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国王的演讲》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1

  刚看完《国王的演讲》,就立刻想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看到字幕上打出每次战争演讲,莱迪都陪伴在伯蒂身旁。莱迪和伯蒂在余生中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时,我眼眶湿热。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在小时受到奶妈的虐待,养成了讲话结巴,严重时甚至说不出话来的毛病。这位后来的国王在做公爵时,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酿酒师的儿子做自己的口语矫正老师。这位罗格先生,也就是莱迪(亲昵称呼)既没有资历,职位证书,也没有医生执照,却做起了国王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帮助伯蒂找到结巴病的根源,纠正他的发音,鼓励他重拾信心战胜自我失败的恐惧,最终成为一名让臣民拥戴信服的`代表英国反抗精神的国王。

  这部影片既是部励志片,也是部反映人之间友情的温情片。尊重、信任、迷茫、怀疑、愤怒、谦虚、友爱等等情感充斥其间,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在追求世界和平共处的共同目标下,友情可以跨越身份的界限,跨越年龄的间距,迸发出向上的力量,激励人的成长。因此,个人觉得《国王的演讲》堪称是部经典的好片。

  伯蒂在说话时,有时因为发音的问题,会停顿很长时间,听听朱迪是怎么鼓励他的:有时停顿会让语气显得严肃、庄重。即使再怎么失败,朱迪一直坚持不懈地帮助伯蒂说出话来。他消除一切不利于伯蒂说话的因素,如布置讲话的会场,使之显得像家里一样温馨从容,打开窗户,让新鲜的空气流动在室内,关闭话筒闪烁的红灯,以免引起伯蒂的恐慌等等。对于朱迪,正如伯蒂所说的他像是我的家人,像个兄长似的照顾我。这正是他们之间友情的写照。尽管之前伯蒂对朱迪有些小瞧和不信任,甚至拒绝了他的治疗。而时间总会让人性显现,友情弥坚。

  岁月流金,黄沙散落一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捡拾起一颗颗珍珠串联,便有了今天各种珍贵难忘的情感。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2

  看完国王的演讲,我的脑袋一下子冒出三个词语:勇敢、自我、关爱。

  的确国王乔治六世很勇敢。面对父亲的去世,哥哥只爱美人、不爱江山,战争的一触即发,他勇敢的挑起重担。他知道总要有一个人要挑起重担,哥哥不愿挑,那就只好自己来。他明知道国王只是权威的象征,他不能裁决国家大事,说的难听点,国王只是一个摆设。更重要的是当上了国王,意味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得按照别人的指示以及受到别人的监督,也就是说自己的自由失去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挑起了重担,很勇敢地挑起了重担。这勇敢的.背后是责任,一颗责任之心。他说,民众信任他。因此为了这个信任,他勇敢地承担责任。

  勇敢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民众的信任,自己的责任,才是国王乔治六世勇敢地挑起重担。

  国王乔治六世从小就活在哥哥的阴影下,失去了自我,因此从5岁时就患了口吃。自己喜欢的小保姆却喜欢哥哥,小保姆为了讨好哥哥结果让他的胃落下了病根。从小自己喜欢用左手,因为形象不好,被逼着用右手。由于小时候膝盖内翻,被残忍地夹上金属板,强行矫正,只为换来一双直腿。自己喜爱做飞机模型,因为不务正业被剥夺了这一喜好。总之自己的童年就被剥夺了,失去了自我的人,面对生活的恐惧,他的表现就成了口吃。幸运的是,在妻子和罗格的帮助之下,他敢于面对自我,成功地完成了国王的演讲。

  敢于面对自己,不逃避,不胆怯,才能战胜自我。自己解开自己的心结,才能释放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战胜自我的第一步就是面对自己,逃避永远只是弱者的表现。

  国王演讲成功的背后,我看到了王妃的关爱。她帮他找语言治疗师,她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无论他在哪儿,无论他在干什么,她一直紧紧地拉着她的手,对他说:我知道你可以的。也正是王妃的关爱,不放弃,才使得国王在最艰难的时候,才能坚持下去。

  没有这样的关爱,坚持如何实现。只因有爱,我们才能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国王演讲的成功,总的来说就一句话牢记自己的责任,坚定自己的信仰,带着他人的关爱,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3

