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业 > 职场动态

简述马云的创业经历

简述马云的创业经历



简述马云的创业经历

  我们的马云爸爸一直都是一个很励志的人物,那么他的创业经历具体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简述马云的创业经历

  马云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任教于杭州电子工学院。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网站“中国黄页”。1997年,加入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

  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使马云多次获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讲学,当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哈佛大学等。

  1988年—1995年 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

  1995年—1997年 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

  1999年至今 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大B2B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成亚洲最大个人拍卖网站;

  2003年 创办独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目前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

  2005年 和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战略合作,兼并其在华所有资产,阿里巴巴因此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

  2006年至今 成为央视二套《赢在中国》最有特色,最受影响的评委,还用中国雅虎和阿里巴巴为《赢在中国》xxx提供平台。《赢在中国》主办人:王利芬

  2007年8月推出了以网络广告为赢收项目的营销平台“阿里妈妈”。

  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门褴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长加入。

  2008年 阿里巴巴实行广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中国黄页”,提出并实践面向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为互联网商务应用播下最初的火种;他在xxx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开创全球首个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并使之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盛会。

  马云率领他的阿里巴巴运营团队汇聚了来自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注册网商,每天提供超过810万条商业信息,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 Yahoo 、 Amazon 、 eBay 、 AOL 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创办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独特道路,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

  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2000年 10 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1年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他为2001年度“商业领袖”;2004年12月,荣获CCTV十大年度经济人物奖。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他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他提出并实践面向亚洲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他于2002年3月10日起在xxx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从而在全球首创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使之成为青年企业家交流与成长的平台。2002年成为杭州市政协委员。

  哈佛大学两次将他和阿里巴巴经营管理的实践收录为MBA案例。在2002年1月发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的阐述,"马云认为阿里巴巴的价值不在于每天的浏览量是多少,而在于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以此来表明对阿里巴巴迅速发展的认可。

  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并于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的《日经》杂志的封面人物,《日经》杂志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日本市场逐渐升温,大量的日本企业将目光投向阿里巴巴,并对她寄予了浓厚的兴趣和希望。"

  马云于1995年4月创办了"中国黄页"网站,这是全球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在国内最早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1997年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1999年3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他根据长期以来在互联网商业服务领域的经验和体会,明确提出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他的观点和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很快引起国际互联网界的关注,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两次共获得国际风险资金2500万美元投入,马云以"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球的大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迅速招揽国际人才,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培育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迎接"入世"挑战构建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2000年10月,阿里巴巴公司继续为中国优秀的出口型生产企业提供在全球市场的"中国供应商"专业推广服务,此服务依托世界级的网上贸易社区,顺应国际采购商网上商务运作的趋势,推荐中国优秀的出口商品供应商,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国际订单。目前加盟企业近3000家,超过70%的被推荐企业在网上实现成交,众多企业成为国际大采购商如沃尔玛、家乐福、通用、克莱斯勒等的客户。

  2002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倡导诚信电子商务,与邓白氏、ACP、华夏、新华信等国际国内著名的企业资信调查机构合作推出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以"诚信通"服务来帮助企业建立网上诚信档案,通过认证、评价、记录、检索、反馈等信用体系,提高网上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的机会。

  截至2003年5月,阿里巴巴会聚了来自2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注册商人会员,每天向全球各地企业及商家提供150多万条商业供求信息,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是全球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

  WTO首任总干事萨瑟兰出任阿里巴巴顾问,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两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从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马云500元创业起步的故事

  500块钱能干什么?吃顿饭?打几次车?或者买一件不错的衣裳?但马云正是用区区500块钱,办了许多厉害的大事。

  500元的软文鼻祖

  马云第一次进京发展是1995年,这年马云仅用500元就制造出很大的动静。95年秋,他带着中国黄页营销总监何一兵来到北京试水。为了在北京为中国黄页造势,马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一家媒体来发表自己从杭州带过来的关于中国黄页的资料。

