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企业文化与制度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与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部分改革绩效考评制度的客观必要
一、改革绩效考评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需要
经营绩效考评制度反映一个组织或团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文化,是一个企业员工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念,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导向,涉及到员工的切身经济与非经济利益,关系到企业员工的职业成功感、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激发。可以说:企业绩效考评制度的任何改变与调整,都将意味着企业整体文化的一次震荡,都将对企业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建设银行绩效考评与绩效工资挂钩分配制度已搞了十多年,特别是资产重组上市以后,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评机制初步形成,朝阳分行现行的动态激励考核办法经过近两年的在持续改进中运行,激励效果明显,各经营单位业绩稳步提升,员工收入稳步增长,绩效工资分配关系基本和谐,从一定程度上讲:现行的绩效考评制度已经融入到了企业的文化中,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及各单位信息反馈过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绩效管理思想还没有根植到每位员工心中,绩效考核方案的执行没有完全达到方案设计的初期目标,考核结果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个别员工对指标设计、收入差异存在不同认识。如:管理人员与经办岗位人员绩效工资不成正相关,经营单位负责人现买绩效工资不应参与本单位分配而应由市行统一发放,现买单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占比过大结构失衡等问题。因此,要建设一个对企业发展更加有利的文化管理制度,必须对原有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完善,对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性质和特点,以及组织实施绩效管理的程序,步骤,方法,原则和要求进行进一步明确,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与标准进行进一步统一,使得绩效管理制度融入到建设银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当中。
二、新的经营导向要求对绩效考评政策进行改革
二级分行经营绩效考评制度是传承总省行业务发展导向的载体,是二级分行所辖员工收入的杠杆和量具。当前,省市行的经营目标、市场环境和资源状况在变化,这要求我们二级分行必须对绩效考核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20xx年,省行为加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员工费用配置办法讨论稿较08年有了较大改变,虽然基调仍是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但分解了经济增加值构成要素;仍然实行资金全额计价管理,但加大了利差考核力度;朝阳分行各经营单位之间经营环境、客户资源、业务功能、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员素质等方面尽管已有很大改变,但仍存在很大差异;现实状态下,朝阳分行绩优客户资源有限,资金成本率逐步升高,贷款收益率下降趋势明显,财务资源特别是能够用于营销激励的财务资源本就有限,受金融危机影响,20xx年全行费用预计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针对这种现状,朝阳分行党委确定了必须实现规模快速扩张、超常发展的方针,必须加大增量考核力度,对绩效考评原理进行阐明与完善,对原有考核指标进行调整改进。
三、应对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的需要
目前,本地区原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已股改完毕,治理结构趋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已挂牌营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有上述要素都对绩效考评方案设计、考核方法、考核技术、考核指标设计等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相对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利用有限的财务资源通过绩效考评的手段带动整个队伍的积极性,激励各经营单位、员工的价值创造力,提升员工动力和组织活力,平抑各经营单位之间存在的差异,使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各经营单位现有经营管理水平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绩效考核办法,让其成为朝阳分行发展的基本动力。目前,当务之急是总结现有绩效考核方案的特点、优点和不足,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出台相对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使绩效考评管理化、制度化,以达到通过绩效考评正确的引导员工行为,加强各经营单位、员工的自我管理,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发掘团队及员工的潜能,建立良好的员工与上级之间沟通关系,创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团队,达到推动我行各项业务长久快速发展的目的。
第二部分二级分行经营绩效考评制度体系设计目的与原则
让所有的员工了解经营绩效考评制度的基本目的,是让员工理解接受考评方案的基本要求,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知道行动的意义。而方案设计的原则,则是体现了方案本身对企业管理方向了引导,是一个企业文化优劣的基本表现。
一、基本目的
1、朝阳分行进行绩效考评制度、管理办法的研究,意在通过对绩效考核的相关信息、调研信息和绩效考评管理方法的研究,更确切的了解各经营单位、员工队伍的工作态度、个性、能力状况、工作绩效等基本状况,为人员选拔、岗位调动、奖惩、培训及职业规划等提供信息依据,从而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并使之持续改进制度化。同时,通过绩效考评的开展,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
2、通过研究,找到一种具有相对科学性、连续性、可操作性的绩效考评工具、技术、方法和标准。尤其在现代的信息社会,绩效考评制度的建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考评制度与工作体系。
3、打造一支以先进的价值管理理念武装头脑的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敢于拼搏的优秀队伍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绩效考评管理机构,改变绩效管理工作方法,改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完善动态绩效考评技术、方法和标准,促进尽快实现党委“532”任期工作目标,最终实现员工收入与企业发展共同增长的目的。
4、通过对建设银行二级分行经营绩效考评制度的研究,为建设银行二级分行提供一个需要建立的经营绩效考评制度架构及其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制度模式,形成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解决经营绩效考评实践中在考评主体效率化、经办岗位与管理岗位差别化、绩效工资总量控制目标化、考评对象功能差异可比化、考评内容导向化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为员工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命氛围,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
二、基本原则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经营绩效的考评制度,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制度建立完善的各种原则,才能把握企业考评制度的基本导向,把握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把企业的员工的命运、精神与企业的文化与前途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热情,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长期发展的基本动力机制。
1、以人为本的原则。西方现代管理学认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管理,企业文化就是人的文化。今天,我们的企业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是从西方企业身上照搬某种僵化的模式来进行嫁接,而是要认真反省我们自己,从根本上理解人的基本权利,人的基本的尊严。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绩效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前提是对人的尊重,让企业员工有幸福感,让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统一,让员工的前途与企业的前途一致,充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就是说:“人”才是经营绩效考评制度分析与研究的对象。所以,绩效考评制度建立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能仅仅从企业的效益角度去理解绩效考评制度,这样一旦偏差就会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基本方向上的偏差,影响职工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我们要从企业与员工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寻找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最佳结合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制定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企业绩效考评制度与文化。
2、相对稳定性原则。员工的绩效考评制度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原理,评定、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动态考核可以随时反映经营业绩,克服年初等待计划的弊端,推动业务连续自动成长。考评的结果主要用于工作反馈、报酬管理、职务调整和工作改进。所以,要维护制度本身的系统性与稳定性,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就要在在一段连续的时间之内,绩效考评制度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1年之内考评的方法具有一致性。一个经常变化的考评制度,一定只有三种原因:一个是刚刚实施,很不完善;二是制度不科学,执行不下去;三是领导的意志决定一切,属于人治阶段,这样的绩效考评制度一定是名存实亡。
3、灵活性原则。稳定是相对的,必须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考核力度、考核范围、二次分配方面体现考核与激励政策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规定考核内容变化比例和直接考核到个人的分配占比。考核办法相对固定,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动态调整指标的种类、分值、权重,适时评价各单位业务工作执行力、贡献度、管理能力、经营业绩。
4、公平竞争原则:要体现公平竞争,给所有被考核单位与员工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同时在考核指标体系设置时将剔除一些特殊或偶然因素。标准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执行上都必须是公平的,对于同一岗位的员工必须使用相同的考评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公开性原则,员工要知道自己的详细考评结果,吃得住员工的推敲。
5、可行性原则。从内容上讲,考评制度必须是客观的,要符合单位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新近性、偏见等带来的各种误差;从执行力来讲,绩效考评制度必须是简单而且易操作的,执行的环节必须是明确而且不繁琐,
6、激励性原则。经营绩效的考评制度应该本着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有付出就有绩效的指导思想。围绕分行党委提出的“532”工程目标、省行工资性费用分配挂钩政策,预测分配总量,控制在省行下达的年度计划额度之内。构建全方位考核体系,使绩效工资在基本保障、激励竞争、综合管理考核等构成方面保持和谐、平衡配置。在绩效考核内容方面,结合朝阳分行实际,成分激励职工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当前二级分行经营绩效考评现状
近几年来,朝阳分行实施的经营管理业绩目标考核和评价,有力地促进了业务活动的健康发展和经营效益的稳步提高。然而,从现行支行经营绩效考评机制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践有效性看,却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深入探讨解决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经营绩效考核“导向性”不突出。绩效考核的精髓在于它是对绩效目标实现过程的一种控制,是通过了解和检验支行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支行绩效的改进和提升,促进支行绩效发展。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考核指标的设定是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参照系。可是,近几年来的支行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却表现出“导向性”下降,过分追求考核指标的“统一性”和标准值的“同一性”,考核指标的“统一性”难以有效地引导各个支行紧扣当地金融资源特色结构努力做好特色优势业务;标准值的“同一性”使得一些落后目标较大的支行缺乏努力完成目标的勇气,而另一些优于目标较大的支行缺失最大限度地超额完成目标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市经营绩效的更好提升。
二、经营绩效考核的“经营性”下降。
经营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应当考核业务经营的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然而,近几年来的支行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却表现出“经营性”下降,把内部控制、案件防范、贷后管理、文明服务等一系列非“经营性”项目列入经营绩效考核范围,并且其所占的基准分权重越来越大。
三、考评分配“预见性”不强。
近几年来的支行经营绩效考核办法,支行无法预先测算获知能够得到多少分,也不知道达到多少分可以得到多少费用资源。支行在无法预先测算获知能够得到多少分和达到多少分可以得到多少费用资源的情况下,只能做到那里算那里。不利于绩效考核对引导支行经营行为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混淆集体与个人绩效考核的关系。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特殊性法规规定,其分支行不能跨区域从事金融业务扩张经营,只能在划定的地盘内开展经营活动。由这一特殊性决定,各经营单位间地理位置、客户资源、资本性投入、所处环境及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差异,现有绩效考评办法未对此进行平抑。在各区域间经济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的条件下,各支行之间的经营绩效水平差异,并不能表明支行行长本身的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工作努力程度的正向差异。对各支行行长的经营绩效考核采用统一的指标和同一的标准值,显然缺乏可比性和公平性。
五、考核挂钩费用陷入两难困境。
一是考核激励力度偏小,经营绩效考核挂钩费用占全部考核挂钩费用的比例偏低,未能充分起到经营绩效考核分配的统领激励作用。二是在费用资源总量严重紧张的背景下,若把考核挂钩费用比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则落后支行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转将面临困难;如果维护落后支行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转,那么考核挂钩费用比例将较低,经营绩效考核激励力度不大。
六、全面性不够。
绩效考评体系不仅是对业务经营指标的考核,而且应对经营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目前,我行动态绩效考核只针对财务指标进行考核,未包含非财务指标(积分、服务质量、业务量、备付率、差错率等),不能完全体现经营机构实际工作内涵,造成考评体系失衡。
七、分配比例不合理。
考评方案分别考核管理岗位、经办岗位,造成部分经营单位管理岗位、经办岗位收入不成正相关,存在偏离。现买单绩效占比过大,冲击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分配体制,导致网点、员工之间实际收入差距过大。考核指标设计上未直观体现人均效率。经营单位负责人参与包括现买单在内的所有的绩效工资分配,导致不公平现象。
第四部分建立健全二级分行经营绩效考评制度的基本思路及建议
朝阳行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为落实全行经营发展战略,引导各行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加快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分行以提高经营绩效和核心竞争力为导向,本着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动态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总量控制、适度平衡、激励规模扩张、弹性操作”的原则,对经营绩效和业务发展考评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考评激励机制,创新了绩效考评体系及考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考评体系的政策传导、业绩评价、经营导向作用,对带动全行员工队伍的积极性、促进全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健全二级分行经营绩效考评制度的基本思路
1、经营绩效考评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有统一的财务资源管理制度为支撑。过去我们的绩效考核制度由于缺少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保证,虽然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考评制度,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出现或者存在着标准不统一、执行不统一、比例不合理、收入不公平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考评制度的执行,导致了一些员工对考评制度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多的看法,难以达成共识,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
