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业 > 职场动态

三个创业成功的软实力

三个创业成功的软实力



三个创业成功的软实力

  要想创业成功,不仅需要技术、资本、商业模式等外在条件,还需要有坚定的毅力、开放的心态、创业伙伴的支撑等内在软实力。

  问:近些年来,青年人创业的热潮在国内一直居高不下。除了大家熟知的要有核心技术、借力创投资本、商业模式最终能被放大(scale-up)等宝贵经验外,青年创业者还需要注意什么?

  答:您对问题的陈述本身就提供了几个重要的经验!请允许我在此稍加阐释——所谓要有核心技术,就是创业的“本钱”。这个本钱可以是通常意义上的软件、硬件技术、发明专利等,但也可以是利用他山之石,通过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去实现原来的技术自身无法带来的经济效益。几个月前作为全国大学生的创业导师,我在珠海出席中央电视台的创业榜节目,遇到的一个项目就是完全依赖代理国外一项成熟的“无水洗车”技术和设备。但创业者在销售方式和服务模式上做了创新,让该项服务更贴近中国消费者和中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特点。这样的一个二次创新,就把“无水洗车”的技术淡化了,而放大了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你提到了要借力创投(VC)资本,这也不一定,这完全要看新公司的发展阶段和对资本需求的真实性。过早引入外部投资,第一有可能股权过多被稀释,第二有可能陷入“被动思维”。被动思维就是那些所谓的VC大鳄们、金融家们会给你不少他们的“经验”,但这些人的经验是博采众长,常常没有太多的独到性。新的创业者最宝贵的思想可能过早被扼杀,而去追逐那些“收入”、“市场份额”、“利润”等指标。我认为真正好的创业项目,要给创业者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释放他们的原创思想和创造潜力。等到他们确实感到增长乏力、创新乏力之时,外脑的介入可能才是最佳时机。再说,大多数创业者都需要在开始时走些弯路、吃些亏和苦头,对外来建议才能真心接受。

  至于创业的业务最终能否被放大,这是个很重要的投资判据。没有投资人愿意投资一家永远长不大的企业,因此业务模式能否快速复制、客户需求能否快速繁衍,当然是个重要的看点。根据我与许多年轻创业者的接触,在这点上,新的创业者多数缺乏“雄心壮志”。可能一开始创业,从个人赚钱的角度看,从零收入变成年收入几百万元或上千万元,是个很不错的飞跃了,容易知足。但从专业的VC投资者来看,这太是微不足道了,他们希望企业带来超常增长和超常回报。比如,恨不得企业五年就实现销售过亿元、接下来就上市等等。在业务模式放大方面,我觉得专业投资者的确比许多创业者经验丰富,值得创业者聆听。比如,在专业口腔医疗服务、眼科医疗服务、医学影像和体检服务等等,做大的核心要素是专业人员和资本投入这两项的快速复制能力。也有创业者是“小富即安”、“知足长乐”,似乎无心追逐企业的做大做强。他们忘了一点:企业的.强大是最好的抵御竞争的武器。多数缓慢增长的企业不是被如狼似虎的新竞争者最终咬死或咬伤,就是被实力更大的对手最终兼并。

  除了以上几点,我觉得青年创业者在创业开始阶段,还需要考虑三个“软实力要素”。用英文字母表示是GOP。首先,创业者必须有Grit的品质。Grit就是耐力、毅力,是知道一件事情要在几年后才会有结果,但现在每一天都要艰苦付出的工作态度。如果你注意去观察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大多数人都不是凭一时的运气取得成功,而是多年的摸索和尝试。马云是最好的例证,他最初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创业理念,前十年都不是成功的,更没有今天的支付宝和互联网金融的玩意儿。这中间他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苦头,最初的战略被不断修正、不断调节,才有今天。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我们更愿意投资于那些有Grit精神的创业者,因为只要他们坚持不断地探索,总能摸索到正确的路子、总能找到成功的突破口。或者说,机遇是给这些有Grit精神、始终在准备的创业者。

