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笔试心得
以下这篇文章,是一位公选生写的,内容是关于公选笔试的一些心得,小编我看了,觉得写得不错,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笔者是托公开考试之福,在“三无”(无关系、无背景、无财力)情况下,才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从在乡镇做一般干部开始到现在,转眼十多年时间过去了,经历了大大小小五次竞争性公开选拔考试,总结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拾掇成以下几段文字,供即将参加考试的朋友们参考,个人心得而已,参考时,请注意鉴别,千万别囫囵吞枣,照搬照套,不妥之处,敬请指出.
一.考前
常规的看书,精读教材,我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基本点是把书读薄,用笔记下要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然后根据要点过电影,反驺教材内容,而不能泛泛而读,针对自己最薄弱的环节重点复习,在做点测试题目,测验学习成果,也可以听听名家讲座和视频,开拓视野,梳理思路。
其实考试前一天我一般就不大看教材和大纲了,因为平时该看的该记的都看了记了,如果到外地考试,去看看当地美丽的风景是个不错的主意,一来可以放松大脑,调节过于紧张的神经,二来可以增加对这个地方的感性认识。比如到海滨散步,到江河游泳等等,回来去报摊要一份当日或者前几日的报纸,我喜欢看比较有个性的杂文和一下批评性文章,看后很醒脑益智,也可以浏览一下当地要闻和国家大事,晚上吃饭后早点休息,千万不要抱着复习资料看通宵,搞得精疲力尽,导致第二天起不来,精神萎靡,考试当天要早点起来,小跑半个小时,进考场前喝三小口劲酒,提提神,当然如果你是沾酒就醉的主,那就免了.
二.答题
单项选择
哲学方面的单选题相对较难,一般会有两个模糊选项。如果你不会做,而且超过1分种还没有思路,不要犹豫,立即放弃这一题,或者凭运气选答案,千万不要恋战,如果你恋战,那你就给套牢了,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你。政经的单选题一般不会有模糊概念出现,但是某些题会要求你计算,比如计算地租和物质磨损,还有两个部类之类的题。如果这些计算题你不清楚计算程序,不用想了,再想你也做不出来,立即放弃。但是其他一些概念题一般比较明确,争取全部拿下。一定要注意审题,往往题干二字之差答案就会不一样,比如中国革命的根本和中心问题。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是某些知识点很清楚,答案很死,一定不能有模糊映像。一般来说,单选部分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拿到满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部分除了常规的棱角题(也就是指死记题),还会有一些最近几年的重要会议的知识点。建议:一定要看xx大一、二、三中全会的全部文件,其中的新观点,重要知识点一定要记。一定要看!否则你不但会单选模糊,多选也会出错!如果这一部分文件都背了,拿到满分不难。把单选做完以后,把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用红圈圈出来。剩下的不清楚的题和空白题可以再分析一遍,看看能否答出来,如果不能,再看看你已经做对的题里面(就是你感觉必对的题)哪个选项比较多,然后在那些空白题和模糊题里面钩上相对出来比较少的选项,政治16个单选答案分布是平均的,一般A,B,C,D都是4个。(为了防止某人靠选一个答案撞大运),还有一点经验,一般来说,相邻题目答案选项相同的可能性很低.
总之.单选题答题时间需控制在十分钟。
多项选择. 哲学的多选题一般不是满项,里面都会有一些明显错误或隐晦错误。比如说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命题人故意把偶然性去掉,来考查你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如果你知识不全,就会把这个选项选上。再比如某些原理和说法是正确的,但和题干无关,这就绝对不能选。如果你无法确定答案,先把你最有把握的钩上,剩下的回头再解决。政经的多选题爱出剩余价值,劳动二重性,产业资本的划分,产业资本的循环等内容。满项可能性不大。比较常见的出题方法是找几个概念类似的点然后让你选正确的,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狠抓基础是解决办法。多选题选项一般较多,尤其是涉及8大之类的很有可能是全选。这一部分没有甚麽技巧,属棱角题,记得你就能做对,不记得你就会很有可能出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部分多选题比较取巧,答案有接近一半是全选,尤其是涉及到某个文件和全会的内容,此部分上面已经说过,中央文件是几个说法,你就选几项,不能加也不能减,否则就是错。决不能主观臆想,觉得答案非常正确就选上。这部分记忆力考察较多.
