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考察对象现实表现事迹材料(通用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考察对象现实表现事迹材料(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里店第一社区第二党支部在社区党委领导下,支部书记宋美英及支部委员带领43名党员施展战斗堡垒作用,以支部的社区党建为龙头,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放在首位,缭绕社区党委的中心工作,把关心、赞助、服务党员作为重点,以争创“五好”社区党组织为目标,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带领党员开辟创新,增进社区和谐建设。
一、以人为本,使党的精良传统发扬光大
二支部43名党员年纪偏大,65岁以上占60%,其中70岁以上14人,老党员多是开展党的工作好的一面,但年纪偏大给支部工作带来必定的艰苦。在争先创优活动中,二支部联合实际,发掘党员身边的闪光点,建立学习的榜样。支部有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一个是85岁,有68党龄的李辛,另一位是76岁,有56年党龄的张汉清,一个参加过抗日战斗、解放战斗,战功显赫,另一个是北京市劳动榜样,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代为党和国民作出了宏大贡献。他们两个退休以后,仍然保持共产党人的觉悟不退,退位不褪色,保持参加组织活动,支部经常以这两位党员的精力鼓舞和勉励全部党员,使党的光荣传统得以传承,同时也使支部党员的活动出勤率一直较高。
二、关心赞助服务于党员,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支部从关心赞助、服务党员入手,深入到党员的家中,面对面、心连心的做好思想工作,党员在生活上遇到了艰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党员刘春锋过去很少参加组织活动,经懂得,方知其爱人儿子有病,支部委员到其家中探望,并将他的实际艰苦反响到社区党委。春节前,社区党委和支部带着500元现金和500元医疗卡到他家中慰问,使老刘受到很大的激动,眼含泪花表现:“过去我很少参加组织活动,但是党组织并没有忘记我,谢谢你们,谢谢党的组织。”2014年至今,刘春锋同志克服家中艰苦,保持参加党组织的每次活动,特别在两会期间,安排执勤,他一天也没有缺勤过。党员李宝明患有直肠癌,在身材稍有好转的情况下,主动参加支部活动。几年来,有18位党员相继生病住院,在党委的支撑下,支部主动去看望,而这些党员病愈后,都主动地参加社区党委和支部的一切活动。党员付桂珍深有感想地说:“党委和支部这样关心我们,支撑社区党委支部的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连党员李志祥、王瑞祥的爱人都多次表现,我们家属支撑党支部的工作,有艰苦我们自己去克服,绝不拉丈夫的后腿。二支部的凝聚力逐渐增大,全部党员团结在支部的周围,使支部的工作开展的顺利又蓬勃。 实践证明,走进党员,赞助他们解决艰苦,只要党组织关心赞助和服务做到党员的心坎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我们的服务工作做的越细,越深入,党员施展出来的积极性就越高。
三、尊重生命的最后尊严
二支部在党员中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遇到党员逝世,第一到逝者家中慰问家属。第二,党员们自掏腰包为逝者买花圈。第三,支部书记、委员到火化场最后送别。从第一个病逝党员杨玉珍至今,相继有8位党员离世,他们的离世对家属是莫大的悲哀,对党的组织又失去了一个可敬的长者。2014年6月,党员邓玉茹病逝,因老伴逝世多年,两个儿子又不在身边,党支部主动接洽家属及工作单位,为他们找车辆,办报销等事宜,将邓的后事顺利办妥。对此,有不少逝者的家属对党支部的关心非常感谢,党支部对病逝的党员如此过细,无微不至,使我们感到党的温暖,给了我们力量。
四、向社区居民公开承诺,增进社区和谐发展
1.认真学习,实现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心,争做“五带头”的优良党员。
2.退休不退思想,在争先创优活动中,施展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作用,自觉服务群众,为身边的居民排忧解难,解决不了的问题,积极认真的向上级党组织反响。
3.按时参加社区党委及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4.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保持公平正义,敢于和违法乱纪行动作奋斗。
5.进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保重身体健康,适度参加体育活动,饮食合理,心态温和,延年益寿。
6.教导子女尊老爱幼,学习工作进步,争做家庭和谐的榜样。
7.搞好邻里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二支部在掩护社会安定促和谐方面做了大批的工作,在拆违工作中,支部积极配合社区,对违章者进行劝阻和禁止。在邻里纠纷产生时,支部能将抵触化解在萌芽中。
在非法集资事件中,支部党员和居民多人被骗,支部协助社区党委做这些同志的思想工作,盼望他们用正当的法律手段来解决,避免情绪用事酿成大祸。
总之,五一社区所属第二支部在全部党员和居民中反响良好,始终保持“五个好”的组织建设,团结全部党员,施展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作用,为和谐社区的创立贡献力量。
