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敬业奉献模范事迹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作敬业奉献模范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叫李x红,1974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淳朴的农村环境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1998年通过他刻苦努力,终于以优越的成绩毕业于毕业于鞍山师范大学,同年7月参加工作,现在是牛庄高中化学教师。李x红同志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勤奋积极,师德高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立足岗位刻苦钻研,业务过硬勇于创新,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十六年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受师生爱待。
一、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把培育祖国最需要的人才作为最光荣、最圣洁的事业。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尚德笃学,善教乐研,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及新课改,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生活享受上的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奉献爱心,唤醒良知
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教师心灵美的主要表现,也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人们常把母爱视为世界上最纯真的感情,因为母爱是无私的,教师给孩子的就是母亲般的爱。热爱孩子是教育好许多不同类型的学生,向全体学生
进行全面教育的基础,用“爱”塑造幼小的心灵,用真挚的感情唤醒学生。
我多年来始终施给与学生的就是“母亲”般的爱。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我样样关心。20xx年,我班有个叫杨琼珍的同学,从小失去了父亲,性格孤僻、内向,不愿和同学来往,内心的情感和秘密也不愿与老师和家长交流倾诉。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放任自流。在纠正她的错误时,我很注意发掘她的优点,进行正面诱导;还发现她经常缺笔少本,就掏钱给她去买,有时还饿着肚子来上学,就买来点心给她吃。有一次杨琼珍病了,家里没人照顾她,她就又来上学,我就给她买来药让她服下,还给她买来罐头让她吃。这时她哭了,对马老师说:“老师,你是最好的人,我要听你的话,好好学习。”后来杨琼珍变得活泼向上,遵守纪律,学习认真,成绩逐渐上升,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今,杨琼珍已走社会,但是她始终没忘记老师的教诲,踏实生活,诚实做人。现在,她会经常给我写信、打电话问候,一有机会回家,就忘不了来校看望我,并会激动的说:“老师,谢谢您!如果不是您,我是不会有今天的,是您挽救了我,也挽救了我的一生啊!”
三、勤研业务,成绩优异。
我从参加教育教学就在牛庄高中工作,担任班主任及科任工作。在工作中我能努力钻研文化业务知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文化业务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特别是近几年学生入学成绩越来越差,有的时候进行手把手的教,
直到教会为止。对厌学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耐心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这样的事例是数不胜数。因为工作努力,能一心把主要精力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所以几年来,我所教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多次受到表扬,也得到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因此,我把练师能当作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的一个目标去追求。平时刻苦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学上更是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广采他山之石。多次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学习和聆听专家报告,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后,积极主动地付诸行动。在上课前,紧紧围绕课改理念,深刻领会课标内涵,准确把握、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中,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做到整体把握、突出重点、明确难点为一体,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教育教学上,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认真研读我县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学生的学情,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和课堂管理始终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配合默契,效果良好。
我一直觉得:一位名教师的成长首先从教学反思开始,所以,我平时再忙也坚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得与失,也
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经过多角度的反思和留心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实施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虚心请教于有经验的教师解答。教学反思,为我的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素材,我主张积极倡导科研先行,和老师们共同研究,提倡“行动+总结”的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实践。在教学中,我坚持学校提出的教学“五步”法,精心备课,从学生入手,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课下,我通过从网上查阅资料、向其它教师请教以及征求学生意见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争取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在《科教论坛》国家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并获奖。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我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同科教师和领导的好评。
四、爱心浇灌祖国花朵
教师身上被社会赋予很多耀眼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领受这些美丽光环的同时,更应该去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的发展,去为这些光环增辉添彩。我努力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师德的高尚。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深入和领会,我进一步认识到新时代教师使命的重大和师德弘扬的迫切,明确了教师对于学生进行道德垂范、知识传递、学法引导、情感培育、人生启迪的重要。
我有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在讲求公德,崇尚师德的今天,我们需要这份纯真,更祈盼这种由纯真带来的人性的升华!正是这样,我自觉端正师德、师风,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使上墙的制度、规定不流于形式,用自己的言行做好同行的典范,担任了校团委书记和政教员职务。
作为教师,我觉得着力点就是爱学生。我始终坚持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教师的爱。在课堂上,我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课堂上,学生没有坐姿不正的,没有不思考的,没有迟到的??课外经常开展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对后进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可以说我的课,学生爱上!
成绩不能满足,名誉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教师,觉得自己始终要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特别在实施教师绩效考核的今天,我觉得教师更要讲敬业和奉献。我,一名普通初中政治教师,谈不上有惊天动地的功绩,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在教育园地中耕耘,没有过高的享受,只有上课
“xx,今年俺们这菜也想种成有机菜,你来给俺们具体说说吧!”“好,罗振”,接到村里群众的电话,孟xx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项一项给群众解释有机蔬菜种植方面需要注意的细节。
今年41岁的孟xx是一名高级农艺师。自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南召县经济作物工作站副站长、县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政协南召县第八届、第九届委员,县人大农工委委员;他20年如一日,不负韶华,探索不止,用执着和真诚在发展有机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上,演绎了一首动人的赤子之歌。
不忘初心,追梦不息,扎根农业痴心无悔
20xx年,刚刚21岁的孟xx从南阳农业学校毕业,许多同学纷纷改行或经商,他却毅然回到了养育他的小县城。20年来,他不忘初心,追梦不息,从农技员到高级农艺师,从经济作物工作站副站长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始终没想过离开专业,一心一意扎根基层,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当地有机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南召县城郊乡史庄村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乡的重点贫困村。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820元,为增加农户收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他积极引导村里的群众接受现代化农业种植,帮助村里申报建设南召县无公害蔬菜示范推广基地。在基地建设初期,群众对种植大棚蔬菜表现不积极,有的群众还持怀疑态度,一是大棚种菜能种好不,一个20多岁的小伙能给大伙教成?二是要是全村都种大棚蔬菜,产出那么多,到时候卖给谁?
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他一方面组织群众代表30余人到南阳蔬菜生产大县新野考察学习,让大家亲眼看看兄弟县蔬菜批发市场的热闹场面;另一方面编写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等教材,开始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帮助群众开阔视野、接触知识、学习技术,群众的顾虑消除了,种菜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先后有180户群众勇跃报名种菜。同时,他有效跟进蔬菜基地建设进度,先后建起三位一体日光温室3座、钢管大棚19座、竹木大棚16个,打机井14眼,为群众种菜提供了保障。
大棚蔬菜种植育苗是关键,群众育苗时对温度、湿度、水分管理不严格,一些群众不知道什么时间放风降温,什么时间盖棚保温,管理不到位,菜苗就会死亡。看到这种情况孟xx非常焦急。“这是示范项目的第一年,一定要成功!”他一户一户登记,谁育的什么苗,育多少,长到什么情况他了如之掌,每天只要有空,他就要到各个育苗基地看一下,当天气温多高,是否通风了,是否盖棚了,要是有事去不了,他也会打电话给大家交代一下,需要做什么,手把手地教,确保各个环节不出问题。
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努力下,带动周边董店、东庄、上店等7个村也建设钢管大棚11个,竹木大棚78个。史庄村民梁付显种了两个温室的辣椒,第一茬就卖了20xx余元,夫妻俩高兴得合不拢嘴,欢天喜地去商场买了一台洗衣机,逢人就说:“多亏了咱们的技术员小孟教俺们!”
