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必读:你会遇到哪些经典面试问题?
美国高中录取和大学录取的大致流程一样,需要学校和申请人面谈沟通的一个过程,而且作为学校对申请者选拔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把握住这一环节成为广大初、高中申请者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下面小新就美国高中留学面试会遇到的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
1
美国高中面试时校方可能提出的问题
许多“面试问题”与“入学短文题目”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对于短文题目的回答时写在纸上,有字数的限制,不易发挥;而对于面试的问题,申请人可根据情况,将内容伸长或缩短,可选择性地加强语气,表示强调某些内容,并可适当的添枝加叶,使内容更加充实,有时问题回答的好坏,很大成都取决于申请人有备而来的临场发挥。
1. 学术背景和初、高中学校(Your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School)
1) 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课程,你最喜欢的初、高中课程,为什么?哪一门课程对于你来说使最困难或最具挑战性?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courses, 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 in high school? Why? Or what courses have been most difficult or most challenging for you?)
2) 你喜欢你的初、高中学校吗?你是怎么描述你的学校的?
(Do you like your high school? How would you describe your school?)
3) 你最喜欢哪一位老师,为什么?
(Who is your favorite teacher? Why?)
4) 你取得的最大学术成就或经历过的最大失败是什么?
(What is your greatest academic accomplishment or failure?)
2、个人生活(Personal Life)
1) 告诉我一些你自己的生活,包括你的家庭背景和你在哪里长大?
(Tell me about yourself, including your family background and where you grew up?)
2) 你最喜欢哪本书,最喜欢哪位作者,最欣赏哪一步电影或电视剧?为什么?(What is your favorite book, author, movie or TV? Why?)
3) 你经常阅读哪一份杂志和报纸?
(What magazines or newspapers do you read regularly?)
4)哪一个人对你的生活影响最大?
(What person has most influenced you in your life?)
3、关于课外活动(You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1) 哪项课外活动中你做的贡献最大?
(What has been your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a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2) 你有什么爱好和特别感兴趣的事情?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or special interests?)
3) 你如何描述自己的家乡?
(How would you describe your hometown?)
4、关于高中的问题(Question About High School)
1)哪一项标准对你选择高中最重要?(What are your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in looking at High School?)
2)你对于我们学校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想来这所学校念书?
(What is of the most interest to you about our school? Why do you want to attend this particular High School?)
3)你在课余时间都喜欢做什么?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your free/spare time?)
4)你对我们学校最关注的课程是什么?
(What did you like most about our school’s Academy?)
5)你在大学里想学的专业是什么?
(What do you think your major will be in college?)
6) 你将来选择的事业目标是什么?
(What are your future career goal?)
7) 你还申请了哪所学校?
(What other schools are you considering?)
8) 我们为什么该录取你?
(Why should we accept you?)
9) 有什么问题吗?
(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
申请人可以从上述各类型问题中挑出几个问题,准备一些简单答案,以便被问到时,可以从容回答。
2
申请人可以向校方提出的问题
如果不提问题,会怎样呢?
在面试快结束时,校方面谈者会请你提问题。如果你被邀请提问而不提问,则有可能被认为你对学校不了解,不关心,对是否被录取可能不太在乎。
而提出问题,则有机会表现出你对学校了解的深度,以及你对自己未来受教育前景的关注程度。应该在面试之前准备三、四个可以问的问题,请你提问时,选择一个你认为适合当时情况的问题提问。
哪类问题千万不能提?
你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是学校简介上已有的答案的问题,或者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例如:你告诉对方你希望参加对方学校的篮球俱乐部,而该校所提供的俱乐部中并没有篮球这项,这不仅显得很傻,校方也会产生疑问,你是否认真考虑过要来该校读书,怎么会对学校有哪些俱乐部都不知道?至少校方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善于收集积累信息的人。
另外,所提的问题不应该是简单的“是”或者“否”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如不要问对方学校是否有ESL课程,而得到的只是“有” 或者“没有”的答案,而应该是有一定深度的.,让对方经过思考分析后才能回答的问题。一定不要在面试后直接问对方自己做的如何?自己是否有希望被该校录取等那种让校方面谈者不能回答,或者即使可以回答的问题而令他感到为难。
应该提怎样的问题?
1、以你的观点来看,这所学校在什么地方区别于其他学校?什么是学校的强项?
(In your opinion, what makes this High School unique? What are the school’s strengths?)
2、你如何描述该校的学生群体?
(How would you describe the student body?)
3、在我结束面试之前,你认为有什么关于申请学校的主要事宜,我应该解释的?
(Are there any major issues concerning my candidacy that you think I could usefully address before I finish my interview?)
3
美国高中留学面试的一些建议
了解学校概况
如果申请这准备参加面试(无论是电话面试还是校方来华教育展面试),面试之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该校的简介,并尽量记住该校的主要情况。让学校面试者有一种申请人确实对本校很感兴趣,是认真且有备而来的感觉。
模拟练习
面试之前最好能在熟悉的朋友面前进行一次面试练习,使自己增加信心。
列提纲
将自己想说的事情列一个表,认真考虑如何措词并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强项,不要过分张扬,也不要太过谦虚。在面试的时候,可以多谈一些你所参加的学校课外活动。你的兴趣爱好,曾经或正在参加的义务工作,社区活动。以及生活中对你有特殊影响的事件等等。
如果是校方来华面试的话,可以带上自己的高中成绩单和简历,以便在介绍自己时作为备用材料给校方面试者作为辅助参考。如果是电话面试,可以事先把这些发给学校。尽量从正面的角度去谈论任何事情,让人感到你对人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不要随意批评或抱怨某人或某事。
实事求是
要对自己写入申请表的内容很熟悉,并且有明确的解释。例如,如果你在申请表中的课外活动一栏中,提到你在初、高中假期参加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但当面谈者让你详细谈谈这项活动时,你却又支支吾吾的说不明白,那面试者会对其真实性产生疑问,至少会认为你是在夸大其词,写得好却做的少。
衣着细节
如果是校方来华面试,则需要申请人在衣着,礼仪等细节下功夫。首先你要衣着得体大方,虽然不一定要西装革履,但也不能穿短裤,小背心,太短的裙子,太紧的上衣,拖鞋等,不化浓妆或洒太多的香水。不要边说话边吃口香糖。要彬彬有礼,语言文雅,态度认真,仔细聆听对方的问题,不要打断对方的话。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切题,不要漫无边际。可以略做铺垫,但是一定要在两、三句话中给予对方明确的答案。另外身体坐直,双目直视对方并且尽量保持放松。如果你在面试期间,不能一直正视对方,眼睛看着别处的话,会给人一种信心不足或者缺乏对对方信任的感觉。
注意语速
如果是电话面试的话,则可以简单许多,但是一定要注意:语速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这样十分不好。会给面试者一种错觉,回答是经过准备的,遇到没准备到的问题的时间,就会卡壳。另外在结束的时候,无论结果如何,一定要对面试者表示感谢。
礼节邮件
最后,在面试结束后,尽快给校方面谈者发一封感谢的电子邮件,以示礼节性的感谢以加深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印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mianshi/20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