2、经营绩效考评制度反映一个组织或团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文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把绩效的考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执行当成银行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实行精致化、精细化的执行模式,融入到日常的经营行为中,形成企业核心文化价值观。
3、经营绩效考评制度的灵魂是动态激励,是二级分行业务发展的引擎。动态的绩效考评方案,有利于形成长期的、务实的企业发展以及员工激励机制,成为企业发展的长期动力,保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4、二级分行经营绩效考评制度是传承总省行业务发展导向的载体,是二级分行所辖员工收入的杠杆和量具。所以在建立完善二级分行的绩效考评制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省行的发展方针与要求,与本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普遍性与特殊性充分结合起来。同时,对于下一级支行,也要坚持差异化的原则,根据各个支行不同的区域、业务及人员特点,制定确实可行的考评方案与指标。
二、建立健全二级分行经营绩效考评制度的具体建议
1、考评制度体系化
考评制度体系化,使其在效应上形成互补。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营销费用、人力资源管理、积分管理相结合,配套执行,将更好的整体推动全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绩效管理网络化的制度管理文化。
2、建立外延型经营绩效考评组织
朝阳分行的绩效考评实行分行党委领导下的绩效考评委员会负责制,绩效考评委员会专门负责绩效考评政策的拟定、协调、政策落实等。市分行绩效考核委员会之下设立由相关业务单元骨干组成的绩效考评中心,负责完成日常绩效考评工作。绩效考评中心成员按业务特长、信息对称优势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原则分工,承担绩效考评相关工作:计财部负责绩效考评制度牵头拟定,绩效考核方案实施中的协调、汇总、数据公布、绩效工资配置工作;人力资源部负责按职位、责任中心完成落实到个人的工资表编制;绩效考评中心其他成员主要完成本条线职责范围内的绩效考核数据采集,考核指标设置、内容修订、权重设置的修改与完善建议,政策研拟、政策宣导等任务。
3、以竞争思想统领经营绩效考评制度设计
经过几年的运行,朝阳分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具体包括了以激励经办岗位员工为主的绩效考核动态激励办法,以激励经营单位负责人为对象的综合经营管理考评办法,以全行员工为对象的现买单绩效考评体系,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的经营单位负责人业绩评价约束方案,以营销费用配置为主要目的的单元竞赛考核办法和以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积分管理实施办法等。朝阳分行的绩效考评按作用不同分别出台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办法和费用挂钩竞赛办法两套制度。经办岗位人员和管理岗位人员的绩效工资分别进行考核。经办岗位人员绩效工资分配以绝对指标占比、相对指标排名赋分配置,管理岗位人员绩效工资以关键指标排名赋分进行配置,费用挂钩配置则采用标杆超越法。在具体考核上,引入内部竞争机制,激发经营单位动态博弈,加大考核频点和考核结果透明度,按旬通报各经营单位各项业务考核数据水平(占比位次),按月考核预发放和年末一次性清算;每月分配绩效工资额度固定(分子),通过激励各单位竞争,改变各自在分母中占比份额位次,实现业务发展。改变了绩效工资以往的分配方式,由传统的“分工资”转变为能够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挣工资”的分配模式。使绩效考核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诱导性”作用发挥较为明显,体现了收益与风险平衡的导向。
4、合理划分上级行不同部门专项激励管理边界
绩效考评由各相关业务单元骨干组成的绩效考评中心团队分工负责,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各业务单元、经营单位负责人在综合计划、条线KPI完成和综合营销等方面的贡献大小,进行竞赛排名,并按综合排名赋分配置工资及费用。各业务单元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情况以及应该发展的重点确定考核内容,市行统一规定考核技术方法、确定各竞赛单元在综合排名中的权重。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上综合考虑人员、产品、绝对量占比、相对增长、抵减因素和基本考核目标、单元条线考核目标等多个维度。考虑到各经营单位基数规模差异,增量业务考核设“绝对”和“相对”两个分项指标,分别占绩效工资额度的一定比重,占比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5、经营绩效考评制度优化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
不对对绩效考评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监控,奖勤罚懒。对绩效高的要经常进行表扬,对连续排名在后几名的,按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单位负责人采取诸如诫勉谈话以及其他行政措施进行约束。
第一条企业文化
1.公司理想:我们不只是做企业,更要把企业当事业来做!
2.企业理念:质量——企业生存之根本
信誉——持续命脉之本源
奋进——企业博大之源泉
3.企业精神:以人为本、诚信为先,凝聚创新、追求卓越。
4.工作作风:拼搏、务实、敬业、高效、精品、和谐。
5.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的领导;以事为本的管理;马上行动,尽快办成。
6.管理措施:领导有情、管理无情、制度绝情,管理当管则管,决策一言九鼎;敢立潮头弄大潮。
7.管理目标:人人事事都有最终责任;人人事事处处讲究经济、社会效益。
8.质量方针: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管理,优质的质量,品牌的价值。
9.企业风尚:恪敬职守、精益求精;脚踏实地、雷厉风行;
不拘得失、事业为重;放眼未来、勇往直前。
10.用人理念:讲文凭更讲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阅历更讲能力、讲资历更讲贡献。
11.用人标准:能干、服从、贴心。
12.优秀人才:热情、努力、活力、兴奋、效率
13.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六种能力:
判断能力洞察能力创新能力
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调动积极性能力
14.领导人才标准:
充沛的精力
激发别人的能力
敢于提出强硬的要求——要有棱有角
不断将远见变成实际的能力——执行的能力
15.管理警钟:最后很难的结果就是,更难。
16.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忠于职守,精通业务;作风深入,服务工作;勤奋工作,当好参谋;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办事公道,讲究效率。
17.员工行为规范:
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勤学苦练,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支持改革;
优质低耗,讲求效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文明礼貌,讲究公德;科学卫生,保护环境;坚守岗位,精心操作;
遵章守纪,严格规程;认真做事,方便他人;不谋私利,保障供应。18.员工守则:
作为公司所有员工您必须努力做到:
热爱企业,服务社会;
用心做事,踏实工作;
服从领导,团结他人;
坚持原则,正派做人;
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爱护企业资产,坚持勤俭节约;
维护企业利益,严守企业机密;
保持环境卫生,注意个人仪表。
同时如果您是公司的部门领导,您会享有更高的权利和更好的待遇,但您也将对公司的发展与部属的成长承担更大的责任,要求您还要拥有以下所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原则:
19.领导行为原则: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勤恳敬业、不畏艰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闻过则喜、以诚待人,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完善自我;
科学管理、合理授权、集思广益、果断决策;
尊重上级、培养下属、团结合作、顾全大局;
求真务实、追求长远目标和效益,不急功近利;
严于律己、守法廉洁,堪为员工之表率。
20.领导行为要求:
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本岗位职责,精通本职业务,熟练而有序地开展本工作,边缘结合部分的事务不推诿、不扯皮、不拖延。
牢固确立为公司服务的观念,主动为基层排忧解难,为工作献计献策,待人诚实、热情;办事公道、正派;工作勤奋、踏实;作风深入、细致,全面及时优质地完成各项任务。
严格遵守各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纪律制度,不得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玩忽职守。
精诚团结,密切协作,树立努力向上,奋发进取,为创建一流企业做出贡献,维护公司利益,爱护公司财物,不利用工作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侵占公司财物。
为人正派,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讲真话,办实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开拓创新;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固步自封、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不骄傲自满,随时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1.员工禁忌:
利欲熏心、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贪图虚荣、死要面子;
私字当头、争名夺利;好逸恶劳、华而不实;欺上压下、阳奉阴违;
居功自傲、拉帮结派;小则不见、大则有惧;伤风败俗、我行我素;
一意孤行、顽固不化。
22.员工自勉:
大成在德,小成在志;想:要壮志凌云,做:要脚踏实地。
23.仪表风纪:
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您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因此,您工作时保持整洁的外表、得体的礼仪和严格的纪律是十分重要的。您应遵守下列要求:
上班时,您应注意衣着整洁、大方、得体。男职员不可留长发,蓄胡须,女职员不可浓妆艳抹。男职员应着西装、衬衫、皮鞋;女职员应着套装、皮鞋。工程现场、车间等另有统一着装要求的,按具体着装规定执行。
工作期间,您应保持精神振作、彬彬有礼、高效敏捷。
同事间应相互尊重,互帮互爱,语言文明,尽量说普通话。
对外交往应热情大方,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简朴务实。
员工间应积极沟通交流,但不能因此妨碍工作。因此办公期间,您应该坚守岗位,不要随意串岗聊天。需要暂时离开时,应报告上级并知会同事。
保持办公场所的整洁、卫生、空气清新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请不要在办公区域进食、吸烟,如要吸烟请到指定区域。若您的年龄不大,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您最好戒烟。
办公室对公司来说很重要部门,所有来访的客人必须由邀请人陪同才可进入;一般接待来访、业务洽谈应在接待室或会议室进行。
必须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注意节省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每一度水和电,杜绝大手大脚的不良作风。
24.管理目标:
人人事事都有最终责任;人人事事处处讲究经济、社会效益。
25.质量方针:
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管理,优质的质量,品牌的价值。
26.企业文化中的培训教育:
素质教育和教育过程自身修养和习惯陋习品德体现和做人质量;
尊重谦虚和得意忘形团结和谐与沟通协作榜样楷模与员工效仿;
质量观念与工艺技能服从意识和各自为政考核完善和心态端正;
专研业务和工作能力敬业精神与精品意识本位主义和全局观念;
凝聚力和价值观诠释安全隐患和副面影响行为规范和日常表现。
第二条员工行为规范
1.上班的时候
遵守上班时间。因故迟到和请假的时候,必须事先通知,来不及的时候必须用电话联络。
做好工作前的准备。
正点开始工作。
2.工作中
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迅速踏实地进行。
遇有工作部署应立即行动。
工作中不扯闲话。
工作中不要随便离开自己的岗位。
离开自己的座位时要整理桌子,椅子半位,以示主人未远离。
长时间离开岗位时,可能会有电话或客人,事先应拜托给上司或同事。椅子全部推入,以示主人外出。
不打私人电话。不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私人事务。
在办公室内保持安静,不要在工作场所大声喧哗。
3.办公用品和文件的保管
办公室内实施定置管理。
办公用品和文件必须妥善保管,使用后马上归还到指定场所。
办公用品和文件不得带回家,需要带走时必须得到许可。
文件保管不能自己随意处理,或者遗忘在桌上、书柜中。
重要的记录、证据等文件必须保存到规定的期限。
处理完的`文件,根据公司指定的文件号随时归档。
4.下班时
下班时,文件、文具、用纸等要整理,要收拾桌子,椅子归位。
考虑好第二天的任务,并记录在本子上。
关好门窗,检查处理火和电等安全事宜。
需要加班时,事先要得到通知。
下班时,与同事打完招呼后再回家。
5.工作方法
接受指示时
接受上级指示时,要深刻领会意图。
虚心听别人说话。
听取指导时,作好记录。
疑点必须提问。
重复被指示的内容。
指示重复的时候,首先从最高上司的指示开始实行。
实行时
遵守上司指示的方法和顺序,或视工作的目的而定。
实行决定的方案时,需要别的部门的人协助时,要事先进行联络。
备齐必要的器具和材料。
工作经过和结果必须向上司报告。
工作到了期限不能完成时,要马上向上司报告,请求提示。
任务实施时,遇到疑问和上司商量。
检查被指示的内容和结果是不是一致。
报告时
工作完后,马上报告;先从结论开始报告;总结要点;写报告文书。
根据事实发表自己的意见。
工作受挫的时候
首先报告;虚心接受意见和批评;认真总结,相同的失败不能有第二次;
不能失去信心;不要逃避责任。
6.创造工作愉快
打招呼
在公司内外,和客人、上司、前辈打招呼,同样他们也会和你打招呼;开朗而有精神地同别人打招呼,会让整个公司气氛很活跃、有生气。
努力愉快地工作
工作中自己思想要活跃。
通过工作让自己得到锻炼成长。
为他人愉快而工作。
相互理解、信任,建立同事间和睦关系。
健康管理
保证睡眠,消除疲劳。
为了消除体力疲劳,缓解工作压力,应适量参加体育活动。
7.请假及因公外出
外出按规定逐级办好请假手续,无特殊原因不可电话、口头捎话请假。
外出时需向同事或者上司交待工作事宜,保证工作衔接。
在外期间应保持与公司的联系。
8.形象规范
着装、仪容和举止
着装统一、整洁、得体
服装正规、整洁、完好、协调、无污渍,扣子齐全,不漏扣、错扣。
在左胸前佩戴好统一编号的员工证。
上班时必须穿工作服。
在工作场所不打赤脚,不穿拖鞋,不穿短裤。
仪容自然、大方、端庄
头发梳理整齐,不染彩色头发,不戴夸张的饰物。
男职工修饰得当,头发长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触领,嘴上不留胡须。
职工淡妆上岗,修饰文雅,且与年龄、身份相符。工作时间不能化妆。
9.语言规范
会话,亲切、诚恳、谦虚
提倡讲普通话。
与他人交谈,要专心致志,面带微笑,不能心不在焉,反应冷漠。
尽量少用生僻的商砼行业专业术语,以免影响与他人交流效果。
自我介绍
公司名称、工作岗位和自己的姓名。
10.社交规范
接待来访热情周到,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有问必答,百问不厌。
迎送来访,主动问好或话别。
来访办理的事情不论是否对口,不能说“不知道”、“不清楚”。要认真倾听,热心引导,快速衔接,并为来访者提供准确的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地址。或引导到要去的部门。
11.商业秘密
员工有履行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
不与家人及工作无关的人谈论公司商业秘密。
使用资料、文件,必须爱惜,保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
不得擅自复印、抄录、转借公司资料、文件。如确属工作需要摘录和复制,凡属保密级文件,需经公司领导批准。
12会议规范
事先阅读会议通知。
按会议通知要求,在会议开始前5分钟进场。
事先阅读会议材料或做好准备,针对会议议题汇报工作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开会期间关掉手机、不会客,不从事与会议无关的活动;遵从主持人的指示;发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并记录;会议完后向上司报告,按要求传达;保存会议资料。
13安全卫生环境
安全工作环境
在所有工作岗位上都要营造安全的环境;工作时既要注意自身安全,又要保护同伴的安全;提高安全知识,培养具备发生事故和意外时的紧急管理能力。
爱护公司公物,注重所用设备、设施的定期维修保养,节约用水、用电、易耗品等。
应急电话,市内伤病急救120;市内火警119;公司火警;市内匪警110。
卫生环境
员工有维护良好卫生环境和制止他人不文明行为的义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杂物,不流动吸烟。办公室内不得吸烟;如在公共场所发现纸屑、杂物等,随时捡起放入垃圾桶,保护公司的清洁。 ;定期清理办公场所和个人卫生。将本人工作场所所有物品区分为有必要与没有必要的,有必要的物品依规定定置管理,没有必要的清除掉。
14.上网规定
在工作时间不得在网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规定的以及不健康的信息;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活动;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储存、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15.人际关系
上下关系尊重上级,不搞个人崇拜,从人格上对待下级,营造相互信赖的工作气氛。
同事关系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待同事,以温暖的关心栽培荣辱与共的同事爱,营造“同欢乐,共追求”的氛围。
相互合作在意见和主张不一致时,应理解相互的立场,寻找能共同合作的方案。
禁止派别不允许在工作岗位上以地缘、血缘、学员组成派员。
15.心灵沟通
虚心接受人他人的意见;不要感情用事;不要解释和否定错误。
对领导的决策和指示要坚决执行。有保留意见的,可择机反映,但在领导改变决策之前,不能消极应付。
不要胡乱评议领导、同事或下级,更不能恶语伤人。
公司内部设有厂务公开栏、公告栏以及公司在局域网上开辟有厂务公开、金点子及公司建设等栏目,定期发布各种公司动态、业务活动、规章制度等信息,以让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变化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规范为试行,不妥或不全面者待修改或补充。解释权归公司办公室。
制度与制度文化辨析
什么是制度?综合多种解释,制度是通过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间关系的规则体系。从这个定义的内涵上看,制度作为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分配规则体系,它规定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活动范围以及基本行为方式或模式;从外延看,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的规范形态,是通过特定组织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制约主体行为和主体间关系的特定规范。而企业的制度是企业为保证各项活动有序进行而制定的规章、规程和规范,集中体现了企业理念对员工和企业组织的行为要求,是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的重要内容。
文化一般是指精神活动的范畴,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说制度文化实际上就应当是讲与制度相关联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制度文化本身是个中性概念,没有褒贬之分,而这里我们提到的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中制度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制度及组织机构和设施等的总和。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特征和文化现象,它是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它既是企业为了保证实践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管理形式和方法的载体,又是企业从本身价值观出发形成的一种制度和规则。