  而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当时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态度还不明朗,因此北京媒体还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互联网。对于网络高速公路的北京正好有一场论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能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否则将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必须加快发展互联网,否则中国将被数字鸿沟挡在信息时代之外。

  钱锋是马云的朋友,在北京做BB机生意,得知马云想认识京城媒体后,他通过几个朋友的接力引荐将《北京青年报》一个领导的司机介绍给了马云。怀着侥幸心理,马云将中国黄页宣传稿件交给了这位司机,同时塞给他500元钱。“不管什么媒体,发了就算你的。”司机很有能耐,发了5个媒体,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

  马云意识到了《中国贸易报》有眼光,马上找到了该报的总编,两人相见恨晚,连续谈了两天。马云回忆起两人见面时的情形说道:“当时他和我一样不懂互联网,但是他觉得互联网肯定有戏,他说马云,我支持你。”

  这位总编带马云拜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可对方显然不买账,顾左右而言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堂堂国家信息中心怎会与一个个体户合作。

  之后这位总编又带马云拜访了文化部、国家体委等,可同样没有实质进展。就在这个时候,马云认识了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工作的杭州老乡樊馨蔓。樊馨蔓非常仗义,虽然她听不懂马云的网络模式,但却被他的热情打动了。

  樊馨蔓做了一件对中国互联网功德无量的事,她拍了一部名为《书生马云》的专题片,真实记录了马云在京的凄凉遭遇。如今这部专题片弥足珍贵,片中可以看到当年马云在北京现场推销的画面,看到他到处碰壁到处吃闭门羹的画面。

  “在片子里,他就像一个坏人,虽然滔滔不绝,但表情总有一点鬼鬼祟祟。他对人讲他要干什么什么,要干中国最大的国际信息库,但再看听者的表情就知道,人家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樊馨蔓如此评说。

  这部片子是互联网早期在中国遭遇的真实写照。没多久,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马云在《xxx》信息部做了一次演讲,马云愤慨激昂地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搭上的是末班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机会了!。”

  时任《xxx》总编辑的范敬宜,听完马云的演讲后深受启发,第二天就给中央打报告,申请《xxx》上网。报告很快就批下来了。《xxx》上网工程启动了,《xxx》上网之后所引起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马云也随之成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采访对象。

  可就在这个成功的时刻,马云还是保持着清醒,在他看来,北京已经没有他们的机会了,因为大批的外资企业已经开始涌进,对于马云这些既没有钱、又没有背景的人来说,若想在北京发展,何其艰难。于是思索再三的马云决定返回杭州,开始筹划他的下一步发展计划。

  500元请来顶尖高手

  4年以后,马云以月薪500元请来了阿里巴巴第一位世界级的合伙人,这位出身于台湾一个律师世家,同时拥有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的高手就是蔡崇信。他在纽约有过两年的律师工作经验,后又在瑞典银瑞达风险投资部任亚洲部总裁。对于蔡崇信能够在阿里巴巴这个未来电子商务的世界领袖还处在萌芽期就加入进来,按照行为经济学的“锚定原理”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蔡崇信这粒闪闪发光的钻石主动要求同马云这个黑边牡蛎在一起,从此蔡崇信的定价体系就跟着马云走,就不是钻石价,而是黑边牡蛎的价格,尽管这种牡蛎非常罕见,但它卖不出钻石价。

  第二种解释是,蔡崇信与马云因为工作的关系,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马云具有杰出领袖的品格,而阿里巴巴则是一枚躺在黑边牡蛎里正在孕育的黑珍珠,如果这个黑边牡蛎能有纯净的海水和深海的礁盘,这粒小小黑珍珠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美最贵的黑珍珠。

  所以蔡崇信的胆识和眼光促使他行动起来,坚定地守护在阿里巴巴这颗最耀眼明珠身边,这是上天对马云、蔡崇信及阿里巴巴公司的眷顾和呵护。

  蔡崇信之所以会加入阿里巴巴,源于美国《商业周刊》对于马云的深度报道。在文章中美国记者是这么描述了马云事业的难度,他写到:进出口行业存在国界、关境、航运条件、专业知识、政策法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各种各样的“壁垒”、“屏障”和“沟壑”,信息的流通极其不畅,由此派生出一个长得不能再长的“生产链”或曰“价值链”。

