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业 > 面试

如何赢得面试官的赏识

如何赢得面试官的赏识



如何赢得面试官的赏识

  1、言简意赅的面试技巧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招聘经理问:“你们学过哪些课程?”

  应聘学生答:“我们什么都学。”“学得可多了。”“比别的学校忙多了。”“数都数不过来。”“我认识的人里就数我们学校忙。”

  相信同学们在读这道题的时候都会笑话别人答不到点子上,可是换了自己也经常答非所问,或者绕了一个大圈也没回到正题上来。“什么都学”这种语句要注意更改,这等于没告诉对方你在学什么;另一种是用“什么都做”来回答对方“你们公司都做哪些业务”这一问题。类似的还有:“你们最近在忙些什么呢?”“瞎忙,什么都干。”建议的回答方法是“我们学过逻辑、语法……”等具体课程,或“我们公司的业务有房地产、物业管理……”等具体业务名称。以上是对中国学生答非所问现象所总结的一个经典案例,下面是一个不久前才碰到的真实案例。

  有一次我让公司里的几个实习大学生分工完成一项书面材料的准备工作,并且规定好两点钟都必须完成自己的一部分。

  两点一到,我去“收账”。

  第一个学生一边打字一边说:“快了。”

  第二个心急火燎地说:“差不多了。”

  第三个不慌不忙地说:“还有一会儿。”

  第四个说了一句自以为让我舒心的话:“基本完了。”

  最后一个以为我很着急,便说:“您别走,我马上就给您。”

  大家不难发现,这些回答都不能令我满意,因为没有一个人能让我知道具体多长时间之内我可以得到“应收账款”。哪怕有一个人说“还差3分钟”,也会比较有底,而上面的回答则使我的时间管理失控。这个形象的例子说明,中国人的沟通文化中,含糊其辞是个普遍的习惯,而外国人则讲究要具体,言简意赅。

  大家可以做个练习,比如当和同学、朋友们谈论起本书时,你试着评价一下,看看能否把具体、言简意赅的原则贯穿进去。

  说话一定要具体,能用数字就用数字说明,比如说别人问你这学期上几门课,按中国人的回答习惯,有人会说:“好多呢。”这很不确切,不如说4门课,或者说出具体哪4门。类似的还有“今年有几家银行来我校招了很多人”。(到底是“几家”银行,招了“多少人”呢?不得而知。同学们平时聊天时应互相抓抓语病,多多练习。)

  2、你的话中有什么卖点?

  说话要有卖点,不能像与邻居闲聊家长里短一样,想起一出是一出,眉毛胡子一把抓,通篇一定要有几个重量级的卖点,互相支撑、自成一体。在按点发话的基础上,要先捡重要的说。因为你的谈话随时可能被人打断,一旦打断,重要的东西也许就没机会说了。

  有一个项目负责人要向一家大公司提案,以便获得这家大公司的雄厚资金,可是非常不凑巧,虽然他没有迟到,但是那家公司的总裁却临时接到了一个重要电话,必须出去与一个重要人物会面,没有时间听他发言。但他并没有放弃,开门见山地提出要在电梯里向这位总裁提案的请求。出于内疚,这位总裁同意了。两分钟(从50层下降到地下二层车库所需的时间)之后,走出电梯时,那位总裁对他说:“你可以上去和我的下属讨论细节了。再见!”

  电梯里的对话虽然不得而知,但那一定是一段非常精炼的简介,这位项目负责人抓紧了每一秒钟,挑选重要的关键点先来阐述,最终取得成功。有些中国人在介绍某件事时,不单刀直入,先来一大段做铺垫,然后才入正题。经常有这样的情形,有的同学想去某公司实习,却先以首长般的口气把这家公司的业务和前景肯定一番,然后说他在学校多么出色,能力多强,最后才做贼心虚地说想来实习。在国外的沟通习惯中,有一种叫开宗明义(topic sentence),第一句话就说明想说什么,然后才去详述或解释原因,这和中国人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的习惯正好相反。

  有的同学说话特嗦,一件事要摊开几个支叉,各个支叉下又有几个小支叉,反反复复三四个层次,最后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么了。比如说“我们4年要上40门课。第一年上10门,第一学期上5门,第一门是哲学……”,俨然一副老师写教科书的架势。面试时要先听清问题,一般不需要展开了细说,招聘经理若感兴趣,会挑出一段细问。

  3、不要过分谦虚

  大家都知道,得到外国人夸赞时,需要说谢谢。但是知道归知道,不一定养成了习惯,一旦有外国人赞叹时,中国人谦虚的本能反应就会体现出来。举个例子,大家笑过之后请千万记住,不要谦虚。

  老外夸:“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你的英语真棒!”)

