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面试问题
因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考官、不同考生,会有不同问题,而且都带有即兴式、随意式的特点,可以说是海阔天空,无所不包。如果抱着应试的目的,打算采用“题海战术”,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你如果相信自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这个问题又不难回答。因为面试中的“问题”,大多只能称之为“话题”,就是考官与你聊天,一般人都能回答。当然,为使表现更精彩,了解一下常规套路也是必须的。下面谈谈话题的基本类型。
从自我介绍引出的话题 考生作完自我介绍后,考官通常从中抽出一点,引出一个话题,以便对你作进一步了解。你谈到自己的家乡,他可能问你家乡出过什么名人;你谈到父亲是教师,他可能问你父亲教什么课;你说自己得过比赛大奖,他可能要你作详细介绍。这些都是平常人际间的交流,并不是“偏题”、“怪题”,不是刁难你。而所谓“答案”,都是你知道而考官并不知道的,并不存在“对不对”的问题,只要如实回答,实话实说就行了。
当然,这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考生准备“自我介绍”时,必须对每一句话负责,对每个信息点都有回答的准备。有人的自我介绍是请人代写的,他只是照背,别人稍一追问就露馅。如一位湖南湘阴的考生,说他家乡出过左宗棠等名人,但细一问,他却说左宗棠是大作家。又如某考生说他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奖,一问才知只是在某次“××杯比赛”中得过一次奖,而并非“多次”。这就给人以夸大其辞、言过其实之感。类似情况如果再次出现,考官甚至会怀疑你的诚信。
考官抽出的话题,通常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一点。所以各人的自我介绍要有些“卖点”,能吸引考官。而考官最不感兴趣,甚至引起反感的,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参赛宣言”,是人人都可以照搬的“决心书”,所以要极力避免。
你最喜欢的“六个一”
考官常问的另一类“问题”,是“你最喜欢哪一本书?”或是“你最喜欢哪一首歌”(哪部电影、哪部电视剧、哪个电视栏目、哪位节目主持人)等等。我们套用“五个一工程”的提法,把它戏称为“你最喜欢的‘六个一”。当然不局限于“六个”,还可以是一本杂志、一位歌手、一个节目等,但绝不会“六个一”都问到。
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喜欢什么就答什么,并不难。但常见到卡壳的现象。一种是考生从没认真看过一部作品,尤其是没认真看过一本书,平常看电视也是遥控器在手,这个频道换到那个频道。还有人解释道:“进高中以来,从没看过一部电影。”或是“功课忙,家长不许我看电视”。这当然不会令考官满意。另一种情况,是考生看得很多,喜欢的也不少,但选择“最喜欢的一部”时,却又拿不定主意,舍不得割爱。所以在复习时,最好梳理一下,准备一下。如果觉得不理想,还可以抽时间再认真看一遍,这比平常无意识看的效果会好得多。当然,切忌看大部头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因为没时间。
确定篇目后,下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你具体讲喜欢它的理由,这才是关键。当然,各人的理由是不相同的,绝不会强求你照搬某一模式。这里没有对错之分,但确有好坏之别。建议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条理一点。要尽量把理由梳成几条,两三条即可,还可以强调“第一”、“第二”、“第三”,或是“首先”、“其次”、“此外”,而不要东拉西扯。这个条理化的功夫,在于平常的思维和说话训练。
第二,要具体一点。要尽量举具体例子。如“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有人说是最喜欢中央台4套的《国宝档案》。接下来还应该宏观介绍这个栏目,再举例说明它,如其中的一期《清东陵慈禧墓》。这就有面有点,既有整体印象,又有具体而典型的材料,不是泛泛而谈。
第三,要实在一点。理由不一定很大,也不要像笔试那样展开,但希望真实、贴切、令人信服。一位桂林考生说他最喜欢的节目主持人是文清,因为与她同为桂林老乡。一位长沙考生说他最喜欢的电视剧是《雍正王朝》,因为它是长沙电视台的作品,他有亲友参与拍摄。
第四,要有品位一点。有同学说他喜欢的电视栏目是《艺术人生》,因为平常只看到明星台前的风光,而《艺术人生》却主要关注明星的幕后;并且不是明星的绯闻轶事,而是他们成长中的艰辛,创作时的付出。这种看法显然深刻许多。又如某同学最喜欢的主持人是李咏,一开口就语出惊人,说:“首先是因为他长得丑。并不是我不喜欢帅哥,而是他的才学气质使我忽略了他的长相。他不是偶像派,而是实力派;他不靠脸蛋吃饭,而靠风度取胜。”这里来了个“逆向思维”,从对方的缺点讲起,确实不同凡响。
