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测量实习技术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1

  前言

  经过一学期的测量学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测量的相关理论知识,虽然安排在课程里的测量实验让我们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庭院里毕竟是练就不出千里马的。因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临安浙江农林大学和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两个场地的测量任务,任务包括等高线测绘(临安)和平面图测绘(同济),其中在同济的测量任务还有图根水准测量、图根导线测量以及放样。这些看起来熟悉又陌生的任务让我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测量学掌握并运用得更加熟练,提高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必将直接促进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以及今后的工程实践和工作。

  任务概述

  一、浙江农林大学(临安)

  在浙江农林大学,我们分配到了图书馆西侧的测区,整体呈现出一片南北较长、东西较短的小山丘,北侧和东侧环大路,南侧和东侧环小路,还有一条山路穿过整个山坡。坐标已知的控制点就布置在这些路上,通过利用这些坐标已知点使用全站仪建立坐标系,从而测定山上的每个点的三维坐标,再将数据导入老师带的笔记本中,在测绘学院以cad为基础开发的新型cad中导入数据,自动生成点图和三角网,从而形成等高线。最后按照1:500的比例尺将图纸打印出来,图纸大小为50cm×50cm。

  二、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回到学校算是有四个任务要做。

  首先是水准测量,我们从已知水准点209出发,在指定测区附近选取了一段大于1.1千米的闭合水准路线,设置21个导线点,用双面尺法沿水准线进行水准测量。

  然后是图根导线测量,我们围绕我们的测区(南楼附近)布置了一条闭合导线,天前半天进行了踏勘选点。测量时使用全站仪代替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用光电测距来测量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在已经设定的表格中。

  接下来是指定区域的平面图绘制。根据已知控制点将全站仪进行定向和建立坐标,测定校园分配测区的地物的坐标然后把记录在全站仪的数据数据导入cad中形成散点图,直接用线条勾勒出来就好。

  最后是放样的考核,要求每个人都要测设一个点。我们在前一天晚上将自己要测设的点位P大概在已经形成的电子版平面图上找出,并确定P的坐标。然后计算该点到坐标已知点A的方位角和距离,再计算另一已知点B到点A的距离和方位角,从而求得测设点A与点A的连线相对AB的转角,以及AP的长度。从而第二天使用全站仪对P进行了放样。

  主要仪器

  实习中我们使用的主要仪器为全站仪(型号SET230R)和水准仪(型号DS3),各项任务仪器使用情况为:

  等高线测绘:全站仪

  图根水准测量:水准仪(配卷尺)

  图根导线测量:全站仪

  平面图测绘:全站仪

  放样:全站仪(配卷尺)

  测设方案及技术标准

  一、浙江农林大学(临安)

  在浙江农林大学,我们分配到了图书馆西侧的测区,整体呈现出一片南北较长、东西较短的小山丘,北侧和东侧环大路,南侧和东侧环小路,还有一条山路穿过整个山坡,我们要完成这块测区的等高线测量。坐标已知的控制点就布置在这些路上,通过利用这些坐标已知点使用全站仪建立坐标系,从而测定山上的每个点的三维坐标,从而将数据导入老师带的笔记本中,在测绘学院以cad为基础开发的新型cad中导入数据,自动生成点图和三角网,从而形成等高线。最后按照1:500的比例尺将图纸打印出来,图纸大小为50cm×50cm。

  由于这座小山的坡度很小,并且植被比较茂盛,很多地方不能直接看到,,一些地貌特征点不太明显,实地根本没法看出来,因此布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在山顶以及上山的石阶路上分别布置了支导线,尽量选择视野宽阔并且能够测到关键部位的区域进行布置支导线,提高测量效率,还要在山脊线,山谷线和坡度变化明显的地方多设点进行测量。

  在导出数据饿的时候我们发现虽然我们测量了500多个点,但有些点测量的意义不大,比如一些点完全平行于等高线,这样在根据三角网绘制等高线的时候基本不起作用。因此选择测量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起作用,能够与其他点共同形成三角网和等高线。另外还有一点便是被测量的相邻两个点不要间距太小,否则会只能加工作量但对整体上的成图效果不会产生积极作用。

