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大学生遭遇求职陷阱
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又有不少毕业生开始为求职而奔波忙碌。由于不少招聘单位抓住大学生急于就业的心态,频频设置陷阱,每年此时都有不少毕业生上当受骗。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有着20多年学生就业指导经验的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勇,将六种求职陷阱曝光,提醒大学生看清陷阱,避免上当受骗。晚报记者 詹莉莉/文 赵楠/图现状
五成大学生曾遭遇就业陷阱
小杨是郑州某高校的一名毕业生,在一次招聘会上他很顺利地通过了一家科技公司的面试,随后被公司通知参加培训并要缴纳300元的培训费。小杨当时虽然有些犹豫,但觉得机会难得,交完钱后就去公司参加了培训。培训后公司又组织进行体检,体检费100元,但却因为视力较低被公司拒绝录用。后来小杨发现,几乎每次招聘会这个公司都在招人,才发觉自己上当受骗。
对此,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勇表示,央视时空视点联合智联招聘网曾对一万多名求职者进行网上调查发现,55%的求职者遭遇过求职陷阱。他们学校通过对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发现,20%左右的大学生遭遇过职业陷阱,四成以上学生见过身边应聘者存在欺诈行为。
剖析
缺乏求职经验是受骗主要原因
4月15日上午,在陇海路段的人才劳务市场,商专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小刘告诉记者, 由于自己缺乏求职经验,总是被用人单位的高薪条件吸引,因此,他上周被人骗了近300元的培训费。“现在我都去正规的大型人才市场找工作,这样感觉安全可靠些!”
和小刘一样有被骗经历的同学不在少数。2007年3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经过网民选出的“十大求职陷阱”,被选出的十大求职陷阱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试用期陷阱、培训陷阱和实习陷阱。
随后记者陆续走访郑州多家劳务市场发现,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不少毕业生一看到招聘单位打着高薪、高职的招牌后,便迫不及待地投简历、参加面试、签合同,而对于职介提供的招工信息的真实性却很少过问甚至怀疑。有些人甚至认为,“职介既然收取了介绍费,应该能保证给自己找到工作”。还有人被骗后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提醒
“别想着天上掉馅饼”
“不难看出的是,不管是哪种就业陷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人者其实根本不想用人安排就业,而是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经验不足的特点,通过各种手段榨取他们的钱财和劳动力。” 有着20多年学生就业指导经验的张文勇分析道。
那么,面对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求职骗局,大学生该如何进行防范呢?张文勇介绍,首先求职者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理正自己的.就业观念,“别想着天上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相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其次要找准自己的就业定位,做自己所感兴趣的,从基层去努力做;第三,应尽量了解用人单位,抓住单位基本点去落实,如单位地点、效益、通过电话实地考察来了解,直到全部清楚后再去;利用政策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此外,还应掌握一些防范陷阱的技巧。凡是遇到用人单位押任何原证件,都先要在心里打问号,凡是提到就业培训需要自己交钱的也要打下问号,凡超出想象较高的也需要打问号。另外,要多和老师、朋友以及相关人士交流,遇到问题多请教。
6种求职陷阱 你看清了
受访专家: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党委副书记 张文勇
“新人换旧人”
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一句“不符合录用条件”,就将求职毕业生变成了他们的廉价劳动力。此外,有的企业还在试用期上玩花样,非法延长试用期。他们利用大学生不熟悉国家有关政策,找出种种理由,延长试用期,以获取廉价劳动力。
专家支招:张文勇提醒求职者,找工作时最好先确定对方是否有要人计划,不要因为求职心切匆忙签下合同,误入试用期陷阱。
“高薪”诱传销
通过招聘之名,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让求职者从事传销工作。
专家支招:而对这种骗术,求职者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招聘者如果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他非法机构。张文勇提醒大学生,如果接到不熟悉或未投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再去面试。另外,如果一个单位长时期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也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高职”作诱饵
一般以“高职”作诱饵,骗取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
专家支招:张文勇介绍,有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猫腻。有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没有底薪。求职时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
被扣“身份证”
目前仍有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以便于管理为由要求职者用身份证或毕业证作为抵押。这些企业拿了求职者的身份证或毕业证之后,便可以为所欲为了。
专家支招:虽然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有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不得以求职者的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找工作尽量到正规的招聘会,如各大高校每年定期举办的招聘洽谈会。切记,不要将自己的任何证件交给职介或用人单位,也别将自己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透露出去。
收取“保证金”
张某是郑州某师专的毕业生,在去年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她找到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对薪酬等都还满意的她便毫无犹豫地投了简历,参加了面试、笔试。然而,签约时,公司却要求她交纳3000元的保证金,说是避免她在短期内跳槽,保证金在两年后返还。
专家支招:“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报名费或保证金。”张文勇提醒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如果遭遇此类问题可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
骗交“培训费”
很多用人公司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求职者培训费或是要交押金,不仅工作还没着落,冤枉钱却花了不少。
专家支招:张文勇强调,毕业生一定要瞪大眼睛想想清楚,要避免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根据规定,一般培训费都由公司担负,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者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qiuzhixianjing/5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