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业 > 签约违约

大学毕业生违约现象透析

大学毕业生违约现象透析



大学毕业生违约现象透析

  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面对此种情况,连优秀毕业生小王也提早开始加入找工作的大潮中了。一个月以前,他顺利通过了某军区的面试,签约后把自己“嫁”了出去。一个月后,他参加的某地海关公务员考试成绩揭晓,他高居榜首。在众人的羡慕声中,小王有自己的烦恼:在军区和海关做出一个选择。去海关,必然要违约;但留在军区,海关那边的环境更为优越。经过一番思考,他最终选择了违约……

  对此,很多毕业生认为,如果违约能使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支付违约金就行了,属个人选择,而且毕业生对好工作当然会紧追不舍。

  违约,将使个人诚信大打折扣

  毕业生在签约时,协议书上是三方参与,即甲方(用人单位)、乙方(毕业生个人)、丙方(学校)。签约是一个过程,学生通过用人单位的考核,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签订协议书。

  记者注意到,在协议书的最后一页,备注栏里填有相关条款,如:若乙方违约,需承担责任,并赔偿违约金3000元等。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暂行规定》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对违反就业协议或不履行定向、委托培养合同的用人单位、毕业生、高等学校按劳动协议书或合同书的有关条款处理,并承担赔偿责任。

  从表面上看,违约是一人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即可,但实际上对三方都有影响。

  对学生本人而言,违约不光使自己经济上受损,如果用人单位申请劳动仲裁,学生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况且,一个随意违约的学生在用人单位来看,必然是不负责任之人,这样的学生大多数用人单位会敬而远之,违约,个人诚信则大打折扣。

  大学生小王的违约,使签约单位某军区从此撤销了在此校的招录计划。学生违约,校方两头为难。一方面,培养学生当然希望他们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自己的学生违约,情况多了,学校也会受“牵连”。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代表着学校。用人单位往往会将一个学生的行为与学校教育质量和信誉度联系起来。个别毕业生的违约,可能会影响到该单位所在地区与学校的关系,甚至影响到本届毕业生乃至以后各届毕业生到该单位和该地区的就业。也就是说,违约学生越多,学校的信誉度越受影响。

  直接受害者是用人单位。违约打破了用人单位的'工作计划,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劳动量。尽管用人单位为防止大学生失信,设置了数额不等的违约金,但违约现象并未减少。用人单位因此在招聘时常常头疼不已。

  违约,使个人发展空间受限

  就目前大学生违约情况来看,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为找到更好的工作(事业心理);二是由于考研、公务员成绩公布较迟,在等待成绩的日子里,能找到工作也好,万一名落孙山,保住一头为重。一旦考上,违约也在所难免(保底心理);三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互相攀比(盲目心理);四是用人单位当初答应的诺言不能实现,夸大其词,也造成了毕业生单方面违约(叛逆心理)。

  西北政法学院李教授认为,“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在慎重考虑后签约,尤其是在第一次签约时,应慎之又慎,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毕业生选择工作时,不应把薪水和福利作为惟一要素,而应全面考虑这个工作更利于自己的成长。加上目前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是立刻可以适应工作,需要有一个和社会、单位磨合的过程,也是个人社会经验的积累过程。若频繁跳槽违约更换工作,对个人发展不利,而且发展空间也会受到限制。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更不要脚踩几只船,也不要狭隘地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应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珍惜每一次机遇。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