近年来,孟xx先后在城郊、南河店等乡镇指导群众建设蔬菜大棚240多座,先后引进京葫1号、银玉西葫芦;中农13、农大14、春光2号黄瓜;黄帅301、豫艺墨玉辣椒;比久甘蓝;绿罐、绿抗茄子;北斗三号、灞桥06番茄;FS西芹;791萝卜等蔬菜新品种32个。同时推广黄瓜嫁接栽培,大棚黄瓜吊蔓、膜下暗灌;辣椒,茄子老株再生;西瓜地膜,小拱棚双层覆盖早熟高产栽培;番茄根结线虫综合防治等新技术48项,先后在附近乡镇推广大棚种植4000余亩。20年来,孟xx通过上门指导、一户一组一村的悉心帮扶,共有1300多户农民走上了种菜致富之路,同时还教会了当地860余户群众用沼液、沼渣施肥,科学移栽管理,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阔思路,创新模式,帮助群众走上致富快车道
“有机农业是大趋势,得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它、认识它!”种植大棚蔬菜仅仅属于行业链的初始端,如何打造有机农业的南召品牌,帮助群众走上致富的快车道?20xx年以来,他开始致力于大力宣传推广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产品品牌的打造。20xx年在南召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他严格按照上级的条件、要求和标准从全县农业经营主体中筛选了从事有机生态农业的17个农业公司、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3个家庭农场成立全市首家有机生态农业产业协会,率先发展“协会+基地”的高效运营模式,由协会提供技术和销路,通过这种模式,使种植户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产业协会成为推进全县有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加速器”。
20xx年,为了促进南召县有机蔬菜进京销售,加强京宛合作,孟xx和农业局的相关领导两次邀请北京北菜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南召考察合作有机蔬菜种植销售。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北京北菜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终于于20xx年4月初步与南召县三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年供应63万斤有机蔬菜的合作协议。
接着,他和农业农村局的领导和同志们一道积极参与、组织筹办了“发展有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中国有机行业高端盛会“中国·南召有机农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高层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家、省市新闻记者共计60多人应邀出席了论坛。同时,为了打造南召机农业品牌,他积极帮助23家企业认证45个有机农产品,连续三年组织全县有机农业企业参加(上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帮助企业有机农产品进京销售0.4万吨,产值达5600万元,为南召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在,他正在积极为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忙碌着。先后起草了《关于推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xx-2020年)》,《南召县有机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xx-2027年)》,《南召县绿色有机农业产业扶贫奖励补助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全县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砥砺前行,惠农不止,推广农技大爱无痕
近年来,虽然全县有机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实践中孟xx对全县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因素和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撰写的《南召县有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花生种植规范化及管理标准化技术规程》在《中国农业信息》上公开发表,撰写的《大葱无公害栽培技术》、《温室大棚蔬菜发展问题分析》在《河南农业》、《北京农业》志上发表,参与编写并公开出版著作7部;获得南阳市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省科技厅科学技术成果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
在担任政协南召县第八届、第九届委员、县十五届人大代表期间,孟xx就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等方面积极向县委建言献策。他先后编写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等培训教材7本;通过进村入户搞培训、临田现场搞培训、互动式搞培训,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骨干农民集中培训,累计培训农民、科技示范户20000余人次,年接待农民技术咨询、技术指导10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000余份。
良好的操守,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孟xx依靠自己的坚守与执着换来了有力的印证:20年来共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48项,示范推广作物新品种55个,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应用率达90%以上,推广应用面积100多万亩次,4.2万户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示范推广有机水稻种植1.5万亩,年增效益6750万元。痴心的付出,赢得了上级的认可。先后被河南省农业厅、南阳市人民政府、南阳市农业局、南召县委、政府、政协授予“先进个人”、“先进技术指导员”、“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22项。
“科技种田就是好!看这麦子长势,真是喜人,还得感谢袁农艺师的指导。”这是走在乡间的路上听到的,这里的袁农艺师就是南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宛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xx。
xx是宛城区家喻户晓的农业专家,不但耐心地接受村民的咨询,而且亲自到村民的田地实地查看,力求准确无误的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每到关键农时,她就非常观注天气变化,尤其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她会通过短信、电话、微信及技术明白卡告诉大家小麦赤霉病重在预防,凡是在小麦扬花期天气预报连续三天有阴雨天气,她就不停的走村串户,指导农民及时防治。近年来,特别在关键农时季节,是她最忙碌的时候,经常同各级专家沟通,为病虫害绿色防控查找最有效途径。
通过xx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农民群众基本掌握了病虫害的基本防治策略和高产栽培技术,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大幅度提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打破玉米生产的禁锢,她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毫无保留的进行传授,她指导群众在麦收后及时抢播夏玉米,在夏玉米7—9片叶时进行化学控制,以防后期倒伏;为充分挖掘玉米的生产潜能,她指导村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实行宽窄行种植并且指导大家做好田间管理,开挖田间排水沟,利排利灌、方便田间管理同时可以进行培土封根,一举三得;同时告诉大家玉米是需水需肥较多的作物,生长中期需肥量较多,要改“一炮轰”施肥方式为分期追肥,受到科学种田好处的村民都自觉走进自己的责任田干了起来。
每到农时季节,xx的电话就成了热线电话,“袁农艺师,玉米快抽穗了,怎么管呀?”这个时候,她就不厌其烦的送走这一拨迎来那一拨。她告诉大家,在雄穗刚抽出来没有散粉时及时去雄,去雄后能减少养分的消耗,增加穗长和穗粗,使子粒饱满,千粒重提高;去雄后可以减轻玉米螟、蚜虫等的'危害;减轻倒伏率;并能提早雌穗抽丝,使雌、雄花期协调;而且成熟早、空秆少,去雄应隔行或隔株进行,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叶片的光合利用率,时间在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以利伤口愈合。为了提高结实率,减轻玉米秃尖,她及时指导大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她的指导下,夏玉米避开了开花授粉期的高温天气,授粉受精正常,籽粒饱满。
在玉米接近成熟期,她告诉群众,不要苞叶黄了着急收获,应该在果穗苞叶变白,干枯、松散,乳线消失,籽粒有光泽,这时粒重最高,同时也不影响小麦播种,适当的晚收几天,可增加一成产量。
“叮铃铃……”xx的电话响又起来了,“袁农艺师,你快来看看我这麦是咋了?麦叶上那么多黄粉,还一条条的。”“那是小麦条锈病,田间病叶多吗?。”刚到单位,xx还没有坐下,就接到了求助电话,虽然已电话进行了指导,但是她还是不放心,她清楚因受去年的暖冬影响,小麦病害发生早发生重,她还是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求助群众的田里,查看条锈病发病情况。
她来到地里,详细查看了病叶数,“已经形成了发病中心,要立即打药,这个病传播很快,用戊唑醇或者烯唑醇进行防治,隔一星期再喷一次,同时可兼治小麦赤霉病。”xx一口气说出了小麦病症和防治方法后,又马上进入麦地查看起来,她时而蹲下拿出手机拍照时而低下头仔细检查着麦田情况。
xx站在田里,又开起了“战地会议”:小麦条锈病是气传病害,对条锈病的防治要“带药侦察;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并把随身带来的技术明白卡发放给群众,并且采来病叶让村民识别条锈病的病症。根据条锈病发病情况,她立即号召群众投入到小麦条锈病防治的攻坚战中。在xx的宣传指导下,小麦条锈病得到有效控制,宛城区的小麦长势喜人。
“哎呀,这片麦怎么死了?”在田间巡回的过程中xx听到惊讶的声音,她停下匆忙的脚步,走到麦田拔出麦子,仔细查看,“这是小麦纹枯病,根部腐烂,茎不同程度坏死,造成小麦枯死,一旦遇到不利天气,还会引起倒伏。”说起农田情况,xx如数家珍,就像一本活字典。
每到农忙季节,xx比任何人都忙,田间地头都有她的身影。在小麦备播期间,她指导村民在旋耕后要镇压,实行精量半精量播种,杜绝大播量,同时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她指导大家进行适期播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虫害和后期倒伏的可能性。在她的影响下,村民们改变了种田的老思想、老传统,接受了新技术,明白了只有科学种田才能获得高产。
xx常说:“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她在孜孜不倦的学习,农闲的时候,她就进行技术培训;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坐下来把在生产中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出来,分编成不同的小册子。作为人大代表,她参政议政,及时反映农民群众的所需所求,实实在在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着自己力量。