  强调耐力不是要求创业者每日过着暗无天日的枯燥生活。相反,有耐力的人会善于计划时间、计划工作、计划项目、计划休息,这样才能打持久战。另外,有耐力意味着从内心深处接受一个事实:工作就是平凡的、创业就是麻烦的、管理就是问题不断的。有耐力的创业者,会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工作之外的爱好。从体育到艺术、从收藏到旅行,可以选择的东西实在很多,真心拥有一两个爱好会帮助创业者建立持久的事业耐力。

  第二个软实力是Open-Minded(开放的心态)。选择创业的年轻人,都是令人尊重的人,因为创业需要勇气、需要牺牲、需要很大的自信。正是这些不同寻常的品质,有些创业者容易过于自信、过于沉湎于自己早期的成功模式,对后来的新东西新思想充耳不闻。年轻的创业者,尤其是那些已经有一点成功基础的创业者,敢于否定自己、敢于低下身段不断学习,才是聪明的创业者。

  提起UCWeb我们自然会想到俞永福,但是在UCWeb前传中他却是最后一位登场的主角。UCWeb最初是由梁捷和何小鹏创立的,两个人是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同学,同时在亚信又是同事,有感于当时上网不方便,准备专门做Web浏览器,取名自YouCanWeb,最后成为UCWeb。当时为了生计,主要业务是做手机邮件客户端。两个人带着UCWeb计划去找联想投资,但是联想投资觉得他们都是技术人员,而且不够专注,市场力量薄弱,因此否决了这个项目。但是时任联想投资的投资经理的俞永福却很看好这个项目,经过接触加入这个团队,并成为团队的CEO。

  后来在俞永福的带领下,最终找到了雷军。雷军感动于三个素昧平生的人,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成一个这么有战斗力的团队,这份胸怀最终打动了雷军,融到了最初的200万元,然后才是在雷军的帮助下融资2,000万元,开始了UCWeb传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创业者要有开放的心态。如果当初UCWeb不接受俞永福的主导,那么很可能就没有今天。其次,我们参加每次活动,没有必要总是盯着投资人的钱,如果我们能找到类似俞永福这样的人,比得到投资人的钱更重要。

  第三个软实力,是Partnership(合伙创业)。创办一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需要的能力是全方位的。有的创业者擅长技术攻关,但销售产品很不在行;有的创业者善于谋略规划、整合资源,但日常内部运营缺乏经验。总之,很难有一个人具备全方位的才能和经验,团队的合作变得十分重要。微软公司创办的早期,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以及鲍尔默形成了合伙制,尤其是他和鲍尔默的合作一直维系了几十年。世界著名的私人股权基金卡雷公司的创立,就是三位创业者各自带来自己的特长,一位擅长募资、一位精于投资、最后一位是内部运营管理的好手。

  其实,我觉得创业合伙制重要,不光是考虑到能力互补,还有一个精力和体力互补的问题。创业的漫长路程上,一个人每天疲于拼命般地去解决企业成长中的问题,能坚持多久,体力和脑力都受到挑战。有几个贴心的合伙人,会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国内“数据追踪”领域遥遥领先的上市企业厦门美亚柏科,在创业开始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师生配”——当时61岁已经退休的刘祥南教授和他年仅30岁的学生腾达联手创业,创造了目前市值45亿元的公司。今天刘教授已经78岁,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年龄最大的董事长。

  如果新的创业公司是一股独大,则可以考虑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引入创业合作伙伴,给予股权激励;也有的是通过搭建一个能力互补的团队,给予团队股权激励,并在团队内引入适当的相互激励相互制衡的机制。合伙式创业的关键是信任和分享。因为创业阶段,大家没有多少利益之争,因此合伙人之间的信任和共识成为重要的粘合剂。在创业早期有一致的信念、有坚定的信念很重要。国内一家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从创业到去纳斯达克上市的九年间,最早的第一批元老级员工只剩下3人,大多数人都无法坚持创业的清苦相继跳槽离开公司,而最后分享该公司上市盛宴的是近三年加盟的员工。这家公司的例子很有代表性,能坚持到最后的合伙者是少数,很自然,成功也是属于那些少数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