建平县铁南街道铁南社区劳动保障秉承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依托政府的惠民政策,以“创先争优”为契机,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受理贴息小额贷款申请、提供就业援助等工作。
刘生,今年53岁,是建平县第一糖厂一名下岗失业人员,现为建平县万寿生才针织品超市法人。
2002年,刘生毫不例外地成了一名下岗职工。作为一家之主,没有了工作,没有了生活来源,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急于找一份工作来添补家用。他开始留意各种招工信息,报纸上、电视上、电线杆上看到的信息都一一记下,晚上回家用电话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他路边摆过摊,商场门口擦过鞋,养猪厂喂过猪,但这些经历告诉他,这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困境,她决定通过再学习,掌握一技之长,重新创业。她连续三期参加就业局免费开办的面点制作、烹饪技术,一边学习,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后来他在一家针织品批发店打工,由于他细心研究商品的进货和销售环节,研究消费者心理,他的销售业绩一直很突出,深得老板的常识。经过几年的打工生活,刘生积累了很多销售经验,尤其是进货这一环节,对他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 ,哪里货源充足,哪里货便宜,哪里款式新颖、实用,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了如指掌,他结束了打工生涯,在建平县万寿西村,开起了针织店,进货,销售,他做起来得心应手。很快他感觉到由于流动资金少,周转不开,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他四处筹措无果,急得他吃不好,睡不香。
社区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她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并为其申办小额贷款。他积极参加了就业局组织的市场营销专业培训,三十天的培训,又让刘生受益匪浅。有了资金,又加强了营销理念,刘生的超市扩大经营了,销售业绩一路攀升,平均一周就进一次货,销量可观。目前,他又雇用了六名下岗失业人员,主要从事往街边小店送货,销量增大了,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使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刘生失业不失志,相信他的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宽. 铁南社区帮扶对象刘玉玲,经营的玲玲冷饮的冷库区由于规模小,需要扩建,但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她着急上火,但没有办法解决。铁南社区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就业局,为刘玉玲争取贴息小额贷款。报名,培训、考试,刘玉玲取得了结业证书。就业局领导在铁南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铁南社区有关人员的陪同下,亲自到刘玉玲的玲玲冷库现场勘察,最后通过审批,目前,叁万元贴息贷款顺利拨付到刘玉玲的帐户上。
望着刘玉玲脸上那由衷的笑容,我们也相信她的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团结里社区党支部在文化路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起点超越、事争一流为工作理念,坚持“为居民服务、帮弱势群体、架党群桥梁、助政府工作”的.宗旨,紧紧依靠社区群众,始终把提高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党建工作的着眼点,把热心社区服务,心系社区居民作为日常工作的落脚点,创先争优工作围绕“建强组织、发挥作用、优化服务”这一目标,努力探索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党支部在社区居民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全体党员和居民的广泛拥护。社区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社区”、 “特色社区”、文明和谐示范社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一、抓核心、夯基础,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为建立一支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党的基层组织,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社区党支部三名成员和居委会干部全部实现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学历均大专以上,平均年龄35岁。新一届支部成员责任心强、整体素质好、群众基础牢,为党支部开展各项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支部通过发放党员调查表、慰问信、登门拜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社区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进行了登记、造册,确立了党员分类管理的“三管”模式,对流动党员进行“协管”、对转入党员进行“接管”、对在职党员进行“双管”,建立了党员信息库,完善了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并建立了党员联络工作站,将辖区各类党员纳入到党组织的管理和活动之中,使党员流动不流失、散落不散心,教育管理不断线。