企业制度与企业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企业制度是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维持某种秩序而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它仅仅归结为企业某些行为规范;而企业制度文化强调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中应建立一种广大员工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制度机制,这种制度机制使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自觉能动性不断得以充分发挥。当企业制度的内涵未被员工心理接受时,其仅仅是管理规范,至多是管理者的“文化”,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只有当企业制度的内涵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才变成一种文化。
企业的制度未必都能形成制度文化,只有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氛围才能使制度文化形成一种习惯性意识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从而打造出一种具有特色的企业优势资源并最终转化为生产力。
当前我国制度文化建设的现状
制度和文化“两张皮”
当前在很多企业,制度和文化存在两张皮现象,制度是制度,文化是文化。企业的制度并没有跟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关联起来,具体的制度条文也未能很好体现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制度是企业文化得以落地的保障。而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很多企业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制定制度时却没有将企业的价值观贯彻到制度中去。有的是专业技术欠缺,有的是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了对企业价值观的坚持。这样的制度如果执行下去,必然导致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脱节。如果不执行,这样的制度就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长此以往,企业的制度也必将失去效力。
制度可实施性差
在很多企业,制度很完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往往失效。这是为什么呢?企业制度
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制度设计的奖罚力度是否到位,制度执行的成本是否合适,制度执行是否有明确的度量标准。只有适合企业的制度,执行成本通过综合权衡在企业可以接受范围之内,有明确的度量标准,有到位的奖罚力度,制度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当然,任何制度都有不完备的地方,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去补缺。制度缺失、文化又不能及时补位,千里之堤就可能会溃于蚁穴。
制度僵化,缺乏变革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都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文化应该保持长久不变,企业制度也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但是企业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适时做出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企业的价值观也需要相应的作补充。而一旦企业制度不能有效反映企业价值观时,就需要做改进。而目前有些企业的制度,并不能反映出企业价值观的调整和变化。僵化的制度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
企业领导体制:它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领导制度。企业的领导制度,受生产力和文化的双重制约,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进步,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在企业制度文化中,领导体制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一个好的领导体制,可使企业管理者形成一致的目标、产生强烈的.动机为之努力,并可在员工中产生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企业组织机构:它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实现目标而建立的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企业组织机构好比一幢建筑的框架,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组织机构是否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组织机构。企业目标、内外部环境、员工素质、领导体制等都会对企业的组织机构构成影响因素。组织机构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管理制度:它是企业为实现目标,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职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强制措施。合理的管理制度会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科学、完善、实用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的。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组织的制度化运作,能够使组织成员对于恰当的、基本的、有意义的行为有共同的理解,确保企业价值观被认可与贯彻。制度化是企业价值观落地的前奏,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层含义是指价值观必须要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上,使企业员工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另一层含义是指价值观作为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必须通过制度的方式统率员工的思想,任何员工都必须在思想上接受企业的价值观,价值观作为员工在思想上的制度而存在。
在企业中,文化理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作为一种倡导,有时其约束功能显得很不足,管理者时时面对的是文化背离,也就是与价值观不一致的言与行,这时候,制度的刚性弥足珍贵。张瑞敏在刚掌管海尔的时候,如果天天喊追求卓越简直就是闹笑话,他如何做呢?强化制度刚性,如“不准随地大小便”。慢慢地,海尔人有了更高的文化追求,“真诚到永远”成了海尔的文化象征,海尔的企业制度成了企业管理规范的一种象征,制度升华为文化,成为海尔人的文化自觉。
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后,领导者的意志已经不能有效地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客观上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状况制订和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规范组织和人的行为,明确职责,有效监督,形成一种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如何系统构建制度文化体系?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社会的制度好,会使坏人不敢做坏事;制度不好,会使好人不敢做好事。企业亦是如此,如果企业的制度根植于企业的运营实践,能够与企业的行业特征、地域特征、文化特征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能起到规范企业人行为的目的,逐渐使制度所约束的行为转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反之,如果企业的制度脱离于企业实际之外,与文化相背离,就会大大降低制度的执行力,受到企业员工的抵制,阻碍企业的发展。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制度文化的研究大大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也表现出许多相对不成熟的方面,如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领导体制运作不规范、企业组织机构不完善、企业管理体制中激励机制不得力和制度文化的执行机制不科学等。
从制度文化的层面来看,制度文化包括领导机制、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所以,当我们谈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分别从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入手,协调进行,从而让制度真正“文化”起来。大型企业集团的制度建设具有一些明显的集团特征,在制度建设中我们也需要予以充分考虑。
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制度的制定要从企业的经营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企业内外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行业特征的影响,又要涉及到区域文化、人文特征等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制度是任何一个社会及组织团体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强有力的保证。合理的管理制度会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科学、完善、实用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的。
管理制度制定所应遵循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依据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相抵触,而应在企业管理中贯彻、融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合法性。
平等性原则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上至老总,下至一般员工,都应该充分尊重制度的权威性。好的制度应对企业所有成员都具有同等且硬性的约束力。
可行性原则
制度要与企业的经营实践相结合,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没有可行性基础的制度形同虚设,不仅不能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辅助,还会给制度的推行造成很大的困难。严肃性原则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一经正式推行,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员都应照章行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章必依,违章必究。否则,制度就会缺乏权威性、严肃性,变得苍白无力,企业管理也就不可能成功,必将陷入管理松懈、纪律涣散的危险境地。
稳定性原则
制度应具有稳定性,切不可朝令夕改。不断变化的制度不仅会影响人的行为判断,也会使制度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确定制定制度的理念
制度建设要立足于企业的实际,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制度建设不能是大幅度的改革变动,而是对现有机制的改良;制度建设要能为企业决策提供保障;制度建设要与员工职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制度建设要推动管理与工作效率的提高。
制度建设的过程要民主、公正和规范企业的制度是全员的制度,因此,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要有民主性和规范性。同时,制度还必须是公正的,它既要体现领导的意志,也要体现一般员工的意志。制度的执行要有公平性、激励性
对员工行为的规范约束是企业制度的一大作用,它强制员工遵守制度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公平性和激励性相结合。公平性可以减少制度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激励性可以促使员工主动自觉地去遵守和维护制度。这里所说的激励要包括奖励和惩罚,如企业考勤制度的制定方面,迟到和早退要受到惩罚,同时,员工全勤也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措施。
企业领导机制建设
企业领导体制是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企业领导机制是企业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一个好的领导体制,可使企业管理者形成一致的目标,产生强烈的动机为之努力,并能在员工中产生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企业领导方式
人们常说,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文化,这句话虽不科学,但我国企业中确实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我国企业运行中,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推动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领导方式的培养。提倡民主、公正、科学的领导方式,反对独裁、专制、富于表面的领导方式。通过对领导方式的培养,在企业中树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以领导者科学的领导方式带动全体员工积极、高效、团结的工作态度的养成。
企业领导结构
从企业领导结构建设方面看,要尽可能多地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起完善规范的权力制衡机制。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它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四部分组成。
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法定原则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系到公司投资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凡是法律有规定的,应当遵守法律规定。
职责明确原则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应当有明确的分工,在这个基础上各行其职,各负其责,避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而导致的混乱,影响各部分正常职责的行使、整个功能的发挥。协调运转原则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组成部分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运行的,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率地运转,有成效地治理公司。
有效制衡原则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部分之间不仅要协调配合,而且还要有效地实现制衡,包括不同层级机构之间的制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制衡。
另外,公司的权力制衡难以实现的根源之一就是集权和专制,专制就意味着权力的高度集中,权利集中必然会导致权利滥用,当权者的一句话就可决定企业的命运,这显然是非常可怕的。客观来讲,只有权力才能制约权力;只有放权、分权,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监督,法令、制度和规章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因此,企业在建设制度文化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地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规范的权力制衡机制,坚持以权制权、以监制权,从而实现权力的制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企业领导制度
企业的领导制度,受生产力和文化的双重制约,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进步,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因此,要加强企业领导机制,首先就要完善企业领导制度。制度能规范人的行为,领导制度则能规范领导在管理中的行为,提高其管理效率。企业组织机构设计
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依赖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生产经营的复杂程度和管理的特点,使管理能够尽可能有助于实现各项制度规定中的功能。科学的组织机构的设置需更多地倾向于分权化,通过权利下放增强部门工作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最大程度地发挥部门成员的作用,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以信息管理系统联合各个部门,一方面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快速地根据信息协调相应部门予以配合,便于部门之间的协作运行,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内耗。具体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组织机构的设置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
不同性质企业的组织机构必然是不同的,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更合理的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以达到整体利用最优的目的。由于企业性质不同,也就决定了主要资源的分配方向不同,进而也就决定了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同。
组织机构要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组织机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与企业环境相适应。科学的组织机构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组织机构的设置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组织机构的设置需要合理的人员控制界限的配合。
企业在设置控制界限时,应结合人员素质、职务内容、沟通渠道、追踪控制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大型企业集团如何开展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集团的制度文化建设,除了要做好企业管理制度、领导机制和组织结构等常规建设外,还需要考虑到集团的一些特点。集团公司的制度建设除了要对集团公司(总部)发生作用,还要对集团各成员结构予以充分考虑。
要基于集团要求全面考虑、统一设计。
集团制度建设要反应出作为一个共同集体的统一性。如果完全忽视集团文化建设对企业集团所属各成员机构的要求,不考虑在各成员机构的文化建设中作统一性的规定,各成员机构在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只追求百花齐放,不考虑集团有一个统一的“魂”,各成员机构展示的制度各不相同,那么,企业集团的统一管理可能就要受到影响,企业集团给人的感觉会是“散”的,一个集团两种制度也会造成内部的不公平,很可能出现所谓的“集”而不“团”的情况,对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大有损害。