有人担心,我喜欢的这部作品考官没看过,或是与考官的口味相反,怎么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考官不止一个。再者,这类题目都是开放型的,并没有强求你的口味跟考官一致。何况从你的言谈之中,总可以看出你的综合素质来,与考官看没看过没有直接关系,这点判断经验他们是绰绰有余的。当然,就考生而言,你选的作品尽量要选大家都熟知的,不要选罕僻的。如电视,最好是中央台的,至少是省级上星节目。
你对所报专业的认识
考官常问的另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要报这个专业?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常听到这种回答:“我也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反正爸爸要我报的,说是这一行将来好就业……又有人说,搞电视很神气,令人羡慕,可以跑遍全国,可以接触大腕明星。还有人说自己文化成绩不好,只好报艺术类,以便降分录取。这些回答诚然是“实话实说”,但肯定不会给考官留下好印象,因为这都不是干事业的,而只是混饭吃。 另一方面,考官也不喜欢泛泛而谈的空洞抒情。如“我的未来不是梦”,“给我一个支点,我将举起地球”,“我要张开理想的翅膀,向着明天翱翔!”这些“豪言壮语”类似“参赛宣言”,装腔作势,令人恶心,但许多中学生却喜欢来这一套。
我们主张,既不要搞实用主义,又不要表演作秀;既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又不能讲假话。归根到底,这不是答题技巧问题,而是思想认识问题。只有对事业很热爱、对专业较熟悉的人,讲起来才是真切自然、发自肺腑的,才是分寸得当、打动人心的。这里的关键,在于事业心。我们毫不怀疑大家对电视事业的热爱,但细究之下,发现不少人是冲台前的“明星”去的;至于幕后专业,有些人是把它当“退路”的,这就谈不上是热爱了。只有真正热爱幕后专业,才能甘当无名英雄。
许多人都知道这句时髦的话:“因为热爱,所以选择。”这当然是对的,不过希望更真切一点,具体一点。有人讲他参加过某次电视节目的录制,在现场看到拍摄的经过,萌发了当电视人的愿望。有人讲他听过著名导演谢飞的报告,了解到拍片中的酸甜苦辣,下决心将来当导演。还有人特别讲了“风光”背后的艰辛、付出,讲了自己的精神准备。这些当然全面深刻一些,也更打动考官一些。
既然要报一个专业,就应该多一点了解它、熟悉它、热爱它。除了认真学习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的文章以外,最好能与业内人士谈一谈,以增强感性和理性认识。再者是要注意它与相近、相关专业的区别和联系,不要搞混了。比如导演专业,它与编导、与文艺编导、与制片人有什么区别,等等。
在此基础上,考官会接着问:“你觉得自己具备哪些报考这个专业的条件?”实际是对你作进一步的考查,这正是“自我介绍”的延伸。你可以对自己作一个恰当的评估,以阐述自己的专业优势。
你可以介绍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人说他父母(或亲友)是搞电视的,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喜欢电视。有人说他住在文化宫附近,各种文艺培训很多,受耳濡目染的熏陶,很有文艺细胞。有人说他的语文老师当过记者,经常举采访的例子,使他对记者工作心驰神往,等等。
你也可以介绍自己的特长爱好。如有人说自己能歌善舞,节目多次上电视。有人说自己酷爱文学,报上发表过“豆腐块”。有人说自己动手能力强,最爱摆弄电器,VCD、数码相机都是无师自通。有人说自己脑瓜子灵,反应快,每次玩“脑筋急转弯”总是获胜。这些就具体多了。
你还可以介绍自己受过的锻炼。有人说他十岁就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自理能力强,不是娇小姐。有人说他从小就当“娃娃头”,后来一直担任班长,很有组织能力。有人说他在校广播站、校电视台干过,有一些采编经验。还有一位说自己一直担任生活委员,善于理财,有经济头脑,当制片人挺合适,等等。
总之,以上几类题目都不是平常考试中遇到的“填空题”或“简答题”,不存在对不对的区别,只有好不好的不同。它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据实回答就可以了。
艺考面试其实是对考生的目测,想具体了解一下笔试中难以发现的东西,而这些只有当面交谈才能发现的东西,对艺术类专业特别重要。
[艺术类面试问题]相关文章:
1.ps面试问题大全及答案
2.艺考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3.美工面试问题
4.HR最常用20个面试问题及答案
5.经典场景面试问题
6.学生会面试的经典问题与回答
7.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
8.面试常见问题答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mianshi/29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