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敬老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

敬老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



敬老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敬老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敬老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1

  李兴海同志今年39岁,是宜宾县喜捷镇新联村人,他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千辛万苦创办了“九彩虹”农家乐,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努力,进而发展为响誉西部的“九彩虹”生态农业科技园;他不但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而且还是一个充满了爱心、孝心的敬老楷模。他不但获得“全国劳模”、“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全省优秀农村人才”、“北京奥运火炬手”等多项殊荣,而且被广大老年人公认为“敬老模范”,并送匾牌,他不仅孝敬父母,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爱广大的社会老人。自20xx年以来,他长期资助40位贫困老人,每年春节都要给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送去大米、肉食等慰问品,每年重阳节或端午节都要邀请当地的老年人代表近300人到他的农家乐集体过节,一切费用全部承担,还经常向老年群众组织捐赠活动经费,支持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此外,还长期资助30名贫困中小学生,每期资助金额达5000元,还每年向喜捷镇中小学捐资6000元,设立奖学金。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李兴海同志从小家境贫寒,读小学时,连很少的学费都交不起,为了求学,哪怕坐在后排的空位,也认真学习。13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却因母亲意外死亡被迫辍学,15岁那年,大哥又不幸触电身亡,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了宜宾县建卡的特困户,从此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生存,他求师学艺,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劳动的艰辛,自己心爱的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又因大哥身亡,其它兄妹远走出嫁,对照顾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与妻子商量后,把父亲接到自己家中,由自己来照顾,他用一颗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李兴海夫妻俩承担。多年来,光是在父亲的饮食上他就下了不少心思,为父亲准备的每日三餐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热菜热饭伺候着,让老人吃得开心舒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多让父亲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

  父亲年纪大了,心灵上的孤单寂寞可想而知,有时常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子女的包袱,李兴海就一直让父亲和自己同桌吃饭,这样做一可以消除父亲的疑虑心思,二来可以在饭桌上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孤独。随着自己的经营业务壮大,每月他都给父亲至少200元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多做善事。家里的大小事李兴海也会给父亲通气,听听父亲的意见,让做了一辈子“当家人”的父亲心里得到安慰。当有人问他为啥对父亲这么好时,李兴海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老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论,想想自己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如今,在李兴海夫妻俩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已70有余,头脑清晰,面色红润,逢人就夸:“李二娃两口子对我好啊,对我好得很!”

  二、热心公益,奉献显精神

  李兴海艰苦创业致了富,不忘回报社会,十分热心为当地的公益事业办好事、实事。1999年玉龙街村街道建设,李兴海出水泥和资金共计6000余元,今年修新联村公路又出资5800余元。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助老残的传统美德,兴海同志时时践行着这一传统。 1998年屏山县鸭池有两位老人受抱养子女的虐待,处境十分困难,李兴海知道后,把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包吃包住,过得挺愉快,过了一段时间,李兴海找其子女帮助教育,启发感动了老人的子女,主动把老人接回了家。李兴海的这些举动,使老年人和残疾人十分感激,使年青人深受感化教育。1999年以来,李兴海帮扶的方式,一是以购买赠送生产资料的方式帮扶贫困户,长期为40户贫困老人每户每年送1包尿素肥,其中30户还送了水稻、玉米良种,至少用去资金3万余元,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使之增产增收。二是帮助当地20户贫困老人发展蔬菜,出钱为他们购买菜种,助他们脱贫致富。

  三、孝敬老人,尽献人爱之心

  李兴海注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兴海说:“虽然我的母亲早年去世,但我一直遵循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遗训,应该把别人的老人也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李兴海身处农村,切身体察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由于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乡务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仅要种庄稼、养畜禽,还要抚育照顾孙辈儿童,一年四季辛苦劳累,尤其是每到传统的中秋节、重阳节,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种亲情的关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灵上不免产生一些孤独和寂寞感。