要充分考虑成员机构的特性和需求。
在集团制度文化建设中,牵涉到的企业不止集团公司(总部)一家。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业务方向,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有的成员机构处于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的企业还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如果将企业集团各成员机构当作集团公司(总部)的内在组织机构,像对待内部的部门一样对待各成员机构,像要求内部的部门一样要求各成员机构,对他们的个性和特质视而不见,忽视他们的内在要求,很容易在集团内部出现僵化的情形,无法充分发挥各成员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所应具有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集团表面上是团结在一起,但内在缺少和谐,很难长久共存于一个集体之内,其结果必然是各成员机构要么是出现反弹,为创造一个新的环境而开拓道路,要么是继续受到压制,奄奄一息,集团也不能真正获得协同效益。因此,集团制度文化建设要考虑各成员机构的特性和需求。
要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制度文化的建设既要考虑到集团公司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子成员结构的个性化;既能满足在集团要求层面的高瞻远瞩,又要能保证在基层的落地生根。不同的层面对制度规范的需求不同。同样的制度,在集团层面可能是原则性的要求。比如,关于安全的核心价值观,在集团层面的要求是提倡安全文化,在二级部门或者三级部门就应形成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基层员工能理解,便于实施。
要考虑并购重组企业的特点,做好文化融合。
从20xx年开始,中央企业经过多次并购重组,形成了一些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因为业务所涉及领域较多,企业集团下属分支机构越来越多,内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损耗等使得企业效率越来越低,承受着“大企业病”的折磨。而要获得企业并购所应达到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于管理,集团需要实现有效的管控,有效的管控背后,是能够产生竞争力的集团文化。
并购重组后,企业文化的融合一定要通过管理机制落到实处。文化是很实的一个东西。在管理机制的配合上,“打土豪”后面一定要跟着“分田地”,越往下的人,关心的问题越实际,提倡“上善若水”也好,“厚德载物”也好,基层的员工才不管那些呢,只要我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好,你每个月给我加10块钱就行,你要不“分田地”,“打土豪”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文化这个东西一定要把它落实。
譬如,攀枝花钢铁集团在兼并成都无缝钢管厂的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将强势的攀钢文化输入到钢管厂中。其具体做法:一是在充分尊重被兼并企业原有文化传统的同时,坚持攀钢文化的统一性,将攀钢日报和电视台延伸至被兼并企业,组织攀钢文化宣讲团到被兼并企业进行宣讲,重点推广攀钢文化的核心内容和行为规范,“用一种声音说话”;二是把攀钢管理制度和模式输入到被兼并企业,“用一种方式做事”;三是通过干部交流辐射攀钢文化,强化典型带动和氛围感染。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逐步解决了文化冲突的问题,取得了企业兼并重组的成功。
一个制度,可以约束和命令员工每天干满8小时,但永远做不到让员工在8小时之内都尽心尽力、高效率为企业工作,只有制度文化能做到这一点。通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来进一步激励、教化、引导员工,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因此,在强化制度、强化规范、推进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提升管理的层次和品位,做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保障血脉相通,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全方位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尽快实现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制度型企业的升华
所有企业都是有企业文化的,评价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如果不探讨这个企业的制度建设,只能是一种空洞的、不真实的主观臆想。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但是制度化管理要完美地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的良好支撑工具,也不是无条件的、自然而成的。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企业制度众多,而影响的企业文化却并不多的缘故。
制度化管理在这里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得到员工认可”。任何人都千万不要将这个条件简单化,因为它正是从制度化管理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一步,而通向这一步的核心就是把握制度文化效力点所在的问题,也就是把握企业文化的“柔”与制度化管理的“刚”。
如何把握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的人性和人情观的问题,因为制度的最终效力在于人的认同,也就是“员工的认可”,制度文化的效力点不在别处,而在人的心灵,所以把握企业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审视各种制度是否是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并且是与企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制度必须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是对企业根本性需求的维护。如事关企业生存的各种问题,包括产品质量、安全、客户关系等,毫无疑问是必须以制度加以明确规范的。制度并不是越繁琐越好,也不能为严格而严格,制度必须体现对人有高度的约束和规范,但又充分地信任人和尊重人,这就要求制度的产生必须是立足于需要之上的,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制度即使再严格也是被人乐于接受的。
2、要审视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制度在其形式上是对人的利益的制约,既然是制约,对于相对人来说就有一定的心理承受限度,决定这种承受限度的是制度内容的公正、公平性。同时,制度制约下的每一个成员既是受约束者,又是监督者,如果制度的内容是不公正的,就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3、要审视制度出台的程序是否公正和规范。制度管理如果没有一个公正的出台程序就有可能陷入强权管理范畴。而强权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指鹿为马”的结果,这就提出了制度创设程序的重要意义。制度文化客观上排斥强权,主观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倚重强权、彰显强权。在当代企业的制度建设中渗入强权成份的情况屡见不鲜,试想,朝令夕改,出口成规的情况,在多少企业真正得到了彻底根除?而且管理越不规范,这种情况就越严重,而越是这样,就越是与企业文化建设背道而驰。
4、要审视制度的执行是否真正严格平等。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
所以,制度化管理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柔”和“刚”并不是对立的,关键是从制度的制定到执行整个过程是否真正体现出了公正的内含,是否体现了企业的根本需求,如果达到了这个要求,那么制度化管理就奠定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自20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以来,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的重视。经过20多年来在实践中的蓬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我们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之一。进入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态势,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企业文化所面临的种种冲击与变革,又迫使人们去思考————该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国外有学者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xx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面对加入wto后中国的发展形势,我们要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要有与这相适应的制度文化:
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但如果我们从狭义角度研究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研究,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员工必须作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高境界”。
文化与制度的关联及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演进方式不同。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在倡导新文化,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二是表现形态不同。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
三是对人调节方式有差异。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文化管理强调心理”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也就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对多数人来讲,由于认同了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管理成为非强制性的管理;对于少数未认同主流文化的人来讲,一种主流文化一旦形成,也同样受这种主流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约束,违背这种主流文化的言行是要受到~谴责或制度惩罚的。因此文化管理又具有一定”强制性”。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对制度与文化的`感受度不同。体力劳动者因为其作业方式要求标准化的程度高,对制度管理的强制性敏感度较低,也就是说,遵守制度是顺理成章的事,制度管理对他们更适合;脑力劳动者因为创造性强,要求自由度较高,对较低层次的条条框框则反感,需要较多的文化管理。这是超y理论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
在具有这此差异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
尽管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
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化和制度最终达到了统一。
8、文化优劣或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决定着制度的成本。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企业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由于制度是外在约束,当制度文化未形成时,没有监督,工人就可能”越轨”或不能按要求去做,其成本自然就高;而当制度文化形成以后,人们自觉从事工作,制度成本大为降低,尤其当超越制度的文化形成,制度成本会更低。摩托罗拉公司取消”打卡”制度,是因为员工能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大庆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是大庆人自觉的文化表现。所以威廉·大内说,文化可以部分地代替发布命令和对工人进行严密监督的专门方法,从而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发展工作中的支持关系。交通是一面镜子,有警察监督
时司机能够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不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说明制度对司机来讲没有变成一种文化,其制度成本就高;反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也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制度已经内化在司机心目中,变成一种文化,制度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9、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宣传工作,增强宣传工作时效性、针对性、规范性,及时反映公司工作开展情况,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宣传工作包括内部宣传和外部宣传,内部宣传载体主要有公司简报、相关培训、宣传栏、及各类会议宣讲等形式。外部宣传主要通过各种媒体对公司进行宣传。
第三条、宣传工作宗旨:展示各项工作成就,挖掘特色亮点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第四条、宣传工作的原则与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实事求是,亮点突出。
第二章、工作机构
第五条、各部门兼职宣传人员和文化宣传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文化宣传办公室负责日常文化宣传工作和公司文体活动的筹备组织。公司各部门要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重视,设置兼职的宣传工作专员,负责将部门内部稿件校稿、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渠道畅通、反应灵敏的宣传网络,做好新闻素材的收集、筛选、加工、传递和反馈等日常工作;
2、开展工作调查研究,针对本部门在发展创新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做法,及时写出有分析有见解的专题调研信息;
3、对开展的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总结、提炼,及时写出主题鲜明的报道。
第三章、宣传渠道及方式
第七条、公司目前宣传工作主要是内部宣传和外部宣传为主,内部宣传是指通过创办公司宣传栏及开展各种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主要反映的是公司内部动态、经营业绩、员工动态及安全生产知识等方面的信息。外部宣传是指通过有关媒体对外宣传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业绩、人才理念、公司战略等方面的信息。
第八条、员工投稿要求如实的反映公司的各种动态,能积极的反应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正面思想和意识,有上进心,能激发出部门工作的热情,鼓励员工之间互相学习,各部门员工要保证投稿的质量,禁止敷衍应付。
第四章、主要内容
第九条、宣传以为公司服务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员工在遵守基本行为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目标。
第十条、充分利用宣传栏、大屏幕等及时宣传公司领导讲话、上级领导视察情况及本公司各项文体活动;及时宣传公司最新动态及相关政策,展现公司积极向上精神面貌。
第十一条、公司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目标、重大措施以及发展稳定和经济运行重要信息的宣传。
第十二条、宣传工作的导向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公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做到有利于推进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塑造公司的形象;有利于鼓励和激励员工开拓进取。
第十三条、宣传工作的真实性:宣传内容所反映的事件与数据应与事实相符,禁止发布虚假不实报道。
第十四条、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宣传内容应是近期发生的事实反映或状态描述。
第十五条、宣传工作的激励性:广泛宣传职工为公司奉献和优质服务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激励职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打造公司形象,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促进公司宣传沟通。
第五章、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内部宣传主要以宣传栏为主,主要登载事实简讯、公司动态,安全知识,也可登载各类员工原创散文、随笔等内容。内容由文化宣传办公室筛选后发表。同时还应在各类内部培训会中加强对公司制度、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宣传,加强员工的主人意识,促进职工之家的建设。
第十七条、外部宣传是通过有关媒体进行宣传。要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做好公司对外宣传的平台作用。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公司重大事件发生时,及时对公司进行宣传,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十八条、公司宣传栏由文化宣传办公室及各部门整理相关资料,编辑审核后发表。公司动态和涉及到公司重大问题的报道由文化宣传办公室整理后,报总经理审核后方可发表。
第十九条、文化宣传办公室要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将相关信息报送给各类媒体。同时在公司重大活动、庆典或相关纪念日时,要及时报道,做好相关的宣传。
第二十条、对涉及到公司经营、开发和市场方面的敏感信息,公司员工应做好保密工作,文化宣传办公室在审核稿件时要做好把关作用,不得将上述信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登载在宣传栏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经公司总经理会议审议通过后,自公布之日开始执行。
现代管理科学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在管理科学的天空,可谓群星璀璨。从温斯洛?泰罗的科学管理,保罗?高尔文的人本管理,到爱德华?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再到阿尔文?托夫勒的虚拟管理,查尔斯?汉迪的全球化管理,无不是的结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世界级的管理大师为我们的企业管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我们应该广借“外脑”,为我所用,通过广泛吸收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成果,使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达到以下4个:
1、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和詹姆斯?穆尼的“组织效率至上”原则,都强调了提高效率对企业的重要性。笔者亦认为,衡量一种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应该以它能否提高企业效率为标准。为此,国有企业应该本着效率至上原则,切实搞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首先,在体制创新上,一是围绕“增值”抓产权管理,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围绕“增智”抓决策管理,通过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决策体系和运行机制;三是围绕“增效”抓劳动人事管理,通过砸“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兴“三能”(人员能进出、干部能上下、收入能增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其次,在机制创新上,要通过大胆改革,在企业着力强化5项机制:一是机制。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真正体现工效挂钩和按资、按劳、按绩分配的原则,者持大股和实行年薪制,允许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解决管理者积极性、创造性不高的问题;二是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各个环节的严格制度,加强考核和督促检查,解决管理混乱、失策、监管失控等问题;三是机制。通过实行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和末位淘汰,解决管理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等问题;四是“四自”机制。通过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解决企业自主性和应变能力差的问题;五是动力机制。通过实施管理、技术创新、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等方式,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问题。
2、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即管理制度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否则,管理制度就成了“花瓶”和“空中楼阁”。管理制度要达到合理性,必须坚持3个原则:一是适时。管理制度要适合时代要求,具备时代特征;二是适地。管理制度要适合企业所在地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三是适企。管理制度要适合企业实情,适合企业实施,适合企业发展。
3、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文化;一流的文化,必然造就一流的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可通过4条途径来形成:一是培育崇高的企业观。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企业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义利相融,回报国家与社会,以此增强员工的感和使命感;二是培育卓越的理念。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大胆开拓,与众不同;三是培育进取的企业精神(包括企业家精神)。树立不息的观,培养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营造蓬勃向上的'企业氛围;四是培育牢固的企业凝聚力,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强化亲和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企业文化的独特性。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招牌”和“名片”,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独特的企业文化源自于企业不拘一格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管理风格。但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非一味地标新立异,真正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是对不同文化批判的吸收和合理的扬弃,是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管理理念的融合。如海尔集团将美国企业的创新精神、日本企业的精神和中国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海尔文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企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打上了中国儒家思想的烙印。这说明,企业文化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时代的新鲜空气,才能绽开出最美丽的花。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xx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与公司愿景、使命、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增强公司凝聚力,激励员工成长,为内部控制实施创建良好的环境,根据证监会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企业文化”,是指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公司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组织制度等行为规范的总称。
第三条 本制度对公司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容与实施做出规定,是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工作的依据。
第二章 企业文化管理机构
第四条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议确定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基本管理制度;
第五条 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是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日常决策机构,负责审批公司企业文化具体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对企业文化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决定。
第六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由总经理办公会建立或指定。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是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执行机构,在公司总经理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包括:
(1) 研究和提炼公司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2) 具体拟订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或制度调整方案;
(3) 制订公司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4) 制订公司企业文化推广方案并监督执行;
(5) 组织公司各部门对企业文化重要议题进行相关研究。
第三章 企业文化理念管理
第七条 公司文化理念是指建立在公司使命、愿景基础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管理理念和风格等内容。
第八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的优点,结合公司的文化基础和经营特点,拟订与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第九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公司业务运行内外部环境的特点,深入理解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和历史成因,了解员工的文化诉求,集思广益,明确公司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使企业文化发挥推动公司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 企业文化制度管理
第十条 公司企业文化制度是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具体规范,必须与企业文化理念保持一致。
第十一条 公司企业文化制度系统涵盖下述三个层次:
文化理念层次,企业文化理念应详细阐明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具体内涵,其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这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
行为规范层次,包括企业行为规范、服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规范和公共关系规范;
管理制度层次,管理制度是公司固化的强制性的文化规范,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各项具体业务管理制度等。
第十二条 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是公司企业文化制度的组织制订和实施监督机构,企业文化具体管理制度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批生效后,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推动落实。
第五章 企业文化器物管理
第十三条 公司企业文化器物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相关器物的设计,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
第十四条 公司企业文化器物系统包括如下内容:
(1) 公司名称(全称、简称)、标识、品牌标志图案;
(2) 公司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组合规范、辅助图形;
(3) 公司象征图案;
(4) 公司宣传标语。
第十五条 公司企业文化器物系统应用范围包括:
(1) 办公用品、事务用品;
(2) 公司证照、文件类;
(3) 交通运输工具类;
(4) 指示、标识类;
(5) 广告展示陈列类;
(6) 商品及包装类;
(7) 公司服饰和礼品;
(8) 公司出版物和网页;
(9) 其他。
第十六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是公司企业文化器物的设计管理机构,组织设计单位对企业文化器物进行设计。各项设计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认可,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推动落实。
第六章 企业文化实施管理
第十七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推动公司各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公司内部刊物和 it 网络系统,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内部推广工作。
第十八条 公司各部门在组织宣传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企业文化规范的要求,不得与公司企业文化的规定相抵触。各部门在宣传活动实施前需将方案报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审核同意后,在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开展。
第十九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做好公司形象推广工作和公司标志标识使用规范的检查工作。
第二十条 为更好的培育、塑造公司企业文化,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员工文化活动和相关培训工作。
第二十一条 公司各部门可以提议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由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研究并提案,经公司总经理审批,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活动;
第二十二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进行总结评估。在五年战略规划实施的最后一个年度,配合战略规划实施总结工作,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对该五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作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制订的参考。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并负责修订和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经营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能只写在本上,贴在墙上,叫在嘴上,而更要实实在在地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才最有生命力。只有将企业精神、价值观和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制度中,才能固化下来,才能引导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才能防止出现软文化与硬制度相互脱离现象。
员工行为制度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能无为而治,因为职工不会主动感化,主动表现出优秀企业文化所期望的行为。我们必须通过制定与精神文化要素保持高度一致并充分反映精神文化的行为制度,使职工行为成为精神文化的动态体现。我们的企业文化中有“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责任为基石,以诚信为原则”的经营理念,但并不是提出了这条理念就能让员工在行为中自觉体现出一个优秀质量企业的形象。这需要我们仔细地梳理员工在生产中可能发生事故的每一个监控点,用制度来指导和约束职工在这些监控点到底应该如何规范操作,从而体现出优秀的英海公司质量形象。
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绝不只是企业文化部门的事,所有经营管理部门都要成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用制度来撑起企业文化体系。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地溶入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企业文化具有抽象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其实,它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环绕在我们身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离了它却不行。所以,建设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是带有钢性的行为控制,而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柔性规范。这就像是在企业中的左膀右臂,企业文化便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它对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构成无形的群体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通过舆论压力、理智压力和情感压力来实现管理目标的。一方面,企业价值观能使企业成员个人价值观逐渐内化,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借助企业文化的微妙作用操纵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规范、指导、约束着企业成员行为。另一方面,企业成员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后,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目标有着与以往不同的认识,通过这种透彻的领悟与深刻的理解,从而自觉地约束个人行为,通过“看不见的手”来完成“看得见的手”的工作。
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现代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这是追求自我价值的表现,是人的本性。人们在追求自我价值过程中获得精神满足,体验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驱动力。在企业中,员工自我价值要通过企业发展来实现,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前提条件。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公平、信任、互助、关爱的工作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员工会表现出他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相互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创造并维持适合员工发展的、使员工备受鼓舞的企业内部环境,同时员工在和谐互动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围中,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使企业和自身始终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
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也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员工的自我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企业才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竞争优势,在商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立高绩效团队的需要
员工的前途系于企业的前途,员工的利益来自于企业的发展和获利,有赖于人们之间相互协作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不可能高效益发展,更不会有企业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企业要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使员工产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企业文化有助于员工树立团队精神。当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使命后,其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将逐渐与企业文化相一致,这种一致性会使团队前进的方向感更加明确,排除了不必要的内耗。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上下级、同级间的相互信任,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避免内外部的冲突矛盾,可以鼓励团队成员的信心与主动性并激发人的创造力,还可以形成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员工在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形成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依附感,愿意走出被束缚了的认知模式,并积极地与企业行为、组织意志、团体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所以说企业文化培养和孕育了高度认同的空间,激发了人们的集体意识。