  二、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如任务概述所述,我们设定好闭合导线,总长1.1千米,设定并在地面上标注21个水准点,每相邻两个水准点的间距为50米。水准仪置于两根水准尺的中间(拉皮尺加以确定,以消除大地曲率对高程测量的影响),按“左手大拇指规则”进行粗平,然后将望远镜瞄准水准尺,进行目镜和物镜调焦,十字丝和水准尺像十分清晰,并消除视差,旋紧制动螺旋,再转动脚螺旋进行精平,最后便是读数了。测量是应注意按照“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读数,对立尺面而言,其次序为“黑-黑-红-红”。测出个导线点的高程,经计算求得闭合水准差,分配到各处的高程差。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测量黑尺高程差与红尺高程差的差值不应超过5mm,否则应该重新测量。最终测量总误差不超过40mm,计算公式为

  然后是图根导线测量,我们围绕我们的测区(南楼附近)布置了一条闭合导线,天前半天进行了踏勘选点。测量时使用全站仪代替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用光电测距来测量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在已经设定的表格中。其中全站仪也要进行左盘和右盘的读数。将测定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计算,形成各导线点的坐标,再处理其误差分配。在这次测量中,由于后面平面图的绘制所用的细部点的确定要用这些导线点,所以需要非常精确才行,由于标杆越长,一旦标杆不严格铅直的话,所带来的误差会越大,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只要能看到,我们就直接把棱镜从标杆上拿下来放在点位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误差。在测量的时候我曾经估算过,假如在测量50米远处的棱镜,一旦棱镜发生了仅仅5mm的移动或者对准时仅有5mm的偏差,便会造成所测角度产生20”的误差,这对最终要求小于40误差来说简直是要命的。对于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决方法:反复重测,知道测量得到符合要求的正确结果为止!一测回左右盘转过角度差值不应大于6”。

  接下来是指定区域的平面图绘制。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是凡是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则将他们的水平投影的'几何形状相似地描绘在地形图上。而地物测绘主要是将地物的形状特征点测定下。.因此细部测量的选点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工作。应特别注意地物的转折点,交叉点,曲线上的弯曲变换点、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因此我们主要对墙基外角、道路边缘及交叉处和房屋的凹凸较大的地方进行了选点勘测。我们首先从南楼北侧开始测量,测完南楼北侧基本上测量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了。然后依次是南楼东侧,南楼南侧,南楼西侧。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不确定的地物不知道要不要进行测量,例如井盖有很多种,有混凝土的,有铁的,有带文字的也有不带的。后来指导老师发来短信对我们的地物测量进行了统一规范:路边树木、路上路障、广播柱、草丛中假山等、不带字的井盖都不需要测量;小的煤气井盖要测量。还好当初我们测量过的树木不是很多并且即使被我阻止了,不然徒做无用功。因为电子全站仪已经全部记录下所有导线控制点及细部的坐标,所以我们只需将他们全部导出来,用cad进行绘制,非常方便。参照测量时自己绘制的草图,将各建筑物拉线成型,对那些不太确定的还可以实地勘察一下,不断完善。即可得到一幅比较符合实际的校内局部平面图,之后再用大于50cm×50cm纸打印出来即可,因为南楼本身长度超过了200米。

  放样考核,实际是对我们这段时间测量实习以来所学所练内容的强有力证明,涉及到仪器调平,后视定向,测距,角度测量等。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把自己将要测设的点位计算出来了,并求出相应的距离和转角。现场操作非常熟练,规定的误差标准为距离误差1cm,当时我在队友的协作下直接测设到4mm,顺利通过。

  成果

  1.完成手绘等高线图(见个人附件)

  2.完成浙江农林大学一组测区等高线图的测绘电子版及打印版(见全组附件)

  3.完成图根水准测量(具体数据见个人附件)

  4.完成图根导线测量(见个人附件和全组附件)

  5.完成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一组测区平面图(见全组附件)

  6.完成放样(见个人附件)