  从工厂完成产品或出口商收购产品开始,到收妥货款为止,出口方这一端要经过报关、商检、船运、保险、议付等环节,涉及报关行、商检局、航运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各种专业服务机构,进口方那一端照样也有一个类似的过程。这么多的环节将卖方和买方隔开了比地理上的十万八千里还远的距离。

  距离的远近可能还在其次,买卖双方怎么互相找到对方,却是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先决条件。物理学上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距离。互联网突破了这个物理局限。有这么一个网站,它让世界各地的买方和卖方有了一个网上集市,买卖双方都不必远涉重洋,即可互相找到对方。

  美国人发现它了,以为它设在美国的硅谷,因为它最先的版本用的是地道的英语。可是它却偏偏在中国,在中国原来更多地以风景闻名的杭州;创办这个名叫阿里巴巴网站的人,是杭州电子工学院英语教师出身的马云。

  为了阿里巴巴网站的域名,马云费了不少心思。马云要的是一个全球讲各种语言的人都能熟记的名字。直到有一次在美国一家餐厅吃饭时,他突发奇想,找来了餐厅服务员,问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服务员回答说知道,并且还跟马云说阿里巴巴打开宝藏的咒语是“芝麻开门”。

  之后马云又在各地反复地询问他人,经过这个测试,马云发现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并且不论语种,发音也近乎一致。“从我外婆到我儿子,他们都读阿里巴巴。”就这样,一锤定音,马云将“阿里巴巴”确定为公司的名字。

  1999年3月10日推出的阿里巴巴英文网站,不久就受到了风险投资的注目。蔡崇信一共二次到杭州探访阿里巴巴。第一次,主要听马云谈自己的想法。第二次蔡崇信带着他的太太来了杭州,三人在西湖上划船,蔡崇信突然向马云提出要加盟阿里巴巴的意思。

  他突然对马云说:“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当时的马云大吃一惊,他的心突突突突后又突突了一阵,他心里明白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来临,蔡崇信毫无疑问是马云和阿里巴巴最需要的人,但马云深深吸了口气控制住内心的喜悦说:“你到我这儿来,我养得起你吗?我这每个月可就500元人民币的工资,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果然,蔡崇信的妻子也不同意他辞去高薪的工作,放下已经吃到嘴里的肉去阿里巴巴创业,可是在她和马云谈过之后,她也相信了阿里巴巴日后将大有前途。蔡崇信的妻子说:“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在妻子的支持下,蔡崇信毅然放弃上百万美元的年薪加入阿里巴巴跟着马云干,每个月的工资变成区区500元,1995年后就连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都能轻松拿到这个数。

  在马云看来,自己和蔡崇信同龄,而且性格完全不同,马“是往前冲的”,而蔡是“看清楚才往前走”。以蔡崇信当时的收入,“可以买下几十个当时的阿里巴巴”。但他放弃了一切,加入了阿里巴巴,这买卖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然不是。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有四个董事席位,雅虎一席、软银一席、马云一席、蔡崇信一席。上市之后,招股说明书里仍然写着,马云和蔡崇信每人占有一席董事席位。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中,有二个人是永久合伙人,一个是马云,另一个是蔡崇信。

  2014年(深圳)IT领袖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阿里在美国上市后蔡崇信的财富将高达63亿美元”。蔡崇信1999年的果断放弃100万美元年薪,15年后却得到100亿美元的财富,他才是真正的“打工皇帝”。

  后来,许多人问蔡崇信为什么要放弃百万美元年薪,而选择阿里巴巴时,他说:“阿里巴巴特别吸引我的第一是马云的个人魅力;第二是阿里巴巴有一个很强的团队。1995年5月第一次见面在湖畔花园,当时他们有十几个人。第一感觉是马云的领导能力很强,团队相当有凝聚力。

  “如果把阿里巴巴这个团队和其他团队作比较,这个团队简直是个梦之队,这里有一些做事情的人,他们在做一件让我感觉很有意思的事情。做这个人生重大抉择时,没有非常理智的依据,更多地来源于内心的强烈冲动,我喜欢和有激情的人一起合作,也喜欢冒险!所以我就决定来了,如此而已。”

  那么,蔡崇信为何大加赞赏的马云团队?