四、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
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铸造企业品牌信誉和塑造企业形象,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了生产成本有形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品牌价值主要体现品牌的信誉。品牌信誉是集文化管理、文化营销为一体的企业文化导向,引导企业从品牌文化到品牌信誉的'转化,这种转化是通过理念、形象、组织和外部沟通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骤,让社会通过接受企业服务而产生对品牌的忠诚,进而形成一种消费信誉。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及积极的精神风貌都将展示在社会面前,因此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以赢得社会的承认和信赖为前提的,这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是企业具有无形的竞争优势。
当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始人留下一笔遗产——250本书,学校将它们一直珍藏在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图书馆。在火灾发生前,一个学生恰巧将其中一本《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欲的战争》的书带到馆外阅读,而幸免于难。第二天,他得知火灾的消息,意识到自己这本书已是那250本珍品中唯一存世的孤本。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找到校长,把书还给学校。校长收下书感谢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理由是他违反了校规。有人提出异议,毕竟是他使哈佛留下了“这唯一的遗产”。校长则不这么认为:他感谢那个学生,是因为他诚实;开除他是因为校规不可违反。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完全有效。法理第一,坚持制度化管理,这便是哈佛大学的行事态度。哈佛的成功源自其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同样对于一个企业也一样,如果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那就不可能获得成功。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正所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许多企业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的阶段,那么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的因素是什么呢?一、制度本身可操作性不强。制度的产生源于企业管理的需要,然而企业管理层在出台制度前,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基层调研,只是凭借主观需要进行编写。这样出台的制度只是表面上满足了管理者的需要,根本无法有效推行。久而久之,还会导致由于管理层与基层制度执行不畅通而产生矛盾,重则影响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二、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往往是由各职能部门起草,这样起草出台的制度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得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协调发展。三、企业领导对制度建设不够重视。企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重视制度出台的及时性、可操作性。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壮大,规模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再依赖企业领导的个人魅力,而只有靠制度去规范和约束。四、企业培训、导向力度不够。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是员工的行动指南。企业如果只组织管理人员对新制度进行学习、培训,那么导向面就会比较狭窄,不利于制度的深入贯彻和执行。为切实规范员工工作行为、量化员工工作业绩,企业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过程,把握好以下几点:一、制度编写人在编写制度前,一定要深入基层调研。本着尊重员工、理解员工、相信员工的原则制定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促使制度运行上下畅通。二、建立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由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牵头,协调部门间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统一汇编和梳理,提高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和指导性。三、企业领导人要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工作,经常组织召开管理工作总结和提升研讨会,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为企业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四、加大宣传和导向力度。在条件许可得情况下,组织全员学习,加强企业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总之,人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又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承载者。
为了有效的维护本单位企业文化的执行,加强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把企业文化推上公司战略管理日程,特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企业文化的执行管理。
3.0定义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层: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企业道德等,对应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中的理念识别(mi)。
企业制度文化层: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包括人力资源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等,对应cis中的活动识别(bi)。
企业物质文化层:包括厂容、企业标识、厂歌、文化传播网络,对应cis中的视觉识别(vi)。
4.0职责
3.1公司所有员工负责本公司企业文化的维护和贯彻执行。
3.2 行政管理部负责相关企业文化宣传栏内容提供及更新。
3.3总公司企管部负责相关企业文化宣传栏的维ひ约跋喙刂贫鹊谋嘈醇吧蠛恕?3.4总经理负责本公司企业文化相关内容的批准执行。
3.6各部门主管负责本制度的确认执行,企管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审核、监督执行。总经理负责本制度的批准执行。
4.0作业内容
4.1企业精神文化层
4.1.1企业宣言:
4.1.2企业精神:
4.1.3企业目标:
4.1.4企业宗旨:
4.1.5经营法则:
4.1.6经营理念:
4.1.7服务宗旨:
4.2企业制度文化层
4.2.1公司各种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执行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得以贯彻实施的基本保障,公司员工应该严格遵照执行,若有违反,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4.2.2人力资源理念
4.2.2.1人力资源管理准则: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公平、公正和公开。人力资源是公司成长的最基本的要素,公司要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员工素质,开拓员工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4.2.2.2提高员工素质要从员工的招聘管理开始,具体操作见《员工招聘作业管理制度》及《员工培训作业管理制度》。
4.2.2.3加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就必然要从员工激励及员工的自我职业生涯发展做起,让员工充分发挥其价值,同时也得到合理评价并获得科学的回报。具体操作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管理制度》及《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4.2.2.4员工文明礼仪规范管理
4.2.2.4.1员工之间每天早上应相互问好,且应面带微笑。因为我们的微笑并不只是做给客户看的,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你对自己的同事都没有发自内心的微笑,又如何谈及客户呢。
4.2.2.4.2 办公室电话接听应面待微笑,并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xx公司”(外部电话),“您好!xx部门”“您好!xxx”。因为电话另一端的人是可以从你的语气或语速中感受到你心情的。
4.2.2.4.3电话接听人不在时,应问明对方的姓名、单位、电话号码、或事由,然后转告相关人员,或通知相关人员给对方回电话。
4.2.2.4.4平时工作当中,需要同事帮助时,应当用“请”、“谢谢”、“辛苦了”等礼貌用语以示对同事提供帮助的感谢,这样可以为我们的工作营造一个宽松而又温暖的环境。
4.2.2.4.5有外来人员来访时,接待人员应该主动问好,并上前询问客人的身份、意图等,并请客人在会客室等待,倒上茶水,再通知相关人员,并做好引见工作。
4.2.3营销理念
4.2.3.1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而品牌、质量、营销渠道、服务和市场份额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要素,因而加强相关要素的管理是我们企业发展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4.2.3.2品牌管理:品牌就是价值。公司目前已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加强我们企业的品牌管理已是当务之急。只有通过每一位员工孜孜不倦的努力、持续不懈的创新,为我们的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和价值,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才能充分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以无形资产驱动有形资产,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3.3全公司必须在品牌形象设计、规划、实施推广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具体操作见相关管理制度。
4.2.3.4质量、服务管理:质量就是信誉。质量保证是产品得以在市场占一席之地的最基本保证,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质量保证是我们产品的最好代言人,那也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服务是我们企业对外的一个窗口,是我们公司整体形象的体现。如果一个公司有好的产品但是没有好的服务质量,那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走向消亡。所以一个公司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是保障企业长期发展和创立名牌的前提条件。可靠稳定的质量和优越的服务性能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4.2.3.5全体员工应对产品质量检测严格把关,对我们的服务质量提高要求,才能让让我们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持续保持在一定高度,为我们的企业持续发展做出我们最基本的贡献。具体操作见相关管理制度。
4.2.3.6营销管理:建立全面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我们目前营销管理的首要任务,包括:客户信 用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分析、竞争分析、产业研究信息等。客户信用管理机制可以减少呆帐、坏帐的形成,而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加强我们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在留住老客户的同时,开发新客户,不断拓展我们的销售市场,增强我们的营销渠道管理,强化我们与客户群体的关系。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及产业研究信息是我们抢占市场份额,把握有利竞争机会所必须的。
4.2.3.7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是我们把握有利先机的最好利器,具体操作见相关管理制度。
4.2.3.8质量就是信誉,服务就是生命,品牌就是价值,市场就是先机,环环相扣,相互关连。这也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我们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2.4生产理念
4.2.1在有效的成本控制下,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加强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同时,实施对生产过程中安全的全面监控和安全关键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是我们生产控制的基本步骤。
4.2.2如何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是管理部门的首要职责,当然必须在保障员工合理待遇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具体操作见相关管理制度。
4.2.3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是加强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控制生产成本的可行方法,具体操作见相关管理制度。
4.2.4坚持安全生产,是我们公司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具体操作见相关管理制度。
4.3企业物质文化层
4.3.1公司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家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他,才能让我们大家在一个干净、宽松的环境里快乐的工作。
4.3.2在公司我们是
公司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在社会我们每一个员工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我们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维护公司荣誉与利益,并保持公司的整体形象。这都要求每一个员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员工行为规范见相关管理制度。
4.3.3关于公司企业文化宣传
4.3.3.1企
业文化宣传栏是公司对内对外的窗口,也是公司员工了解公司动态、决策的窗口。
4.3.3.1.1“总经理致词”体现了总经理对公司过去的总结,对公司未来的规划以及对公司员工的期盼。由公司总经理负责提供,并每半年调整一次。
4.3.3.1.2“公司简介”是对公司发展情况的基本介绍,是让新进员工以及外来人员了解公司的一个窗口,由总公司企管部负责提供,并每半年调整一次。
4.3.3.1.3 “公司大事记及荣誉”是公司发展历史的记录,是员工荣誉感的源泉。由公司行政管理部负责记录并提供,并每半年更新一次。
4.3.3.1.4 “理念识别(mi)”即公司宗旨,是公司发展及行动的指导原则,是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也是公司和员工共同追求的方向。由总经理及总公司企管部及相关人员负责提供,并根据公司相应阶段的发展目标每半年更新一次。
4.3.3.1.5 “公司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是公司的基本架构及公司的基本人员情况,也是新进员工了解公司、熟悉公司的一种渠道,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提供,总公司企管部协助制定,并根据公司人员变动情况,每半年更新一次。
4.3.3.1.6“公司动态栏”是关于公司近期发展目标及规划,以及公司高层决策基本情况的体现,是
公司所有员工了解公司决策,制定自我工作方向的一个基准。由公司行政管理部负责提供并及时更新。
4.3.3.1.7“通告、通知栏”是公司最新的决议事项,是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相关政策、决定的通道。由总裁 公司行政管理部负责提供并及时更新。
5.0本制度相关支持文件:公司所有制度文件。