  学生答:“No, No, No! Very Poor.(“不不不,很不够。”)My TOEFL score is also very low. (“我的托福也很臭。”)Next week I will go to New Oriental.”(“下周去新东方补补漏。”)

  上面这个学生一紧张连托福分数不高的老底都漏了出来,可见谦虚这种“美德”会让你在面试中把不该说的也下意识地说出来。而且这位同学肯定是一边申请出国一边在找工作,要不怎么迫不及待地就对面试官说没有签证和奖学金呢?这种巴不得老外能帮上大忙的急切回答虽然发自内心,但却能把外国友人吓一大跳。

  4、问题没答好怎么办

  很多同学会在面试中,遇到自己没有将问题回答清楚而采取A做法的人不在少数。有时候虽然听清了问题,但是由于紧张等原因没能答得圆满,总是想着找机会再找补回来,以证明自己水平不差,回答问题的态度严谨,因此一直想找机会补答一下,并解释刚才为什么没答好。由于下面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这时一方面要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想补答的问题和懊悔一直萦绕脑际,闹得新问题也没答好。在这方面有的同学有个误解,把这种面试当成了论文答辩,以为某个问题没搞清楚说明理论掌握不扎实,因而难以过关。其实这种面试问答不完全是考察对某专业问题的看法,同时也要考察回答问题的思路,甚至能否在简单问题基础上向招聘人员提出深入有针对性的问题。

  很多难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考查大家的逻辑分析能力。你只要有充分的自信,诚实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自圆其说就算是好的回答了。既然没有对错之分,你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考做出回答,并且做到不怯场。

  应聘者在回答招聘经理的问题时感到紧张在所难免,一旦没有听清楚提问,很容易头脑发蒙,这时千万要放松。你不妨重复一下问题,或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样既可搞清问题,也可争取到思考的时间;如果不准确,还能得到招聘者的补充说明,这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5、工资诚可贵,机会价更高

  很多人在招聘会上第一句话就询问工资是多少。一般外企是不会在招聘会上就说出具体工资数字。因为这时还没到谈工资细节的阶段,谈这种敏感问题是不恰当的,而且外企也不喜欢完全冲着工资而来的人。所以一上来就问工资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妥。个别外企主动说出详细数目,那是他们的选择,作为求职者不要主动询问。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应由毕分办的老师分类归纳总结,向同学们通报。也可以通过已毕业的师兄师姐了解他们所在行业的大致工资幅度。在面试的前几轮中,只要招聘经理不主动提起,同学们千万不要问工资的情况,因为对方还没有要聘用你的'意图。就好像谈恋爱,总不能两个人还没约会就进入谈婚论嫁的话题,那会把人吓着。到最后一轮招聘经理要雇用时,他会主动提出工资问题,或者有些行业的工资大家都很知道,到时候聘书上统一写上多少就是多少。

  6、怎么讲政治:话不投机半句多

  不要与招聘经理谈论政治话题,当然,应聘公务员除外。即使谈到了,也要注意主观感情色彩不要太浓,言辞也不宜太激烈。否则,招聘经理会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者你的城府不够深而把你拒之门外。

  7、后会有期:会不会约会

  在招聘人员对你比较满意的情况下,可能会主动提出下次约见的要求。面对这种“荣幸”时,你会做何反应呢?

  通常求职者的回答有两种极端:一是太随和,说什么时间都行;二是很快就说出一个时间。前一种回答显得你整天无所事事,没有别的公司在面试你,后一种则显得做事草率,不够沉稳。

  较得体的做法是:稍微想一下,然后建议一到两个变通的时间,不要定死,而是供人选择,这样相互间都留有余地。就算你手头有5个可行的时间,也千万别一股脑儿地说出来,那会显得嗦,而且别人一旦觉得你的空闲时间太多就会随其所愿随便约定,这样可能会给你带来不便。

  打个比方: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整个电影院里空无一人,那么你也许会为了找一个合适的位子而花上3分钟的时间,把每个典型区域的座位都试着坐一坐。招聘人员也可能有这样的心理,你越让他挑,他越不知道哪个好,很难果断。你先给他一两个时间,如果他觉得不合适,他自然马上会说他可行的时间,只要他所提的时间与你的某个空闲时间相吻合,问题就解决了。但他提的时间万一还不行,你不妨抛出你的其他可行时间。

  8、面试结束:感谢不赶谢

  如果面试你的是外国人或者是讲英文的中国人,那么结束时说“Thanks for your time”,“Thank you very much”或“Nice to talk to you”都很正常,但不要上赶着说得太多。中国人在面试结束时常常说一大堆嗦的感激涕零之词,但在外国人听来,会觉得特别虚伪,或很不专业。所以,“感激”要恰到好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