这就是xx,一位朴实无华农业技术人员,没有太阳的光辉,没有朝霞的灿烂,没有月亮的诗情画意,但她所做的数不清的件件小事,就像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一样发出了点点光芒,在看似不起眼的.地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农技人员敬业模范事迹材料5
“段老师,给您报个喜,按照您帮我改良的麦田除草配方,中后期又落实了《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岗地上的小麦平均亩产也能保持在800斤左右。”唐河县桐寨铺镇马岗村农民李献伟兴奋的给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检疫科长段学东报喜,段学东就是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专家——种地农户的贴心技术引路人段老师。
疫情期间,李献伟家种植的400亩小麦杂草丛生,去年按老习惯进行用药,结果麦田化除效果特别差。2019年11月李献伟参加了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培训班上他结识了段老师,请教了麦田杂草防治原理和方法,记录了能让小麦高产的《唐河县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找到了让他去年麦田化除效果差的原因,原来是他麦田化除常年施用的〈苯.苄合剂〉除草剂到了临界点,杂草产生了抗药性。以前碰到这类技术难题是到处问询,今年培训班上认识段老师,他想着科学种田可是有了依靠,但疫情期间出不了门,如何因地制宜的施药来防治麦田杂草,让他作了难。李献伟就试着给县里段老师打电话请教怎么办?段老师先耐心教会他使用微信视频,然后,他们就一个在地里拍,一个在家里看,通过网上诊断,配方改良了,杂草根除了。
“有几亩没来得及打药,猪殃殃长的比麦高,亩产才550斤左右。”李献伟心有余悸的说,今年恰逢大旱之年,如果没有段老师帮忙指导实施《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等技术,那这400亩的麦子算是白忙了。
《唐河县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是段老师带领课题组根据县里相关试验资料、优质小麦生产相关技术,经过调查各乡镇小麦的生产情况,起草完成的。是让唐河农户或合作社通过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和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了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同步提升。李献伟是这项技术2020年的受益人,而上屯乡蔡庄村200亩小麦种植农户赵军恒,应用《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有2年了,今年按要求提前实施了春灌,小麦在干旱之年亩产平均也在1100斤以上,十里八乡小麦亩产最高的,每当说起今年的小麦,赵军恒的声音就特别的大,满是自豪。
翻开段学东的随身笔记本,求助段老师技术指导的种植户太多了,杨庄村杨创的麦苗发黄干枯了?昝岗乡刘小举的红薯苗池烂薯了?县郊区李春阳的大棚黄瓜不坐果了?大河屯镇王永利的大棚甜瓜死棵了?...
疫情期间,为了解决农户们技术上的难题,段学东又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专门讲解技术的讲课群,他按照作物种类和常发病虫草害,录制和撰写不同的实用技术发到群里供大家参考学习,同时对农户种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在农业战线前沿,段学东记不清讲了多少课,培训了多少农民,但令他最难忘的一次培训,是2003年他的第一次实地指导。
2003年12月份,县城郊区大棚菜农邀请段学东去给他们传授黄瓜病害的防治技术。因农学出身,当时他对蔬菜病虫害的了解不深,平时只是翻书看看,他想着黄瓜病害不是太复杂,就闭门造车,做了几十张课件图片。课还没讲完,一位农户拿了一片生了病的黄瓜叶片上来,让他看看是霜霉病还是角斑病?由于他当时对蔬菜病虫害的技术,一直停留在书本和图片的水平上,从没实地调查过,一时真分不清到底是哪种病害,当时就臊的脸红。当农户又让介绍几种防治用药时,他只记得书本上讲的是三乙膦酸铝,可当地农户说,这种药市场上买不到,没有农药店卖。农户又邀请他到菜棚看看,又问了番茄和芹菜上的病害,可他不能准确的说上来。
这次“滑铁卢”给段学东带来的是一生的改变。他深刻地认识到,做好课前培训农户的调查,对当地作物的种植结构、用药水平、用药习惯以及当地农药零售店相关农药品种调查了解,是讲好一场农民培训课的前提条件。
从那次讲课以后,段学东利用业余时间,几乎走遍了唐河县蔬菜果树种植区,到地头和农户交朋友勤沟通。他的笔记本上记载着唐河200多名种植户的基本情况、作物种类、常发的病虫害情况、施用农药的水平及习惯和农药零售店的农药种类等,常拿着病虫害图谱,到田间地头,对作物病虫害对照、记录、学习。
段学东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业专家,但多年在农业一线服务让他明白,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培养更多的农民技术员,让农业技术扎根到基层才是农户增收的技术保证。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城郊乡的薯农、桐寨铺镇的瓜农、大河屯镇的菜农、毕店镇的烟农、上屯镇的花生种植合作社等种植农户和合作社,遇到解决不了的种植难题时,第一时间就想起了“段老师”。每当看到远乡的农户拿着作物的病叶或病株上门问方配药时,段学东不仅告诉他们如何施药防治,更是详细耐心的给他们讲解病害是怎么发生的,怎样通过病斑的不同来区别是哪种病害,各种病害又该怎样从根本上去避免,用哪类的农药防治效果更佳,让农户慢慢也成了本类作物的技术能手。现在段老师手把手教出的马岗村瓜农甘春明、城郊大棚菜农相国彬等等种植户都能在瓜菜生病时自己能到农资店配药治病,平时还可以帮邻里解决一些种植技术难题。白云庄的大葱种植户赵群财,第一次遇到下乡技术培训段老师的时候,还是个麦种也不知怎么选的庄稼汉,经过段老师近两年的技术指导,现在他也是闻名白云庄能做技物服务的技术能手了。
多年来,段学东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科技入户等进行技术培训近450场次,培训新型农民近12万人次。开展多方位教学30多场,教学1500多人次,是农广校南阳分校授于的教学能手,也是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组成员,参于处理全县重点技术难题近500件。
不仅操心新型农民的培养,段学东还为改良唐河良种操足了心。
“一年红薯半年粮”。历来唐河县红薯是仅次于小麦、玉米、花生的第一大杂粮作物。但因丘陵岗地及荒山荒滩,土壤状况及肥力条件差,水源条件及生产条件受到限制,红薯种植品种多乱杂,农户大多数采用自身贮藏的种薯育苗,技术守旧,病毒侵害严重。全县红薯种植的优质专用品种少,生产中抗灾能力差,种性退化减产严重,种植水平也还停留在望天收的状态。
看到农户因为缺少好种苗、没有新技术,种植红薯的收益是越来越低,段学东着急了。
通过努力,他主持引进了脱毒烟薯、脱毒普薯等6个产量和品质优势的新品种,利用国家甘薯研究中心脱毒红薯快繁和育种新技术,成功的进行了连栋温室大棚的脱毒红薯驯化苗‘有土移栽’(以前都是在基质上移栽)→快繁→生产。为了保证脱毒红薯驯化苗的水、温、光照生产需要,每天早晨6点就准时赶到大棚,通风、浇水、遮阳等工作亲自上阵,常常工作到晚上8点多才能回家,经过近四个月的管护,成功的培育出了脱毒原原种级红薯种薯。同时,在城郊建立了500亩脱毒原种的隔离育苗+大田生产+贮藏的红薯基地,从育苗期技术指导,到大田种植技术,到仓储技术,都是段老师手把手,一步步将薯农培训出来的,保证了良种的有序供应。
从亩产4000斤到亩产8000斤,段老师的努力让薯农们看到了种植红薯的希望。
“去年在段老师的帮助下,我一亩地收益增加了1000元。”说起段学东,城郊乡薯农刘献喜感激的说,原先他种植龙薯9号一直产量不高,在段老师的带领下,刘献喜试种脱毒龙薯9号,当年亩产就平均增产了2000斤以上。
“这些年,我经常与农民朋友共同探讨种植知识和致富门路,感受到了他们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和丰收后的喜悦,这是我莫大的精神享受。”段学东感慨道。“最后一公里”技术上的盲区往往束缚了农民的发展,自己辛苦能换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是苦点累点也值得。
xxx,女,高级教师,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多年来,xxx笃实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织织的作用,学校党支部连年荣获高新区党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xxx多次荣获高新区优秀党务工作者、高新区“双爱双评”活动优秀经营者、西安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创新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一、笃实党建工作
不懈思想建设。一直以来,xxx坚持以理论学习与个人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广大党员教师系统学习;学习“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内容,积极参加党工委组织的党群工作会、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等活动;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师德规范等职业理论和素养。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引领广大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境界,升华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壮大组织建设。xxx带领党支部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发展工作;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提高党性修养;制定入党积极分子“帮扶”计划,促进成长,创新性地编印支部党建活动信息。
完善制度建设。xxx率领党支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按照党建目标责任书考核细则,与时俱进,对现行的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切实做好制度建设废、改、立工作。
重视少先队建设。xxx始终把开展共产主义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线,紧紧依托少先队工作,始终如一地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并结合少先队工作特点,以活动为载体建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让学生认识和追求共产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争当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好少年,促进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的形成。
二、创新学校发展
践行群众路线。在学校工作中,xxx始终将群体智慧与力量的发挥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和动力。设法创设机会,搭建平台,为老师们提供施展才华,提高能力的机会,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接受全体教职员工的监督,畅通言路,群策群力打造高新一小教育品牌。