时事部分的多选看看选项,没有明显错误的就全部选上,不要犹豫,3-4道多选里面基本都是全选。多选中如果你对某个选项拿不定主意,而你又无充分的理由排除它,不要犹豫,立刻选上它。据往年的分析,由于漏选造成的错误比错选的概率要大很多,宁可多选,也不漏选!多选题答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单选多选题以及判断题答题时间基本控制在25分钟以内,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后面的主观题分析题案例题和作文,因为据我的经验,考生拉开分数档次的关键在后面的题目,一般来说,要想在客观题拉开很大差距是很难的.,所以重点瞄准主观题,把你的智慧和才能充分体现在后面的题目。
分析题
所有问题答题前必干的一件事是把题目涉及的原理和概念答清楚。比如让你分析白马非马的错误。你就要把物质共性和个性的概念讲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讲清楚,然后分析它属于甚麽类型的错误。不要认为这是废话。一般来说,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占1-2分,如果你5题都这样做了,你就可以多得5-10分了。答要点的时候要标上1,2,3,4序号。不能所有答案写一段。不能东扯西拉。如果你感觉没有把握,把你脑袋中已经记住的要点答出来,然后适当说明一下。不要在正确的要点中间夹杂废话。这个过程完成以后你可以在剩下的空白部分说一些废话把题目填满,但是这样做一般没有效果,弄的不好反而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虽然不推荐使用说废话的方法,但是可以采用联想的办法,把与主题有关的或者可以靠的上的答上.要记住一点,要点可以不按顺序答,老师是看点给分,需要提醒的是多余的要点即使你答错了也不扣分,所以,分析题尽可能多写几个要点,对了,算你得到的,错了,不象知识抢答赛的抽风险题,这里没有风险。
一般每个要点后面加上1-2句说明即可。以我的经验,一般正确答案是4个左右要点,你至少写6个到7个要点,即使错2到3个也还可以得高分. 字迹写清楚,如果某个分析题你实在一点概念没有,那就只能说废话了。老师如果欣赏你的字迹可能会给1-2分的同情分,不过这种好事很少,还是考前多看书,平时多积累,起码不至于见到陌生的题目无话可说。
案例题
重点是分析那些事件出现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写的原因越多越好。而这些部分往往会增加你的分数。比如让你分析今年石油暴涨的原因,你除了说常规的原因以外,比如人们对未来预期的担心和对美国战略储备的担心。这一部分可以自由发挥,但是绝不能离题发挥,否则还是没有分。写采取的措施尽可能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从预案准备到宣传动员到组织实施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以及决策反馈等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三.作文和申论
审题一定要吃准,否则满盘皆输,南辕北辙,写得离题万里,劳而无功;标题力求新颖,虽然不主张标题党,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100个人参加考试,你的标题与5个人的相同和相近,那你就失败了,尽可能独一无二,我的原则,如果我想到的题目可能有二三个雷同,我决然不用,继续思考。标题既紧扣主题,又标新立异,给考官以耳目一新之感,那你就成功一半了.
举几个我曾经用过的题目:《不要亡羊才补牢》,写关于太湖污染治理问题,《困境与机遇》,写面对困境和挑战,《机遇险中求》,谈化解危机,增强风险意识,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加小标题,有时候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开头尽量不要落俗套,要引人入胜,阅卷官一天看那么多试卷,将心比心,谁都有视觉疲劳了,你必须用开头吸引他的目光,关注你的作文,让他有看下去的欲望,否则你后面写的再好也是白搭.中间的主体内容可以纵向也可以横向展开,由浅入深,有外到内,由表及里,从理论到现实,娓娓道来,主体内容一定要提炼各个核心观点,来支撑你的主题,最好用比较活跃的有生气的语言,如果基础好,也可以来点起伏,快到结尾时嘎然而止,给人留点思考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切不可一发不能收拾,一泻千里,你可以在要求的字数处做个标记,快到字数了就准备结尾,因为竞争考试不是看你字数多少给分,而是看你的思想观点;结尾,要干净利落,千万不要婆婆妈妈,来个高度概括,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语言风格,防止学生气和官气,大学生考试爱就理论讲理论,联系不到实际,看后味同嚼蜡,干瘪的很,也要克服官气,好像在做报告,写成领导讲话,也不要写成专业论文,只有专业人士才看得懂,尽量用轻松的幽默的语言,用对偶排比比喻,引用活生生的事例,我比较注重用写杂文的风格,写议论文,读来让人感到轻松,给人启发和思索.推荐考试前看看杂文报刊杂志,学学评论员的语言风格,当然关键在于平时多看多思多写,落脚点在多写,你看得多思得深,写不出,即使你肚子有货,谁知道?
四.补记
纵观历次考试得失,有很多考生往往到敲响结束铃声,题目还没有做完,呜呼!你即使是个天才,也只有委屈你了,没办法,规则对大家都是一样的,不可能为你而延长考试时间,我有一个做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先做主观题,再做客观题,我有一次考试迟到,8点半开考,由于特殊原因,我十点半才赶到考场,11点半要交卷,怎么办?我先写作文,花30分钟,再花25分钟做分析题和案例题,花5分钟做主观题,几乎不管对错,全凭印象,结果200人考试,我考了第6名,这招对付题量大的考试是很管用的,关键是平时要积累,思路要来得快.
考完后如果有时间可以把试卷全面看一道,但是千万不要在作文上涂涂改改,因为,或许你写错的地方阅卷官可能不会看到,而你涂改的地方则很容易看到,对于模棱两可的也不要改来改去,搞不好本来对的给你改错了,亏!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试卷中或许会前后互有呼应,因为题库的题目是随机抽的,难免有相近或者存在逻辑关系的内容,也就是说,后面的问或许前面有答,或者前面的问后面有答,至少有可以相互值得启发的知识,这些就需要你细心体会和捕捉了。
笔试,平时积累很重要,应试技巧不可轻视,同等水平和基础,往往差距就在考场临时发挥和技巧运用。其实我说的这些经验和技巧都是在历次考场摔打出来的,不经过几次摔打,即使看了也很难全面掌握和得心应手,只不过我希望你们用最少的摔打取得最佳的效果而已,但决非灵丹妙药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jiuye/bishi/6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