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事迹材料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幸福家庭事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1

  我叫王XX,是四口之家的男主人,是万鑫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我的工作与建筑有缘,所以鲜有看书的爱好。

  妻子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性格外向喜欢热闹,也很少静下心来去看书。

  吾家大女儿,年芳九岁,熟知她的人都知道读书是她的最爱。

  放下手机,爱上读书

  之前我和妻子是电视、手机不离眼,现在一有空就会捧起一本书进行阅读,家庭读书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主要归功于女儿对我们的影响。记得女儿两岁的时候,看到马路上的广告牌,都要去摸一摸,我就顺势教她认识一下上面的字,没想到再次从广告牌经过的时候,孩子竟然呀呀的念出来了,这让我非常吃惊,也让我很欣喜。以后再和女儿出去的时候,广告牌、路标上的文字都成了女儿学习的内容。在家也一样,儿女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绘本,碰到不认识的字,她都会问我们。慢慢地,女儿认得的字比同龄孩子多得多。进入小学,孩子爱看书、识字多的优势让她在学习上如鱼得水。由于小学的孩子认得字有限,考试时都是老师念一题学生做一题,而女儿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考卷,成绩也一直也很优秀。

  随处阅读,随时阅读,方便阅读

  之前我喜欢把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橱里,看的时候才拿出来。后来,好像看的哪本书上说,家里书籍无需那么规整的摆放,喜欢读的书要触手可及,随手可得。我试了试,将各种书放置于床上、沙发上、甚至影视柜上,不仅有孩子的书,还有好多大人看的书,总之家里的每一地方都能看到书的影子。事实证明,这样放书方式更增加了孩子对书籍的喜爱。孩子看书,我们也不好意思看电视,爱玩手机的我慢慢地也喜欢上了看书,领略到了文字给自己生活品质带来的魅力。我认为这一点也是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很关键的一点。让孩子喜欢读书,首先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捧起书。

  大声朗读+互动游戏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旅游。记得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去逛聊斋园,面对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刚刚6岁的女儿首先拿起的不是玩具而是书,一本本《聊斋志异》的小画书。拿到书后她是那么地爱不释手,一上车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什么画皮、胭脂、王六郎等,她都给我们讲地津津有味,我们也听得很认真。为此,我又专门买了成人版的《白话聊斋》和孩子一起畅游在书的海洋里。碰到好的故事情节,女儿会大声地读出来,我们也会讨论每一个故事到底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现在只要去旅游,买书已经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我们每个月都有购买书籍的专项支出,除了学校的必读书目,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木偶的森林》、《鼹鼠的月亮河》、《童年》及《鲁滨逊漂流记》等都是她涉猎的读物。这些书不但让孩子获得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教会了她很多做人的道理,孩子品学兼优,性格开朗,团结同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女儿在一点一滴的进步着、成长着。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爱书、买书、读书已成为我们的家庭理念,以阅读启迪智慧,以阅读提升境界,以阅读培养习惯,从书中寻找快乐。

  朋友们,让我们少买一件新衣服,少抽一盒烟,为孩子多买一些书籍吧,让读书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就像喝水、吃饭、呼吸一样,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给孩子不一样的人生财富!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2

  在索镇河崖头村,有这么一个家庭,父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进步,对上孝敬老人,对下科学教子,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家庭"的深刻内涵。

  身体力行,弘扬美德

  耿玉海夫妇二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是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在赡养老人方面,他们尽心尽孝、精心照料、无微不至,总是竭尽所能为老人提供最好的饭菜、最好的衣物、最好的生活条件,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后来老母亲卧床不起,耿玉海夫妇一边忙于事业,一边精心照顾着老人,定时喂汤、喂饭、喂药,不让老人受到一点委屈,一直到老母亲九十四岁去世。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耿玉海夫妇,真是好样的!"