企业文化建设一直被企业家们归入“软管理”范畴。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企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基本信念、经营哲学、道德风气和行为准则。优秀的企业文化无疑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铸就百年企业重在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历史经验证明,凡百年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或者独特的精神气质。如果说一个企业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那些率先进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战斗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同样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诚信,这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赢得顾客和各方面的合作伙伴。二是执着,办企业需要细致的、扎实的、不急不躁的努力,不能幻想一夜之间可以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三是创新,一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年企业,是不断地创新使然,是企业与时俱进的风格、生产模式和服务方式。四是弹性或张力,即企业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能力。五是凝聚力,即能够凝聚各方面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人才的智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团结和凝聚员工。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作为企业组织内部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共同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从人本逻辑看,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家文化,而企业家文化的形成,则必然打上企业家个人的价值取向烙印,即企业家自己的最有利的选择。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首先在于解决老板不在的时候应当怎么办。事实上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或者说是下意识的表现,是一种从来不需要想起却永远不会丧失的能动性。在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石。好的企业文化熏陶,企业会达到一种境界,即使老板不在,无人监督,管理人员也会按规则办事,员工也会一如既往地工作、一如既往地忠于企业。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培育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群体文化,它着眼于企业的兴衰和职工的凝聚力,把无形的价值理念与有形的制度载体结合起来,并以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表现出来,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激励等功能,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润物无声,入脑人心的教育熏陶,使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愿景之中,实现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高度认同,达到对员工思维和行为的塑造。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传导机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然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面临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问题,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影响企业发展的现实绩效。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来源确认与文化建设冲突处理,是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核心问题。本文致力于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构建企业文化指标体系内核,并指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文化指标体系内核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它以企业自身发展所特有的一种模式及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可遵循的准则去执行,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让精神文明建设从宏观向微观转换,进而达到以点带面、以微见著的效果。而精神文明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以精神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进行现实化改进的。为确保企业文化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根据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现状,应构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指标体系。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结构应包含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四大维度,下面四大维度充分显示了我国企业文化指标体系的内核构成。
(一)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包含:企业目标一致性、企业科研能力整合和企业文化建设环境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目标一致性包含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性程度、资产负债率、利税增长值和市场占有率四个三级指标;企业科研能力整合包含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度、引入新产品技术成果率、科研合作开发速度和合作开发新产品技术比重四个三级指标…;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包含产业的政策合理度、面临的行业前景和产品市场状况有力度三个三级指标。
(二)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包含企业态度融合度、企业风格相似度和企业建设文化影响力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态度融合度包含企业工作者对企业文化整合的支持度、企业工作者对工作环境改变适应度和企业工作者对生活环境改变适应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风格相似度包含领导艺术行为风格改变适应度和员工艺术形成行为风格可改变度两个指标;企业建设文化影响力包含企业知名度的影响度、企业对文化建设优势的宣传度、对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的兴趣度和对建设企业文化整体满意度四个三级指标。
(三)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包含企业制度与管理建设、企业组织机构建设和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制度与管理建设包含员工行为规范一致性、企业综合管理标准一致性、激励机制一致性和薪酬制度一致性四个三级指标;企业组织机构建设包含组织结构的一致性和信息沟通度两个三级指标;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包含员工参与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机会和双方组织交流活动的`频繁度两个三级指标。
(四)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包含企业精神一致性、企业哲学一致性和企业道德一致性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精神一致性包含企业精神境界一致性程度、企业价值观存在一致性的程度和企业凝聚力程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哲学一致性包含企业信条存在一致性的程度、企业宗旨存在一致性的程度和企业座右铭存在一致性的程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道德一致性包含在企业估计方针上的一致性和在产品质量保证度上的一致性两个三级指标。
三、企业文化塑造和培育的原则
企业文化塑造与培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求同存异,坚持‘扬弃’、相互理解沟通、同步运作”原则。具体说来:
(一)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
人是企业的主体,人是企业运行最基本的资源,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目前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把企业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态度考虑在内,企业文化建没失败案例充分显示,这些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并没有完全考虑“人”这个因素的基本需要,造成“人”对文化建设的反感,从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绩效。
(二)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个性和特色发展
企业需要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就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自己企业的现状作为依据制定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精神指引力,进而进发出强大的生命之力。
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发展关系,完善的企业文化建构,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内部文化差异的整合和建设,更是对外部合作企业文化的吸收和兼容。企业文化整合中,往往对合作企业文化知之甚少,有意无意忽略合作企业文化特点和需求,难以实现市场主体问的共赢。管理者应当用兼容并包的心态尊重合作企业文化。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建立起一种共同文化,不是将各种文化进行简单叠加,也不是选择其中某一种文化,而是将其优秀部分进行融合和升华,是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共同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行为的新文化,是对多种不同文化进行建设重塑,进而实现创新的过程。
(三)坚持“扬弃”,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和精髓
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文化冲突很多,过多的文化冲突造成文化建设的风险偏大,最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绩效。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扬弃”的原则,所谓扬弃,就是要去除糟粕,留取精华。对于多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必须留取对企业以后发展有利的部分,不断完善企业传统优秀文化组成。
(四)相互理解沟通,塑造企业文化整合氛围
企业文化构建和整合中,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员工必然忧心忡忡,这必然造成员工本能拒绝各方面的变化,最终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整合氛围,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沟通,处理好各种文化冲突和矛盾,形成整合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和谐文化,实现有效沟通。也就是说文化建设中,沟通必须既是双向互动的,又是深层次的。各方要在沟通中发挥主动导向性的作用;企业管理层的意愿及企业经营未来发展方向等重要信息要及时传递给员工,使员工心理上消除不确定性和不安感,从而获得员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支持和理解。
(五)同步运作,以协同发展带动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文化构建,但无论是哪个具体方面的文化构建,都应与企业发展目标同步进行,新构建的企业文化要为企业发展起导向作用,并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里的“同步运作”,包括同步设计、同步评估、同步注入、同步实施和同步完善。
四、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发展根基,就必须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化解企业文化冲突,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绩效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上还缺乏必要的重视。因此,这就要求构建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提高企业制度文化竞争力。
首先,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建设,形成统一的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制度保证。其次,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形成员工行为规范一致性的制度保证,组织员工参与另一方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双方组织交流活动的频繁度和信息沟通度,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标准一致性。再次,加强企业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的制度文化建设。行业文化建设之所以进展不顺,管理层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仍存争议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管理层之间形成严格的“在其位谋其政”文化氛围,可以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威望和信服力。通过召集高层管理会议,讨论、学习、培训未来企业的管理理念,达到统一经营思想、理念的目的,增强企业未来发展的统一性;高层管理的企业经营理念统一之后,其他方面的建设也会顺利得多。最后,重视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聘请专业机构制定制度文化建设措施与计划,制度文化建设环节的缺失,往往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冲突埋下了隐患,几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企业必须作出更好的文化补救措施,对各种企业文化作好详细比较,研究企业多种文化差异,确定企业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对企业文化冲突进行梳理,分析其原因,从而作出后续详尽的文化建设方案。
(二)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石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是影响企业发展最基本的影响因素,物质是基础,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状况,影响企业员工领导者的工作热情和信息度。首先,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企业目标一致性建设,表现在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性目标要强,这样才能从总体上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并购利税增长值,才能扩大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企业行业或区域影响力。其次,进行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企业科研能力建设。企业在科研过程中要相互理解和沟通,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这是企业成功的基本条件。要增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建设过程中相互引入技术和成果,增加合作开发新技术比重,提高新技术成果率,加快科研合作开发速度。最后,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建立一个合理的并购产业政策,对企业面临的行业前景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规划,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为灵魂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提高文化建设的绩效水平,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是根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中心。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企业精神的一致性,提高企业精神境界一致性程度,形成一致性企业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水平。其次,要加强企业哲学的一致性程度,形成一致性的企业信条、企业宗旨和企业座右铭。最后,加强企业道德一致性,确立企业估计方针的一致性和产品质量保证度的一致性。企业应该建立人性化的文化环境,这样能加强企业的凝聚力,让员工拥有以企为家的感觉,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企业集思广益,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企业中心原有文化的建设,一个多元文化的企业将多元文化看作是企业的财富,往往允许双方文化保持独立,特别是如果发生在服务于不同市场区域的企业之间,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是较好的选择。企业的发展永远都不可能停滞,那么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企业的各种理念,自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挖掘其深度,找到更加适合现阶段企业的管理理念,而这些理念必将成为企业在应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利器。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使得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具备了时效性,其最终目标的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挖掘,走向越来越高的境地。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2《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3.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4、职责:
4.1安委会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考核与日常管理。
4.2各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
5、术语:
5.1公司安全理念:以人为本,平安和谐。
5.2公司安全文化理念:珍爱生命,享受健康生活。
5.3公司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思想到位,领导作风到位,制度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考核到位,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到位,安全监督检查到位。
5.4对管理者要求:一切事故都是可预防的,超前思维,超前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5.5对员工要求:遵章守纪,按章操作,三不伤害。
6、管理内容及要求:
6.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6.1.1坚持以人为本,平安和谐的原则,从构建安全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安全环境文化出发,建立健全制度,强化员工教育和培训,规范员工行为。
6.1.2加强安全生产环境整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形成“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公司的平安、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安全保障。
6.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责:
6.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宣传教育为载体,树立安全生产管理公司形象,初步构建公司的安全文化结构和模式。
6.2.2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员特别是管理者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态度与价值观念,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变公司形象的关系。
6.2.3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实施,树立全员法制观念,自觉遵章守纪,严格执行规程、措施,按章操作,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减少直至杜绝“三违”和受伤事故的发生。