文化统领思想。用学校文化统领教师思想,用学校发展愿景凝聚教师力量,是我们提升师德素养的另一个有效做法。把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行为准则及是非荣辱,都聚焦到学校文化上来;把全体教师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都集中到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上来,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和发展愿景的导向功能、评价功能与约束功能,从而形成充满正能量的聚合效应。实践证明,这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方法。
学校的师德建设,注重在文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多年来构建了高新一小的核心价值观
一品文化一马当先擎高新,一专之长筑基础,从一开启拓未来,传承优势创一流。
一小精神追求卓越,不断超越。
一小校训更高、更新、更远。
培养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人。
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社团为平台,以特长培养为辅助,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
基本公式课堂+活动+社团+特长。
团队作风和谐共处做战友,和衷共济促工作,合作共赢求发展;凝聚团队精神,续延团队作风,形成组织合力。
管理模式集体决议,团队领导,人文关怀。最大化的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能量,最大化发挥团队智慧与力量,最大化让老师们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
这些价值观引导教师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提升老师们的思想修养,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发挥模范作用。xxx率领支部举办师德演讲、师德征文、评优评先等系列举措,激发教师的爱生爱校情怀,弘扬校园正气;结合雁塔区、高新区“道德模范在身边”活动,组织教师评选身边的师德榜样,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
积极推进党员教师示范引领课,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党员先锋模范岗”活动,建立党员高级教师工作站,成立“追梦诗社”,最大化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互动作用,为党建工程做出了贡献。
创建发展特色。多年来,xxx强调“科研立校、特色发展”的理念,打造了高新一小“一基一翼一核心”的特色教育典范。
身先士卒进行教学改革,学校已构建了课题引领——专家指导——全员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在所有学科中,校本课程的研发全面开花,成效显著。
语文学科“一步三化”作文早起步——破解作文难,提升写作能力;书写规范化——培养态度习惯,夯实基本功;阅读海量化——蓄积语文素养,为终身奠基;课堂生本化——培养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这既是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尤其是作文早起步实验,大面积、普遍性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被专家誉为“一场颠覆性的作文改革”。目前各项校本教材已编写完成,其中《作文早起步》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
数学学科构建了“四位一体”校本课程体系(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数学阅读拓展探究视野,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综合评价促进多元发展),编撰了《数学游戏大课堂》《阅读让数学世界更精彩》《寒暑假数学生活》校本教材,《小学数学思维拓展》三~六年级(上、下册)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综合学科遵循“生活为基、体验为法、开放为策、素养为核”的原则,开发出了系列学科课程。
真正的忠诚源于觉悟,坚定的追随来自认同。xxx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体现,是发自内心的觉悟和认同。用她的话讲只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内心坚定充实,始终奋斗无怨无悔。
xx,一名土生土长的乡村农民女儿,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技推广员。这一干就是25年。在父母的眼里,女儿时时都在上班;在同事眼里,工作上好是个拼命三郎;在领导眼里,她放在哪个岗位都是能手,是位爱学爱实践的好同志。
水稻是桐柏县的重要粮食作物,占耕地面积的40%左右,常年以籼稻种植为主,20世纪90年代,产量到了一个瓶颈。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水稻产量摆在农技推广人员的面前。作为一名刚回来的学生,她主动向单位请缨,去学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取土样,做试验对比,1996至1998年三年中,她跑遍了城郊、月河、吴城、固县等几个水稻主产乡镇。吴城镇闫庄村是个水稻种植条件较好的村,但是每年水稻的产量总是徘徊在900斤左右,为此,她和同事们说服农户,搞配方施肥试验,当年水稻亩产超过1000斤。这几年,她成了实实在在的农家妹子,过端午节,赶上水稻插秧,她不管晴天烈日,还是倾盆大雨,她都要去亲自把关,帮助栽插。配肥不仅运用在大田里,还要用在育秧上。在旱育秧、盘育秧的试验推广阶段,配方施肥也成了灵丹妙药。这里的秧苗长得壮,分蘖多,移栽大田后,爆发力强,为此,县政府召开了现场会,示范带动的作用是巨大的。现在,桐柏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90%以上,水稻旱育、旱盘已占了50%以上。为了全县水稻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她主持参与了超级稻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施肥、“双增一百”及吨粮田节本增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等优质水稻品种推广示范工作,为全县水稻品种选择提供了翔实科学的数据。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水稻适栽期降雨偏少。特别20xx至20xx年连续五年降雨偏少,期间连续三年的春旱持续、冬春边旱,造成水稻插秧期连续严重缺水的困境,生产形势严峻。针对当前的干旱形势和今后极端天气逐步常态化的趋势,她积极参与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籼改粳技术的实践与探索,重点推广了以粳稻晚播为核心的集成技术,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粳稻,以应对极端天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0xx至20xx年粳稻累计示范3000亩,累计推广5万亩,机械化育插秧2万亩,平均亩产达500公斤以上,筛选出适合桐柏种植的粳稻品种,如新稻18、郑稻18、宁粳3号等。
20xx年以来,她主持参与了桐柏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吨粮田节本增效集成技术、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工作,由于小麦高产创建等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活动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种麦的积极性,推广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提高了小麦的播种质量及小麦品种纯度,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县小麦整体产量水平的提升,桐柏县小麦已由低产转向中产水平。
20xx年以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及天气异常影响,玉米、花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13万亩以上,花生面积25万亩以上,为了提高全县玉米、花生产量与品质,先后参与实施花生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南阳市农作物高产关键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及夏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20xx至20xx年平氏镇平北、平南村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区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20xx年毛集镇毛营村、毛寨村花生示范基地亩平均产量达344公斤。项目区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实际的农技推广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她撰写了《桐柏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品种展示报告》、《桐柏县小麦栽培技术规程》、《桐柏县盘育抛秧栽培技术》、《加大农业科普力度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等;作为主编,撰写《薯类作物及烟草高产高效理论与实践》,参与编撰了《南阳市主要种植作物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新编农作物高产技术问答》等;参与弱筋小麦保优节本栽培生产技术规程起草制定一项及水稻栽培技术规程起草制定二项,20xx年、20xx年南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参与调研并起草河南省地主标准《冬甜豌豆/春甜玉米-夏甜玉米一年三收栽培技术规程》,该标准于20xx年4月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模式。她主持研究发明了一种集草功能的农用除草机、一种农业用精准施肥装置及一种农业用农药肥料灌溉设备,分别于20xx年、20xx年4月及20xx年5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20xx年主持参与南阳市农作物关键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获得市政府二等奖。20xx年主持参与南阳市吨粮田节本增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0xx至20xx主持参与南阳市夏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成果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先后获得“县农业局先进工作者、全县农业工作先进个人、市农业局先进工作者、市粮食工作先进工作者、市百亩方高产示范建设先进个人、省农技总站农技推广先进个人、省农学会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市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进个人,省植保植检先进个人、市植保植检先进个人”称号。20xx年,她被任命为桐柏县农技站业务站长。20xx年,她被聘为高级农艺师。20xx年被任命为桐柏县农技站支部书记。20xx年,她被任命为桐柏县植保站站长。20xx年,她被聘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xx年,她被授予桐柏县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桐柏县“三八”红旗手。她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她会继续以身作则,带领同志们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实事,为农技推广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让五谷丰登,让粮食满仓。
