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业 > 笔试

法评招新笔试题

法评招新笔试题



2017年法评招新笔试题

  2017年法评招新笔试题 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法评招新笔试题 ,欢迎大家阅读。

  一、必答题

  1. 请举出你近期关注的一例社会热点或学术讨论(不限学科),并阐述你的看法。

  2. 你的个人关怀/学术兴趣是什么?与此相关,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请为之撰写一篇推荐语(内容不限,但建议包括:该书之核心问题、论证理路、个人评价、为何对你影响最大等内容)。

  二、选答题(Ⅰ)

  1. 试分析法学学科(或其他专业)有无独立性。若有,其独立性基础为何?

  2. 宪政意味着什么?宪法的有效实施?权力分立与制衡?有限政府?人的尊严之保障?请谈谈你对“宪政”的理解。

  3、民法典编纂的话题早已泛滥,然诸多根本问题似乎并未得到充分考量。例如,如果民法典内大部分都是任意规范,民事主体可以任意排除适用之,我们为何还要制定它们?民事规范应是面向法官的充分专业化、技术性的裁判规范,还是指引民众良善生活的行为规范?如果社会已对规范背后的价值判断达成共识,在规范排列的外在形式上是编纂统一法典,又或众单行法并行,区分意义何在?规范集中、一事一议的单行法和高度抽象、一事分散各编的民法典到底何者更便利裁判?提取公因式的意义何在?法典中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如何协调,或者说,一部移植自外国的法典如何与本国社会适应、扎根?

  请思考前开问题,并结合你对我国目前民法典编纂现状之评价,试就法典编纂最困惑你的一个问题(不限前列)展开分析。

  4、自罗马法以来,公私法的二分一直被视作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野之表征,一者规范国家权力,一者维护意思自治,二者互不侵扰。直至今日,在大陆两次宪法与民法关系讨论中,宪法根本说和民法根本法说都仍然是这种二元论思维的反映。然而,台湾学者苏永钦指出,经过19世纪自由主义、20世纪社会主义种种思潮,“私法自治已被大幅修正”,公私法关系亦历经调整。“现代的私法自治与国家管制从来就不是壁垒分明,而且枝繁叶茂、广义的民法已经越来越难勾勒出它的图像了”,“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只是在国家设定的高低不同的栅栏中流动,私法自治的领域,事实上自始充满了各种国家强制”。公私法间通过法律行为违法性之控制、所有权之限制、侵权行为之控制等诸多“转介条款”,沟通有无,“许多特别民法本身就是国家强制的辅助工具或替代……强制在大多数情形下,也只是从另一角度去支撑私法自治而已”。(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私法自治中的经济理性)

  请据此思考意思自治的涵义及理由、自治与强制的关系、民法与宪法的关系等,试就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该话题任选一角度(不限前列)进行分析。

  5、自杀看来是一种不能接受真正意义的刑罚的犯罪......任何自杀者给社会带来的害处,同永远脱离该国领域的人所造成的恶果相比要小一些。因为,自杀者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下,而后者却带走了一部分。如果说社会的力量取决于公民的数量,那么后者这种抛弃祖国、委身邻国的行为,同简单地以死来摆脱社会的行为相比,加倍地损害社会。这样,剩下的问题就只是去了解:为每个社会成员保留长期缺席的自由,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贝卡利亚:犯罪与刑罚)

  自杀是否构成犯罪?用脚投票逃离祖国之人是否应被谴责?是否应为其保留缺席之自由?请从任一角度出发,谈谈你的观点。

  6、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苛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这种程度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费孝通:乡土中国)