社区党员邓侃长年在外地工作,为了让他及时了解社区的各项工作,社区与他经常进行电话沟通和短信联系,将下岗职工优惠政策、房屋登记、申报社保补贴返还等信息及时发送给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需要,社区充分发挥“共驻共建”工作机制,加强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间的沟通与联系,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方式,通过开展“六联六共”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共建渠道、搭建共建舞台,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社区资源,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势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推进区域性大社区、大党建的党建新格局。
二、抓创新,细服务,唤醒党员党性意识
为提高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社区党支部以推进“四项工程”(组织工程、素质工程、阵地工程、民心工程)建设为平台,在完善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抓好两项党建创新:一是在网上进行开博建家——团结里党建e 家,在网页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公开社区服务指南、办事程序,及时更新社区党建活动开展情况,截止日前上传创先争优活动简报55期。在网上架起一座与社区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进行信息沟通的桥梁。社区党员和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给社区工作提建议,对社区工作进行监督,社区党支部可以在网上对社区党员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答复,方便了居民群众,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博客的点击率已超过14450余次;二是开通党建服务新干线——“六式”服务,让党员找到归属感。一是“体贴”式服务。通过为老、弱、病、残党员提供关怀式服务;二是“愉悦”式服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愉悦居民的身心。三是“帮扶”式服务。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帮扶救助,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四是“港湾”式服务。不断完善优化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拓展中心职能,为党员参加活动、学习交流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五是“风筝”式服务。通过为外出流动党员发放活动证、保持书信电话沟通、解决家庭困难等方式,确保外出党员“不断线”。六是“家庭”式服务。主动与流入党员取得联系,让他们有话找组织说,有事找组织办,使其时刻体会到家的温暖。通过开展“六式”服务,唤起了党员的党性意识,让更多的党员找到了归属感,老党员李振声每次在支部去家里慰问的时候,都感动万分,他主动为灾区捐款;环保卫士郭志华利用作废的条幅,亲手缝制了40余个布袋,免费发放给了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优秀复转退军人张士喜、为民服务典范范国成经常活跃在社区文化活动的舞台;退休教师刘富君长年帮扶弱势群体,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优秀社区党员中心户王汝森,把身边的党员聚在一起学政策、讲环保、谈心里话,及时反馈社区党员的需求和信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党的红色宣传员”;爱心妈妈王小建,不仅为贫困居民捐款捐物,还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亲手编织毛衣、帽子等。
7月3日下午,送走这个学期的最后一批学生,胡黄应和石心爱坐在食堂的饭桌上算起了账。“还好!这个学期没有亏。”胡黄应满脸憨笑。
2007年,胡黄应夫妇放弃在北京每人年薪十几万的工作,回到家乡怀宁县茶岭镇,用多年打工的积蓄办起了怀宁县第一个“留守儿童爱心之家”。8年间,夫妻二人用仅能维持正常开支的收费,先后为1100多名留守儿童建起家的港湾。
2007年5月份,远在北京打工的夫妻二人因留守女儿的一封信,收拾行囊,回到孩子身边。她在媒体上看到一个退休老教师办留守儿童之家的新闻报道,受到了启发。“我带一个孩子也是带,两个也是带,为何不多带几个?”石心爱说。
办留守儿童爱心之家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两人拿出十几万元,租下206国道边的一个老村部,经过装修、购置物品,为留守儿童建起了一个“家”。“一开始就没想过赚钱,我们想做一些民生的事。”胡黄应说。
一开始,爱心之家都是由石心爱一个人打理。这个能干的“妈妈”早上4点起床,给孩子们煮早饭,然后买菜、洗衣服、打扫卫生、洗碗,晚上还要督促孩子们看书、学习,每天都要等到最后一个孩子关灯睡了,她才去睡觉。对于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石心爱就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发现孩子生病立即送去医院治疗、精心护理。