32年如一日,栉风沐雨,扎根沃土,他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里忙碌;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难,帮农民之所需,情系农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成为新时代农田的守望者,被誉为“农技推广的追梦人”,他就是河南省镇平县农技推广中心支部书记杨丙俭。
想农民之所想。农民的理想就是多打粮食,增加收入,但是没有正确的生产规划和农业技术做支撑,往往是事与愿违。桂琴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种过决明子、春红薯、春花生,而且种什么就购置什么机械,结果决明子因没有销路而赔钱,春花生因自然灾害大部分烂在地里,红薯因价格低入不敷出,年年种年年赔,但自从结识了杨丙俭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杨炳俭来到桂琴农业合作社的地里,结合近几年的种植、销售情况,对赔钱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导他们以优化种植结构为突破口,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以种植价格稳定、投工少、机械化程度高的小麦玉米为主,购置灌溉机械,解决缺水的问题......听了杨丙俭的话,桂琴合作社负责人下定决心,严格按照要求做,保证所有措施完全落实到位。合理的浇水、打药、看管,使今年的小麦平均每亩达55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650公斤,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今年是赚定了!
急农民之所急。夏季天气干旱、雨水不足一直是制约玉米实现高产的瓶颈,特别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高温炎热,植株高大茂密,浇水难度变大,人钻到密不透风的玉米田内容易中暑。有水浇条件的农户因为怕中暑,放弃不管了;种田大户找人浇水更难,人工成本每天高达150元,还找人难,找到的人辛辛苦苦每人每天也最多只浇5亩地,前边浇,后边旱,没有浇到的旱干了,这样恶性循环,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亩产徘徊在350公斤左右,与正常玉米产量500公斤相去甚远。金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孟凡秋把自己的“苦恼事”告诉了杨丙俭。
每年到玉米需肥需水关键期,遇到干旱找不来人浇水时,都心急如焚,急的觉都睡不着,了解到孟凡秋的难处,杨丙俭也替他着急。一天杨丙俭路过果园,看到果园里的滴灌水肥一体化很方便,他想何不在玉米中一试呢?经过认真观察、调查核算,他决定将果园、菜田等高效农田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向孟凡秋推荐,鼓励他在玉米田里试一试。
于是2019年春孟凡秋就在100亩春玉米田里先试验,结果玉米收获时每亩产量达到了800公斤,初尝甜头后,在1200亩夏玉米上全部用上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每亩净收入达到500元,有这么高的收入,孟凡秋高兴地说:这个技术就是好,与传统浇水施肥相比,省工省时、节水节肥、高产高效,彻底解决了高杆作物玉米夏季浇水追肥难的问题。
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学习,省市领导专家也闻讯亲临现场观摩指导,2019年8月13日《河南日报》以“玉米用上新技术节本增效产量高”为题进行深度报道。在孟凡秋的示范带动下,许多种地大户争相效仿,今年预计达到一万亩以上。
帮农民之所需。安子营乡梁寨村230亩种粮大户周铁柱,刚开始种地时人家咋种他咋种,结果是投资大效益差。自2014年以来,杨丙俭多次深入到周铁柱的田间,现场指导他科学施肥浇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结果是化肥按配方用,农药拣最佳期施,投资减少了,产量提高了,效益上升了,年纯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如今,周铁柱种地越来越有劲,越来越科学,所种的小麦玉米花生成为当地农民学习的“样板田”。
伴随着土地流转加快,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职业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杨丙俭也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的优势,与时俱进组建了一个近百人的大农户微信群,将全县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权威专家拉进群里,开展农事指导、技术辅导等“业务”。大农户在微信群里发个图片、提个问题,他能准确识别的就在群里回答解决,不能确认的问题,就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诊断、现场解决。近年来,他指导近百家新型经营实体科学种田。
解农民之所难。技术棚架一直困扰着农技推广工作,如何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一直是杨丙俭追求的目标。他尝试用各种方式向农民传播技术,让农民体会到技术就是生产力、技术就是效益,让农业技术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他根据不同农时季节,开办电视技术讲座、建立试验示范田、开展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普及宣传农业新技术。每年举办电视讲座16期,培训农民3500人次,解答农户疑难问题上万次。杨丙俭一位细心的同事曾做过统计,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杨丙俭都奔走在田野之间,生活在农民之中,全县许多农民都保存有他的电话号码,亲切的称呼他为“杨老师,杨专家”,杨丙俭这个朴素的名字在镇平县农村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今年3月25日,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卢医镇白杨树村一村民给杨丙俭打电话说他的麦子稀而且发黄,杨丙俭和几名科技人员“全副武装”到到达现场会诊,当天的春雨执着的下着,滋润着大地,当确诊是冻害所致,立即叮嘱这位农户浇水追肥,促进春生分蘖生长,弥补灾害损失。雨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当看到农民那满意的微笑,他在心里说这一趟又没有白来,农民是打心底的感激杨丙俭。
做农田的守望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也正是春季麦田管理和春耕备播的关键期。根据天气预报疫情期间有倒春寒天气,这紧紧牵动着杨丙俭的心,由于防疫工作的要求人员不能聚集。如何把抗灾减灾的信息、技术发布出去呢?他在不停地思考,猛然间他想到了各村的防疫宣传大喇叭,他决定以各村的防疫宣传大喇叭为阵地,把农业技术传递到每家每户,在征得农业农村局领导的支持后,将“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录制成音频资料,通过县委宣传部下发到全县410个行政反复播放。指导农民分散下田,错峰下地,浇好抗冻水,喷施叶面肥,提高小麦抗冻能力,减轻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在疫情期间抗疫和推广两不误,杨丙俭所在的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被评为全省科学普及先进单位。
在农业灾害面前,杨丙俭一直有种职业的敏感。在镇平县,每次发生农业灾害后,第一个出现在田间地头肯定是杨丙俭,第一个安抚农民的也是杨丙俭,第一个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的还是杨丙俭。为掌握一线生产情况,夏天顶烈日,冬天冒严寒,到田间调查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全县的农业生产动态全掌握在他的脑海中,成为全县良田的“保护神”和农民的“知心人”。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作为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带头人,杨丙俭不辱使命、主动作为,近年来,他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省、市农业项目16余项,年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5项,累计推广面积230万亩次,为全县增加经济社会效益上亿元。先后获国家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科技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4项。201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2012年12月,被河南省农学会授予“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2014年,获河南省农技站“首届河南最美乡村农技推广员;”2015年,被授予“南阳市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被镇平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镇平县第七届拔尖人才;”2019年1月,被河南省农业厅向农业部推荐为全国“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2019年6月,被评为“全市科技工作者代表”《南阳日报》、南阳电台、南阳电视台以“在田野里谱写丰收的乐章”为题,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在镇平县410个行政村的田间地头、沟沟坎坎,都留下了杨丙俭的足迹,辛勤的汗水和农技智慧浇灌着每一块土地,他用农技人的使命和担当,谱写出一名普通农技人员最美的乐章。
南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xx,1995年从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专业毕业回到家乡南召后,就被分配到了农技推广的岗位上,从此,他就扑下身子,脚踏实地,不分严寒酷暑,整日奔走在全县29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一干就是26年。
学习锤炼,夯实农技推广能力基础
思想与时代同步的xx深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道理,平时总是抽空挤时间系统学习最新农业知识,并多次到河南农大、南阳农校接受技术培训和学习,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较全面系统的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牢固掌握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耕作、植保、遗传育种、田间试验、农业气象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动态,熟记农技推广法、种子法、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专业理论水平达到了较高的领域。
