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人民医院儿科“巾帼文明岗”创建事迹
开县人民医院儿科现有医护人员22名,女性职工19人,占科室人员的86%。开放床位50张,设有重症监护室,科室现有8502婴儿光疗暖箱、jh20-1b经皮黄疸仪、心电监护仪、402超声雾化、远红外线治疗仪、tdp治疗仪、中心供氧等先进设备,近20多年来治愈了各种重症疑难病例数万例,抢救治愈率高达95%以上。特别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川崎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小儿哮喘、小儿腹泻、以及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护理技术在县内属领先水平。我科曾成功救治一名孕期只有26周,体重仅850克的早产儿;多次成功抢救呼吸衰竭,呼吸停止的重型乙脑患儿,为我县重症患儿的救治工作再创奇迹。曾获重庆市“青年文明号”、县“巾帼文明岗”、“优秀班组”光荣称号。
为深入开展县妇联倡导的“巾帼建功”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儿科开展了“巾帼文明岗”的创建活动。并充分发挥示范岗带动作用,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服务理念,在开展病患儿的救治工作中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注重医德,优化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医疗服务行业受到相应的负面影响。“救死扶伤”等传统美德在少数年轻的医护人员中日趋淡化,儿科借创建“巾帼文明岗”活动,狠抓了医德医风建设,转变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护理医疗工作者的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二次集中学习,每人每天一个小时的自学时间,重点加强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二是坚持贯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开展了向白求恩、南丁格尔等的学习活动,做到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四者有机的统一;三是在开展优质服务,文明行医活动中,儿科充分发挥年轻人为主的科室优势,大力推广文明用语,发放文明号服务卡1600多份,向社会公开承诺做到“热情待患,优质服务,耐心解释,整体护理,精心治疗,辩证施治,廉洁奉公,接受监督”。至此,整个科室医德医风得到较好的转变,获得广大患者的好评。
二、建立制度,规范管理
儿科一贯坚持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为原则,制定了《儿科工作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等10多项规章制度,明确科室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严肃了工作期间的纪律。规范了全科人员的言行,转变服务态度,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事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人才,人才培养始终成为儿科的工作重点。科室先后组织12名护理人员参加国家、市、县级等各类学习培训,参学率达100%。通过不定期开展科室讲课、操作演练、交流讨论等形式,将每个学员所学的不同的新知识、新技术让科室每个成员得到学习并熟练掌握。同时采取每月一小考,半年一比赛的方式,使科室护理人员的“三基”训练得到了保证,几年来,科室内培养出一批理论水平高,实际操作娴熟的护理骨干队伍。全科有20余篇护理论文在国家、市、区级进行学术交流,并在相关杂志上发表。该科开展“jhc-95型氧透射治疗仪治疗小儿肺炎”的.科研项目,被开县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无私奉献,精心救治
XX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位于住院部15楼的儿科震感非常强烈。在主任唐融、护士长阮红的指挥下,病人有序的撤离大楼,科室护士带上氧气袋和必备的药品在楼下安全地带开辟临时治疗所,护士长阮红坚守科室,继续坚持对不能转移的几个重危患儿的治疗,整个转移过程无一患儿中断治疗,无一患儿受伤。“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医院儿科积极响应院总支部号召,在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全科医务人员迅速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全身心投入战斗中。在仅有编制床位50张的情况下,承受住了110位住院病人的压力,22位医护人员吃住在科室,不分昼夜,精心救治病人,直到住院的病人全部康复出院。
五、团结协作,成效显着
开县人民医院儿科精心的护理、耐心的解释、舒适的就医环境,迎来了八方病患者。开江、云阳、宣汉、城口等附近县的病患者纷纷前来就医。今年3月城口县一农民的小女儿身患川崎病,慕名前往儿科求医,面对举目无亲的外乡人,科室人员捐衣捐物,帮助病人解决吃、穿、住的问题,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病患者身体痊愈。辛勤的汗水换来病人的生命,赢来病患者家属的敬佩。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儿科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要求到抗震救灾第一线,积极捐款,发扬了大难有大爱的精神。
全科人员牢固树立了“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新观念,扎实开展工作,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人才效益,成为我院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