  第一次看《国王的演讲》是在其获得小金人之后,大众媒体众口一词的赞誉:精致的镜头,流畅的剪辑,出众的表演,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国产电影缺什么它就有什么)就这样怀着好奇与期待之心看完了影片,果然名副其实。

  之前极少看英国电影,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女王》。两部影片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四平八稳的故事,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都带有一些英式幽默(网络上讲这也是英国学院派电影特点),并且主角都在责任的约束之下的要进行自我牺牲。

  回到《国王的演讲》电影本身,这部电影主要有两条线索:

  一、国王如何克服口吃,战胜自我的线索。二、国王(以下统称伯蒂)与罗格如何从医患关系发展到彼此交心的知己关系的情感线索。

  有人说这是一部励志片,但本人看来这部片励志成分太少,也许是因为主演不像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从小就身残智残,成长过程中还有一连串的打击。他一出场就是公爵,身世显赫,并且还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一个美满的家庭。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之下,口吃对国王的打击似乎很微不足道。至于影片最后的演讲,虽然在前边的铺垫之下挺感人,但平心而论并不是很激动人心(这与《女王》的感觉差不多,也许这是英国电影的特点吧)。对于看惯了好莱坞式励志片的我们,这显然不是很合胃口。不过话说回来,我相信导演自己也并不想把《国王》拍成好莱坞式的电影。

  其实我认为本片最精彩还是两位男主角的感情线索。一个街头赤脚医生(没有执照)机缘巧合与国王相识,最终成为一生的知己。(排除二人的性别,听起来很偶像剧)首先,我认为应该归功于罗格独特的治疗方式治疗双方建立平等关系,这也为罗格了解伯蒂内心提供了条件。其次,还得归功于那个特有的年代一个王权受到约束的时代。

  下面我们就看看导演是怎么处理二人的`情感线索的。影片开始,在伯蒂妻子的牵桥搭线之下,两位主角邂逅了。两人的第一场戏火药味十足,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高傲且脾气暴躁的公爵和一个面对贵族不卑不亢、略带幽默的医生。当然,伯蒂在发现自己在听音乐能流利朗读之后,他接受了罗格的治疗(如果不这样的话剧情就无法推进了)。在罗格的治疗下,国王进步神速,这些过程导演一笔带过,因为导演要把篇幅留给他们的内心交流。二人的第二场重要的戏是老国王死后,伯蒂不是与自己的妻子而是与罗格倾诉内心。此时伯蒂已经开始接受这个医生。罗格建立平等关系,进行情感交流成功了。伯蒂不仅说了老国王对他的评价,还说出了他口次原因,与哥哥的微妙关系,就连他俩一起寻开心那点破事都招了。可想而知,此时对于伯蒂,罗格不仅是医生,也是一位朋友。(导演将二人的交谈处理得很有趣,伯蒂一会口吃,一会以歌唱表达,观众看了都忍俊不禁。)二人第三场戏是罗格与伯蒂开谈论皇位的事,最终是伯蒂与罗格关系破裂。伯蒂的生气恰恰反证了罗格了解伯蒂的内心。此时的伯蒂,一方面觉得哥哥不能胜任国王之位,而另一方面伯蒂自己也不愿意但国王。罗格洞悉伯蒂内心,从国家大局以及朋友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伯蒂的期许。也正因为说中了自己的心结,高傲的公爵十分生气,顾于脸面,他也没有接见前去道歉罗格。不知观众是否觉得这很像小朋友之间的怄气。而在被告知治疗结束后,罗格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亲自登门道歉。看到此,我想观众都能理解他们在彼此心中的地位了。这场戏十分重要,它为后面在教堂的那场高潮戏做足了铺垫。两人的情感高潮戏是在教堂的那场戏。其实在以上几场戏的铺垫之下,从罗格被揭穿到又重新被信任的整个过称就显得十分自然了。

  我们在被台湾、韩国的偶像剧、苦情戏恶心了多年之后,再看罗格与伯蒂的情感戏,说实话很难用跌宕起伏或紧扣人心来形容。但导演把二人的情感戏处理得如此细腻、到位着实让人佩服(比国产电影强多了)。(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出我内心的一个恶观点砍掉最后演讲那一段,本片基本可以取名为《那什么拯救你,我口吃的国王》)

  最后要感谢两位主角的精彩表演,特别是科林,他那口吃的表演极易将观众带入戏,时常让观众为他捏把汗。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两位主演出众的表演,这部电影肯定会有英国学院派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沉闷。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7501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