理论水平的提高,使xx的实践工作如虎添翼,迅速成长为南召农业中心的业务骨干。在生产中独立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与相关专业技术难题,探索出了当地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恶性杂草化学防治办法,推广了花生青枯病、根腐病、茎腐病这三大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为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在水稻生产上示范推广了免耕插秧和直播技术,在小麦生产上示范推广了旱薄地旋耕撒播和稻茬免耕撒播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深入指导,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用辛勤汗水浇灌万顷良田,让智慧双手捧出五谷丰登”是他的人生格言。
近年来,他牢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防控”新理念,大力提倡“化肥农药零增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南召县粮食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技推广人、一名党员,xx始终和党中央、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分严寒酷暑,起五更打黄昏,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指导农作物生产,他作为我县的科技特派员身份,巡回指导辛夷、花生、苗木花卉、特色水果、有机蔬菜、食用菌、小龙虾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的区域发展及全县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动县城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县内主要农业专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xx总是集中对全县农户和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从作物的高产栽培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热情洋溢的讲解,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也总是出奇的好,每次课后都有不少人围住他问这问那,久久不肯离去。几年来共召开现场观摩、培训、指导、推介200余场次,累计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通过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利用三农服务热线等年接待农民技术咨询3000余人次。
在关键农时季节,xx总是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根据作物生长状况,撰写田间管理意见,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提出综合防治意见;几年来共录制播放农业专题电视栏目《三农之窗》50余期,进行技术宣传和技术讲座累计100余场次;年撰写发送手机短信20余期,全方位指导全县农业生产。
他对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总是采取理论加实践的办法,不断进行现场讲解,手把手指导整理资料、统计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利用业务学习、学术讨论等形式传授业务技术,交流学习工作经验,提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对乡镇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带领农技中心12名帮扶责任人,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帮扶村基本情况,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服务模式,指导贫困群众发展花生、西瓜、草莓、金针花等特色作物,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扶贫,以“示范户+带动户”的产业扶贫新机制,提高贫困户种田水平,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为全面落实农业部门“百站包万家”和“千企帮千村”等活动要求,他积极与南召县小空山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进行技术一对一服务,先后与负责人李鹏一同奔波,解决了地质、水源、空气环境等的检测合格,有效完成了施肥、病虫害的农业物理防治等措施,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产品通过多个检测单位和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生产出的有机梨畅销北京、上海等地,由于该合作社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声誉进一步提高,20xx年全国有机农产品推广会在南召县顺利召开,有力的促进了南召县有机农业的发展。
示范创新,争创农技推广一流业绩
近年来,xx通过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红薯等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对比试验,分别对综合性状考察分析,完成全县农作物品种布局利用与考察,进行作物品种比较试验30余个,引进新品种200余个,建议示范推广50余个,大面积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30个,推广面积300余万亩次,累计增产1.5亿公斤以上。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近年来,参与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高标准粮田建设、高产创建、花生新品种和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农业综合开发、吨粮田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小麦、玉米、水稻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先后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栽培、水稻旱育秧、小麦氮肥后移、分期追施和一喷三防、玉米晚收、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实用技术累计达600万亩次以上,推广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平均亩增产11%以上。他先后参与完成了省、市、县小麦、玉米、水稻、花生高产栽培示范方30余个,示范面积达100余万亩次,累计增产1亿公斤以上。参与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小麦、玉米、水稻3414试验、氮肥用量、养分丰缺指标、微肥用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定位递减等肥效试验200多项次。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制定我县主要作物的肥料、微肥的合理施用量,建立了南召县农业专家施肥系统;参与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南召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对指导全县农业生产,合理用地、养地,科学施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的指导全县农作物生产,全面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及时提出管理意见,他带领全体作物站人员踏遍了全县所有不同类型的地块,在小麦的播种、冬前、越冬、返青、拔节、抽穗、成熟等时期详细调查,科学取样、认真考种、分析数据、总结上报。为了解决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问题,他不断深入田间,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普查、预判发生程度,通过进行防治试验与研究,全面掌握了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赤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办法。每当农业灾害发生时,他总是第一时间深入到全县灾情发生一线,查看灾情,及时上报并提出减灾免灾技术措施,努力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近年来他编写印发了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手册》20余册、编发栽培技术明白卡和测土配方施肥明白卡等资料100万份以上,及时补充群众需求;并在各级农技推广网站撰写农业信息200余条进一步拓宽农技传播途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6年来的基层工作,xx已从一名普通的农技人员成长成了南阳市第六届拔尖人才、南阳市第九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南阳市首届“最美农业人”、河南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专家,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心中的农业专家。
他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5部,县内培训用书10余部;获得河南省政府农牧渔丰收奖二等奖1项、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各级荣誉及表彰30余项,完成国家、省、市、县重大科技开发等项目30余项,均通过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在单位年度考核中连续17年年考核均为优秀等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xx一定会将荣誉变压力,将压力变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加出色的成绩。
xxx,现为柏树街社区党委长丰党支部支部书记、建工小区网格小组长,从20xx年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她始终热爱党务工作,具有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团结、关心群众,充分调动支部每个党员的积极性,每次面对社区党委布置的任务,该同志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党务工作上兢兢业业,带领支部全体党员优质地完成各项任务。
一、坚定信念,树立形象。
