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师父》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大多数人看惯了香港武侠片玄乎其玄的特效,诸如徐克《笑傲江湖》系列中人人会飞天遁地,排山倒海,杀人必是血肉横飞。而这些电影的结局一般让人捉摸不透,以至于让人们不曾知道也不想知道,真正的武林是怎样的。最近上映的《师父》打破了这种模式。
《师父》是由徐皓峰的小说改编,讲述了天津武术界的恩怨情仇。民国初年,咏春拳小荷才露,很少有人去练。而此时天津十八家武馆相互勾斗又排外,暗潮流动。作为南派拳种传人陈识,要开馆立足,收了位品行恶劣的青年,计划在三年内踢馆,以教真拳。却未想一场轰动武界之事来袭。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是师徒二人情感。当时的武林已是一片暮气沉沉,武行把绝技掖着,不传真学。武馆成了赚钱买卖,师父利用徒弟,徒弟成为一枚棋子,随时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而牺牲。就在师父陈识按着计划进行的时刻,师徒之间的`情感也悄然而至,此时即将“一站成名”的徒弟临走前,师父便对他说了句“你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寄予希望。但就因为郑山傲的徒弟林副官,半路杀出,破坏了合谋,把耿良辰以规矩之外的方式杀了。
就这样师父获得了开武馆的机会,而开馆当天,他去了徒弟的租书摊,猛然觉醒,用自己的方式突破规矩,放弃了到手的成功。一个讲规矩、论成败、要地位的人,不顾一切,要推到重来,打遍天津所有武师。他一直在讲成败,最后关头却讲了情义:他选择以反抗强权的方式终结这个合谋,来完成对徒弟当初无情利用的补偿。
而其中还有个暗藏之理,面包免费,但要先点菜。原本准备要毁了一个天才,成就一个门派的陈识,到了徒弟牺牲的时刻,却又不忍心了,从而想到耿良辰是块好料,开武馆又不真传。没有了菜,再多面包又有什么用?
陈识伤人不伤命。先前已是埋下伏笔,比如他打掉邹榕的扣子,意味着能取你的扣子,就能割破你的喉咙。但邹榕追杀到小巷时,是处处往死里逼,无有留他之意,但陈识却没伤他人性命之念。
《师父》讲述了在现代枪炮文明的挑战下,传承武侠道义的迷失和回归,以及对未来传承的困惑。
自古以来,中国都推崇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时期,大家的思想都还未真正的打开,对于“规矩”这个词,又是何等的重视。南方一代宗师“陈识”为了完成把中国武术“咏春”传承下去,机缘巧合的北上来到了中国武术核心地“天津”,然而对于一个外来人来讲,想在天津立足,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天津的规矩重重,想要踏破一道道的规矩防线,谈何容易。在天津这个地方,想要开武馆,必须得按规矩来,那就是徒弟必须要来了踢八家武馆,师傅才可以开馆。然而就在这时,挑战人性的难题来了,师傅陈识为了传承“咏春”,不得不想出一个下策,收一个有武术天分的徒弟,然后利用他的牺牲来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
“耿良辰”就是师傅“陈识”的最佳徒弟人选,有天分,有骨气。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在这部戏里,人性遇到了死板板的规矩,最终,还是人性战胜了规矩。在电影中师傅陈识从刚开始的利用耿良辰,到后来的有了师徒道义,到最后的和死板板的规矩决裂,都充分显示了当时中国的惨烈症状,为了所谓的`江湖规矩,不惜拿鲜血去一次次的血祭。电影里的雏馆长,无疑就是民国时期的死守规矩的那些人的代表人物,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规矩很重要又很不重要,规矩最初是属于那些强者和聪明人的。
师傅陈识为报师恩。北上杨名。心心念念都是为了建武馆。在天津站稳脚跟。为此他极为隐忍。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初和他达成协议的武行头牌郑山傲成了一个位置变量。他的变化使得陈识陷入了另一个阴谋。徒弟意外被杀,自己无意中成了杀人凶手。看不清局势,空有一身本事也是无可奈何。所以我觉得师傅这个角色很耐人寻味,虽然平淡,但是却别有深意。
总体来说。我觉得本部片子的动作我觉得也很到位,主角陈识在和别人比武的时候,铁器相碰,铿锵有声,语言也很是干练,很有武侠小说的味道。蒋雯丽扮演的角色雏馆长,帅气干练,还有干净利落的功夫,短小精悍的台词,都很凸显武侠小说的风味。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用干练的语言和动作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某些片段,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拍得很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678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