2009年的冬天,因为长期劳累,正在给孩子们烧洗脚水的石心爱突发脑梗塞,这个铁打的“妈妈”倒下了。丈夫胡黄应接下了班。他请了两名工人,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坚持把“爱心之家”办下去。
胡黄应和石心爱也会像普通父母一样,吃孩子的剩饭剩菜;会为哪个孩子成绩突然滑坡而着急,请来辅导老师为他辅导;会把孩子的奖状贴满整面墙······
到目前为止,8年时间,在爱心之家生活的留守学生人数达到1100多人,最多的时候一学期80多人,不少孩子在这里一呆就是7年;他们中有些已经考入大学、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已经工作、还有的已经生了孩子。
“爱心之家”从原来每学期按150天收费1500元,收费只调整过一次,现在的收费是每学期2500元。平均下来,一个学生每天的生活费16元左右,这里包括住宿费、水电费、人工费、伙食费、电话费······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他们先后投资安装了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现在,他和妻子打工赚的二十多万元早已花光了。
去年冬天,因为学期时间比往常多半个月,胡黄应就亏了。“每天买菜这些花销都很大,亏了也没有办法,可我不能亏待孩子。”胡黄应说,虽然亏,他也没想过放弃。
被问及“爱心之家”还会办多久?胡黄应回答说,“只要有学生愿意来,我们都愿意办。”
有这样一个家庭,他是千家万户中普通的一员,大千世界里平凡的一户,但就是这样一户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美的家庭生活。这个家庭就是曹淑清和尚宝庆一家,一个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的一家。
互相鼓励,共筑爱巢。2003年7月1日,29岁的曹淑清与30岁的尚宝庆,两个大龄青年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两个月后,丈夫尚宝庆由于单位破产就买断了,紧接着曹淑清也怀孕了。在欣喜之余,也给这对新婚夫妻带来了生活压力。两人互相鼓励开始了求职生涯,当时五虎山办事处公开招聘居委会主任,怀孕两个月的曹淑清通过笔试、面试、演讲以优异的成绩当选为育红北路社区的一名社区主任,尚宝庆也于2004年被应聘为神华天信公司一名检修钳工,也就是在这一年女儿尚蕊出生了,给这个本身幸福的家庭增加了快乐,两人除了紧张的工作就是带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同舟共济,事业有成。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有了妻子的理解、支持,丈夫尚宝庆在工作中更是得心应手,年年代表单位参加神华能源公司的技术比武,每年都给单位赢得荣誉,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单位于2009年派尚宝庆去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习了三个月,取得了高级技师的职称。由于工作需要,去年年底尚宝庆又被调到乌海能源西来峰煤焦化公司工作。这样工作单位离家远了,每天上班一走就是一天。曹淑清每天不但要按时按点上班,还要按时按点接送孩子上下学,家里洗衣做饭、收拾家,所有的家务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可是她作为一名社区居委会主任,又一直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本着“只有把居民的事当大事,认真的做细、做实,才能赢得居民认可和信任”的态度,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先后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两人在事业上互扶互持、生活上互敬互让,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琐事而吵架,夫妻举案齐眉,成为单位同事学习的楷模。这个家庭也先后被评为“幸福家庭”、“平安家庭”、“科普示范家庭”等荣誉。
孝敬父母,善育重教。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丈夫尚宝庆在家中排行老三,由于姐姐、姐夫在外地工作,就把孩子留给父母带,哥哥、嫂子也因为工作忙,经常把孩子放在父母家。父母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曹淑清就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父母干些家务。就在尚宝庆去天津学习期间,婆婆由于过度劳累,患了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病,曹淑清为了让丈夫安心学习,就每天早晨先把婆婆送去医院烤电理疗,再送女儿去幼儿园,然后再去上班,下班后再把婆婆接回家,就这样往返医院二十几天。丈夫尚宝庆听到妻子的所作所为非常感动,公公婆婆也逢人便夸儿媳贤惠、体贴。自从嫁到尚家以来,曹淑清从来没有和婆婆红过脸,和姑嫂也相处得向亲姐妹一样。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在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女儿尚蕊也形成了待人礼貌、尊老爱幼、积极上进的良好品德,在学校年年被评为“好儿童”、“三好学生”等荣誉,并且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尤其是书法写的特别好,每年都参加全区少儿书法大赛。
