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如何扶起跌倒的善良
【背景链接】
卫生部网站9月6日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在“老年人跌倒的现场处理”部分提出:“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指南区分了跌倒老人的具体情况,提出施救指引。如“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指南中这些操作性很强的要点被新闻摘发后,有人认为指南的发布不合时宜:“一本技术指导,只能解决‘怎么扶’。而眼下,‘该不该扶’才是讨论的核心。较之跌倒的老人,失衡的道德更需要被扶起”;也有人说:“卫生部确实是在做好事。这个指南与道德问题无关,人家只是在给大众普及救助常识”……
面试预测题:卫生部出台《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路人发现老年人跌倒时,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对此,有人认为,在社会正呼唤见义勇为精神、提倡伦理道德的今天,这个指南的发布为见死不救的“冷漠”提供了新的借口。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从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卫生部出台的这项指南纯粹是救济老年人跌倒的一种技术性指导,对老人在跌倒时能否获得正确、有效的救助,有着十分必要的作用,不涉及搀扶摔倒老人的道德问题。之所以有人质疑该指南有可能为见死不救的“冷漠”提供新的借口,我认为这是人们因为近期发生的多起搀扶摔倒老人反被“冤枉”事件,产生了“救人有风险”的恐惧感,从而怀疑政府部门在此当口出台的.关于救助摔倒老人指南的正义性。我想,这些人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要理性分析,区别对待,更重要的是国家机关要帮助人们走出有关道德风险的误区。
人们对是否扶起摔倒的老人这一最基本的道德问题心存疑虑,正反映出我们国家制度、政策在对见义勇为或者是良知、善行的保护上尚有缺位或不足之处。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人们焦虑的现状,社会道德势必会继续滑坡,人们之间的信任、关怀会越来越少,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成为空谈。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人们之间的信任,保护善良,维护公平。
首先,国家在制度上要给予见义勇为的人更多的保护,更多的政策要向行善者倾向。
其次,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要以维护公序良俗为原则,在没有充分的有罪证据的情况下,做出对行善者有利的判决。
再次,严厉惩处那些极少数作恶欺诈者,以保护更多好善乐施的人和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除了公共卫生部门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给予急救技术指导外,其他政府部门也应各司其职并协同配合,为预防老年人跌倒和减少伤害积极行动起来。同时,全社会也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和助人美德,使更多的人关爱老人,帮助老人。
综上所述,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制度上对行善的人加以保护,用心呵护人们的爱心,“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就不会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良知拷问,“该如何扶起摔倒的老人”就会成为人们更加关心的问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mianshi/5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