xxx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深知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支部党员的工作热情,所以,她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在与支部党员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她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支部党员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
二、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xxx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党建业务方面的文件。学习时,她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有很大提高,为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在做好个人自学的同时,她还组织好支部广大党员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楼栋分散自学等多种办法,组织大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她积极履诺,深刻剖析自我,认真整改问题,力争使学习覆盖到每个党员。通过深入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也增强了党支部班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为搞好党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及政治理论基础
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xxx在支部建设中始终不懈地抓好支部党员发展工作。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她为了掌握发展对象真实状况,经常深入到楼栋中了解情况,在找积极分子谈话时,总是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对符合发展条件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不太成熟的同志,指出不足,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鼓励其继续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党员队伍得到有质有序的不断壮大。xxx在抓支部效能建设中,严格按照社区党委制定的“一目录、两流程”,认真排查支部建设中的廉政风险防范点,并提出详细的廉能风险防控措施。今年,社区开展以居家养老为主题的党建创新项目,xxx主动请缨,带领支部党员主动认领服务板块,并做好日常的服务工作。在“爱心银行”项目中,xxx带头进行爱心志愿者登记工作,并发动支部党员参与其中。
四、心系群众、以身作则。
xxx一以贯之的做好党内关怀工作,她对支部党员和小区群众始终怀着一种深厚的感情,想问题、做事情都从全心全意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广大党员群众感受到了党组织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当支部党员和辖区群众遇重病和不顺时,xxx总是及时向社区党委汇报并安排做好慰问帮扶工作,当小区群众发生矛盾时,她主动调解、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切实帮助当事人从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在小区文明创建上,xxx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小区里的不文明行为和现象,她都能第一时间进行劝导,并发挥支部党员共同做好此项工作。在丰富党员群众文化生活方面,xxx结合小区群众特长,组建了小区广场舞队,并邀请对接支部的在职党员志愿者进行日常指导,增强了小区群众的活力。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xxx在平凡的岗位中,以不为名利的高贵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推动支部党建工作不断发展,深受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21年前农大毕业刚上班时默默无闻的一名农业技术员,逐渐成长为全市土肥系统知名的青年专家,再到脱贫攻坚战中全县有口皆碑的驻村第一书记,每走一步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中实干出彩,留下了农技人最美的身影。他就是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获得者、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先进工作者、南阳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市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万名干部助脱贫先进个人——河南省南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驻南河店镇韩店村第一书记董县中。
不忘初心,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生在县城、小时常住农村外婆家的他,看到乡亲们在砾石硌脚的瘠薄土地上耕种,很早就萌生想改变这一现状的想法,高考第一志愿报的就是河南农业大学的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并如愿以偿。为了大地的丰收,1999年农大毕业后,他不忘初心,回到县农技中心工作至今。
怀着对农技推广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2003年-2006年县农业局抽调期间,他完成南召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负责3000余户的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实现了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的突破。
2006年他谢绝了局领导的挽留,回农技中心干起了土壤肥料这一老本行。十几年来,他充分发挥土化专业优势,做为土肥技术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多个项目的实施,培肥土壤,藏粮于地。特别是2007年起主持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从化验室到试验田,培训讲堂到田间地头,数据处理到报告编写,关键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土样采集与施肥调查,几乎每村都有他的足迹;亲自培训指导下的化验室,在省厅两轮县级化验室盲样检测质量考核中均一次性的通过;肥效试验他亲自参与的达60多个,拖拉机整地、施肥、收获,庄稼活样样都干;他精通计算机软件应用,在完成本县数据审核处理之外,还曾分别抽调到省、市土肥站,协助完成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审核和市级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处理工作;他亲自撰写各类方案报告,编写施肥建议卡、施肥指导意见短信息,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和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十几年来,全县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300余万亩次,增产粮食约9000万公斤,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南召的土壤肥料工作多次在全市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全省测土配方施肥现场会曾在该县召开。
科技兴农,成果转化创新服务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增长,县级农技推广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所需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他意识到必须要创新服务,使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科技有效对接,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
测土配方施肥专业性强,为做好技术培训,他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将土壤肥料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接地气,让农民尽可能多的听得懂、有收获。常有群众、合作社上门送土或想让过去取土化验的,他总是热情服务,及时采样化验,并将化验结果、施肥建议反馈给他们。他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分区域、分作物科学制定了6个肥料配方,与肥料企业合作,累计推广配方肥6.3万吨,施用面积达160余万亩次。
他特别注重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把优良品种、实用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直接引进、对接给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示范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他与郑州大学合作完成“南召县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开发”及触摸屏应用,在各个农技推广区域站配置触摸屏,为农民开展便捷精准的施肥技术服务。为提高养殖场粪污的综合利用,他给全国人大代表赵昭的雅民农牧有限公司,联系市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建立双孢菇示范基地,利用牛粪和秸秆发展种植草腐菌5000平米,为企业带贫开辟新途径。他联系河南农业大学专家,对物华天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行整体设计,并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现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花椒种植合作社。在种梨大户周运杰的家庭农场指导有机肥替代化肥时,了解到全县晚秋黄梨因品质而出现严重滞销时,他又主动对接河南科技大学专家,建立省“三区”科技人才服务基地,指导嫁接换代为优质的秋月梨品种……
精益求精,立足岗位成绩斐然
工作以来,他立足岗位,精益求精。在做好技术推广、服务群众的同时,他所主持或合作实施的多个项目,结出了丰硕的技术成果。参与完成的“河南省‘3+N’农技推广协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项目,2019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主持、参与的“南召县耕地地力评价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5项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农科系统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省科学技术成果”;参与完成“牧草专用肥”等发明专利2项,主持完成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
