多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志愿填报的万无一失,如愿以偿。
选城市:你认真考虑过吗?
中国的家长是很看重大城市的,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总认为到这些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极具优越性的城市读书,不仅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大大增加了未来就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思路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却也同样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不是有这样的实力?这些大城市高校在录取上一再凸显“三高”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考生和家长真该多掂量掂量,千万不要冲高冒险。
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距离换分数”原则。这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填报志愿的术语,主要针对某些考生和家长“非本省院校不上”的认识误区提出的。
选学校:两大误区你有没有?
填报志愿之前,很少有家长和考生会去研究一下高校的历史和实力。往往是拿到志愿填报的“大本”之后,看哪个顺眼就报哪个。对于高校的理解充其量停留在从校名上“下定义”:比如看到“交通”大学,就觉得一定与公路、铁路相关。“望名识大学”成为选大学时最容易出现的误区之一。
误区之二是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结”。很多考生和家长非常在意学校的排名,总给人一种非名牌或非重点不读的感觉。实际上,名校情结本不是什么坏事,可理想和现实总会存在差距。211大学虽然有100多所,但是具体分配到各省的招生计划就屈指可数了。冷静地分析一下,你的分数确有竞争力吗?
选专业:什么叫冷门什么叫热门?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愿意选择热门专业,但却不知一些现在看起来热门的专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不热门,甚至毕业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不管是冷门还是热门,都首先应该了解专业的内涵,也就是说,针对一个专业,我们要知道该专业的一些常识,比如学什么,今后可以怎么深造等。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热门,还是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填报志愿时,一般都流行这样一句行话,即:高分考生优选学校,中低分的考生优选专业。其实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每一个分数段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选择”的问题。
选择好的学校不能忽略好的专业,选择好的专业同样不能忽略好的学校,将两者结合起来方是最佳选择。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对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有两种观点。
1.认为要首选专业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从就业市场的检验和就业方面的情况来看,社会上一直流行一种观点,即填报志愿选学校不重要,关键要选个好专业,这样将来好就业。
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当中,尤以中学老师为甚。其主要理由是: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主要靠专业打天下,而不是依赖学校打天下,本科学习阶段只能在大学度过四年的时光,而专业将伴随人的一生。
专业对人的影响,往往会持续一生。因为专业选择得恰当,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首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浓厚的兴趣便会带着自己在这个领域尽情地遨游,能更主动地、高效率地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充满了乐趣,做出更大的成绩,促进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
从现实的情况看,目前各高校对专业的建设都十分重视,配备优良的师资,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强专业的研究力度,使得专业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可以说,专业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现在不仅名牌重点大学有自己的重点和特色专业,就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地方高校,也有自己的品牌专业。
目前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清华大学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也肯定比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于是,有些同学为了迈进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大学,不惜选择非常冷僻的专业,而往往到就业时就遇到了麻烦。
因为这些同学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如果能考上清华大学的冷门专业,一般也都能考上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名牌学校的重点、热门专业,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会有更大的优势。
如果考生不能进入符合自己发展潜能的专业,也要选择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这样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想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发展中得到长足、持续的个人发展,选择适合的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2.认为要首选学校
其主要理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专家型人才转为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已不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只强调专业对口了,而更注重同学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等院校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办学模式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等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首选学校次选专业。
只有学校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专业,同学们才能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如果狭义地理解专业的重要性,把专业看得太重,只会给自己留下终生遗憾。
某专题调查显示,专业与高薪没有必然的联系。令人吃惊的是,大部分人获得高薪的原因是其基本素质的优势。
从综合调查分析来看,绝大部分人是“学非所用”,即专业不对口,是在工作中边学边干,良好的教育经历和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融会贯通、顺势而变。
名气较大的大学,有精良的办学条件,有众多的著名教授、学者和国家级研究机构,储藏量庞大的图书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正好能实现上述目标。
丢“车”保帅二选一
上述两种观点孰对孰错呢?都有道理!它们阐述的正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即所谓的辩证统一。然而,当选择专业与学校发生冲突,“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同学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下四种情况应优先选择专业
1.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供选择的学校层次相差不大时,应该将报考的重心、重点转向选择专业上。
2.在所报专业和就读学校发生矛盾时,应该优先考虑专业。因为升学最终是为了就业,选择一个毕业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3.学校各方面情况差不多时,优先考虑专业。现在有的高校实行按大类招生,同学入校后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选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学校。
4.如果大学毕业后想继续深造,则应该打好专业基础,为今后的长远发展目标做好规划。可能同学选择的专业所处学校的牌子不是太响亮,但是如果同学能把专业学得很好,本科就读的学校不仅不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可以为同学以后考入更好的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选学校的情况也有四种
1.学习成绩优秀,在省级重点中学年级排名位于前列的考生,应首选名牌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切忌以专业定学校。因为在名牌综合大学里,即使同学对专业不满意,在入学后仍有很多转系、转专业、修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等二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是以专业定学校,这部分同学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发挥,特别是选择了那些操作性很强、专业面很窄的工科专业,当想跨学科学习或转系、转专业时,便会发现由于专业的限制,困难重重。
2.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选择的学校数量多,专业也多为操作性很强的工科、社会科学及相关专业,机会要多于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生。
但事实上是,由于这部分考生为数众多,高攀不上去,低又不肯屈就,可选择的余地就变得很小了。对于这部分考生的志愿,应选择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的名牌学校,这样可选择的余地会变得更大,竞争会小些,同时也有益于今后的发展。
3.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考生,选学校更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在当地一般本科或专科录取批次控制线上下浮动的考生。
应当承认,这部分同学的高考竞争能力相对于前两类同学要弱一些,所以,选择一所位置较偏、所设专业又不太“热”的学校,就很有可能被录取,甚至还有可能提高一个批次录取。
每年都会有部分农业、林业、石油、地质、矿业、师范院校由于生源不足,导致降分录取,而那些处于专科分数段的第一志愿报考这类学校的本科专业的考生,则都顺利地被这些院校录取到相关的本科专业就读。
4.如果同学大学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可以考虑优先选学校。因为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应聘时学校的牌子相对而言显得更重要。
结合实际好选择
上面说的是一般原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大家要综合起来考虑。根本的一条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出选择。
如果同学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就要对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进行一番认真考察,进行比较后再选择。有些大学名气虽然很大,却有可能在某个专业上“输”给学有专攻而名气稍逊的其他大学。
举例来说,清华大学的名气肯定比中国人民大学的名气大,但如果同学要学新闻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就是首选。因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专业是我国唯一的新闻学重点学科,其毕业生是我国新闻界首选。
清华大学的新闻专业起步较晚,在教学经验和实力上都不如中国人民大学。即使考虑到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与清华大学的综合实力相差也并不是很大。所以综合权衡,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新闻专业更好一些。
另外,专业方向也可以决定选什么类型的学校。例如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如果想做一名教师,因为需要有教学实习经验和教师修养课程,选择师范类院校会比综合类院校更容易就业;如果想做文秘或记者,在综合类院校就能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比较适合文秘或记者工作。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7贵州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详细版]
2.2017河南高考填报志愿指南[详细版]
3.2017江苏高考填报志愿指南[详细版]
4.2017天津高考报志愿指南[详细版]
5.2017广东高考志愿指南[详细版]
6.2017湖南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完整版]
7.2017广东高考填报志愿指南
8.2017年高考怎么报志愿【详细版】
9.高考怎么报志愿填报【详细介绍】
10.2016年高考填报志愿须知【详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zhichangdongtai/68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