  乐于助人、邻里和谐

  耿玉海家庭平时就喜欢乐于助人,村里谁家有困难,他们都会热心的去帮助别人。等到别人渡过难关后要答谢他,他总是摆摆手,说邻里邻居的没什么。村民有什么事,也都喜欢找耿玉海评理调解。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家里几个孩子都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好品格。

  自律自约,率先垂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从。"耿玉海夫妇坚信家庭教育是学育人才的摇篮,他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不断地拓展视野,以自己的好学、善学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在不懈的努力中,一步一个脚印的超越自己。他们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认为一个孩子无论长大以后干什么,"德"总是最重要的,高尚的道德是家庭的重要财富,它会使人不断的从中获得幸福和享受。因此在言传身教中,他们要求孩子们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关心他人,诚信正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耿玉海夫妇教育子女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要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现在,孩子们各自已经成立了小家庭,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事业,在村里也都有很好的口碑。

  "家和万事兴",耿玉海夫妇多年来一直坚守着"言传身教、以德育人、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家风家训,家庭和睦、家风和谐,他们一家的家风教育应该成为宣传的榜样,带动更多的家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3

  万国发真情,跨越十几年时光,至爱,洋溢于偏僻的小山村,孝善奏出家庭幸福的音符,这就是我一一万国发,男,38岁,朱家场兴隆村人,现任朱家场镇兴隆村计生主任,膝下一儿,父母均健在。自结婚十几年来如一日,真诚待人,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在竭尽全力搞好本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善于经营家庭,也善于搞生产和经营。平时热心助人,邻里之间相处和睦,工作、生活、生产及经营各方面起到龙头作用。

  一、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刚结婚后,开始了共同创业的步伐,本人长年在外奔波打工,无暇顾及家庭,常常心怀内疚,妻子在家服侍公婆,照顾年幼的孩子,种田养家畜、牲口,里里外外一把手,给家创设了一个安定的大本营。妻子为人本分,贤惠勤劳,从没有和公婆吵过架,关系融洽,家庭和睦。

  二、同舟共济,事业有成

  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安心的放手大干事业,20xx年通过调查,我决定不再外出奔波,决心在本县城开出租车跑营运,一边开车,一边照顾家庭,妻子主内,我主外,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生活上共同照顾老少,事业上互扶互持,相互理解、尊重、关心、支持。由于开车技术过硬,从没出现过交通事故,加上开车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一年纯收入达4万元左右,家庭收入逐年增长,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个人收入提高了,算不了什么,为了该村致富,带教了村里部分人开车技术,从而带动它们加入了开出租车致富的行业,使他们工作生活得到了保障和改善。

  三、少优生优,善育重教

  作为一名育龄群众,一名村计生主任,一直从自我做起’,坚持贯彻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从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条例。本人是独生子女户。按时妇检,定期参加镇计生办站开展的各种宣传、培训、讲座等活动,配合计生干部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好行动表率,遵循“任何事情只有当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言行一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严格的要求下,儿子非常懂事,是一个非常有礼貌,乐于助人,学习十分上进的孩子。

  四、爱岗敬业

  本人担任村计生主任以来,工作中总是勇于吃苦,

  乐于奉献,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做好每一项工作,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经常进村走访串户,帮他们送温暖,讲解政策,遇到违犯规定不合作的家庭,反复多次做思想工作,帮助化解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在忙村里的工作,而耽误了自家的农活和经营。我无怨无悔,妻子也从不抱怨。

  幸福是什么?——这就是我的幸福,始终坚持从“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尊互爱、孝心为善、爱岗敬业”演绎温馨的小家庭。这才是最幸福的!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4

  在秦都区╳村,有一个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他们是邹盈,刘壮家庭。邹盈,现年32岁,八家村村民。丈夫刘壮,现年32岁。他们与女儿及年迈的婆婆组成美满的家庭。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悉心经营着这4口之家。

  一、互敬互爱,和谐持家

  由于刘壮经常在外务工比较繁忙,但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目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身为一家之主,他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到“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妻子刘盈一直站在刘壮身后,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上的厅堂、下得厨房。在家里,她勤俭持家,科学理财,照顾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邹盈同志与爱人刘壮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结婚多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时候总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二、优生优育,只生一个

  邹盈是20xx年12月和刘壮领证结婚的。从嫁到八家村以来能做到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困难。20xx年11月生育一女,根据陕西计划生育条例还可生育一胎。受新型生育文化的影响邹盈两口深刻理解:家庭幸福不幸福,优生优育是关键。20xx年8月21日邹盈、刘壮欢天喜地走进街道办事处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作为一对普通的农村夫妇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把新型婚育文化落实在自己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计划生育光荣,优生优育至上,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婆媳合力奔小康

