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培训招进来的大学生
企业需要不断招进大学生新人补充公司的人员空缺,那么HR如何培训招进来的大学生?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帮到您!
上回和朋友讲到如何做好校园招聘,有些朋友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对老HR总结的地域特性有些异议,其实也不必太较真,有些偏见总比一无所知要来得好,所以大家可在实践中去求证,老HR所总结的,只是老HR遇到的一批人的总结,不代表整体地区的特性。
这次和朋友谈谈如何培训招进来的大学生,使之稳定,一般的工厂大学生招进来,不到一年走得只剩几个,剩的几个还有人在观望,犹豫,这使得HR很沮丧,对大学生们失去了信心,当然有些是工厂的一些因素造成,HR也无力去改变,但是我觉得HR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稳定住学生,下面几个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及方法,希望能对各位HR们有帮助。
第一:招大学生之前,应该说服老板,发动各级主管,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真正让他们明白招聘大学生的意义及对他们管理的帮助,这个工作没做好,HR只是一厢情愿的去做,肯定要败。我个人认为让老板认识不断输入新血的必要性,这个工作并不难,稍有觉悟的老板都听得进去,也会支持,难就难在说服各级主管。如果你在主管会议上提要招大学生,可能10个有8个不同意,但是老板只要一发话,就10个都同意了,其实这个同意只是表面,每个主管都在打自己算盘,培养大学生,是不是老板嫌我们文化太低,有的怕麻烦,大学生来了什么都不懂,要教他,又不能马上做事,还不如找个熟手做一做等等这类的想法让大学生们没来之前就有了被逼走或被冷落走的可能,所以再如何培训,都是白搭,但是如果要各级主管没有这样的想法,也不现实,关键是要大家
真正认识到大学生培养的意义,招大学生之前,我们一般会安排各级主管讨论招大学生的必要性与工作方向,这样的讨论会上,我会叫人记录,对强烈反对的人,绝不会安排大学生进去,对摇把不定的会做思想工作,沟通好,才会计划安排大学生。
第二:大学生在工厂的舆论宣传定位,也是需要相当的技巧,如果将大学生定位为招来做干部,将大学生宣传成为公司管理或技术注入新的力量,只会让大学生进来死得更快。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和公司的现有人员对立起来,大家倒很想看看,新来的大学生到底凭什么来做干部,这样的宣传不利培训新人,不能让新人得到大家的主动指导。我们将大学生定位为多能工培训实习生,让他们从最基层做起,如果在某个单位,由单位最低一级管理人员负责,最低一级管理人员对他们有一票否决权,让他们毫无退路,只有一个岗位一个岗位的做好。
第三:大学生的培训工作,HR一般会对他们进行7天左右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他们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转变、尽快适应熟悉新的环境、我们培训的项目设定,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公司沿革,组织架构、厂纪厂规介绍、生产流程介绍、产品及客户介绍、公司通用ERP及QA办公系统介绍等,然后是心态及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沟通及情绪管理,每上完一堂课就会分组讨论学习的情况,我们有专人记录,其实培训是对招聘工作的一种延续,可以更深入了解每个人的个性及接受能力,为后面工作安排做好准备。培训时我们会发动公司各部门主管前来授课,一方面是想让学生们先对公司各部门有个简要的认识,其次也想让公司主管及学生们能互相熟悉,为后面工作安排奠定一个基础。培训完好,每天都会要求学生们写实习报告,从实习报告又能进一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与水平,更重要的是及时调整他们的错误认识,及时纠正不良的心态。在人事实习的日子里会安排学生们去现场单位多次参观,让他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到了培训结束的日子,所有的学生们对工厂的基本情况都非常熟悉,我们会让他们选择他们想要去的部门,并要求他们说明理由,在我们的记录与他们的要求符合的情况下,我们会优先考虑他们的要求,在他们认识有偏差的`时候,会单独找他们聊天,让他们有重新的选择。事先也会将学生的实习情况,向各单位主管通报,让他们熟悉。在确定分发意向时,部门的实习开始了,部门的实习是从基础岗位来做,做到合格甚至优秀才能换岗,这个阶段是真正的筛选时刻,无论报告写得多么漂亮,在现实面前,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这个时候,人事
就不需要太多的关注,让其自然淘汰,一个月后,人事组织一次活动,让大家轻松一下,然后组织一个演讲,我这一个月,根据情况来调整他们的心态及岗位。以后要求每月给人事课写一份月报告,6个月左右,人事会联合现场主管,考虑对他们进行管理或技术岗位的转岗,并根据表现及能力调整工资,当然走向技术或管理岗位的学生,需要进行晋级或转岗培训,做完这个,这个学生基本上培养成功了。
在与大学们培训中,我觉得有3个观念应该让所有的学生们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第一是归零的心态,要让所有学生认识到,培训他们的目的,只是公司想用几个月的时间,来证明你们是否更有培训的潜质,除此之外,与作业员没任何区别,甚至在经验上还差很多。第二是小事做不来,大事无人敢让你做,很多学生轻视小事,认为无足轻重,怀才不遇,这样的心态让他们无法在基层安下心来。第三是学习的心态,所有的一切都学习,要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前辈,老师,谦逊的对待每一个人,才有可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技术的传承。。。
我每年招30个左右大学生,一年下来留下20个左右,10个左右走上了技术或管理的岗位,10个左右还奋斗在基层。他们对公司的贡献虽然不太明显,但是全厂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公司要招大学生。每一个离开的大学生,都会真诚的对公司说声:谢谢,我们在这里学到很多,我一生都不会忘了这个公司。在不知不觉的几年里,公司成功的实现了基层管理及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公司主管级以下职位,实现了自给自足,公司的每一次新的发展,都离不开那些曾经是一张白纸的大学生们。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renliziyuan/11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