  总结

  经过这是甜的测量实习,我对测量学这门古老而不断创新的学科产生了新的认识,也深刻认识到了测量学无论对于工程建设还是日常生活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从最初的看到等高线就开始眼花缭乱到后来自己根据散点绘制三角网和等高线,从最初的不知道全站仪如何使用到后来熟练地调平定向放样,从最初的不知道什么叫做先控制后局部到后来不知不觉的设计和运用,都见证着我这段时间的进步。不停的遇到困难,不断地想办法解决,一位优秀的工程师也就是从这样的不断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2

  一、对测量实习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教育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实践不能探精微”土木工程是一门重严谨,讲协作,偏实践的工程学科。为了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熟练掌握全站仪、水准仪和经纬仪等测量工具的使用,系统全面的学习到小地区大比例地形图成图原理、成图工程和方法、施工放样等,进行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从而丰富我们测量的实地经验,提高我们在今后工作岗位上面的竞争力。

  (二)实习基本内容

  1、地形控制测量外业

  1)平面控制:选用闭合导线。

  2)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2、地形控制测量内业

  1)平面坐标计算

  2)三角高程计算

  3)水准测量高程计算

  3、碎部测量外业

  全站仪数据采集,测绘1:500地形图

  4、地形图绘制与整饰

  CASS软件电子绘图5、施工放样

  (三)测区概况

  1、地物:我们土木一班被分配到的测区主体是学生公寓(三号楼、五号楼、筒子楼、八号楼由北向南平行排列)。测区整体是一个矩形,建筑物形体上对称,五号楼、筒子楼还有八号楼围城的区域构成了一个矩形对称结构的小花园,测区内不乏行树、路灯、井垃圾桶等市政园林公共设施。

  2、地貌:测区整体平坦,部分路段有小于20度的斜坡。

  3、天气状况:实习期间降温明显,测量时间段的温度基本维持在0~10度之间,风力较大,期间还存在两三天的雨雪天气,对测量工作影响较明显。

  二、测量的实施

  (一)控制测量外业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罗盘仪、两个棱镜、两把标尺、卷尺、铁花杆

  二)控制测量的意义、实施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该测量工作分为控制点平面位置测量和高程测量两部分。控制点坐标的测

  定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先决条件,是为以后碎部点坐标的测定及展野外高程点制图的基础。

  2、实施过程:

  A、在侧区内选取8个相互通视且距离彼此差别不大的控制点,8个点围成一条闭合

  导线,其中A1控制点的坐标(520,520)和高程20、000已知。

  B、将全站仪在A1点对中整平,然后分别在A8与A2号控制点放置棱镜,再用卷尺

  分别量出两棱镜及全站仪高度,将全站仪(盘左)对准A8点棱镜,将起始角度设置为0度,然后观测记录下竖直角角度以及平距,然后将全站仪顺时针旋转瞄准A2,记录下竖直角角度、平距和水平角度数。半测回结束后,将全站仪调整到盘右状态,对准A2同样读出竖直角角度、平距和水平角度数,记录完毕将全站仪逆时针旋转至对准A8读出竖直角、平距及水平角度数。一测回结束。数据合格后将全站仪对中整平至A2点,将两棱镜分别放置在A1和A3重复上述操作,8个控制点要逐一测量。

  C、将标尺分别竖立在A1与A2控制点上,将水准仪整平在两控制点之间的某位置,

  然后读出后视点度数a前视点度数b,然后调整水准仪高度正负10CM以上再重新读出后视点度数和前视点度数,后视变前视,8个控制点高差逐一测量。

  D、将罗盘仪对中整平至A1,铁花杆放置在A2,用罗盘仪对准铁花杆记录度数α1,

  然后将罗盘仪对中整平至A2将铁花杆放置在A1,用罗盘仪对准铁花杆记录度数α2,α=(α1+(α2±180))/2

  3、精度要求

  A、一测回结束后要进行允许误差检测,要求水平角观测半测回角之差小于等于正负

  24秒。水平距离双向测距,相对误差应小于1/3000

  B、高差h=a—b,两次仪器高法要求两次测算出的高差之差小于等于5MM。C、α1—(α2±180)小于等于2度4测量心得

  全站仪的对中整平要熟练,要求精度要高,不要测完一站将数据记录在纸上就紧接

  着测下一站,要做到站站对数据进行误差允许计算,不合格立马对本站返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等到业内计算时发现误差很大无法闭合,届时返工无处着手,这是致命的。