热心公益,回报社会。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为社会捐献爱心活动。多年来,在汶川地震、甘肃地震、雅安地震等一系列捐助活动中,这个家庭的每位成员都为社会无偿捐赠钱物。特别是女儿尚蕊,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资助了社区白血病女童武玉斌,并且把自己喜爱的衣物和图书送给女孩。
团结邻里,互帮互助。曹淑清俩夫妻是助人为乐的人,邻里关系也非常的好,深得邻居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经常帮助小区内的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楼道灯坏了,帮助换一下灯;孩子没人照顾,帮助照看一下等。有一次,楼道一邻居家太阳能上水忘关开关,水一直往下流,而他们家人都上班走了,曹淑清俩夫妻千方百计想办法,最后找到物业来关了总阀,并且打了电话告诉了邻居迅速回来关了开关,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也一并通过沟通协调,化解了因为漏水把一楼张大爷刚擦的玻璃淋脏的邻里纠纷。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都是街坊邻居住着,谁家能没有个事,互相帮帮、互相理解就过去了。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所做的事是每个社会公民应该做的平凡小事,但他们懂得:幸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夫妻双方用心照顾对方、用情建设家园,当创建和谐社会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曹淑清一家无疑是一个和谐家庭的榜样!如果每一对夫妇、每一个家庭都能乐观向上,互敬互爱,那么平凡的生活就会变得甜甜蜜蜜,普通的家庭就会变得美美满满,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77岁的钱汉堂是名老共产党员。退休后,一家人从西部黄金哈图金矿搬迁到奎屯,定居在北京路街道阿乐腾肯特社区。老伴吕美玉退休前是一名人民教师,还有三个懂事的子女。他们的家庭平凡、温馨,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勤劳质朴、奉献助人,用爱经营家庭,用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几十年来,共同经营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受到了邻里们的一致称赞。钱汉堂、吕美玉家庭被评为奎屯市最美家庭。
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吕美玉一直坚守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通过无私付出,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家庭变得更加温暖。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里,她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虽然很劳累,但家庭的温暖而幸福让她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不仅公公婆婆都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先后离世,对还健在的老人长辈她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她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只要为了这个家庭幸福快乐,她付出多少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钱汉堂退休前是金矿的工会主席,工作非常积极努力、认真。严肃、敬业、奉献是群众对他的评价。因工作繁忙,他照顾家庭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但爱人对于丈夫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看到丈夫用真情为大家办实事得到大家的认可,看到周围的职工一个个富裕起来,她觉得非常骄傲和喜悦。钱汉堂也非常理解妻子的辛苦付出,虽然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会主动地帮她做家务,承担起丈夫应尽的责任,对于家里的大事小事,他总会主动与妻子商量,互相配合,夫妻俩结婚几十年来,从未因生活琐事生气伴嘴,相处得非常融洽。
子女教育问题是家中的大事。钱汉堂夫妇俩把言传身教、做好表率作为教育培养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做老师的吕美玉平时再苦再累,她也不会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她用行动给孩子们树立了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的榜样;丈夫钱汉堂则用认真、踏实、积极的工作态度给孩子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榜样。在夫妻俩的引导和教育下,三个孩子健康成长。目前,儿女均已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着社会价值和自己价值。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78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