  邹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明白幸福不幸福,经济基础也是关键。她提议开个面条加工店,婆婆因媳妇身体不好坚决反对,爱人也因孩子需要照顾拒绝。她就是那种只要认准就坚持不懈的人,最终在她的再三劝说下全家人同意开面条加工店。面条店开张了,人却更忙了。婆婆为了让她在买面条人不多时能回家休息一会儿就主动要求替她,她就利用回家时间把老人不方便干的家务活也承担起来。在人们面前邹盈经常夸赞婆婆说没有婆婆她把面条店开不下去。而婆婆总是变着花样做饭。一年两、三万的收入另婆媳笑声不断。

  在邹盈、刘壮夫妇的心里幸福就是互敬互爱、少生优育、劳有所得!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5

  在宝山乡宝山村宝山屯有这样一户人家,25年里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家人始终和和睦睦,被当地传为一段佳话。

  一走进宝山屯,就能看见一座砖瓦房,养满鸡鸭的院子虽然看似拥挤,但被收拾的干净整齐,走进房子,窗明几净,各种家电一应俱全,一位年近80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看电视,这便是高洪梅的家,炕上的老人是高洪梅的公公。每当有人与老人谈起儿媳妇的时候,老人总是得意的说:“洪梅嫁到我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跟我们老人红过脸,早些年条件困难,有好吃的,洪梅他们三口人从来不舍得吃,都留给我吃,我体不好,洪梅就借钱带我看病,买补品,跟我的亲女儿一样。虽然我现在去讷河老儿子家生活了,但每年春夏,我都会回来,要不太想他们了”她叫高洪梅,今年46岁,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依托科技致富,用贤惠关爱家人,用善良和正直帮助邻里乡亲。

  1990年中专毕业的高洪梅和丈夫朱振喜结连理,两人是中专的同学,青梅竹马,婚后便定居在了宝山村宝山屯,刚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特别困难,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结婚的婚房都是借住在别人家,平常就吃馒头咸菜,夫妻俩现在回想起过去的日子,依然眼中饱满泪花,那真叫一个苦啊。但是苦难并没有打倒高洪梅夫妇,小两口借钱承包了几亩农田,开始种植黄豆,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还要洗衣做饭,日子虽然辛苦忙碌,但是小两口却乐在其中。可是现实没有想象的美好,那一年的黄豆遭了病,收成一落千丈,不但没有赚到钱,欠的债务也没有还上,雪上加霜的是高洪梅的公公生病急需人照顾。面对这些困难,高洪梅没有退缩,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她安慰受打击的丈夫,同时把公公接到自己家里来赡养。秋去冬来,为贴补家用,高洪梅和丈夫朱振上山砍柴,再用爬犁拉到山下贩卖,黑龙江的冬天漫长而又寒冷,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30多度,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都没有阻挡住高洪梅对家人的爱,她用自己的双手,靠着卖柴解决了冬天家人的温饱。那个冬天高洪梅白天砍柴卖柴,晚上回家给公公洗脚按摩,换洗脏衣服,夜深了,等公公熟睡后,她还要和丈夫研究大豆的栽培技术,希望来年的收成可以好一些。就这样,一年过去了,1991春节过后,高洪梅怀孕了,即将为人母的她,高兴之余多了一丝担忧,孩子出生后会不会有好日子过,黄豆能不能丰收,公公的病能不能好起来。但是很快,她就重整精神,重新振作,因为她知道只要努力的生活,一切都会变化的。果然,黄天不负有心人,在高洪梅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康复了,身体变得硬朗起来;在乡农技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大豆也有了好的收成;1991年是难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高洪梅和朱振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健康的大胖小子,夫妻俩给孩子起名朱小磊,希望儿子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随着小磊的长大,高洪梅家的日子也有了起色,盖了新房子,虽说房子不大,但那也是属于自己的窝,自己再也不用住在借来的房子里了。生活好了,有人劝高洪梅再生一个孩子,一儿一女凑成个“好”字,但是高洪梅没同意,她说:咱们得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一家只生一个好,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人,让他受教育,长大后回报社会。这是高洪梅的心声,也是高洪梅的理想,她为这理想努力着。她在种地和照顾老人、孩子之余,开始饲养鸡鸭,起初搞养殖只是想用鸡鸭蛋给老人和孩子补补身体,但是后来她发现,乡里的饭馆,都是从农户家购买鸡鸭,往往还供不应求,她决定把规模扩大,由原来的几只,发展到了几十只,这样既保证了家人的健康,又补贴了家用。1998年农村集体分地,高洪梅家的农地变多了,种起来没有原来那么轻松了,往往要在地里一呆就是一天,远在讷河的小叔子一家看到嫂子的辛苦,决定把老人接去讷河照料,但是高洪梅不肯,在小叔子和老人的一再要求下,最终达成协议,每年的春夏两季老人要回来高洪梅家,让高洪梅继续尽孝道。很快小磊到了上初中的年纪,宝山乡没有初中,要读书只能去县里上学,那意味着家里的开销又要变大了,很多人劝高洪梅,小孩子读完小学,认识几个字就足够了,别念什么初中了,下地干活,还能给你搭把手。高洪梅反对的说:我不仅要让我孩子读初中还要让他读大学,只要他想读,我就一直供下去。高洪梅抱着这个信念,种地,养殖,栽木耳段,日子是过的越来越红火,不仅给家里盖了大砖房,更把小磊培养成了大学生,去年小磊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成为了信用社的一名工作人员。而高洪梅仍在努力着,劳动着,她要让好日子一直继续下去。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6

