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车间先进事迹材料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材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维修车间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立足岗位,务实创新,努力创建一流车间是维修车间全体成员对自己的共同要求。储装中心修理车间成立于20xx年,现有员工68人,肩负着储装中心地面生产区域29条胶带机,4套一级破碎站系统、2套二级破碎站系统、2套快速装车站系统等设备的日常检修、运行维护、创新技改工作。自维修车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安全生产规定、管理标准,坚持“保人身、保生产、保设备”的原则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20xx年即将过去,经过全体员工一年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在这一年中,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年各项检修工作和大修技改项目,确保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维修车间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努力提高设备生产效率
维修车间树立“有问题去处理”转变为“先处理没问题”的先进理念。通过多年的技术分析与现场检修经验的积累依据设备的发展趋势与运行状态,预先制定预测性的检修计划,确定设备应该停产的时间、检修内容与方式、所需材料等。有效减少设备突发故障的概率,最大限度减少非停,保证生产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并且树立将润滑保养逐渐成为设备管理的重点和核心这一理念,做好设备润滑工作,能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生产效率。
二、强化管理,严明纪律,圆满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悠悠万事,安全乃大”。维修车间的班组建设、团队氛围的营造都是建立在“安全”这条工作红线之上的。在安全管控上,维修车间除了严控安全目标外,更侧重于基础安全的掌控。“泾溪石险人竟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不安全事件往往发生在不该发生的地方,正是因为人们自以为很安全而放松警惕的.缘故。在日常工作中,维修车间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各项工作坚决围绕“安全”进行精密部署和细致策划,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大家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坚持开展以“查隐患、堵漏洞、反三违”为主要内容的隐患排查活动,加强岗位巡检力度,强化细化岗位责任分工,巡检过程认真仔细,检查到位,不疏于形式,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将事故隐患及时排除。并且用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的“三铁”精神处理任何不利于安全检修的人和事。在现场检修中,要求检修工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要求班组长按章指挥,杜绝粗放管理。在安全教育上,要求每一个班前会必须严格执行“六必讲”的制度,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法规、安全知识、检修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严格按照公司安全生产“一号文”的精神,开展了隐患排查和自检自查工作。按照“五定”的原则认真落实到位。使安全管理更进一步。
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三不怕”车间
这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优秀集体,素以“能打硬仗,善打硬仗,关键时刻顶得住”的工作作风著称。维修车间是储装中心最脏、最累的岗位,他们在修理工作上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不计报酬。他们三伏顶烈日、三九冒严寒,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加班加点,默默无闻的为公司的发展贡献着。记得有一次夜晚,凌晨1点多,302号减速器高速轴突发故障,车间主任韩希君立即前往单位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工作,从凌晨2点一直干到早晨9点多。还没有从检修现场回来,又接到抢修任务,103号胶带机重锤拉紧装置的导轨折断,造成胶带机无法运输,影响生产,职工们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多,连续作业20多小时,虽然身体很疲惫,但却没有任何怨言。维修车间一直都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重要的检修、抢修工作,车间领导和职工齐上阵,什么时候检修完了,什么时候一起回家,无论年龄大的,还是年轻的,没有叫苦叫累的,每次都会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任务,为安全生产检修奠定基础。
“哪有故障哪有我,我们是设备的110”,就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踏实的工作态度,硬朗的工作作风,经过这一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维修车间有向前迈进一步。展望未来,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决心全力以保安全生产为准绳,踏实工作,以高标准要求每一个人。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用维修人无悔的青春和无私的奉献,继续奋战在公司发展的征途上,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更加绚丽夺目的新篇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72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