  欲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兴海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关注老年人的疾苦,为了能使广大老年人能在重阳节过得高兴快乐,从20xx年开始到今年,一直坚持会同喜捷镇的老年协会把本镇和邻近乡镇的部份老年人请到“九彩虹”农家乐作客,并请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场指导,与老年人共同欢度节日。李兴海说:“我把他们请来团聚,能使他们笑一笑,送上我对他们的祝福,我要从多方面努力感召社会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近几年重阳节到“九彩虹”过节的老年人都在300人以上,李兴海个人出资每年达6000元以上。在07年的庆祝重阳节会上,还对镇老协会评选出的20名道德模范颁发了奖状和奖杯,在全镇的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映。

  在去年十一月底,四川、云南两省四县16个乡镇的老年联谊活动在“九彩虹”农家乐隆重举行,李兴海主动出资5000元,使联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得到了外省、县老年朋友的好评,也为宜宾县争了光。每年春节,李兴海为了表达对附近贫困老党员和贫困老年人的'关爱,不仅要请他们吃团年饭,还要为他们购买猪肉、酒、保温杯之类的年货,使广大农村贫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今社会,不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而且还有社会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带来的温暖和关爱。

  李兴海,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和社会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为喜捷镇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敬老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2

  苗雅杰,今年12岁,在武陟县育才学校六二班就读。在和眼中他是一个聪明懂事、上孝、下爱弟妹、尊师长帮弱小的好学生、好孩子。

  在家里,打小起,雅杰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他养成了的事做,并且的好习惯。起,他就自己洗自己的内衣和袜子,时就学会了做饭。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长辈们的喜爱。他看到每天工作很辛苦,妈妈要带小弟弟,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照顾年迈的爷爷,很是辛苦。懂事的雅杰每天一放学就认真地做,不让妈妈操心。

  做完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抢着为父母盛饭、端饭、洗刷锅碗,扫地,收拾房间等。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他就帮妈妈打开,找到妈妈喜欢看的节目,再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把在学校里发生的的事讲给妈妈听,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他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记得有一次,就他和妈妈在家,妈妈了,晚饭也没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方便面和鸡蛋,送到妈妈床前,看妈妈吃了后,就又拿了自己存钱罐的钱到楼下的诊所给妈妈抓药。然后为妈妈端上开水,看妈妈把药吃了,就一边做作业,一边守着妈妈,直到妈妈感觉好多了熟睡过去后,他做完了作业才安心去睡觉。当然,每逢全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等大人都坐下后,自己才坐在桌岩处,把好吃的让给爷爷,妈妈。

  去年,有病住院,雅杰和妈妈每天骑车跑几公里去送饭。给讲,逗他们。每周都要陪妈妈跑几十公里去看望外公一次。对于外公外婆,雅杰也就如同对爷爷奶奶一般,所以每当他一出现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总是脸上乐呵呵。家里要是来客人,他会招呼客人坐,为客人端茶送水,且从不在客人面前乱跑乱闹。现在,他越来越懂事了。他把爸爸妈妈对他的爱转化成刻苦、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

  在学校,他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听的话,做老师交代的事。同时也不忘对们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和老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上,他刻苦勤奋,主动好学,他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老师为他的付出。

  在中,他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他从不吵着闹着要妈妈给他买新衣服。衣服旧了他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妈妈的家的哥哥衣服穿小了送给他,他也都不嫌弃。前几天爸爸问他过年了想要什么样的衣服,他说就穿姑姑家哥哥穿小的,鞋子有点破了就买双便宜的球鞋就行。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他,他从不像别的孩子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套他喜欢的魔方作为奖励。

  苗雅杰就是这样一个懂事,有孝心的好孩子!