  xxx不仅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家庭中也是一位好女儿、好媳妇、更是儿女心中的好母亲。一家平凡又不乏人间温情的家庭,成为了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健康细胞”。

  一、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夫妻结婚多年来相敬如宾,期间一直非常恩爱,孝敬公婆,善待岳父母,对待孩子们严父慈母。由于夫妻平时工作都很忙,无论哪一方在家都能及时抢挑重担,任劳任怨。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子女之间都能团结和睦、互相帮助,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二、夫妻恩爱,同舟共济

  夫妻俩恩爱和睦,一起承载工作、生活的重压。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工作繁重,但我们能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生活上能同舟共济,共同承担家务劳动。他们夫妻俩下班后分工合作做家务,边做家务边交流工作情况、商量生活事情,沟通感情,如果谁的工作任务重,对方就主动做好家务,减轻对方的工作负担。因此,我们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

  三、崇尚科学,倡导文明

  他们的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学,能够勤俭持家,科学理财,合理消费。注重环保,能自觉净化、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家人根据自己的年龄、爱好、时间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老人早晨一齐去运动、白天看书读报或看电视,晚饭后一起散步;孩子打羽毛球、跑步、听音乐等,夫妻俩晚上做好家务后就去公园散步,放松心情、沟通感情、探讨学校工作和教育孩子的方法。

  节假日经常一家人一起到郊外或到外地旅游,增进一家人的感情,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由于我们平时崇尚文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互相尊重、关爱,讲责任讲义务,培养良好的家风,因此,形成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老人安享晚年快乐生活、孩子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夫妻二人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们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7

  真情,跨越二十年时光;至爱,溢满五十平米小屋;孝善,奏出家庭幸福音符。李金科夫妇近二十年如一日,接连照顾三位亲人,用持久的孝心和爱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大家庭。

  春节临近,李金科夫妇更加忙碌了,置办年货、打扫卫生、拆洗被褥……特别是这两天先后接到妻子的几个在外地工作的兄弟姐妹的电话,说今年还像往年一样,都到他家过年,李金科脸上露出了笑容。一大早,李金科就提着大袋小袋从菜市场满载而归,用他的话说,“过年么,就要有个热闹劲,一家人团团圆圆亲亲热热,就是好。”从他的高兴劲儿上,竟然一点也看不出他近二十年来照顾岳父、岳母和内兄的难处和辛苦,有的只是幸福的笑容。

  “照顾老人就要像照顾孩子那样,精心、尽心”

  1959年出生的李金科,是凤阳县就业和失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职工,妻子唐玉琴退休前在县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夫妇俩带着儿子唐猛原先住在距离李金科单位不远的地方。1992年为了方便照顾年老多病的岳父、岳母,使老人进出方便,李金科举家搬到了县医院内不足五十平方米的两间职工宿舍,担负起了照顾老人日常起居的职责。穿衣、喂食、吃药……这一晃就是8年,直至20xx年岳父去世。而同年,年迈的岳母又罹患脑淤血,最终导致脑死亡,成了植物人,终年卧床不起。因脑淤血导致脑瘫生活起居不能自理的内兄唐玉军,也在这时住进了李金科的家中。