  首先,马云团队由一批干事的人组成,团队成员们各有短长、可以互相弥补,而且有相当强的凝聚力。

  马云是真诚地把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情况和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路向蔡崇信作了介绍。蔡崇信告诉马云:自己最欣赏的团队类型有二种:第一是足球型团队,第二是中国古代的戚家军作战模式。

  马云曾在跟蔡崇信谈判时讲到过团队,他说:我们中国人认为最好的团队是“刘、关、张”的团队,再加上赵子龙和诸葛亮就更加十全十美,可这样的团队真是“千年等一回”。

  再看看“唐僧团队”。唐僧是领导,也是最无为的一个,迂腐得只知道“获取真经”才是最后的目的';孙悟空脾气暴躁却有通天的本领,猪八戒好吃懒做但情趣多多,沙和尚中中庸庸但是任劳任怨挑着担子,这样的团队无疑比“一个唐僧三个孙悟空”的团队更能够精诚合作、同舟共济。

  所以我们阿里巴巴人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团队,在互联网低潮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外出跑业务,但阿里巴巴团队流失率是最低的。借用马云的话,一个人在黑暗中走,很恐怖,但是如果是十几个人,200多个人一起在黑暗中手拉手往前冲就什么都不怕。

  马云还对蔡崇信说:“我不是让这帮人跟着我走,而是我跟着他们走。我每年向他们报告下一年度目标,这些报告里面的内容很多来自他们的提议。”或许是马云的话深深打动了蔡博士。

  在蔡崇信来到马云家上班以后,马云对蔡崇信的欢迎辞只有几个字——“就等你这样的人来帮我们成立公司。”蔡崇信就任CFO,并开始着手注册公司。他为18个创始人准备了一个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确了每个人的股权和义务,合同做得滴水不漏。

  蔡崇信的到来,使阿里巴巴开始真正规范化运作。另外,既精通法律又精通财务,且熟知国际惯例也为阿里巴巴与国际化大公司的合作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强风险投资对阿里巴巴的信任。

  蔡崇信曾客观地对《福布斯》的记者说:“我以前是个律师,懂得如何设立公司,并且能帮助公司筹集资本。我知道自己拥有其他人没有的知识,所以他们在那个方面很信任我。在我擅长的世界里,我感到非常自信、非常自如。我没想过要大包大揽,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听了这些话,可以清楚明白地了解蔡崇信在公司的定位和职责分工。

  蔡崇信工作十分敬业,在湖畔花园炎热不堪的夏夜里,满脸汗水的蔡崇信对着白板向第一批员工讲股份、讲权益,再让马云等 “十八罗汉”签字画押。马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若没有蔡崇信这样的人加盟,阿里巴巴或许注定会是一个家族企业,并以所谓“感情”、“理想”和“义气”来维系团队。他也让阿里巴巴从一出生就逐渐正规化、国际化,并将“十八罗汉”的团队利益捆绑在一起,至少维系了8年的创业激情。

  蔡崇信的加盟,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增加了阿里巴巴吸引国际投资(当时国内的创业投资尚属萌芽阶段)的说服力。毋庸置疑的是,在阿里巴巴早期的创业团队中,出类拔萃、能够打动国际资本的,除了马云以外,可能找不出第二个。

  对于马云的妻子、同事、学生和朋友,非常了解他们的马云允诺的只是“连长”、“排长”这类头衔,说明这些人的个人能力一般,相互配合起来以后就是一支打不死的铁军。

  马云创业经历推荐

  阿里美国上市后,现年50岁的马云身家反超盘踞亚洲首富榜2年半之久的李嘉诚,成为新的亚洲首富。我们知道,创始人不经千辛万苦,千锤百炼,不吃一堆亏,那是很难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即便是马云也不例外。

  马云不是神人,曾经也犯过许多错误,其中一些是致命的。2013年的一次颁奖典礼上,马云说,如果将来要写书,就写《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他还说,阿里其实不止犯过1001个错误,许多错误看到了,但没有时间理会。15年间,马云到底犯过哪十大错误?