6.2.4开展职工教育与培训,使员工培训、安全宣传与教育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扭转员工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不高的局面。
6.2.5通过安全文化的实施,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技术管理,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过程管理与考核,逐渐实现生产本质安全。
6.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6.3.1组织管理:
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
建立安全文化建设机构;
宣传公司安全理念。
6.3.2企业安全文化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并加强考核;
制定安全生产等例会制度;
制定完善“三违”处罚规定及举报制度;
制定基层队伍建设计划及实施办法;
制定安全宣传活动计划及实施办法;
制定安全宣传活动,年、季、月安全工作、安全思想教育计划,总结及考核措施。
6.3.3安全宣传教育与员工培训:
制定年、季、月宣传教育计划与员工安全培训制度;
组织安全讨论、演讲、典型案例分析及重大安全活动的宣传;
举办车间安全宣传、建设安全文化长廊等,营造安全氛围;
开展基层安全板报、专栏、“三违”爆光台、全家福、光荣榜等安全宣传;
强化特殊要害工种年审、培训及持证上岗、新工人转岗及全员安全培训。
6.3.4企业安全生产及技术管理:
文明生产:坚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作为安全基础工作来抓,通过推行工序质量管理,工程质量验收。使工程质量动态达标,为员工制造无隐患的工作环境。
安全技术管理:
开展安全技术攻关活动,解决制约公司发展技术难题;
大力推广和应用安全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加强作业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的'编审、贯彻及执行;
加强技术管理,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安全工作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6.4班组岗位达标管理:
6.4.1管理目标:公司开展岗位达标工作,主要以基层操作岗位达标为核心,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职工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实现岗位操作标准化,保障企业达标。
6.4.2班组岗位达标标准要求:
岗位职责描述;
岗位人员基本要求:年龄、学历、上岗资格证书、职业禁忌症等;
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熟悉或掌握本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及其预防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关键点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措施等;
行为安全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执行作业审批、交接班等规章制度,禁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及与作业无关行为,对关键操作进行安全确认,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拒绝作业等;
装备护品要求:生产设备及其安全设施、工具的配置、使用、检查和维护,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应急设备器材的配备、使用和维护等;
作业现场安全要求:作业现场清洁有序,作业环境中粉尘、有毒物质、噪声等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工具物品定置摆放,安全通道畅通,各类标识和安全标志醒目等;
岗位管理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岗位培训,开展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检查,分析事故风险,铭记防范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
其他要求:结合本企业、专业及岗位的特点,提出的其他岗位安全生产要求。
6.4.3强化班组岗位达标建设:
切实加强生产班组安全管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提升,必须将达标建设常规化。
商场要求将班组安全管理作为岗位达标的重要内容,从规范班前会、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等班组安全活动入手,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班组。
班组将安全防范技能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成员,强基固本,真正把生产经营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
6.4.4营造氛围:
企业采取开展班组建设活动、危险预知训练、岗位大练兵、岗位技术比武、全员持证上岗、师傅传帮带等切合实际、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全员参与岗位达标,人人实现岗位安全”的活动氛围,不断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推动岗位达标工作。6.4.5达标要求:切实做到“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
6.5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奖惩:参见公司奖惩条例。
7、附件:
7.1制度:无
7.2相关记录:无
第一条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经过长期实践,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和信仰的目标、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员工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
第二条企业文化管理的组织机构
公司党群工作部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归口管理部门,各所属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归口管理部门。
第三条产品经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统一企业思想,规范员工行为,营造企业活力,激发工作热情,提振员工信心。对内,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对外,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绩效的'持续、健康增长。
第四条产品经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应从四个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分别逐步推进。推进流程为:
(一)确定文化建设目的,编制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
(二)提炼抽取公司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编制文化手册,建立视觉印象。
(三)构建文化建设制度,并将倡导的文化融入公司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
(四)通过培训、研讨企业文化核心,让员工认可、感受公司企业文化。
(五)严格遵照公司vi体系要求,构建物质文化体系,营造公司整体的文化氛围,提升公司整体企业形象。
(六)通过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将文化理念逐步导入员工行为中,让企业文化落到实处。
第五条产品经销公司对所属单位企业文化的管理主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确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企业文化手册的编撰等形式来实现。对不同所属单位,公司采取不一样的管理控制权限。
产品经销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发展规划均应上报集团审批;企业文化手册由公司党群工作部自行编制并报集团公司备案;年度文化工作计划由公司党群工作部自行制定实施。
对全资公司,其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应与公司核心价值理念保持一致,其核心价值观经本公司内部决策机构审议后,须报公司党政联席会审批;全资公司文化发展规划与文化手册沿用产品经销公司的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手册;年度文化工作计划由全资公司自行组织制定与实施。
对控参股所属单位,其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发展规划、文化手册及年度文化工作计划由所属单位自行制定并组织实施。所属单位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不得与公司核心价值理念冲突。
内容摘要: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将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餐饮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认为,餐饮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餐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以及考虑文化观念渐变的特性。
关键词:制度创新 餐饮企业 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餐饮企业开始直面国际企业的强势竞争,企业赖以成长的市场环境开始变得更加不确定,这就要求餐饮企业尽快地调整企业经营战略,以餐饮企业制度创新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餐饮企业的永续发展。
餐饮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内在联系
餐饮企业文化是以餐饮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则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餐饮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及精神层文化四个不可或缺的层次。餐饮企业制度,是餐饮企业精神的承担者,也是餐饮企业行为的规范者。没有餐饮企业制度的依托,企业文化就成为空洞的口号,企业行为也成为失落的个人行为。餐饮企业制度一旦建立,必然成为餐饮企业行为的约束者。餐饮企业精神文化是理想信念,存于员工中的精神状态。餐饮企业行为,是餐饮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餐饮企业制度和企业精神内化于员工行为反映出来的员工在企业中的行为方式。餐饮企业制度是连接企业精神与企业行为的中介和桥梁。餐饮企业制度、餐饮企业精神、餐饮企业行为和餐饮企业物质是共生并存的,餐饮企业一经建立,就有相应的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
文化形成制度,文化也必须通过制度来强化,同时制度体现着文化的要求。文化的变化必然要带来制度的变化。餐饮企业文化是餐饮企业制度的直接依据,餐饮企业制度是餐饮企业文化的外化和制度化。制度化是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建设餐饮企业文化的根本保证,餐饮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实施效果。
企业制度创新对餐饮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如前所述,餐饮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企业行为的规范者。那么餐饮企业制度是如何对企业文化和企业行为起作用呢?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的见解: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对餐饮企业而言,员工的统一行为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文化也必须通过企业制度来推动和巩固。
导向和推动的作用。餐饮企业文化由倡导到内化为员工的行为,是每个员工个体的思想转化过程,受制于每个人的经验和思维等方面的个体的`差异,故其接受的程度也不同。倡导餐饮企业文化的目的,最终是要求全体员工认同,达到这一目的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员工的自觉性。制度具有规范行为和强化认知的功能,对企业观念的形成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由餐饮企业领导层倡导的企业文化观念,仅有宣传鼓动是不够的。餐饮企业文化精神要内化为员工的思想,最终成为员工行为的精神支柱,才能发挥其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但是,这不是预设的前提,不是仅有宣传就可自觉达到的目的,而是企业实行制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结果。只有将餐饮企业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通过规章制度或职责规范予以公布,敦促所有员工遵守,才能使各员工对企业精神和理念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行为,使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从而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即使员工接受了观念,而如何化为行动,则需要制度规范来告诉员工该怎样做才是企业精神的表现。离开了制度规范,就难以把企业精神内化为行动,文化观念就只能表现为口号。比如,“服务至上,追求卓越”出现在许多餐饮企业的宣传资料中,而只有在制度层面严格产品质量和管理、规范服务细则,并配之以严格的落实措施,才能使这一意识最终成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力,从而成为餐饮企业追求的现实目标。
强化和保证作用。新的餐饮企业文化被员工接受以后,制度起到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餐饮企业文化从被员工认同到接受,再到成为企业长期乃至永恒的精神支撑,不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餐饮企业有持之以恒的制度约束。如要推广“日事日毕”的观念,既要宣传和引导,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但如果离开了相应的制度做保证,非但使宣传和教育的成本不断增大,也难以确保这种企业行为持久下去。新的餐饮企业文化形成以后,要使之潜移默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意识习惯,需要企业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对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贯彻与支持。如果缺乏制度的支撑,就难以把餐饮企业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广大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即使—时被员工接受也难以持久。
餐饮企业制度创新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餐饮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往往是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而每一种企业制度模式形成和发展也都是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对待国外餐饮企业制度模式,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某种模式的有效性,而应将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加以考察。对海外餐饮企业制度创新的吸收和借鉴,要立足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结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创造出适应现代化进程需要的特色的餐饮企业制度。总之,在餐饮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随着我国经济日益与国际接轨,餐饮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餐饮企业不但面临着国内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使得餐饮企业制度创新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餐饮企业文化建设的捷径之一是学习其它餐饮企业的优秀文化。国外许多著名餐饮企业有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实力,在国际市场中有突出的地位、远大的目标,其企业文化也历经锤炼,不是短期内可以照搬的。相反,许多国外优秀餐饮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入乡随俗”,在中国立稳脚跟,无不与其将本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中国化”密切相关。他们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没有把它在本国和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直接搬过来,而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力求使本企业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整合和再发展。比如,国外餐饮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侧重于以理服人。而中国餐饮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是以情感为本。成功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说明,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不能单纯引进其它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管理形式,而应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要吸收国内外餐饮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同时,要把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
注重文化观念渐变的特性。餐饮企业制度的转化可以在外在动力下即时转变,而餐饮企业的观念行为转化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表现为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根植于人的思想深处的文化观念,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转变的诱因、速度、深度和取向千差万别,这一来,新的餐饮企业文化取代旧的餐饮企业文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新制度、新文化与旧制度、旧文化的融合与摩擦必然付出的时间成本。这一餐饮企业文化普遍滞后于餐饮企业制度变迁的特点,要求餐饮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我国现代餐饮企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海外的国际知名餐饮企业的企业发展史相比,我国企业在实力、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我国餐饮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现代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renliziyuan/72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