  (二)控制测量内业

  一)所需仪器:无

  二)意义、计算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通过计算处理控制测量外业得出的数据从而得出控制点坐标,是为碎部点坐标的测量做好准备工作。

  2、计算过程

  A、平面坐标计算:角度闭合差计算,调整分配好误差后得出相邻两条导线间的水平角βi,接下来进行方位角推算,保定地区的磁偏角大约为6度,所以在导线磁方位角的基础上减去6度即为导线真方位角度数αi,由αi=α(i—1)+βi±180推算出各控制点导线前进方向的方位角大小,然后进行坐标增量计算△X=Dcos(αi);△Y=Dsin(αi),及闭合差调整得到改正数并计算得出改正后坐标增量,最后进行坐标计算,有A1(520,520)得出所有控制点的平面坐标。

  B、三角高程计算:由三角高差h=tan(竖直角)+仪器高棱镜高,计算出往测高差与返测高差并得到平均高差,求得改正数最后得到改正高差,由A1点高程为20、000得到所有控制点高程。

  C、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得到各控制点高差,并进行闭合计算,根据平距与总长度的比值反号分配改正数得到改正后高差,并计算出各控制点高程。

  3、精度

  A、平面坐标计算要求Fβ容=±40√N=113、14秒然后反号平均分配给βi;∑L/f大于等于3000,然后将fx和fy反号萍将军分配给△Xi和△Yi。

  B、指标差小于等于正负25秒,,对象观测高差较差的绝对值不应该大于400Lmm(L为公里数),高差闭合差要求不超过正负40√∑Lmm(L为公里)

  C、要求三角高程测量的数值能和水准高程测量的数值吻合上。4、心得

  一份正确的数据对业内计算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就能看出之前控制测量站站误差允许检验的重要性,同时要多个人一同进行内业计算并彼此核实,以免出现计算错误。(三)碎部测量外业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三角棱镜、移动棱镜、卷尺二)意义、测量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碎部点坐标数据是制图展野外坐标点的数据基础,碎部点是绘制地物地貌的组成部分。碎部点:地形、地貌的平面轮廓由一些特征点决定,这些特征点统称碎部点。

  2测量过程

  A、在全站仪中建立控制点坐标文件,将控制点坐标键入到文件之中等待调用,然后再建立一个碎部点文件以待记录碎部点坐标。

  B、将全站仪对中整平到控制点上,量取全站仪的高度,先进行测站设置调用本控制点坐标、后视点设置调用后视控制点坐标。结束后开始进行碎部测量。

  C、安排一个人拿移动棱镜去选点,一个人负责绘制草图并标记碎部点点号,另一个人负责操作全站仪记录碎部点。

  D、如果存在不可通视的碎部点,要考虑控制点的加密工作。3、精度

  首先对中整平全站仪不能马虎,确定正好,设置后视时,一定要将全站仪对准后视再设置后视点坐标,为了保险也可以将后视点作为第一个碎部点进行测量。

  4、碎部点测量的心得

  老师讲授完碎部点测量注意事项后不要急于去进行碎部测量,下课后我带着副组长去每个控制点实地考察,让其余组员回宿舍休息,然后我让副组长站在每个控制点上分别向后视点和前视点拍一张照片,工作进行完毕后,我将拍摄的照片放在电脑上一一浏览用一张A4纸制作出了一张完整的测区地物图,然后仔细观察每个控制点上面的视野情况判断哪些碎部点可以在哪个控制点处通视,哪些碎部点无法通视但是可以利用对称找到,哪些点可以隔一点做直角,哪些碎部点无论如何都无法捕捉到然后考虑加密控制点,经过比对后,发现需要在8号楼和5号楼之间、5号楼和3号楼之间分别加密一个控制点A9和A10,最终以控制点为单位,根据哪个碎部点在哪些控制点意捕捉,有选择性的将测区划分为10个小测区,并交给组员去将这10个小测区放大到10张A4纸上,这样不但不用经历所有控制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做到有条不紊心里有数。