  中国的乡间自古有无讼的传统,这让法治在乡间难以开展。试从任一角度谈谈司法下乡。

  7、当法律的概念可以区分法律是否有效和是否合乎道德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不同问题的复杂结构和多样性;相反地,否定恶法的效力的狭义概念会使我们看不到这点。我们或许承认,德国告密者为了自私的目的,根据非正义的法律将人罗织入罪,确实是道德所不容的事;然而道德却也告诉我们,国家只能惩罚触犯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这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nulla poena sine lege)的原则。如果为了避免更大的恶而牺牲了这原则,那么我们必须清楚辨明我们所面临的选择。我们不应把溯及既往的惩罚装饰的好像是对一般违法行为的惩罚。至少就单纯的'法实证主义学说而言,我们可以说恶法亦法,但在极端的情况下必须对于不同的恶作出选择时,我们也不会把其中的道德难题掩盖起来。(哈特:法律的概念)

  请简要归纳一下文本中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8、假设一个天才科学家,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把你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你感觉自己仍然活着真实的世界中,周围的人、事、物都像真实存在一般,甚至你现在坐在这里阅读这段文字,也是计算机输入的结果。

  请结合上述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展开论述。

  三、选答题(Ⅱ)

  1. 请你为法大设计一套占座制度,并详细阐述理由。

  2、When Aristotle contrasted the Rule of Law with the rule of men, he ventured the opinion that “a man may be a safer ruler than the written law, but not safer than the customary law”. In our own era, F. A. Hayek has been at pains to distinguish the rule of law from the rule of legislation, identifying the former with something more like the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n law, less constructive and less susceptible to deliberate control than the enactment of a statute.

  请概括文段大意,并简要论述你的看法。

  3. 电影的意义之一恰如卢梭在《爱弥儿》中论及的“消极教育”之理想,引人思索种种可能。《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监狱隐喻着社会枷锁,法律人统治的法治生活是否如同典狱长统治下的监狱,也在泯灭着人们追求自由的天性?

  4. 在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它的司法判决影响着美国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请列举一例令你印象深刻的美国最高法院判例(如罗伊案、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等),概括并分析裁判要旨。

  5. “洼地效应”指在城乡人口流动中,流入地政府解决打工子弟教育解决得越好,为教育而来的外来人员就会越多,加重流入地城市的负担。为防止“洼地效应”,北京不断提高“五证”办理标准。如何看待防止“洼地效应”与保障打工子弟受教育权之间的冲突?

  6、下为泰坦尼克号幸存者数据:

  全船四百零二名女性乘客中,共有二百九十六人获救。全船八百零五名男性乘客中,一百四十六人获救。全船女性乘务人员共二十三人,幸存二十人。全船男性船员八百八十五人,幸存一百九十二人。

  全船成员(乘客加船员)的总幸存率为百分之三十二。头等舱乘客三百二十五人,幸存两百零二人,生还率百分之六十二;二等舱乘客二百八十五人,幸存一百一十八人,生还率百分之四十二;三等舱乘客七百零六人,幸存一百七十八人,生还率百分之二十五。

  请结合材料,试分析造成上述结果之原因(至少两点)。

  7. 在论及为何有人明白孝悌的道理却做出邪恶的事时,王xx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苏格拉底也认为“无人有意作恶”。如何理解两人的观点?

  8、“科学主义”即认为自然科学的模式可以为哲学方法提供模式,自然科学可以为人类提供他们通往世界的主要和最为重要的渠道。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差别最明显体现在分析哲学是“科学主义”的,而欧陆哲学是“反科学主义”的。(西蒙·克里奇利)

  你是否认同克里奇利的区分方式,试结合具体一位欧陆或分析哲学家的主张阐述你的观点。

  9. 诗歌赏析:《你不是别人》

  你怯懦地祈助的

  别人的著作救不了你

  你不是别人,此刻你正身处

  自己的脚步编织起的迷宫的中心之地

  耶稣或者苏格拉底

  所经历的磨难救不了你

  就连日暮时分在花园里圆寂的

  佛法无边的悉达多也于你无益

  你手写的文字,口出的言辞

  都像尘埃一般一文不值

  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

  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

  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

  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