  每天早晨起床,李金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不能独自行走的内兄扶到卫生间,给他脱、穿裤子,伺候其大小便。然后,亲手给他刷牙、洗脸、喂食。为了方便照顾内兄,十多年来他和兄长一直同室而宿在一间只有十二平方的小屋里,两人的床只相距两尺。李金科的床下放着两样东西,一个是便壶,一个是便盆。“每天夜里几乎都要起来两次,帮大哥端茶倒尿。很少有一觉睡到天亮的。”李金科停顿了一下,“这些年,我也习惯了”。

  秋冬时节,李金科工作再忙、再累,都要坚持每周带内兄去浴池洗一次澡。到李金科的家,要在小巷里转三个弯,每次他都要把内兄扶到三轮车上,小心地推出小巷。洗澡时更是细心搓洗、擦拭,内兄体重达到一百七八十斤,他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除此之外,他还要和妻子一起,每天早晨用抽痰器为岳母吸痰,洗漱。妻子每天也是每隔2个小时左右为老人做一次翻身、按摩。卧床数年的岳母由于夫妇俩的悉心照料,竟然一个褥疮也未生过。李金科说,照顾老人就要像照顾孩子那样,精心、尽心。

  常年重病患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为了给岳母和内兄提供可口、营养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每天上班前,李金科总是亲自到菜市,精心挑选他们爱吃的新鲜食材,合理搭配营养。因为每天提着蓝子到菜市场采购,曾有人误以为他是饭店买菜的,去的多了小商小贩们几乎都认识他。

  由于岳母只能进食流质食物,李金科每天都把各种蔬菜打成汁,然后用蔬菜汁拌上面粉,做成面汤,妻子再用针管通过鼻饲为岳母进食。在李金科的精心照料下,内兄一米七二的身高,体重却达到一百七八十斤了,李金科说:“还真的不敢让他放开吃。”长年累月下来,同事们都知道李金科做得一手好饭菜,同事开起了玩笑,说他“比女人还女人”。更有甚者,居然还有人正儿八经地向他取经学厨艺,把他看成了真正的“大厨”。

  为了丰富内兄的精神文化生活,李金科家中除了电视机外,还备有收音机、书报等,夫妇俩再忙再累也时常抽出时间和兄长谈心,有时还讲讲国内外新闻。除了这些,家里还种了一些花草,养了一只花毛小梗犬。李金科内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听广播,小梗犬就在他腿边钻来跑去,增添了更多快乐。

  “一家人干嘛计较那么多呢”

  李金科岳父、岳母并非没有其他儿女,妻子兄弟姊妹六个,除妻子外都在上海、南京等地工作。内兄也育有一个女儿,已在合肥成家立业。“从老岳父到老岳母,再到他小孩大舅,多少年如一日,听起来都让人害怕!”共事二十多年的同事沈希珍说,“服侍自己的父母,没话说,岳父岳母有五六个子女,这事怎么就落到他身上了呢?”但李金科却有说服自己的理由,“你看,在南京和上海工作的几个兄弟姐妹,经济状况虽比我们好得多,可工作压力大,比我们更忙,家又那么远,老人家还是留在家乡好。”他还很认真地说,“大哥的女儿在合肥住的是楼层房,老人上下太不方便了,孩子年轻也要以事业为重,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创业。一家人干嘛计较那么多呢,我们照顾也是一样。”

  话虽如此,但自从担负起照顾三位亲人的责任,夫妇俩就没轻松过一天,没睡过一天安稳觉。每天忙完工作,就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家务劳动中,日子也就在照顾亲人和上班之间轮回。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中的病人,单位来人接待或同事聚会也都尽量不参加,下班后,都立即赶回家,生活几乎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圈。为了日夜看护好岳母和内兄,十多年来夫妇俩更是一直分室而居,各自陪伴照顾一位,这对于正当壮年的李金科来说,心中难免会泛起阵阵酸楚和委屈。几年前,两人虽然攒钱买了一套新楼层房,但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病人,一直都未搬过去住。同事韩荣鑫摇着头说,“一个月给一万块,我恐怕也干不了这事。”

