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关于国家科技奖的问题解读
关于国家科技奖“琅琊榜”的那些事儿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共评选出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面对这个我国科技界至尊无敌的“琅琊榜”,小伙伴们纷纷端来板凳围观, 冒出了很多好奇的问题。别急!下面给你答案!
1、今年最高科技奖咋空缺了?
亲,最高科技奖空缺可不是头一回。200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就空缺过。国家最高科技奖从2000年开始颁发,到2015年,共有 25位科技大拿获奖。当当当当当!他们是: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王选、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吴征镒、闵恩泽、徐光宪、王忠诚、孙家栋、谷超豪、王振义、师昌绪、吴良镛、谢家麟、郑哲敏、王小谟、张存浩、程开甲、于敏。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最多颁发给两人,亲自己扳指头算算就知道,有些年是空缺的,有些年只奖励了一位。
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要求那可是相!当!高!亲听听: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中国经济网记者打探到,今年被推荐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候选人,在最终投选票环节,没有通过评审。“空缺”只是严格执行评选流程的客观结果,没必要太大惊小怪!
2、国家科技奖是咋评出来的?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400项。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各奖种评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评审组,对候选人和候选项目进行初评。
评审工作流程为:推荐(推荐机构或有资格的专家)→形式审查受理(奖励办)→初评(随机遴选专家网络评审或审读、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各评审委员会)→审定(奖励委员会)→审核(科技部)→审批(国务院)→颁奖(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还需报请国家主席签署。推荐评审工作全程接受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同时为了加强社会监督,在推荐、受理、初评等环节都向社会公示。
3、 这个问题有点俗,但是人家真真想知道哇……请问得了这个大奖,能奖多少钱?
哈哈,其实记者也很好奇啦!所以特地咨询了权威人士。国家最高科技奖是500万元,其他奖项的特等奖是100万元,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是10万元。当然,对这等大奖,精神荣誉还是要摆在第一位噢!
4、这些获奖人都是多大岁数啊?
今年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是54.3岁,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是47.6岁。自然奖和发明奖完成人中,“70后”超过一半。自然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潘建伟45岁,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教授49岁获自然奖一等奖的记录。今年自然奖和发明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岁,进步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38岁。
5、 请问有多少女性获得国家科技奖哩?
根据近5年的国家科技奖统计数据,所有奖项中女性第一完成人占6.10%,主要完成人占13.20%。差不多100个奖项中,有6个是由女科研工作者牵头完成的。
6、 国家科技奖的获奖项目都打哪来啊?
从近5年的数据变化来看,获奖项目中以大专院校最多,占34.73%,其次是国有企业(21.90%)和研究单位(16.76%)。总体趋势是大专院校作为完成单位的比例减少,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完成单位的比例增加,企业参与数量增加,产学研结合项目比例平稳,民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数量有所增加。
7、 如果俺是普通的一线工人或者农民,但是创新成绩突出,有机会得国家科技奖吗?
当然啦!!国家科技奖不以资历身份论英雄,创新是它唯一的“门槛”。来自河南省才智种子开发有限公司的农民小麦育种专家徐才智,依靠“ 高产早熟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国审偃展4110选育及应用”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设计部部长白伟东,凭借“异形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8、今年有哪些外国专家获奖?
有7位外国专家获得2015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杨克里斯特·杨森(瑞典),冲村宪树(日本),叶甫盖尼·维利霍夫(俄罗斯),彼得·史唐(美国),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卡洛·鲁比亚(意大利),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
9、国家科技奖设立多长时间了?
跟俺一起来回顾下——
1949年,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其中第43条明确规定国家要“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新中国的国家科技奖励事业开始起步。
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成为全体国人共同的愿望。1957年,自然科学奖的前身“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首次颁奖。
1963年,国家发明奖开始评选,毛泽东主席亲笔为获奖证书题写了“发明证书”字样。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在大江南北播洒阳光,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相继恢复,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奏响科技工作新的乐章。
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展方针。这一年,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首次颁奖。
也是这一年,为了统筹科技奖励工作,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科技奖励迈入稳定发展的阶段。
1993年,新中国第一部科技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施行,用专门的篇章对科技奖励做了明确规定,科技奖励迈上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1994年,国务院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召开,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这一年,国家对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颁布实施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增设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完善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大幅度削减省部级奖,规范了社会力量设奖。现行的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由此确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zhichangdongtai/10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