  马云创业过程中的10大失败经历

  一、好大喜功 迁都上海铩羽而归

  时间:1999年

  原因:盲目追求高大上

  结局:公司总部重新迁回杭州 再也没有离开过

  1999年,阿里刚刚起步,员工的办公场所,是马云那150平米的家。获得融资后,马云开始飘飘然,将公司总部搬到美国,国内总部搬到上海,马上发现水土不服,后又重新迁回杭州。这是马云犯下的第一个错误。

  事后分析,上海多是大型国企、外资企业,而阿里服务对象多是中小企业。杭州聚集着大量制造外贸企业,它们有实实在在的电商需求。马云年轻时也犯过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毛病,远离自己的用户和“上帝”。这点尤其值得其他创始人警醒。据了解,很长一段时间,浙江一直是阿里收入最高的省份,后来才被广东超越。

  二、扩张过快 运营费用居高不下

  时间:2001—2003年

  原因:财力增强导致节奏失控

  结局:公司大幅裁员、减薪

  1999年创办之初,阿里实现市场净利润287万元。随后,又分别获得高盛、软银等500万、2000万美元的投资。财力的增强,打乱了马云原有的节奏,拿到钱后的阿里反陷入混乱之中。

  2000年,阿里在海外疯狂扩张,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在中国香港、美国、欧洲、韩国,需要大量市场推广,广告费用,每月开销是天文数字,且没有分文收入。2001年1月,阿里银行账户余额不足1000万美元。

  很快,阿里召开了历史上的“遵义会议”。当时担任首席运营官的,是从GE空降的关明生,他在一天之内就把美国团队从40人裁到3人,并且相继关闭阿里在香港、北京、上海办事处。剩下的员工,薪资减半但期权加倍。三个月后,阿里每月运营费从200万美元,缩减到50万,度过了危险期。

  三、盲目相信空降兵 “集体阵亡”

  时间:2001年

  原因:太年轻

  结局:空降兵大阵亡 18罗汉7位犹在

  1999年,阿里18罗汉放弃北京高薪,跟着马云回杭州创业。两年后一次演讲上,马云告诉他们,不要想着靠资历任高职,“你们只能做个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得另请高明。”大规模引进职业经理人。

  事后总结马云承认,自己犯了错误。15年过去,此次赴美上市,28位合伙人名单里,还有7位“罗汉”,依然坚守在阿里,如彭蕾、戴珊、谢世煌、吴泳铭……个个身居要位。其余离开的11位,也大多担任要职。反而那些当时请的“空降兵”,早就“集体阵亡”。

  马云着实小看了当年那群“土鳖”,也小看了自己。一次公开演讲,马云说道,真没想到,十年以后,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一个高成长型公司什么时候引入职业经理人,经理人在创业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扮演好角色,实在是高难度的问题,马云也曾因此吃过亏,但他也因此收获了像曾鸣这样的“创业经理人”。

  四、做死雅虎中国 险丧阿里控制权

  时间:2005年

  原因:私交甚好的杨致远下台

  结局:背着骂名将雅虎股权逐渐赎回

  2005年某一天,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与马云,在美国一高尔夫球场相遇,那场球赛马云赢了,给杨致远留下深刻印象。回去的路上,杨与马并肩而行,并说“我们把交易定了吧”。那时,杨致远希望将雅虎中国像美国雅虎一样强大,遗憾的是,中国的局面迟迟打不开。

  从谈判到签署协议,只用了三个月。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后者获得阿里39%股权。