  说到家事,李金科还是沉默了片刻。李金科说,他们夫妇也都50多岁了,这么多年讲一点想法都没有是不真实的。每当伺候兄长感觉很劳累或是在陪朋友、客人喝点酒后回去,为解完大便的兄长擦拭时,就会感到反胃。另外,没有更多精力为同样年迈的双亲尽孝,很是愧疚。但身为退休老干部的父母亲非常能理解和体谅儿子,总是教育他应尊长辈敬兄长,要善始善终,不要牵挂他们。兄弟姊妹们也都支持李金科的做法,父母的体谅、兄弟姊妹的支持鼓励,使他得以安心地伺候病人。

  十多年来和内兄同吃同睡,李金科对内兄的习惯非常熟悉,虽然说话不清楚,但内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他都能读出其中的内容。当问妹夫对他照顾得怎么样时,他却能很清楚地从嘴里喊出一个“好”字。

  每当有人赞扬时,李金科总是这样说:“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也都会变老。父母为子女操劳一辈子。作为子女,再苦、再累、再脏也不能丢弃责任,不能有丝毫怨言,要让老人安享晚年。”在夫妇俩的精心服伺下,岳母和内兄一直病情稳定,心情愉快。20xx年,86岁高龄的老岳母安详地走了。李金科说:“老人走得很平静。”

  “像这样特殊情况的家庭却如此温馨幸福,真是难找”

  李金科兄妹五个,他排行老三。为了让三哥安心照顾几位老人,小妹把84岁的父亲和81岁的母亲安顿在自己身边,而二哥则每天买菜到小妹家,为老人做饭。李金科说:“其他姊妹四个从来没有责怪过我,我们兄妹五个感情一直很好,从来没有吵过嘴。现在,父母身体也还很硬朗,经常过来串串门,其他四个兄妹也时常到这边来,看看情况,拉拉家常。父亲每次都会坐下和唐玉军聊上几句,询问身体状况,陪他唠嗑解闷。尽管唐玉军言语不清,但老人家的这份感情他能感受得到。

  妻子唐玉琴和李金科是老同学,早就熟知对方脾气秉性。“结婚这么多年来从来没像有些家庭那样吵嘴打仗”,唐玉琴说。夫妻俩相互扶持,互帮互助,共同照顾老人。李金科在生活中有‘两不’,一是不进银行,二是不进服装店。他把工资卡主动交到了妻子手上。同事都开玩笑说他是个“没有工资”的人,他却一本正经地说,“要掌管经济大权干嘛呢,我需要用钱就从老婆那拿,随时要随时给,比银行还方便”。李金科拍拍身上的衣服说,“身上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老婆给我挑选。每次都是把衣服拿回家让我试,我感觉合适了才买。”

  唐玉琴的五个兄弟姊妹,虽说都在外地工作,却时刻牵挂着几位老人,除了经常打电话了解老人的情况,对李金科一家的生活也是十分关心,还不定时地寄钱、寄物、寄药。他们特别喜欢李金科的儿子,最后李金科让孩子随了唐姓,起名叫唐猛。每年过年过节,几大家子都要回到李金科家里“闹腾”几天,还不忘给李金科一家带些礼物。20xx年,唐玉琴六弟从南京回来,还特地给姐夫和外甥每人带了一块手表。20xx年唐猛和吴晶晶结婚,姨娘和舅舅们还把外公外婆的一套老宅子送给了外甥作为婚房,远在上海工作的表姐也给晶晶捎来了化妆品。唐玉琴六弟的孩子每次回来都要和哥哥唐猛睡在一起,唐猛成家后,这个十五六岁的弟弟只要回来,还要住到哥哥的新房里。

  在李金科夫妇的教育和影响下,儿子和儿媳也特别孝敬老人,虽说已经搬出去单独生活,但每天都回到家里看望父母、照顾大舅。儿媳更是乖巧勤快,扫地、做饭、忙家务样样能为公婆分担,自从和唐猛结婚,每天中午晚上还和婆婆轮流着亲手给大舅喂饭、擦嘴。

  说起李金科一家,周围的邻居和同事没有谁不翘起大拇指的,都说像这样特殊情况的家庭却如此温馨幸福,真是难找!20xx年,李金科荣获“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20xx年,李金科一家被评为第七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8

  陈宏瑞是大通区洛河镇淮建村村委会主任,同时还是淮南市绿佳园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仅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还因为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绿色环保,从我做起”,是陈宏瑞一家的响亮的口号,他们不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树立环保意识,节能环保从点滴做起

  陈宏瑞是做园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陈宏瑞和他家属在家庭中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经常提醒家庭成员在各方面从环保定位,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生活实践中创建绿色家庭。