  敬老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3

  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其意思是:孝敬父母在美德中占着重要的位子,甚至可以说占据着首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亲都不尊重不孝敬,那怎能令我们相信他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又怎会有人与他们真心交朋友呢?《弟子规》中的“首孝悌”就是要求我们做人必须要以孝敬父母为已任。父母唤之,应急应;有事交代,要立即动身去做,恭敬地聆听父母的训导等。

  有人会不禁疑惑问道:什么是孝?不就是一个字吗?还能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不!所谓孝,单看文字构造则是“老”和“子”组合而成,且“老”在上,“子”在下,这个字的用心良苦就已经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以孝为先。

  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文帝亲尝汤药”感人至深,不知让多少人为之动容。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後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急得刘恒寝食难安。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撇下繁琐政务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在喂母亲喝药时,总自己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小心翼翼地给母亲喝。为了母亲早日的康复,他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入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安心地睡一小会儿。

  “冬则暖,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他的孝顺,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成为千古佳话。天之大,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赠给我们完肤。给我们双眼,让我们去发现美;给我们双脚,让我们踏遍祖国山山水水;给我们思想,让我们学会“孝”。难道我们不应该仿效先辈的“孝”去报答父母亲吗?

  可是,现在我们却时不时地看到另我们寒心的一幕幕,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去“孝敬”他们,在他们的心里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地养他们,甚至要给他们做牛做马,没有些要回报、报答父母的想法,只要自己生活的快乐逍遥就够了,总把父母的苦都置之度外,却没有想过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及父母要把你拉扯大的艰辛。尤其是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有没有想过一个又当爹又当妈的人的苦?父母是不会告诉我们这些的,因为父母没有什么时候是不为你着想的!可是你们呢?不仅不体谅还与他们抬杠,你是“胜利”了而你们的父母的心却是像被火灼伤般的痛啊!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一个简单的字,却代表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它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世事沧桑,岁月无情,不要等失去了才明白什么是孝,才明白父母为你所作的一切,记住,儿女的关爱会抚平父母额上的皱纹。最美不过夕阳红,呵护这份美吧,用心去碰撞出美的音符,奏出世间最温馨、最美好的敬老进行曲吧!让歌声在广阔的天地间永远回荡!

  敬老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4

  我的母亲赵琼芝,女,生于1947年,现年64岁,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禄脿镇禄脿村小组村民。

  她家境贫困,早年丧父,丈夫在外,膝下共有六个孩子,在孩子们年龄都很小时,母亲年迈。自农村包产到户后,农务繁重,但她每天起早贪黑,拉扯孩子、抚养老人,经过她的辛勤劳作,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可在1990年时,奶奶不幸生病,虽然经治疗,但最终还是双腿瘫痪,一直卧床至今,现年99岁。日复一日,整整二十年,我母亲始终用孝心守护着奶奶,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生活,二十年如一日,冬天抱她去晒太阳,每天端饭端水,倒屎倒尿,还定时用毛巾给她擦身,全身心守在母亲身旁,精心呵护,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还要做繁重的农活来维持家用。但不管多苦多累,护理老人是她每天必做的家务。

  奶奶生活不能自理时,我母亲每顿饭都要像喂小孩似的一勺一勺地喂她吃饭,一口一口地喂她喝水,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渐渐的好了起来,能自己用勺子吃饭了。后来,又鼓励奶奶试着走路,扶着她一步一步挪动。由于年龄大,奶奶拄着拐杖无法行走,又想办法用一条轻便四脚凳子用手拄着走,为防止凳子滑倒,用旧布把四脚包住。奶奶终于能自己轻轻挪动了,但她的头上又多了一丝丝的银发,背也严重变形,腰椎突出,出现骨质增生。