  马云野心勃勃,请来了著名导演给雅虎中国拍广告,但雅虎中国后来变得既不像门户,又不像搜索引擎,马云在雅虎中国上几乎毫无作为,丧失了跟中小企业相关度很高的搜索引擎发展战略机遇期,后来推一淘等搜索引擎其实就相当于阿里平台内部搜索引擎。今年,阿里更是将搜索业务整体打包给UC,以UC班底为核心组建神马搜索。

  2007年,阿里香港上市IPO文件中披露,2010年起,雅虎将增强在阿里董事会话语权,持股份额将高于35%,并不排除马云存在被驱逐出董事会的情况。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马云将支付宝资产转为阿里管理层所有的争议都是当年“收购雅虎中国”,出让过多的阿里股权给雅虎埋下的祸根。

  五、收购口碑网整合失败O2O机遇没抓住

  时间:2006年

  原因:战略失误 口碑与对手差距拉大

  结局:盲羊补牢,阿里战略投资美团

  2004年,阿里前员工李治国出走,创办口碑网。前几年发展很快,用户突破100万。当时的阿里,恰好进行架构调整,成立2B、2C事业群,马云希望把口碑网整合进来,壮大2C端力量。

  2006年,马云找到李治国,问:“是想让口碑独立上市呢,还是回到阿里一起干针对2C的事?”李治国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当年,阿里以600万美元战略投资口碑网。两年后,口碑网被阿里全资并购。

  随后的几年,口碑网曾一度成为大众点评最大竞争对手。2009年,阿里升级“大淘宝”战略,口碑网被并入淘宝。原以为,淘宝能给口碑导入足够的流量,其实不然。口碑网与大众点评、以及后来冒出来的美团的差距越来越大。

  2011年阿里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入股口碑的竞争对手——美团。这标志着在阿里战略中,口碑网已被边缘化。事后,一业内人士为这桩交易惋惜,“如果当时(口碑)做起来,现在能省几亿美元。”口碑网整合失败,最大的后遗症是让阿里痛失O2O发展的战略机遇,让大众点评做大,现在成为腾讯抢夺O2O的重要支柱。如果口碑网能跟大众点评势均力敌,那么阿里现在在O2O布局上从容很多。

  六、投资星晨急便失败 痛失物流发展战略机遇期

  时间:2009年

  原因:云物流概念烧钱过猛

  结局:星辰急便破产 阿里物流战略慢了几年

  物流企业星晨急便于2009年成立,一年后分别获阿里5000万、2000万元投资。当时,京东体量还比较小,阿里完全有机会在自建物流+自营B2C上赶超京东,可惜阿里只做到了天猫的壮大。阿里将“云物流”的实践交给了星辰急便,将“云物流”的技术交给了马云个人参股的浙江百世物流。2011年,星晨急便仓促收购鑫飞鸿,但整合并不顺畅,不到四个月,双方决裂,元气大伤。

  另外,星晨急便采用的是加盟制,2012年,该制度带来的混乱全面爆发,陷入空前危机,一些高管出现“失联”。据网络流传的一条短信,那时的星晨急便,用掉了阿里的7000万元,自己的5000万元也赔光了,另对外负债1600万元。

  2012年3月,星晨急便停止营业。当年5月,创始人陈平计划B轮一亿元融资,又被阿里董事会否决。自此东山再起无望,阿里7000万元投资打了水漂。星辰急便的失败对阿里的影响是深远的,阿里巴巴的自建物流战略由此慢了几年,给京东靠自建物流配送做大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七、淘宝商城服务费提升过猛 引网商骚乱

  时间:2011年

  原因:不满费用大幅提高

  结局:重新调整新规,延后执行期

  2011年10月,淘宝商城(现已更名“天猫”)发布新规,提升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升到3万、6万两个档次,涨幅5倍至10倍。同时,商户的违约保证也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

  该举措引发了部分中小商户的不满,他们通过恶意购买等方式,对天猫大卖家进行攻击,如先购买、付款,然后给予低评价,再申请退款。对此,马云在微博上强势回应“虽离经叛道,但仍会一意孤行”,淘宝商城也公开表示“已经报警”。