  他们平时注重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并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处处以环保标准为依据。购买家电首选环保节能产品,购置电脑选防辐射的显示器,购置电视机选择防静电产品,电冰箱也是无氧的绿色冰箱。在节能方面,家里的厨房和厕都按上节水龙头,大厅里使用的是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平时,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来拖地;冲淋浴时站在洗澡盆里,节省下来的水用来冲厕所,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木。用他的话说,这是“废物利用”。为了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他要求家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为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坚决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他是这样做的,并且时时提醒身边的人,向别人宣传节能环保知识。

  二、将“绿色”引入到淮建村经济发展中

  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种植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千余亩的基地规模,是淮建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来源。但是多年来,菜农们一直沿袭旧时的蔬菜种植技术,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喷洒农药,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这样种出来的菜还卖不上价。这个问题急坏了一直以“节能环保”为宗旨的陈宏瑞,他经过苦思冥想,多方打听解决方案,最终带领群众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引导菜农施绿色肥,到淮南农场拉奶牛粪便制作绿色肥,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减少农药对人体的伤害;他请来市农委和农科所的专家,教授如何通过物理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问题;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他多方筹资,为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并引导菜农采用科学方法浇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仅打出了自己的市场,注册了“淮建村”品牌,还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大力提倡沼气池建设,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

  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池:能有效地节省燃料,据统计,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以解决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农户每年累计节省燃料费用约1500元;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座沼气池年产沼肥约27吨,相当于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钾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能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沼气后,农民用沼气代替柴草为燃料,从而换来了青山绿水,促进林业生态的发展。总之,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宏瑞在了解了建沼气池的好处后,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厕、改厨”,走村串户宣传建沼气池的好处,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经过他的宣传发动,淮建村有50户村民建立沼气池,并在使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淮建村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陈宏瑞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节能环保”的宗旨,并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学习对象,为我们村百姓养成节能绿色的生活习惯做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优秀幸福家庭事迹9

  有这样的一个家庭,他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礼让邻里,教子有方,精心培养下一代,家里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他们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这就是高桥镇漕泾村沈进宝一家。

  一、尊重老人,孝敬长辈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沈进宝家中表现得更细致入微。沈进宝的母亲孙彩凤年事已高,身患糖尿病多年。沈进宝一家对老母亲细心照料,夫妻俩平常只要下班后就马上赶回家里对老人嘘寒问暖,端茶送水,照顾老人按时服药,让老人家身心健康、愉快。特别是沈进宝妻子郭爱,虽是一名外来媳妇,想到婆婆就是母亲,孝敬老人和照料老人是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顾自己每天在工厂打工,工作辛苦,起早晚睡,给婆婆洗澡搓背,擦身洗脚,无怨无悔地用真情、亲情和热情照料婆婆多年。

  二、家庭和睦,夫妻恩爱

  沈进宝夫妇结婚近30年,相敬如宾,非常恩爱,在家中相互间能抢挑重担,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全心全意为家庭、做好繁重的家务,子女教育和照顾老人的工作,把家里打理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给全家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受到邻里的赞扬。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事情双方都心情舒畅。

  三、重视教育,培养子女

  沈进宝夫妇同天下的父母一样,对自己的儿子非常疼爱。然而,他们疼爱孩子,却从不溺爱孩子。他们用朴实的语言教育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孩子。他们严格要求孩子,时时关心儿子沿着正道走,鼓励儿子刻苦学习,要求上进、礼貌待人,教育引导儿子用爱心去善待别人,用勤奋扎实对待学习,用勤俭节约对待生活,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沈进宝和郭爱的独生子沈志远,自小学习成绩优异,初中毕业保送桐乡高级中学,本科温州医学院毕业后,又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深造,现已进入复旦附属医院见习。

  四、朴素节约、勤俭持家

  沈进宝家庭生活十分节俭,合理安排生活,从不铺张浪费,他们省吃俭用,一分一厘、一钉一铆、一草一木都合理使用,利用挣得的工资将家庭装扮得整洁、大方、温馨。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维护本村本组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利益。

  沈进宝家庭是千万普通家庭中的一个,他们互敬互助、尊老爱幼、相互支持、尽职工作,并以自己的言行浑浑地感挚着别人,他们在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为无数个家庭作出了表率,在村里只要提到这一家,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shijicailiao/39612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