  在利用A6控制点加密A10控制点时因为操作失误导致高程出现了问题,但没有发现,等到测完A10区域时核对数据时发现碎部点高程达到了59点几米,我们没有惊慌,用A10控制点重复测量了一下用其他控制点测过的碎部点,发现平面坐标基本吻合,高程却相差40M左右,然后检查所有的碎部点数据,发现高程是从A10开始包括以后的碎部点的高程都增加了约40M,所以我们断定是A10的高程输入错误,为了弥补高程的巨大误差,我们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将A10的真实高程计算出来然后减去错误高程得出额外增加的高程,结果发现与前面检查同一碎部点高差相同,于是我们将出错的所有碎部点的高程都减去了这个差值得到了错误碎部点的真实高程,挽救了一下午的劳动成果。从中我们也学习到了,要边测碎部点边观察坐标各项数据,以免出现错误导致后面所有碎部点都出现错误。

  (四)地形图绘制与整饰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CASS制图软件

  二)意义、制图过程、心得

  1、意义:得到测区的.地形图(1:500)

  2制图过程:

  A、将全站仪与计算机连接,导出控制点与碎部点(数据文件的扩展名是、DAT)

  B、展野外测点点号,输入相应的坐标文件回车即可在屏幕上看奥所展文件坐标点号。

  C、屏幕上的点号与草图上的点号应该一一对应然后将平面图精确绘出。

  D、地物绘制检查无误后,将点号全部删除,展开所有的高程点,地势平坦的确不绘等高线需注记散点高程。

  E、对重要地物加注记F、给图加框并命名存盘。

  (五)施工放样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移动棱镜、水准仪、两个标尺

  二)意义、放样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放样就是将图纸上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精确地在地面上进行位置定位的测设。

  2放样过程(平面坐标放样和高程放样)

  A、用CASS在制作出的地形平面图上设计一个矩形房屋,并记录下房屋拐点处的坐标及边长。

  B、在全站仪中建立放样文件输入临近两个控制点坐标以及房屋四个拐点的坐标。

  C、像测量碎部点的工作类似,在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全站仪,测站设置,后视设置,调用放样点坐标。放样开始

  D、一个人拿移动棱镜去跑点,用全站仪瞄准去度数,全站仪自动计算出观测点与设计点的坐标差距,然后观测人员指挥跑棱镜人员移动从而找到放样点。

  E、找到四个放样点后,将四个放样点围成闭合导线去计算其每个点的水平角大小和平距和设计值去比对。

  F、高程测设中以某控制点为后视点(高程为20.000),用水准仪在控制点周围建筑物上测设若干个比该高程高0.5M的点位,由h=a—b得出b=a—h其中h等于0.5,水准仪观测的后视度数为a,通过计算得到前视度数b,从而在观测时改变前尺高度来得到高程点,并沿着尺子底部在墙上做一条线表明20.500的高程位置。

  3、精度

  A、水平夹角与90度的差值小于±30度。B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小于1/20xx。

  4、心得

  放样看似简单,真正干起来需要测量员与跑移动棱镜的人员默契配合,否则效率很低。

  三、测量实习总结

  忙忙碌碌的两周测量实习过去之后,我为我们组取得的成功倍感骄傲。我们熟练地掌握了全站仪的使用、明白了控制点碎部点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触并学会了利用CASS制图软件绘制地形图、见识并尝试了施工现场的放样工作,这期间,我们成功过也失败过、欢笑过也流泪过,我们逐渐的从一名只具备测量理论知识的懵懂大学生成长为集理论与实践一身的合格当代大学生。在收获宝贵实践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一个彼此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对测量工作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团队的合力发挥到极致,为祖国城市化建设添砖加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xibaogao/37720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