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业 > 求职陷阱

90后大学生集中“入世”在即

90后大学生集中“入世”在即



90后大学生集中“入世”在即

毕业离校的时间只剩下一个月了,何笑芬没有投简历的打算。在同学们都忙着答辩找工作的时候,她完成了实习培训,准备在校度过最后的校园时光。

在这个夏天,全国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这是历年来毕业生规模最大的一次。他们中大多数人和何笑芬一样——都是90后。

这将是被外界贴上“叛逆、个性、开放”等非主流标签的90后毕业生首次集中进入社会。他们生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下,一直备受质疑。如今,他们将要开始新的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缩影。包括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而90后正是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大潮下的一批知识青年。他们的现在和未来,牵动着一个时代。

毕业前一个月的纠结

在何笑芬高考的2008年,全国大学扩招。那一年有600万人和何笑芬一样走入大学校园,而何笑芬则选择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校区。

“我估计只能找到一个两千块钱左右的工作,现实很骨感啊。”何笑芬曾经去招聘会试水,浩大而拥挤的场面让她意识到社会的现实状况。

但还没有工作的何笑芬也没担心工作的事情,她并不想随着社会大流随便找一份工作,而且父母家里有一定数量的物业出租,家庭压力不需要她来承担。在毕业前的最后时间里,她愿意好好地回味这十多年来的求学经历。

考研,从80后这一代开始便进入了常态化,即便大多数人是为了再次提升自我,但外界对此评价更多非议的声音。数据显示,2012年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达165.6万,考研门槛越来越高。

而2012年1月5日,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到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范青顺利脱颖而出,以380分的成绩进入江南大学读研究生。“读研主要是为了进修自己。”范青认为自己的动机,并没有像外界评价那样“只是一颗不想长大的心以及延缓进入社会”。

在考研之后尚在等待成绩公布前,范青试水了人才市场,但几次面试让她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先读完两年研究生再说吧。”范青明白走入社会生存,“并不仅是一件付出努力和汗水的事情”。

“我希望在学校时做自己的事情”,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月,范青决定留在学校里,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涯。

相对而言,陈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显得更着急。今年初,他通过互联网找到了一份中山的网络公司实习,目前已准备转正式员工。机电专业出身的陈家,一直对互联网极感兴趣,大学期间自学网站建站技术。“我希望成为一个网络工程师。”对于自己的工作,他自信地说。

“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成熟得比较早”

“罗伟泉,22岁,大学应届生机电工和专业,热爱计算机行业,曾在校学生会担任过干部,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次面试机会……”罗伟泉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微简历。

“上个月的校园招聘会,我带了5份简历,投出去了3份”。对于自己的职业,罗伟泉显得很自信。“我们是为自己而活。”

像罗伟泉一样的90后毕业生求职的心态似乎变得更加成熟,他们不再盲目地广投简历,而是细心地询问岗位工作性质,是否与自己的发展所一致。

罗伟泉是信息工程专业,他希望在珠海能找到自己的起点。“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的生活成本太高了,我更愿意在二、三线城市发展。”言语间,罗伟泉不时地刷新自己的手机,

由于房价等因素的影响,像罗伟泉一样的很多毕业生都不再选择涌到一线城市发展,他们对珠海这样的城市薪水要求是每月2000至3000元。十分看重公司的发展,即使刚上班工资低一点,但通过自己的业务积累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这让他们感觉更有挑战性。

陈家对自己的理想更有冲动,为了能进网络公司年初就定下实习计划,尽管工作地点较偏,就职后薪金也略低。但是,陈家还是乐意这份工作。“我干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但是这是我的兴趣。我希望成为一个网络工程师。”

据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大三开始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有超过九成的同学规划过自己的未来。

“其实在高中时就有想过以后怎么安排,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成熟得比较早,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四面八方的信息包裹着我们,让我们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需要很谨慎。给自己做一个详细的计划,然后尽量按部就班来。”陈家坦言,喜欢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是他一直的理想。

一直以来在就业市场上,高学历、名校生、重点大学。教育程度分化让人才无意中形成了等级效应。但从这一代毕业生开始,这种固有的体系有望缓解。

相比于以往80后茫然的求职心态,90后毕业生似乎更有个性,更明确自己想找怎样一份工作。有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表示,他们选择90后毕业生,除了因为用工缺口外,还看准了90后的活力与开放。

“我们并非颓废地活着”

“在很多人眼中,大一大二是很宽松的课程,大三是一个分水岭,来自各方的.或多或少的压力让人形成了紧迫感。”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涯,许德平没有像以往的大学生那样常规地度过,“我整个大学的生活,都过得非常充实。”

许德平生于1992年,她在通过QQ回答有关提问时,喜欢用时尚的网络语言,当记者评价她很时尚时,她回复:我也觉得自己很时尚,我喜欢跳街舞,NEW JAZ 和GIRL POP都非常熟悉。

在许德平看来,生活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他们,比上一代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更加全方位地了解自己。

当问到她希望中的今后的工作方式时,许德平称:“有竞争的、公平的,不然工作没激情了。”

有主见、个性突出、对未来有清晰的职业目标,是像许德平一样毕业生的重要特点。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试图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以前还幻想过去参加选秀,当个小明星来展现自己。”有8年芭蕾舞训练经历的范青,对自己的过去的青春叛逆画上了句号,“进入了大三,这种想法渐渐就淡下来了。”

一直被外界贴上“脑残、叛逆、非主流”等标签,90年代人的入世,从一开始就备受质疑,这在一些观察者看来,恰好侧面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巨变。

“我们有过叛逆,但我们并非如外界评价一样颓废地活着。”刚刚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了研究生的许德平,如此评价着像自己的一代毕业生,“毕业,意味着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对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一直发挥着筛选、淘汰作用,履行社会层次区分。但这一体系似乎在这一代人身上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信息时代成长的90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所需的素养,平等与开放在这一代人身上充分展现,也意味着了高等教育体系进入了改革时代。

“碍于学习压力,我暂时放下了街舞的练习,但以后我会继续坚持的。”许德平说。

(撰文 崔汝枝)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qiuzhixianjing/70114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