他勤奋好学,注重从生产实践中总结理论,先后主编出版《河南省南召县耕地地力评价》等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豫西南浅山丘陵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豫西南山前稻区水稻肥床精播旱育壮秧关键技术研究”两篇论文,分别在《麦类作物学报》、《杂交水稻》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连续16年考核优秀,先后荣获各级主管部门表彰37次,其中获省农业厅“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工作者”、“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表彰3次;市委、市政府“市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等表彰4次,被授予“南阳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第十七批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第九届青年科技奖”、“县第六届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勇于担当,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他主动请缨,任南河店镇韩店村第一书记。该村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在村情复杂、班子涣散的情况下,他担当作为,选优举荐村党支部书记,抓学习促整顿,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村委治理水平,成为村两委的“主心骨”。在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中,因村支书在外无法返乡,他便全权领导该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坚守防控一线,冲锋在前,用心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
驻村扶贫中,他沉下心、扑下身,用真心换真情,努力把难事做成,把琐事做好,把细事做实。全村78户贫困户的户情他一口清,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指导帮扶人员落实行业扶贫政策。他注重开展“志智双扶”励志教育,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目前全村未脱贫的44人均已纳入兜底保障。
一枝一叶总关情,他时刻心系村里的特困群体,是他们的“贴心人”。冒雪给山上患精神病的陈万海背去粮食,给不认识钱的五保户刘春有当“管家”,接送行动不便的贫困老人看病、办事,带村两委看望大病住院的贫困户……他还多方协调开展社会帮扶,为贫困大学生和大病户捐资1.6万元;为疫情中无条件上网课的两位孤儿捐赠手机、平板电脑;为王永琴及孙女发起爱心捐款一万余元,并协调易地搬迁和公益岗,让她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他倾心倾力助民生。针对该村产业带贫成效低的问题,他组织农业专家到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动员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贫困户资源,指导发展养殖业和苗木种植的同时,引进大白菜制种示范70余亩和香菇种植2万余袋,实现弱劳力户有务工,无劳力户有分红。他还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资源,先后给村帮扶价值15余万元的配方肥、土豆良种,以及弥雾机、杀虫杀菌剂等,为加快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村原有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发展受限制,群众意见较大。由于不是贫困村,许多项目难以入库。几年来,他先后争取协调多个部门项目投资达800余万元,硬化村组路、建文化广场、改造坡耕地、修农田水利、安全饮水户户通、农村改厕整村推进,改善了村居环境,惠及更多群众。
几年来,他务实肯干、担当作为、心系群众的作风,赢得了所驻村广大干群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好评与认可,先后获市委、市政府“万名干部助脱贫先进个人”和“县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表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董县中心里想的是农民,念的是农业,装的是农村,他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时期农技推广事业、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而不懈努力,在这片希望的大地上,留下了出彩农技人最美的身影。
xxx在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立足社区,本着科学发展,文化奠区的主线,以打造书香文化社区和建设和谐文明新社区为目标,广泛挖掘辖区资源,深入发动文艺爱好者和居民群众,先后成立了居民教育、就业指导、各类知识讲座和志愿者服务队等5支文化宣教队伍;组建了夕阳红舞蹈队、永乐协会秧歌队、残疾人文艺队、广场健身队、巧婆姨剪织坊和民星民歌队等6个文体活动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多媒体电教、科普图书室等文化阵地和文体队伍的作用,不断创新形式,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文体活动,推动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健康繁荣发展。
一、以身作则,加强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在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方面,xxx带头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和省市县各类会议精神;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电视等拓宽知识面,采取3+2、白加黑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艺和先进人物事迹及各类知识的学习,平均每年抄写学习笔记5万余字,撰写学习心得体会6篇以上。同时,经常组织干部认真开展专题讨论,针对社区文化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全面展开讨论研究和实践,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社区文化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二、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全面推进文化发展
在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广大居民群众业余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共建的实践中,xxx精心设计载体,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工作。
一是利用创建国家双拥模范县城契机,与干部、居民和武警战士结成军民一家人互动对子,利用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互动开展地方文艺进军营国防知识进社区等活动,每年清明节祭扫革命先烈,接受爱国知识教育。不断丰富驻地官兵生活,激发居民拥军爱国热情。让身处异地他乡的战士感受到家的温暖,让社区干部和居民体验军旅生活的历练。
二是组织干部与小学生及家长开展社区课外教育,六一儿童节组织家长与孩子开展亲子结对比赛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心的距离,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教育,为今后成人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举办各类知识讲座,提升居民综合素质。xxx充分抓住召开居民教育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科技之春宣传活动等机会向居民讲解各类知识条例、思想道德知识手册、居家安全指南、科技致富、医疗健康和应急避险等方面知识,丰富居民文化内容、扩展居民文化视野,提升居民综合素养。在社区康复戒毒工作中,主动带头与受害人正面接触,耐心帮助,使2位毒瘾患者走出毒品恶魔的危害,重新回到了社会,重新成为一个正常人。
四是全力打造书香社区。xxx经常组织居民党员和广大群众来社区图书室开展一月一本书读书活动,阅览完毕后相互交流阅后感。同时,党员干部广泛搜集好书,开展荐书活动,全面培养社区群众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习惯,增加文化氛围,全力打造书香文化社区。
五是充分发挥社区活动场地作用,xxx组织辖区内居民以区组为单位开展乒乓球联谊赛羽毛球联谊赛象棋联谊赛等活动,调动体育爱好者和体育专长的居民,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增进群众间的关系,为建设和谐、文明社区做出积极地贡献。
三、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顺应时代文化潮流
xxx始终把发展和繁荣文化看作是一项民生工程,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目前社区在文化队伍建设方面体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高效化。
专业化是xxx经过对社区群众的摸底走访,选任擅长文艺、有文化修养的居民胡宗保作为社区文化联络员,协助社区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聘请辖区内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高晓清同志为文化活动指导员,在组织居民开展文艺节目编排时,邀请高团长对节目进行指导,而且还对文化队伍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舞蹈动作、快板说书技巧指导,使社区文化队伍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高效化是xxx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多媒体电教设备、小区广播等及时组织文艺队伍成员收看各类文艺节目,保证社区文化顺应新型社区发展的需要;同时,把社区编排的文艺节目以电视报道、广播播放的和简报等形式以最快的速度播报出去,体现社区文化工作的高效化。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xxx始终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为社区的文化事业一如既往地奋斗着。在她的正确带动下,桥南社区的文化事业正在蒸蒸日上,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相信通过xxx和社区干部居民积极的努力和配合下,桥南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锦绣的明天。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42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