  让母亲最为受累的莫过于农忙季节和夜深人静时,也许是因为奶奶人老年迈,神经系统控制力不够,深夜会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语,有时还不停的呻吟,母亲以为奶奶生病了,顾不得自身的疲惫,赶紧起来问候,看看没什么事才松了一口气。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母亲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近几年来,随着奶奶年龄越来越大,耳朵也背,眼睛不好,偶尔有点小毛病,但在她精心照料下,精神不错,街坊邻居都说:“如果没有她真诚至深的孝心、爱心,老人怎么能过上这幸福的晚年生活?”母亲用她孝老敬老的美德,让人们口碑载道,也为自己铸就了做人风范。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年纪,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时母亲总是劝说家人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重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让人觉得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后在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在母亲的精心经营下,一家人相处一直很融洽,如今孩子都已成人,兄妹六人虽然没有分过家,但是各自有各自的家庭,每月都举行一次家庭聚会,由母亲主持,每当家庭有事或有困难的时候,就一起共同商量解决。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处理好晚辈兄妹之间、妯娌之间关系,正是母亲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风,才使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乡亲们羡慕,并且得到了大家称赞。母亲经常告诫子女:“孝顺父母不仅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也是教育后代的重要方式,只有自己亲历亲为,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赡养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长期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也懂得了孝老敬老的道理,有好吃、好用的都先让奶奶享用。在母亲眼里,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在丈夫眼里,她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在儿女眼中,她是一个善良、智慧的母亲。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在照顾好自家老人的同时,对有困难的乡邻也是给予热情的帮助,村里不管谁家有事需要帮助,母亲都会毫不吝啬的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年来,大家都本着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好。有一次,在家中隐约听到隔壁邻居家里传来痛苦的呻吟声,她便推门进去,只见邻居杨大妈躺在沙发上,原来是她老毛病又犯了,接着赶忙帮她穿上衣服把她送到医院,接下来的日子为她送水、送饭。邻里有什么小矛盾,也主动去调解、疏通。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热忱待人,乐于助人,孝老敬老,与村民和睦共处的老人。

  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敬老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5

  环渚乡敬老院在上级民政部门和乡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创办于1994年。敬老院座落在南太湖之滨,交通便捷,环境清静优雅,总投资36万元,现拥有老人住房13间(两人一间)、床位26张、食堂2间、老年健身房1间、棋牌室1间、阅览室1间、厕所2间、猪圈2间,全院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84平方米,老人露天活动场地250平方米,绿化面积470平方米。自有鱼塘面积35亩,蔬菜基地2亩。现有供养人员20人,全乡共有供养对象22名,集中供养率90%以上,管理服务人员4名。主要事迹如下:

  一、积极争创、改善环境。

  今年,按照区民政局创星级敬老院工作要求,在上级部门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本院的积极努力,投入资金9.5万元,进行了院内硬件设施更新改造,新增医务保健室,使老人们小病不出门,平时有保健指导。改建了卫生设施,新增了浴室,规范了健身房、棋牌室等,新增太阳能和有线电视。对照考核要求,已达到“四星级”标准。

  二、节支创收、合理安排。

  自建院以来,一贯坚持“四个一点”的办法来解决资金筹集。一是区民政局每年拨一点;二是乡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安排财政预算一点,每年资金安排不少于3万元;三是五保老人所在村支持一点。每年每位老人支持不低于2000元;四是千方百计节支创收一点。本院自有蔬菜基地2亩,解决蔬菜自给有余(多余蔬菜上市出售有1500元);鱼塘35亩(属低产塘),有33亩承包给当地村民经营,每年每亩租金200元,还有2亩菱塘产出效益2000元左右。在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节约开支,合理安排。具体做法是统筹兼顾,瞻前顾后,建立标准,每位老人的基本伙食费为2300元(每人每天5.5元),医药费标准260元/人,如果老人自身保健好,全年不到其标准者给予适当奖励,身体较差者,全年超标后仍给予实报实销。全年安排老人着衣经费、生活用品费150元,每人每月发放零用金20元,全年节日费50元。

  三、建章立制、严格管理。

  在软硬件建设齐推进的同时,努力探索新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今年初,在广泛征求供养对象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公约。分班编组,民主管理,并将内务管理、团结友善等进行考核,每月评比一次,先进者在精神奖励为主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物资奖励(每一次先进奖金10元)。同时建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以制管院,职责明确。制定了院长责任制、服务人员责任制、院务公开制、老人管理须知等,并上墙公示,以督促执行。还建立了老人档案。详细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亲属联系电话地址等,使老人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