  但对峙局面持续不长。2011年10月17日,淘宝商城将对新规进行调整。方案中,将新规执行期后延,此外,阿里还出资总额18亿元,帮助淘宝商城卖家成长。这个事件是对马云提出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价值观的冲击,在越来越庞大的阿里平台,当阿里需要做收入,当越来越多的土豪在阿里做巨额投放,中小卖家很难再回到淘宝蛮荒时期的好日子,生意真的是越来越难做了。

  八、支付宝“单飞” 马云陷契约门 形象跌下神坛

  时间:2010年

  原因:为拿第三方支付牌照

  结局:支付宝由外资转为内资

  这个事儿闹出时,支付宝正准备申请牌照。当年,央行发布新文,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实行牌照制度。中间有一个问题,2009年6月之前,支付宝是一家100%外资控股企业。马云的想法是,若把支付宝变成内资,拿牌照会顺利许多。

  接盘支付宝的是一家内资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马云向其转让了70%股权,使支付宝变成一家合资公司。2010年,马云又成立“牌照小组”,让时任支付宝CEO彭蕾挂帅,研究如何拿到牌照。当年8月,支付宝把剩下30%全部转成内资。

  这两次股权转让,被外界理解为“支付宝单飞”。最终马云如愿以偿,2011年5月,支付宝获得牌照,但却给马云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当时支付宝几个股东,雅虎杨致远、软银孙正义对该行为并不赞同,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对支付宝的控制权。僵持不下一段时间,马云依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先拿牌照再说。从情感上很多创业者肯定是支持马云把支付宝转为内资控制,但从商业契约精神看,马云首先应该守约。这次事件是马云从神坛跌落下来的标志性事件。

  九、中国供应商欺诈 阿里陷诚信危机 马云“痛斩”卫哲

  时间:2011年

  原因:管理不善

  结局:高管辞职

  2011年,阿里B2B公司CEO卫哲引咎辞职,后者曾被马云游说6年,最终加入阿里。面对这份辞呈,马云选择的是批准。这是为何?

  原来阿里发现B2B公司中,中国供应商签约客户有欺诈现象,更严重的是,有迹象表明,公司内有直销团队默许、协助这类现象发生。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取证,2009、2010年分别有1219家、1107家的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随后,这2326家供应商全部做关闭处理,并提交司法机关调查。

  当年,马云通过知情人获知,央视“315”晚会主题包含淘宝假货,马云立刻开展自查,并拿出170万美元对2249名受害者进行赔偿。该年2月,马云发邮件自曝家丑,将所有事件公之于众。以上事件,马云有管理之过,但经历阵痛,还是挽回了部分公司形象。

  十、推“来往”未达目的 狙击微信失利

  时间:2013年

  原因:盲目跟风、高管分歧

  结局:来往失宠 阿里另谋出路

  为应对和压制如日中天的微信,2013年9月,阿里巴巴推社交APP“来往”,马云信心十足,称要火烧南极,打到企鹅家里去。2013年10月,来往用户增长不力,大概为100万。马云亲自动员,给员工下硬指标,若能拉来100个外部用户,便奖励红包。几个月后,阿里热情大减。

  去年年底,来往4。3版本上线,被认为不再与微信正面交锋,由IM(即时通讯)工具转向社交。今年年初,媒体爆料出阿里巨额收购陌陌被拒。2014年3月,阿里注资美国聊天类应用Tango(类似微信)。

  由此可见,马云已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社交基因的阿里,自己做IM出不来,最多是一个移动端的旺旺。其实马云在做来往的时候下定决心买掉陌陌会更明智。当然啦,很多创始人都会认为自己做得比创业公司强,但事实经常会打这些强者的耳光。

  马云说:成功有很多幸运的因素。但是假如你想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你就会受益很多。我总喜欢看那些探讨人如何失败的书。由于,当你仔细去分析的时候,任何失败的公司,他们失败的原因总是不经相同。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zhichangdongtai/11887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